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05

第5章 (1)

从迷惘中觉醒

威武的白老虎摩希妮,住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动物园已经很多年了,大部分时间,它的家就位于一处老旧的狮子豢养区,一个12尺见方的兽笼,四周围起铁闸围栏,地面则是水泥地。日复一日,摩希妮在狭小的豢养区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最后,生物学家和动物园员工终于携手合作,为它打造了一座自然的栖息地,占地数亩,有山有树,还有个池塘,以及各式各样的植物。他们兴奋、充满期待地将摩希妮放养到这个新建好的广阔环境中,不过,已经太迟了,老虎立即在栖息地的一处角落找到栖身之地,终其一生待在那儿。摩希妮就在这个角落来回踱步,最终踏出了一块寸草不生、光秃秃的12尺见方的区域。

或许,生命中最大的悲哀就是,明明有可能得到自由,我们却把自己困在旧有的模式中,让时光从指缝中流逝。由于纠缠于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之中,我们逐渐习惯把自己禁锢在自我批判、忧虑、不安、不满足的牢笼里;就像摩希妮,我们渐渐变得无法进入自由与安乐的境界,但这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啊!

也许我们希望能毫无保留地爱别人,希望自己很真实,希望能吸纳周遭的美,能唱歌,能跳舞;只可惜,我们仍旧日复一日地,听从内在的声音而使生命窄化。我们能赢得数百万彩票,或是跟一个完美的对象结婚,但是只要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根本就无法享受眼前的无限可能。

幸好,我们不像摩希妮,我们可以学习去察觉,自己是否划地自限,困在信念与恐惧中,我们可以看清,自己是如何虚掷宝贵的生命。

若想破茧而出,就要从彻底接纳自己以及生命的一切开始,以觉醒心和关爱心去拥抱每一刻的生命经历。我所说的彻底接纳一切,指的是要时时刻刻觉察自己身体与心灵的变化,不企图操控、批判或抽身逃离。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容许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性行为;而是指接纳自己当下的体验,毫不抗拒地去感受悲伤与痛苦,去感受自己对其他人事物的渴望或厌恶,不去批判自己的情绪,也不使自己的行为受情绪左右。

清楚辨认自己内在发生的一切,并且以开放、宽容且充满爱心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这就是我所说的“彻底接纳”,它直接瓦解了迷惘的根基。倘若我们抽身逃离任何经历,封闭自己的心,拒绝接纳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在助长恐惧与分离感,而它们正是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持续不断的原因。

彻底接纳使我们得以摆脱自己受制约的习性。当生理或情绪的痛苦生起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抗拒,身体紧绷、肌肉收缩,甚至连心都感到紧缩;我们迷乱地臆测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善后,并且不断想着:这痛苦表明了我多么没价值。

我们会因生理的疼痛,比方说背痛或偏头痛,而责怪自己不会照顾自己、饮食习惯不佳、疏于运动等等;这些痛苦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像个受害者、我们的身体是不可依赖的,或一切终究都会出差错。我们也以同样的模式,透过批判和编造种种情节,来夸大自己情绪的痛苦;在我们眼中,恐惧、嗔恨或嫉妒的感觉,只是意味着自己有毛病、很懦弱或者很差劲。

倘若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情节妄想中,我们就会跟实际经验脱节。无论是贸然地妄想未来,还是沉湎于谴责自己的过往,都会使我们脱离当下活生生的经验。

当我们为种种想法所驱使,例如“我必须做更多才会变得更好”、“我是不完整的,我需要更多才会快乐”,我们会更加迷惘。因为,这些“咒语”强化了“生活必须有所不同”的迷惘信念。

当诸事顺利时,我们又质疑自己是否受用得起,抑或杞人忧天,担心坏事就要发生。我们才刚吃第一口最爱的冰淇淋,心中马上盘算着还可以再吃多少,才不会产生罪恶感或者害自己增加体重;身处美丽的景色中,我们却因为底片用完了而懊恼,或开始思索着,真该搬到乡间来;禅修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禅定与寂静安乐的美妙时光,但接着就开始想,要如何将体验延续下去。亟欲维持现状而产生的焦虑感,以及不由自主的需求无度,都使我们的欢乐大打折扣。

展开接纳的双翼

当我们受困于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时,不仅无法看清内在的状态,也无法仁慈宽容。我们对自己的观感变得扭曲、偏狭,对生命麻木冷漠;但是,随着不断接纳当下的经历——放下自己编织的情节妄想、温柔地对待我们的痛苦或欲望——彻底接纳的过程就此开展。真正的接纳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晰觉察(明见)我们的经历,二是慈悲地对待这些经历,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犹如大鹏鸟的双翼,让我们得以遨游天际,解脱自在。

在佛法修持中,明见这一部分被称为“正念”,这即是觉性的特质,意指能够明确辨认当下每一刻的经历。

例如,当我们对恐惧保持正念,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念头纷飞、身体紧绷且颤抖不已,更恨不得抽身逃离——这时,要以正念觉察这一切,但不要试图控制这些经历,也不要企图逃离。这种关注是无条件且开放的——我们乐意跟当下生起的一切相伴,虽然我们还是希望这些痛苦会结束,还是希望能做点别的事,而这样的希望和念头同时也是我们当下接纳的一部分。

正念使我们得以如实认清生命的真实面貌,而彻底接纳的真正精髓便是:倘若不去看清所要接纳的一切,我们就无法如实接纳。

彻底接纳的另一翼——慈悲,指的是一种能力,能够以柔软心与同理心来看待我们所感受的一切。我们非但不抗拒恐惧或伤痛,反而以母亲拥抱孩子般的仁慈来拥抱自己的痛苦;我们既不妄加评断,也不耽迷于关注他人、巧克力以及对性的欲望中,反而温柔关爱地看待自己的执著。慈悲能让我们尊重自己的经历,使我们得以如实亲近当下的生命,也令我们全心全意地彻底接纳一切。

明见与慈悲的双翼彼此密不可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当我们被自己爱慕的人拒绝时,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可能会诱使我们陷入执迷的妄想中,一面责怪拒绝我们的人,一面又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到抛弃,是因为有缺陷;我们在一触即发的怒火、心如刀割的悲痛和羞愧感之间摆荡不休。但彻底接纳的双翼却能帮助我们从惯性回应的迷乱漩涡中解脱,找到平衡与清明,明了该说的话以及该做的事。

在彻底接纳的过程中,如果只引用了正念之翼,那么,我们也许能够清楚觉察心中的创痛和脸上的怒火,对自己编织的情节妄想也一清二楚——知道自己自认为是受害者、永远孤单寂寞,得不到爱;然而,我们也有可能因此更加痛苦,怨恨自己为何一开始就陷入那样的情境中。

这时,慈悲之翼就堪为大用了;在正念之中加入慈悲心,就创造了真正具疗愈力的态度。与以前排斥、抗拒或批判自己的愤怒和消沉不同的是,慈悲使我们得以温柔地善待自己的创伤。

正念同样可以引导慈悲,倘若诚挚的关爱由于怜悯过度而沦为自艾自怜,使我们又开始编织另一套情节妄想,比方说:我们竭心尽力、全力以赴,却功败垂成,得不到梦寐以求的人事物,这时,正念便使我们得以看出自己正在落入某种陷阱中。

这密不可分的双翼协助我们如实安住在当下的经历中,当真正如是实行,我们将变得更自在,而且更清楚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彻底接纳协助我们从伤痛中痊愈,再接再厉迈向未来,也使我们摆脱自我憎恨与自责等不自觉的习性。

所谓彻底接纳,最基本的就是要接纳当下每刻的经历,包括当下的心念与感受、行为和事件。如此,我们就能更清楚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更清楚行为的后果。佛教心理学中,这样的觉察就称为“明觉”。

假设我们逐渐察觉到自己常常发脾气,用轻蔑不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时就应开始检视自己的动机,并以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其间生起的一切心念与感受。也许我们会发现,我们之所以推开孩子,是因为自己也已精疲力竭、无力应付他们的需求:“我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这样的念头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腹部的紧绷感像浪潮般一波波扩散出去,并紧紧掐住喉头不放。

我们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实际影响:他们是否害怕接近我们?当发现孩子在我们身边变得畏首畏尾、担心害怕时,我们胸中可能会油然生出一股忧伤;我们还注意到愤怒对身心的影响——自己在怒不可遏地大发雷霆之后,感觉有多么孤立、差劲。

如是明觉,我们必然会发现自己的根本初衷:不想受苦,也不想制造痛苦。我们其实是多么希望孩子知道,我们是这么深爱他们,远超过其他一切。像这样透过彻底接纳的心,来看待自己所有境遇的来龙去脉,我们就愈来愈能心行合一。

既然“不接纳”即是迷惘的本质,我们不免纳闷,在最无法自拔的时刻,究竟要如何踏出第一步,迈向彻底接纳?若能谨记以下这点,就会带给我们信心:无论自己有多么迷惘,自身的“佛性”仍旧是完好无瑕的。我们觉性的本质就是能够知晓正在发生的一切,而心的本质则是能够关爱。我们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当生命的浪潮汹涌翻腾之际,我们当然有能力容纳它们;即使大海被自我怀疑之风扰动,我们依然找得到回家的路;也即在这波涛汹涌之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自己宽广且觉醒的觉性。

陷入批判、抗拒或执著的习性时,假使我们能清楚认知自己正在陷入,并且认清我们不断企图控制痛苦或愉悦的程度,认识到折磨、苛责自己只会制造痛苦,接着忆起热爱生命的初衷,我们也就打下了彻底接纳的良好基础。

随着不断放下“自己有毛病”的情节妄想,我们于是逐渐能够以清明且仁慈宽容的观照,去接触当下真实发生的一切;我们于是逐渐摆脱远期忧虑和虚妄幻想,坦荡大度地经历当下的一切。无论是喜乐或痛苦,接纳之翼使我们得以尊重并珍惜无常生命的本来面貌。

勇于面对迷惘的痛苦

刚开始练习瑜伽和禅修时,我并不知道心灵生活的重点就在于所谓的“接纳”,我只是粗浅地觉知到,自己不够好的感觉使得我无法获得梦寐以求的寂静与解脱;最后,某个突发事件让我情绪崩溃之后,我才从多年积习的状态中觉醒。虽然我个人经历的这些事件非比寻常,但是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感同身受。

大学毕业之后,我加入了某个灵修小区,住了八年之久,那时我已将近30岁。除了在小区里教瑜伽与禅修课程,我还兼修心理学临床诊疗博士学位,并且是个全职的心理咨询师;这意味着,外在世俗世界与灵修道场的忙碌生活,常常让我感到身心交瘁。道场的老师有时会斥责我对小区不够尽力,而无法面面俱到也常让我很有罪恶感;然而,这两种生活都是我所珍视的,我实在无法放弃任何一个。

当时我已经跟灵修小区的一位同修结婚多年,这桩婚姻是我的老师建议、撮合的,打从相处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渴望有个孩子。虽然生活有如多头马车,当我发现自己怀孕时,这个好消息还是令我们雀跃不已,因为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当时我们都认为我应该停止心理治疗工作,好好休息一个月,让精神也得到滋养,于是我决定到老师在南加州沙漠主持的一个瑜伽与禅修中心去。

闭关两个星期后,我开始严重出血,好友赶紧带我去附近的医院就诊,结果是,我的母子天伦梦因流产而破灭。失去了宝宝让我悲伤不已,我躺在医院病床上,胡乱臆测流产的原因——是因为我承受不了激烈的瑜伽动作和酷暑吗?回到闭关中心之后,我打电话给我的老师留言,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并提到了我的疑虑,但是他并没有回我的电话。

接下来两天,我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复原、陷入悲伤、不断祈祷。第三天,我决定去参加每日众会,老师通常都会在那时做开示,他的启发应该会有所帮助,而且跟灵修家庭的同修在一起,应该也会好过一点。

那是个炎热的沙漠傍晚,几百个同修一起坐在巨大的开放式帐篷下安静地禅修,等待老师到来。他的座车终于出现了,大家都站起来,低声唱诵虔信之歌,他身后的随行人员都是身着长袍的瑜伽行者;然后,老师走进帐篷,在辉映着夕阳光彩的橘红与粉红的坐垫前缓缓安坐。吟唱结束后,大家席地而坐,静静地望着老师从精心准备的餐盘中,挑了一块饼干和几颗葡萄;吃完之后,他的眼神扫过面前几百张仰望的脸庞,每一个人都屏息等待他的启迪。突然间,我发现他正凝视着我;然后,他的声音划破寂静,叫了我的名字,那是多年前我决心献身追随他的教诲时,他为我取的梵文名字;这时,他要我站起身,他的声音还在我耳中嗡嗡作响。

在这种众会中,他有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特定的学生讲讲话,因此我以为他可能想看看我情况可好,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竟然以严厉的语调抨击我,说我的世俗野心和自私心理害死了自己的宝宝。我感觉仿佛被踢中要害一般,锥心刺骨的痛苦在体内纠结成一团,我的四肢僵硬,觉得全身都麻痹了,老师则继续他的谴责,残酷地侮辱我,说我只想享受性爱,并非真心希望怀孕生子。我则告诉自己,这一定是场恶梦。他私下早就责备过我在道场外的世俗生活,但是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充满了敌意、愤怒与轻蔑。

坐下来之后,羞愧使我全身发烫;这几年来,我对他的疑虑与日俱增,如今连我的信任感都完全被出卖了,一种赤裸裸的、深不可测的痛苦,开始吞噬内心的一切,我剧烈颤抖着,茫然听着老师的声音隆隆作响,像是从远处传来一样。

谈话结束,他的座车离开之后,几个朋友上前来拥抱我,尴尬地想说些什么,我看得出他们眼中的困惑:老师用这种模式来开示,必定有某种灵修的目的,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错的不过,哪里好像不太对劲。我很感谢他们的安慰,但是那时的我只想消失不见。多年前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受伤的年轻士兵从战场返乡,谣传说他是叛国贼而遭村人驱逐。当他跛着脚一拐一拐地拖着一小袋随身物品及食粮走出村庄时,他知道大家都在看着他,甚至也有人同情他。那就是我当时的感觉,备受羞辱的我,试图回避其他瑜伽行者的眼光,困难而努力地想走到一边去。我感觉仿佛在场的150人,要不就坐在那里批判我,不然就是在可怜我,我迫切地想要独处——我的心情如此悲惨,怎么可能跟他人相处?

泪眼模糊的我终于找到坐落在短叶丝兰树丛中的一处圣殿。坐在硬梆梆的地板上,我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就这样哭了好几个钟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我已经失去了宝宝,老师还苛责我。他这样做对吗?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热门推荐
  • 战火纷飞中的爱:风瑰

    战火纷飞中的爱:风瑰

    他,身世成谜,一路历练,蜕变为特工,一身正气,肩负使命。她,靓丽海归,富家千金,身份神秘,为爱成长。奇妙的旅程就此展开,在战火纷飞之中,爱恨交织,剪不断,理还乱……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 tfboys之猫女爱恋

    tfboys之猫女爱恋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无意中发现一只猫,带回家后竟然发生了一段奇怪的事…
  • 狂武医神

    狂武医神

    八荒四海,唯我独尊。人们一直以为修士是掌握强大力量的自由群体,飞腾于天际,坐卧于灵山秀水,逍遥自在,探寻更强大的奥秘,无欲无求。其实,修士的世界一样残酷,他们渴望成仙得道,为了争夺有限的修炼资源,也会展开激烈的厮杀,天塌地陷,生灵涂炭。夏小澜初入修士界,坚毅的认为,总有一日,可以踏足巅峰之境,从此逍遥。手握一柄镇妖尺,笑看世间风云起伏,纵百战而傲骨铮铮,以狂心迎浩劫,天塌,我扛,地覆,我顶!
  • 狗策划冲出世界

    狗策划冲出世界

    有一个传说在游戏策划之间口口相传:第19层地狱是所有游戏策划死后的归宿,在哪里游戏策划永远只能玩自己的游戏。很不幸,周尧就生活在这样的地狱中....................
  • 另类文集

    另类文集

    作文集,散文集,记录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 相遇在最初的地方

    相遇在最初的地方

    或许,在你喜欢我之前,我就已经喜欢你了,我只想默默地守护着你。
  • 探究式科普丛书-外太空送给人类的宝石:陨石

    探究式科普丛书-外太空送给人类的宝石:陨石

    本书介绍了陨石的形成、分布、特征以及它与太阳系之间的科学奥秘。
  • 王俊凯我好爱你

    王俊凯我好爱你

    “王俊凯,你曾是我的全部”“那现在呢?”“你只是我的工具了”……
  • 重生神医:上校的神兽妻

    重生神医:上校的神兽妻

    一朝重生,才知她的身世非同一般,身上也肩负着家族的重任。不过还好,她还有两个好姐妹的陪伴。一个意外的相遇,他闯进了她的生活;一个奇葩的原因,他对她死缠烂打。机缘巧合中,他一次又一次将她识破,对她更是纠缠不休。她自认为不会再次踏入爱情的漩涡,他却给她千金不换的承诺:“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是什么身份,只要是你就好。”
  • 请黑化NPC放过我

    请黑化NPC放过我

    “既然你狠心离我而去,那我就来到你的世界,永生永世地折磨你,如何?”网瘾少女宋宜人最近渣上了一款名叫挑灯看剑的单机武侠游戏,并看上了里头的BossNpc疯狂展开了撩式攻略。一个月后因男神表白,宋宜人毫不犹豫地在游戏中自杀,并狠心卸载了游戏,准备和男神开始幸福的胜过。BossNpc痛失挚爱黑化后灭了游戏中的宋宜人满门,坐上武林第一的位置,并偶然突破电脑屏幕,当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活生生的她,冷冷展开了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