登陆注册
14270300000043

第43章 为战斗拒绝到国外疗养

在黑暗与暴力的进击中,鲁迅坚韧顽强地战斗着。此外,他还编印刊物,给青年校文稿,翻译介绍苏联文学,提倡大众语、大众艺术,这些都是在反动派的迫害下进行的。再加他日常接近的革命志士的失踪和死亡,这自然侵蚀着他的身心健康。

鲁迅本患有肺病,到1934年12月14日夜病发,感觉脊肉作痛、盗汗。鲁迅的朋友就劝他设法异地疗养,但是他不愿离开多难的祖国。

鲁迅在给李秉中的信中说:

时亦有意,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裙径去,野人怀士,小草恋山,亦可哀也!

当时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曾邀请鲁迅作为私人宾客去苏联住两年,但鲁迅考虑种种原因,也不愿意去。1935年秋,苏大使馆邀请鲁迅去苏联观光,他的中外朋友都希望他去,但结果仍是没有去。

1935年下半年开始,鲁迅的健康情况越来越糟糕了。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住院,或者外地疗养。但是为了战斗,鲁迅仍是忘我地工作,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

“赶快工作,赶快工作!”他不断地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来发挥自己生命的最大效用。

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中说:

第一,他以为那时正在迫压最严重,许多敢说敢做的人,都先后消沉,消灭,或者不能公开做他们应做的工作,自己这时还有一支笔可用,不能洁身远去。

第二,他自己检讨,对社会人类的贡献,还不值得要友邦如此优待,万一回来之后仍是和未出国前一样的做不出什么,是很对不起的,一定要做出什么来呢!环境是否可能也很难说。

第三,照他自己耿介的脾气,旅费之类是自己出最好,自己既然没有这能力,就是给一般造谣者的机会,不是并不一动,就已经说他拿卢布吗?

年底,鲁迅的身体更不好了,常有低烧,也容易疲劳,但是他还是做了许多工作,写了不少文章和书信。

1936年元旦过后,鲁迅的肩和肋开始痛得厉害。

“赶快工作。”他还是不断地激励着自己。疼痛在他忘我的工作中,似乎真的有所减轻了。

3月初,他到一个冷房子里去找书,一不小心,受寒患了气喘,病情更加严重了。家里人为他请了当时很著名的须藤医生,进行诊治,但是病情时好时坏的。

到了5月,他的病仍不见好转,并且不断发烧。这引起了朋友们的担忧。

史沫特莱多次来看他,请他另外请医生治疗。但是鲁迅不承认自己病情严重,仍认为只是疲劳的结果。

后来,经过几个亲友的商量,瞒着他,由史沫特莱请来了美国的邓医生——当时上海唯一的欧洲肺病专家。

鲁迅和史沫特莱有很深的友谊,看她这样关心自己当然是很感激的,他无奈地皱皱眉说:“真的谢谢你的关心,我知道你是好意,你实在太重感情了。你们外国人对于生命,倒比中国人看得重啊……”所以同意了邓医生的检查。

经过诊断,邓医生感叹地说:“你真是个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中国人!倘若是欧洲人,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死掉了……”医生这样说了,无疑是宣告了鲁迅即将死亡的消息。

大家得到了这个诊断结果,鲁迅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不禁落泪了,但是鲁迅却依然从容对待。

看到大家的伤感,他乐观地对大家说:“医生再高明,也一定没有学过给‘死了5年’的病人开药方的办法。”很显然,他已经决定不再接受邓医生的任何治疗了。

之后,鲁迅常常拿这句话来和朋友们开玩笑:“你们知道的,我其实5年前就已经死掉了!所以,我还得赶快工作,才能对得起死去的我啊!”他相信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有很强的抵抗力。因为他在精神上从来不曾向疾病屈服。

不久,苏联朋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邀请鲁迅去莫斯科疗养。

“我已经活了50多岁了,人总是要死的,况且我的病也没那么危险。”他说,“我不怕敌人,敌人怕我。我一天不死,就可以拿起笔杆子战斗一天——而我离开上海去莫斯科,只会使敌人高兴,所以,你要我怎么能够离开呢。”

尽管已经疾病缠身,但是他从不把这病放在心上。他的脑子里只有“赶快工作”的念头。

“反正身体已经这样了,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鲁迅时常这样想。这念头催促着他,鼓励着他。他只要不病倒,能够坐起来,就不愿意闲着,而是想得很多,做得很多。

鲁迅拖着病体,印外国版画,筹划杂志的复刊,翻译《死魂灵》的第二部,编校朋友托付的《海上述林》的稿件。他还计划着要为自己编30年作品集,撰写“中国文学史”,还考虑要创作一部早就有构思的长篇小说,反映中国四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他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鲁迅以为中国需要他,他不能走,没有人应该逃避,必须有人出来坚持战斗。

夜深人静,鲁迅仍坚持在灯下写文章。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可是心中装的只有人民的事业,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

鲁迅曾对冯雪峰说:觉得那么躺着的日子,是会无聊得使自己不像活着的。如真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此,和他谈到工作计划时使他的精神振奋,谈到养病计划时就使他不快。果然,鲁迅晚年在战斗生活中特别放光辉的日子到来了。

同类推荐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讲述了他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万古流芳;他好色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大唐从此万劫不复。功德碑上写不尽他的丰功伟绩,耻辱柱上他的名字也赫赫在目!其内容包括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马嵬坡前长恨歌、郭子仪奉诏平叛、被幽禁的太上皇等。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热门推荐
  • 逗比王妃:王爷!王妃又掉坑里了

    逗比王妃:王爷!王妃又掉坑里了

    这是个什么情况?我竟然会被豆腐砸死了!苍天啊大地啊我的王母娘娘观世音菩萨啊!被豆腐砸死也就算了,好歹让我赶潮流穿越了,还有三个妹腔哥哥和疼女儿爹娘...但这妖孽...又是来干啥的???某妖孽:(一连魅惑的抛个媚眼)“当然来娶你的了~~”女主:捂脸,抬腿,以每秒50米的速度...溜了。某妖孽:"........"
  • 沈云月

    沈云月

    穿越成了郡主,嫁给了一个傻王爷,这爷有点怪,几天前还呆呆的任人欺负,怎么几天后气场就强了这么多啊。还有个亲妹子更奇怪,对亲姐百般欺凌,可在危险关头又替亲姐挡刀子,我滴个乖乖,怪事年年有,今年咋就这么多啊
  • 狐妖之一见钟情

    狐妖之一见钟情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也不相信。但到了那个世界后,看到了那个女孩儿,我就相信了世上有一见钟情这回事。
  • 少伟说

    少伟说

    一个人的大脑中的思想与大言,世间万物为何如此?
  • 魂战灵

    魂战灵

    这个大陆,以召唤战灵来战斗!张家,就有一位少年,身怀战神身躯,可召唤多位战灵!他就是张小明!看他如何在这个大陆上装一个好*!如何吊打绝世天才!
  • 我的双手融炼万物

    我的双手融炼万物

    左手为主,右手为副。融炼吧。“恭喜你,融炼出孙悟空。”落魄大少,沦落到入赘豪门,无意中双手有了融炼万物之能,这就不得了了。世间一切物件,均可融炼,回炉,简直逆天了。融炼出神话时代的人物,奉我为主。
  • 超级杀手

    超级杀手

    曾经的世界第一杀手落魄到在街头卖药为生,可是警花、校花、御姐、女黑帮老大甚至别人的情妇都接二连三的找上他这是为何?这样的人必然不可能就此埋没在平静的世界里,为了找出失踪多年的父亲,他毅然再次踏上了那条不归路,等待着他的,是一场场的阴谋,而这条路,必定将被鲜血所染红!
  • 神秘首席的药宠

    神秘首席的药宠

    苏朵拉只不过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生存,在夜店拼命工作。一晚,她上台救场,这一救倒好,却被莫名其妙绑进总统府,成了俊美神秘总统的药宠。直到有一天,她傻呼呼幻想自己成了童话故事里华丽丽的灰姑娘时,一盆冰水却浇了下来,心若死灰。“记住,你只是个药宠而已!”
  • TFBOYS之棉花糖之棉花糖

    TFBOYS之棉花糖之棉花糖

    一个小女孩突然之间多了一个姐姐,开心的不得了却遭人算计,车祸到底是意外还是设计的?????敬请期待!——TFBOYS之棉花糖之棉花糖
  • 四巧说

    四巧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