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6500000002

第2章 《丑陋的中国人》批判(1)

1

一个社会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就如同一个社会人的优点和缺点,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不能分开。没有十全十美的入,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文化。

在欧洲旧大陆看来,美国文化是粗俗的、野蛮的,完全没有欧洲文化的优美感和高贵感。但在美国人自己看来,他们的文化却是更有活力,也更具创造性。谁更正确呢?欧洲人和美国人,他们都是正确的。他们只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同一枚硬币罢了。一个看到了正面,一个看到了反面。这无所谓对或者错,人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没有缺点,就没有优点;有了优点,就一定要有缺点。人的本质,就是这样。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他那本著名的《分成两半的子爵》里,很有意思地表现了这种辩证法思维。小说主人公梅达尔多子爵,因伤被分成两半以后。有一半是专干坏事的,另一半则是专做好事。专干坏事的那半个子爵,邪恶得令人恐惧。而专做好事的那半个子爵,又道德到像个偏执狂一样,令人几乎接受不了。直到两半重新合二为一,梅达尔多子爵才回复了正常状态,于是,有好也有坏,也有了爱情。

卡尔维诺区分善与恶的标准,是不构成为关于善恶的科学标准的。他描述的邪恶的子爵,品质并不全归于邪恶,正如他描述的好的子爵,其品质也不全归于好品质一样。当然,卡尔维诺是无需要对善恶的概念作科学区分。他只是在写小说,行文能出效果就行了。只要读者认为,极端的邪恶与极端的道德,都同样不近人情。只要读者产生这样的感慨,他的文学任务就完成了。

2

对卡尔维诺塑造的梅达尔多子爵这个形象,英国作家佛斯特有个专门的术语,称为“扁平”人物,这种“扁平”人物,是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的。所以,佛斯特又称这种“扁平”人物为漫画人物。

佛斯特认为,用这种漫画式手法塑造艺术人物有一个好处,就是易于辨认。

“如果一个作家想要将他的力量集中使用一击中的,扁平人物即可派上用场。”同时,漫画式的扁平人物性格固定,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读者读过之后就把人物牢牢记忆在脑海里了。就如《大卫·科波菲尔》里面的米考伯太太一样,永远是那一句说话:“我永远不会舍弃米考伯先生。”尽管我们可能不记得《分成两半的子爵》里面的具体情节怎么样了,不记得那个邪恶的子爵是否又做过些好事,或那个善良的子爵是否又干过些坏事,但对那个被分成两半的、黑白分明的梅达尔多子爵的形象,我们是永不会忘记的。

柏杨先生是个杂文家,但也写小说。不知他是否读过佛斯特那本篇幅不大的经典小说评论。如果他不曾读过的话,那是大可不必再读了。倒不是因为柏杨先生现在已经是成名人物,更重要的是,柏杨先生对使用漫画手法来塑造扁平人物的艺术,深得要领,比佛斯特本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记得二十年前初读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那感觉是极度震撼、极度的惊怵。中国文化原来是这样丑陋,中国人原来是这样丑陋,做中国人实在太没劲,做中国人太可恨,真想把自己的皮肤给漂白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好崇拜柏杨先生,觉得他敢于说真话,有眼光,直要拿《丑陋的中国人》来作照妖镜,照出自己丑陋的面目。

但卡尔维诺区分善的梅达尔多子爵和恶的梅达尔多子爵的标准,不构成关于善恶的科学标准。柏杨先生对中国人的评论,也不构成评价中国文化的科学标准。

《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本文学作品,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希望一本文学书具有科学的客观性,以图强国富民,是不切实际的期盼。柏杨先生不过是用漫画式的创作手法创造了一个扁平的中国人形象。他完成了他的文学家的任务,艺术手法是高明的,但不构成对中国人的正确认知。

3

高中生上语文课,学习怎样写文章的技巧,语文老师一定会耳提面命地教训说,写文章首先要有个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没有主题,写什么鸟文章?而且,主题还一定要新颖,一定要说出别人没说过的话来。拾人牙慧,是写作的禁忌。

所以,每一个老老实实地学习写作的高中生,都会老老实实地在写文章前,整理自己的思想,提炼自己的主张,千方百计把自己要发表的意见,形成新颖有力的主题。不然,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不让老师打屁股才怪。

那么,什么是柏杨先生文章的主题呢?

柏杨先生表白说,他演讲的主题“不是个人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超出个人之外的,超出政治层面的整个中国人问题”。他要批判中国人,要鞭笞中国文化。因为,对中国的贫穷落后,如果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需要责怪的话,首先就是责怪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点文化传统。

“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庞大民族,却陷入贫穷、愚昧、斗争、血腥等等的流沙之中,难以自拔。我看到别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心里充满了羡慕。这样的一种传统文化产生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现象,使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很多种可怕的特征。”

柏杨先生把中国的一切问题,把中国人的一切问题,全归咎于中国文化。这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广义地说,文化是社会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随人类自身的成长而产生,反过来,又对人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国人的行为特征,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所以,从中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入手,批判和鞭笞中国文化,是不会犯常识性错误的。

但如果柏杨先生的文章就只是这一个主题的话,就了无新意了。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从“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开始,批了将近一百年。还能批出些什么新意来?如果再往上数,数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当然,秦始皇用的是暴力批判,够坚决的了。而从武批到文批,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应该是没有停止过的。

文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说的和表达的不一样。往好里说,是有艺术性;往坏里说,就是口是心非。如果单凭柏杨先生一句我要批判中国文化,就让他的图书广为流传,从而获得相应的商业利益的话,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批判中国文化可以成为旗号,但不能成为卖点。对此,市场触角灵敏的出版商,应该最有心得体会。

柏杨先生的卖点在哪里?

4

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不可能不为剧中两个青年人炽热的爱情所感动。当罗密欧初见朱丽叶第一眼,他由衷地从心里发出了赞美:

“啊!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

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

像黑奴耳边璀璨的珠环;

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

有哪一个青年人不这样期盼自己的梦中情人?而当罗密欧挖开坟墓,最后一眼望着朱丽叶美丽而安静的面容时,深情地哀叹道:“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对这最后的时刻,谁又不为之落泪呢?

莎士比亚把他的这出戏剧命名为《Remeo and Juliet》,直白地告诉了观众这是一出爱情剧。但实际上,爱情只是这出戏的旗号,戏的真正主题,是它反封建的倾向。莎士比亚在剧中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这一主题,与他宣称的并不一样,不是直白地坦露出来,而是艺术地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艺术家的文章与学生的文章的区别了。艺术家的文章不仅有主题,而且还有艺术地表现他的主题的技巧。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境界,几乎每部小说都是一个爱情故事,但《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只有一部。只有主题而没有表现主题的艺术,文章就如同是白开水一样了。

柏杨先生说他自己“在台湾三十多年,写小说十年,写杂文十年,坐牢十年”。从他这番表白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杨先生是既有生活积累,又有创作积累的。即使不及莎士比亚伟大,也是有相当高明的表现主题的艺术技巧的。他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也知道怎样艺术地去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比如他说:

“在中国广大的大陆上,‘反右’之后接着又来一个‘文化大革命’,天翻地覆,自人类有历史以来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一场人造浩劫。不仅是生命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高贵品德的摧残。”

“十年浩劫使许多人都成了禽兽。”

“再看大陆上的一些孩子,从小就要斗,就要诈欺,就要练习出卖朋友同志,就要满口谎言。多可怕的教育。”

“我遇到很多在大陆坐过牢的入,我问他们:‘你为什么坐牢?’他们说:‘讲了几句实话。’就是这样。为什么讲了几句实话就会遭到这样的命运?我认为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的问题。”

“因为中国人不断地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讲大话、空话、假话、谎话、毒话,中国人的心灵遂完全封闭,不能开阔。中国的面积这么大,文化这么久远,泱泱大国,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胸?应该是泱泱大国的心胸。”

台湾那一块弹丸之地,自然形成不了泱泱大国的心胸。谁会期望台湾人表现出泱泱大国的心胸?不当小偷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可见,柏杨先生说他谈的不是个人,不是政治,是一种艺术的表白。不能信以为真。他这本书,固然不是谈他个人,也不是谈台湾政治。他谈的是大陆的政治,骂的是大陆广大为自己获得解放而欢天喜地的劳动人民群众嘛。一个终生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能有些什么高贵气质,那不是显摆吗?

“十年浩劫使许多入都成了禽兽。”这句话,就更是经典。大陆媒体最爱引用了。瞧着大陆媒体那副德行,有时也真是让人觉得不争气。给人卖了还殷勤地帮人家数钱呢。柏杨先生这一经典结论,不是明摆着骂我们大陆同胞,全都是禽兽养的嘛。

真是高明的艺术,达到诗的高度了。

5

柏杨先生的论证逻辑,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坚定有力的。一点也看不出,文章出自一位年纪已经达到六十五岁的老人家之手。思维还是那样清晰,火力还是那样猛烈,没有一点衰弱的感觉。这也许得益于柏杨先生对美国的了解,文章是充满自信的,因为,他知道,他用的逻辑,正是美国人攻击中国时,最爱使用的逻辑。

美国人认为,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实行与美国一样的政治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中国要想过这样的日子,就要实行与美国一样的制度。但若中国人多个心眼问,沙特也很富裕,为什么不介绍我们去学沙特的制度呢?美国人一定会循循善诱地说,你中国有沙特那样多的石油吗?它会提醒中国人,沙特的财富主要来自它的石油,但你中国的人均油量有多少呢?所以,如果中国希望能与美国一样的繁荣,还是要学美国的制度。但美国人是不会提它自己的财富来源的。比如,独特有利的地理环境,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横财,大量有才华的外国移民,更不用说黑奴和华工在美国完成它的原始积累时,所付出的作为成本的代价了。美国就是这样利用它的强大建立起它的逻辑联系。美国的繁荣,来自它私有的“民主”政治制度。这判断是否真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是它对外宣传的信念。

当然,柏杨先生不是超级大国,没有那种强行建立一种逻辑联系的蛮横的力量。他只能用艺术的手法来建立这种强盗逻辑。他没有直接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他也不需要这样做,政治制度不过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攻击大陆社会文化,自然也就达到攻击大陆政治制度的目的了。

但中华文化毕竟是灿烂的文明,要直接攻击,一笔抹杀,很不容易。于是,柏杨先生就来一个迂回包抄,深入敌后,旁敲侧击。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人是好的,社会文化就是好的。人是坏的,社会文化就是坏的。如果能证明中国人是丑陋的人,那么,中国文化也就是丑陋的文化,这样中国的政治制度自然也是丑陋的政治制度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一竹竿下来,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全给他打入十八层地狱去,美国七支航母舰队和它的原子弹,加起来也没有这样强大的威力吧。

但要说人,也是优点和缺点共存。毛泽东有毛泽东的优点缺点,华盛顿有华盛顿的优点缺点。拿毛泽东和华盛顿比较。你不能得出毛泽东是恶魔,华盛顿是天使的结论;也不可能得出毛泽东是天使,华盛顿是恶魔的结论。拿一个条件相近的普通人与另一个普通人作比较,情况也是一样的,不容易得出明确结论。要不然,姑娘家挑男朋友,为什么左挑右选总是下不了决心呢?因为结论不好下,决定作不了嘛。

柏杨先生毕竟是一个艺术家,知道怎样利用艺术的逻辑去避开这种学术难题。他不采用这种难弄的横向比较的方式来判断中国人的优劣,而是用自己同自己比的方法。或者说,是用恶的梅达尔多子爵和善的梅达尔多子爵作黑白分明的比较,用被分成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与正常人作不对等的比较。

柏杨先生先首先装模作样地肯定中国人都是很聪明的,素质优良的人。他说:“中国人并不是品质不好,中国人的品质足可以使中国走到一个很健康、很快乐的境界,我们有资格做到这一点。”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举出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例子。这两位受人尊敬的、生活在美国的科学家,是有足够的说服力证明中国人品质优良。但他们生活在美国,这一点对柏杨先生很重要。这说明他们的优良品质,是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才焕发出来的。然后,他就一口气下来猛烈数落中国人的各种丑陋表现。什么嗓门大、内斗、懒惰等等,几乎不需要用一口清水来润润他叫累了的喉咙。而这些中国人,都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

同类推荐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大家小书·译馆: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这正如西西弗的命运,他受到诸神的惩罚,要不断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游之风再起

    梦游之风再起

    一处远古的破庙遗址废墟里,一个衣衫喽啰的消瘦少年翻出一本陈旧{记录本}!从此揭开一个惊天大秘!通天大陆永不停息的战争!成千上万的国家为何如雨后春笋崛起,而又迅速覆灭在历史长河里!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为何又永远无法停止?一切不为天下知的惊天答案竟然都记载于这本记录里!从此少年找到了自己人生最想要的东西——永生不灭!因为那竟真的存在!
  • 偷心小妻,晚上见

    偷心小妻,晚上见

    偷的最高境界是啥?这个林飒最有发言权,作为一个黑帮大哥手底下的专业小偷,那技术是顶顶好的,可是,在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她却失手了,不但东西偷了个假的,竟然还因此失了身,不过,她看着身边这个高大挺拔又俊朗的男人,觉得这个身失的,也挺值。二人深情相拥,男人感叹:“没想到堂堂君恒集团的总裁,商业帝国神一般的存在,竟然娶了个小偷当老婆。“
  • 鸿影仙途

    鸿影仙途

    一名在废墟中幸存的平凡少年,被修真联盟安置到了最近的仙缘城,通过不断练习他勉强成为了一名制符学徒,得以在仙缘城扎根下来,从此开始了一段漫漫仙途......望断天涯路,只为那一眼惊鸿,洗尽红尘,求无上仙道,一切尽在《鸿影仙途》
  • 末世之称霸

    末世之称霸

    末日来临,地球上的人类几乎灭绝,但依旧有那么一小部分存活下来。他们每天为了生存不断与怪物厮杀,不断进化,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保命机会。李扬,一个冷血的杀手,被组织出卖,被当作实验品,自由后发现自己的杀人技能更加强大,并获得了一些特殊的能力。而这些帮助他在末日里更好的活下去。
  • 你是一束不属于我的光

    你是一束不属于我的光

    一场梦牵扯出的记忆,时间不能泯灭,伤疤不能填平。但很庆幸那时遇到了你,拥有了最美的时光。离别就像夕阳告别海浪,在波涛汹涌下总会留下红的光芒……那个夏季后,你不是我的山川海洋,却曾为我带来一束光……
  • 你的离开我悟了

    你的离开我悟了

    感情再次受挫的常念,是沉浸过往,耿耿于怀,还是强大自我,继续向前,或者说浑身带刺的他更适合一人前行
  • 朱赫重生记

    朱赫重生记

    名震华夏的现代修真者朱赫,在渡劫飞升时遇到九彩仙劫,被劈的魂飞魄散,死后重生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原来守护自己残魂不灭的是自己从古玩街买的那座不知名小塔,一切的起因都将从这座浮屠塔开始。宇内浮屠现,各界功德尊。亿万毫光现,大道浮屠转。魔法和斗气对伟大的我来说算个屁。炼药师工会拍卖的药剂很难炼制吗?我随便炼制一种丹药就会被尊为“珍品”。什么?你要收购我的药方?你说我养的那只长着翅膀的蜥蜴是神兽?要我卖给你?哈哈哈......行啊,我也不要你的国主位子,只要你们皇陵后的那座无极山。
  • 誓不成婚:帝少索情99天

    誓不成婚:帝少索情99天

    21世纪杀手组织首领的千金颜堇舒与未婚夫厉爵遭人设计陷害坠入悬崖后,意外穿越到一个神秘星球。原本相爱的两个人穿越后,各自遇到了另类的姻缘,颜堇舒落入神秘星球的第一黑暗大家族,与家族腹黑高富帅-二少洛玮恩擦出火花,他夺走她的唯一,当作筹码,对她日夜掠夺折磨,从此上演一段虐恋。
  • 我穿越了我自己

    我穿越了我自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直到一天,白少棠发现自己穿越了,但意外的是穿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于是,一场风骚而追逐自由的旅程开始了。这是一个自由抗争的故事。问,装逼打脸何时停;恨,故事曲折路难行。一誓向人,摧命毁运留真身。问,命运巧合为何存;恨,自己未来不由身。二誓向地,妖氛涤尽自由起。问,悲喜哀怒控自身;恨,台上大剧戏中人。三誓向天,故事未完人独行。唯,自由最高。论,送创造者称孤道寡,是谓千岁大总管。PS:取天问三誓改,做主角的座右铭。PS1:这是一个高举自由旗帜造反的故事。PS2:这是一个角色抗争作者和读者的故事。PS3:这也是一个沙雕故事,你就当真的看。书群567816022,欢迎大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