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04

第4章 (2)

父母其实扮演了文化传递者的角色,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愤怒和恐惧是负面的”,在他们看来,我们不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挫折感,否则就会被认为“你很坏,你很碍事,你真没出息”。大部分人从父母那儿了解到的仍是,我们的欲望、恐惧和想法根本无足轻重,若想有所归属,我们就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某堂禅修课上,我的一个学生杰夫告诉我,上一堂禅修课上,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段记忆。那时他7岁左右,跟哥哥玩耍时受了伤,于是他哭哭啼啼跑去厨房,黏着正在忙活的妈妈,要她教训哥哥;妈妈突然停下手边的工作,转身插着腰,脸上露出烦躁轻蔑的表情,杰夫已经不记得她到底说了些什么,却记得她那整个模样分明像是在说:“别老是求人帮忙好吗?”

长大成人后,杰夫终于了解到,母亲生长在一个家烦宅乱的大家庭,学到的是孩子必须懂得保护、照顾自己;因此当杰夫哭哭啼啼或缠着别人不放时,她就会对他的“懦弱”感到很生气。我们的文化向来强调独立自主,认为这些特质对男人而言尤其重要。尽管杰夫也了解这种文化的缺陷,但是仍不免认为他的需求会让自己显得缺乏吸引力、不受欢迎,甚至很差劲。正如我们大多数人的状况一样,有所求引发了羞愧感,甚至连“请求帮忙”这类字眼都会让杰夫觉得不安。

父母和社会文化都教导我们,人生来就有瑕疵(正如伊甸园故事所反映的信息一样),于是我们逐渐以为自身就是有瑕疵,于是一步一步陷入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中;我们花上许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企图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模样,企图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以便重回伊甸园。

我们处理缺陷感的对策

我们无所不用其极,只求能逃避缺乏自我价值的痛苦,无论是在自己还是他人面前,缺点一经曝光,我们都会立即采取措施,焦急地想要掩饰,就像亚当和夏娃堕落后急于遮掩赤裸的身体一样。经年累月,我们每个人都各自发展出一套混合对策,用来弥补自己的缺陷,隐藏自己的瑕疵。

为改善自我而疲于奔命。我们拼命想要让自己的身材和容貌符合媒体炒作的标准,因此将白发染黑、拉皮、长期节食;我们催促自己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或者做运动、参加进修课程、禅修、当义工、参加座谈会等等。这些活动当然都有益身心,然而,我们的行为背后潜藏的动机常常是担心“我不够好”。

畏缩不前,宁愿避重就轻、小心行事,也不愿冒着失败的危险去尝试。我的儿子纳拉扬约10岁时,有一段时间极不愿尝试新事物;他希望一下子就能擅长一切,若发现得勤加练习才能学会做某件事,就会退缩不前。我告诉他,生命中所有最美好事物都需要某种程度的冒险,犯错则在所难免;我建议他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打网球或参与音乐独奏演出,却总是遭他拒绝。有一次我又试图要他参与新事务,结果还是徒劳无功,他引述了一句荷马的话(当然是荷马·辛普森①):“尝试是失败的第一步。”

注解①这句引述的话出自美国最受欢迎的卡通片《辛普森家族》中的爸爸荷马,非古希腊诗人荷马。

避重就轻、小心行事,代表我们希望避开冒险的情境——但是这类情境却遍布生命之中。我们可能不愿接下领导者的职位或责任,可能不愿冒险和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可能会压抑自己,不愿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不愿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不愿玩乐、不愿谈感情。

我们总是对结果做最坏的打算。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絮絮叨叨地自说自话、编织妄想情节,活生生地把自己从赤裸裸的恐惧和羞愧感中拉开;我们只关注:必须做的事、尚未解决的状况、未来将面临的问题、他人对我们的观感、他人是否迎合(或未迎合)我们的需求、他人是否干预我们或令我们失望。有个流传已久的笑话说,一个犹太母亲发了通电报给儿子:“先开始忧虑吧,细节随后就到。”活在抽象莫名的焦虑中,使我们在真正的问题来临之前,就预先启动思维,编织悲剧情节,做最坏的打算。

总是闲不下来。让生活充实忙碌,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远离痛苦之道,我们不是常听说,某人痛失亲人但是却因为“保持生活充实忙碌而调适得很好”?如果让自己停下来,就会有陷入不堪忍受之痛苦的危险,感到自己既孤独又毫无价值。因此我们仓皇地试图填满自己的时间、身体和心灵。我们可能会购买新物品、迷失在言不及义的八卦闲谈中;只要一闲下来,我们就上网查看电子邮件、听音乐、吃点心、看电视,做任何事以求掩埋那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感与缺陷感。

严苛地批判自己。内心从不间断的评论始终在提醒自己,我们总是搞砸一切,而他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美满。我们常常接着父母的指责,尖锐地批评自身的过失。正如漫画家朱尔·斯菲佛①所说:“我遗传了爸爸的长相、爸爸说话的模式、爸爸的仪态、爸爸走路的样子、爸爸的想法,并且学会了像妈妈一样鄙视爸爸。”批判自己的瑕疵,让我们自以为似乎可以克制冲动,掩藏弱点,或许还能改善自己的性格。

总是注意他人的缺失。俗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认为自己一向正确的人。我们愈是自感有缺陷,就愈难以坦承自己的过失,而怪罪他人却能帮助我们暂时卸下失败的重担。

令人难堪的真相却是,上述种种对策只不过强化了不安全感,持续支撑着我们缺乏自我价值的迷惘;我们愈焦虑地编织故事,告诉自己未来可能会遭遇失败,或者不断地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毛病,就愈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有缺陷。我们愈是掩藏自己的失败,那种觉得自己有所欠缺的恐惧就会愈发强烈;当我们努力想获取他人的好感,或亟欲超越他人时,我们就愈发强化了“自己本身根本就不够好”的潜在信念。并不是说,我们跟他人不能有良性竞争、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不能承认自己的才能并为之自豪;而是说,假使我们的一切努力建立在害怕自己有瑕疵的动机上,就会加深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

注解:①朱尔·斯菲佛(1929~ ),美国漫画家、作家暨剧作家,其漫画作品结合了社会、政治及个人观点,融合为极其幽默的漫画。

视他人为假想敌

本章大部分篇幅将集中讨论,我们如何因恐惧而将矛头指向自己,把自己当成敌人、视自己为问题的根源。但我们也会把这些感受向外投射,视他人为假想敌,恐惧愈甚,敌意愈深。我们的假想敌,还有可能是从未尊重我们的父母、阻碍我们成功的老板、剥夺我们权力的政党,或是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的国家;在这个“双方大对决”的世界中,缺乏自我价值感的祸害就在“外头”。

无论是家庭失和或族群间的世仇之战,制造假想敌带来某种程度的掌控感,让我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在做正确的事,相信自己正在处理问题。将怒气发泄在假想敌身上,暂时减缓了我们的恐惧感与脆弱感。

这并不表示真正的威胁不存在,我们的确有可能危害自己,而他人也可能伤害我们。然而,倘若我们任凭自己以仇恨与暴力来反击,便会引发更多恐惧、惯性回应和痛苦折磨。只有当我们能以理智的心来面对自己的脆弱时,才能让自己从恐惧与疏离的迷惘中解脱。

迷惘的根源——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北印度,佛陀在菩提树下彻夜禅修之后,达到了圆满开悟;他知道他找到了“正道”,因为,他的心宽广自在了。几天之后,他初转法轮倡导教法,开启了人类心灵发展的新纪元。在这历史性的重要时期,佛陀教导我们:要深入痛苦的根源,看清这根源即是解脱自在的开端。这就是佛陀开示的第一圣谛“苦谛”:痛苦或感到不满足是普遍的现象,彻底认清苦的存在,就是觉醒的第一步。

佛陀彻夜禅修时,深入观照了自己的痛苦,他惊奇地洞察到,一切痛苦或不满足都源自于错误的见解:误以为自己是独立存在的自我。这种想法把我们禁锢在贪求与嗔怒的轮回中;我们会因为独立存在感而遗忘了慈爱觉性,但慈爱觉性才是我们的本质,它把我们跟所有的生命联结在一起。

我们所体验到的“自我”,其实是种种熟悉的想法、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的集合;心把它们全部联结在一起,进而捏造出一个存续的、私人的、独立的故事。我们将所经历的一切纳入这个自我故事,变成了“我的”经验。例如:我很害怕、我想要这样等等。当代泰国佛教禅修大师暨作家佛使比丘把这种将自我感加诸生活经历之上的习性,称为“我执”与“我所执”,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为“我”所有,或因“我”而产生。

我们最习惯且最强烈的感受与想法,形成了心目中的“自我”。倘若陷入了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我们就会觉得这个自我是有瑕疵的;当我们从“我执”与“我所执”的角度来看待生命,那么,一种“总有什么出了差错”的感觉,很容易就会具体固化成“我一定是哪里有毛病”。

有时我们实在无法明确指出自己究竟有什么不足之处;然而,光是这种与他人有所区隔、分离的自我感,就足以引发一种基本假设,也就是“我不太对劲”。我们可能因此焦虑不安、忙碌不堪;也可能由此产生深刻的寂寞感,好似由于身为“我”,而无法有所归属、无法感到健全完整。

认为自己是分离的、不完整的、岌岌可危的信念,并非本质的机能失常所致,相反地,这种信念并非人类独有,而是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禅观生物学家和作家戴维达林指出,即使是最早出现的单细胞生物,也已经“在自己和外界之间建立了屏障,某种明确且持续不衰的分界二元论的基础,即自我与外在世界两者分离的信念,就此产生。”这种存在的区隔感,就是我们这神秘大千世界的主题曲。单细胞生物会推拒有害物质,趋向滋养之物,人类也有同样的本能回应,只不过我们是透过某种复杂得惊人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活动的配置,来展现执著与嗔恨,这其中有许多状态是我们无法察觉的。

欲求和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能量,是生物进化的一部分,用来保护我们、帮助我们茁壮成长。但是,当这些成为“自我感”的核心时,我们就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全貌;最多只能认同自身的禀性,而我们的禀性是把自己看作一种不完整、岌岌可危且遗世独立的存在。

譬如,假使我们的自我意识建立在需要外界关注及对外界的不安全感上,那么,我们就会忘记自己其实也是好奇、幽默且充满关爱之心的,我们遗忘了滋养我们的呼吸,遗忘了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爱,这些都是我们在这世间的共同体验。最可惜的是,我们遗忘了清净的觉性,灿烂闪耀的觉知,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对不完美无需忧虑

许多人告诉我,等到他们终于能够看清,长久以来自己的生命都禁锢于自我憎恨与羞愧感中时,除了感到哀伤之外,也涌现了一丝恢复生机的希望。犹如从梦魇中醒来一般,当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的牢笼时,也得以觉察自己冲出牢笼的潜力。

七世纪知名的禅观大师僧灿①教导我们,真正的解脱自在就是“对不完美不忧虑”,也就是说,如实接纳我们身为人的存在,如实接纳所有的生命。不完美并非我们个人的问题,它原本就是存在的一部分;我们都会被欲求和恐惧束缚,我们都会无意识地采取行动,我们都会生病,也会衰老。倘若我们能够轻松看待所谓的不完美,就不会再浪费自己的生命追求与众不同,或迷失在担心出错的恐惧之中。

劳伦斯②曾将西方文化描述为一棵被连根拔起的巨树,树根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无法满足内在更重大的需求,我们正在凋萎。”他写道,“我们切断了内在滋养与新生的重要泉源。”只有重新发现自身的良善真谛,以及我们与所有生命固有的联系,我们才能重生。只有透过与人相互关爱以待、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每一刻、觉知身心的欢愉与痛苦,我们的“重大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正如劳伦斯所说的,“我们必须把自己再度植入宇宙中。”

注解:①僧灿(530~606),禅宗三祖,本为居士,由禅宗二祖慧可赐名,隐居安徽皖公山,著有《信心铭》。

②劳伦斯(185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最著名的作品是《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尽管我们生来就有分离感与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但我们同样有觉醒能力。当停止与自己为敌,学习以充满智慧的慈悲心来面对生活时,我们便能从迷惘的监狱中解脱出来。本书所呈现的就是拥抱生命的过程,当我们学会彻底接纳自己的生命,便能重新找回伊甸园——这为世人遗忘却又令人珍视的完满、觉醒和爱。

观照思维因缺乏自我价值而迷惘

想要解脱自在,第一步就是去辨认那助长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信念与恐惧。停顿几分钟,仔细思考有什么是自己会习惯性排斥推拒的,这会相当有帮助。

我是否如实接受自己身体的原貌?

生病时我是否会自责?

我是否觉得自己不够有魅力?

我是否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

我是否对自己脸部和身体的老化感到难堪?

我是否批评自己过胖?过瘦?身材不够好?

我是否如实接受自己心的原貌?

我是否批评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幽默?不够吸引人?

我是否会因为心里产生执著的念头而批判自己?批判自己絮絮叨叨又乏味的心念?

我是否会因为心里生起了恶念,比如卑鄙、批判或好色的念头,而感到羞愧?

我是否会因妄念纷飞而自认是差劲的修行者?

我是否如实接受自己情感与情绪的原貌?

我可以哭泣吗?可以有不安全感和脆弱感吗?

感到沮丧时,我是否会自责?

我是否以嫉妒心为耻?

我是否批判自己没耐性?易怒?不够宽容?

我是否认为,自己的愤怒或焦虑是心灵修持没有进步的征兆?

我是否因为自己的种种表现,而自认是个糟糕的人?

当我行事过分自我或伤人时,我是否会痛恨自己?

我是否会为自己的勃然大怒感到羞愧?

当我失控地大吃大喝时,我是否会厌恶自己?当我抽烟或酗酒时是否也会如此?

我是否会因为自私,没有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而觉得自己的心灵修持没有长进?

我是否总是觉得自己跟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不尽理想?

我是否因为无法跟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觉得自己有毛病?

我是否会因为没能有所成就——工作表现不够杰出,就对自己感到失望?

觉察自己究竟希望他人如何看待我们,以及不想让他人看到哪些部分,往往最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迷惘所在。回想最近跟你相处的某个人——某个你欣赏、尊敬但交情还不深的人。

你最想要这个人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比如说,你很有爱心、慷慨大方、魅力十足?)

你最不想要这个人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比如说,你很自私、没安全感、有嫉妒心?)

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此刻,我是否如实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要批判,只要清楚察觉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情感、念头和行为表现就好。只要你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确实因缺乏自我价值感而倍觉迷惘,这种迷惘感将渐渐地再也无法掌控我们的生命。

同类推荐
  • 皖山禅话

    皖山禅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舍得的艺术

    舍得的艺术

    本书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热门推荐
  • 不要来惹我

    不要来惹我

    想要好好守护她的他!认真的栽培着那束可能不会开花的果树,期待有一天能感动她的他,这是很多学校的恋情,了事终究都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桃花非祸:骄夫美侍

    桃花非祸:骄夫美侍

    她是豪门大小姐,却被最爱的老公背叛,整日以泪洗面,过得生不如死也不肯放手,只为可爱的孩子,还有那微薄的脸面。但她无法忍受的是那小三不但睡她的老公,花她的钱,竟然还打她的孩子。如此蛇蝎之人她要是再忍,就愧为人母,她要与他们拼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导读工作简明教程

    导读工作简明教程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具有强烈信息意识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功的基本素质。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肩负着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它的任务不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书刊、信息等资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读书学习,并通过阅读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方法。高校图书馆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 你是我的夺命罪

    你是我的夺命罪

    “泠白苏,你这辈子都别想顶上陆太太这枚头衔。”后来,他食言了,却不在了,那一天,四周下着雨,她趴在雨中,任凭谁劝都没有用,她嘴角溢满了血,挂着一抹苦笑,任凭泪水模糊了视线,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她轻轻地说道:“那么,你做到了吗?我做到了这个规则,世界却变成了黑白,我明白这不可触碰,是世界游戏,到最后却沦为你我的苦情戏...”
  • 凤平乾坤

    凤平乾坤

    一句简介:一介孤女上天入地、拓荒下海,收灵云、结风月、战旧敌、定乾坤!洪渊篇她:“自你从一缕神识凝骨血生肉身,化作人形的那一刻,你就该知道,你得折腾!作为一个能凝聚上古灵气的容器,你得为这世间每一个潜心修行的生灵争取一个公平吸收灵气的机会,让这无数拜月求灵的动物不被辜负,让这无数甘守岁月孤寂、闭关修炼的人信仰不灭,让这世间恢复它本来的样子——灵气氤氲、大道可成!”洪渊:“我信你个鬼!”百川篇他:“无数轮回、纵横时空、大千人海,你去何处寻她?”百川:“只要我在忘川守望,总能知晓她的去向!”他:“忘川有血河之水日日冲刷,如切如磋;有万鬼虫蛇时时噬咬,如撕如扯。你还非去不可?”百川:“非去不可!”自大狂篇自大狂:“我睁眼可使骄阳炙烤大地,我闭眼可使黑夜漫漫无期。你不跟我?可别后悔!”她:“那你眯缝着吧!”老干部篇老干部:“她救我一命,我自当报还!只待她来,我许她千里人间鬼蜮,我送她千万赤胆鬼军!”他:“城主!您所经历的、遭受的、挡住的、抗下的,都只为报恩?”老干部:“……是!”他:“您只当她是恩人?”老干部:“别问了!能为她做这些,已是我的无上荣幸!”
  •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是哈佛大学教授的教子真经,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生活意义,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帮读者洞悉人生的真谛。虽然你没有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通过阅读《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你也能了解到哈佛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 狐帝独爱第一季妖姬

    狐帝独爱第一季妖姬

    一个奇怪的陌生美男子自称狐帝……之后我便与这个绝色美男签下契约……
  • 前思未央待君离殇

    前思未央待君离殇

    他再见她已是百年之后,她放弃半生才换来与他再见,可是他已忘却前事前世封印,你我再见却不相识。菩提树下,躲得过天劫却逃不出这一世情劫。修百年狐身,只为报一面相识缘,弃今生肉躯,化一魂一魄为求你安好百年离索,难舍,错错错。山盟虽在,难分,莫莫莫。今世半生换得与你再见。我们素未谋面却早已相识。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今世既见不识,若有来生不望想见,各自安好
  • 冬雪无声

    冬雪无声

    遭遇来自生活的压力,是逃避?还是面对?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是反抗?还是适应?而面对感情,又该如何抉择呢?
  • 神皇战妃

    神皇战妃

    被人背叛,她从上仙变成了异世界的“天才”五小姐。联姻反被对方登门羞辱,她挖掉对方一只眼睛讽他狗眼看人低。自此,天才小姐消失,狂傲少年出世!她女扮男装拜第一天才为师,学成出世,傲视群雄。腹黑师父:我的徒弟是对是错,我说了算!谁来挑衅自带棺材,本人管杀不管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