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34

第34章 (1)

共同觉醒

歌剧《圣杯》中的传奇人物帕西法尔是个爱探险的年轻武士,他在一片荒芜干枯的原野上流浪,终于抵达荒野中的城堡时,发现城里的居民竟然若无其事地生活,他们没有“这样的悲剧怎会降临在我们身上”或“现在怎么办”的种种疑惑,他们单调而机械地活着,好像被下了魔咒一样。

帕西法尔受邀进入城堡,很惊异地发现国王倒卧病榻,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就像他的国土一样,生命危在旦夕。帕西法尔心中充满了疑问,但是因为一位年长的武士曾告诫他,提出疑问有损武士风范,于是他选择缄口不言。隔天早上他就离开了城堡继续旅程;离开不久,他在途中遇见女巫师琨瑞。听到这位武士竟然没有问候国王的病情,琨瑞勃然大怒:他怎会如此冷酷无情?他若这样做也许就拯救了国王,拯救了这个国家,甚至拯救了他自己。

帕西法尔谨记她的话,回到了荒野,直奔城堡。他迈开大步毫不犹豫地走向还躺在卧榻上的国王,在他尊前跪下,轻声问道:“啊,陛下,您到底生了什么病?”倏然间,国王的脸色红润起来,他站起身,病痛都痊愈了;接着,全国上下恢复了生机,人民仿佛重生了,大伙儿生气勃勃地聊着天,一起欢笑歌唱,踏着轻快活力的步伐;庄稼也开始生长,春天的山丘上绿草如茵欣欣向荣。

当我们觉得孤立无援时,就好像故事里的国王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此变得如同荒野一般,了无生气,既空洞又无力。我们既无法将自己从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中唤醒,也无法唤醒周围的人。这时荒野中如果来了一位真正关心我们的人,那么生命就会在一瞬间回复生机盎然。我的一个朋友在陷入忧郁时会打个电话给我,也许她已经消沉好几个星期或好几个月,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苦恼;而我的一句诚挚的问候“你好吗?”就会使她崩溃痛哭。

你可能认为,要从情绪的煎熬中解脱,关键就在于要做更多的禅修和祈愿。然而无论再怎么禅修或祈愿,我们还是需要他人从旁协助,拆毁孤立隔离的高墙,提醒我们忆起自己的归属。心中铭记我们跟他人以及这个世界息息相关,这就是治愈力的重点所在。

安是我的一个禅修学生,4岁的时候举家搬进隔壁镇的一栋新房子,就在搬家那天,一团混乱中发生了一件事,使她后来关闭心房好多年。当时安整个早上都在地下室玩,这时大人正忙着把物品一箱箱地打包并搬到车上去。过了一会儿,她突然发现没有人再回到房子里,于是爬上阶梯去找妈妈;但是地下室的门被锁起来了,整栋房子静得可怕,安不断敲门踢门,嚎啕大哭一阵子之后,把自己蜷缩在一个角落,吓得六神无主。等到父母亲两人发现彼此都误以为安跟对方在一起时,几小时已经过去了。

如今安虽然早已长大成人,但她经常发现自己心里像个孩子一样惶恐不安。她有时发现自己被一种难忍的寂寞所控制;依照禅修课程上所学习到的,安尽力尝试用仁慈的态度来拥抱剧烈的脆弱感,然而在内心深处,她总是会听到一个孩子惊叫着:“我不要自己一个人,我做不到!”

安是个禅修行者,她来到我面前寻求心灵引导时,以为我会教她某种禅修技巧来处理内心的恐惧,但是她非常惊异地发现,我强调的竟然是性灵的康复愈合及觉醒与他人息息相关。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因此也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康复愈合。

对于安而言,当知晓孩子的惊叫恸哭并非“非灵性的”,这令她松了一口气,因为她不必再对自己需要他人觉得惭愧。就如同帕西法尔面前的国王,令他苏醒的关键就在于感受他人真正的关怀和关注。

我们是群居的动物。我们吃饭、睡觉、工作、爱、愈合、自我实践与觉醒,彼此息息相关。即使是独处,我们心中也还带着关乎他人的感受,时时关注他人对我们的观感。感受他人的关怀,可以使我们像那位国王一样,从迷惘中苏醒。

尽管某些人际关系对彼此而言的确比较具有治愈力,也比较充实完整,但实际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能够揭露我们彼此的相互联结。当彻底接纳的双翼——“觉察”与“慈悲”两者都显露时,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会成为心灵解脱的神圣器皿。

人际关系中的心灵修持

佛教西传后产生了某些变革,这些变革倾向于专注在个人的禅修练习,反而忽略了佛教传统中保有的人际交流。我们不断寻求具保护性且宁静的空间来磨练觉性,学习如何变得平静、觉察而清明;然而,尽管静处的时间很珍贵,也是心灵修持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将寂静之禅修列为首要,以个人内在生命为专注焦点的教法,很可能导致误解,使我们以为自己步上了一条冷漠孤寂的道路,只能独自了悟心灵最终的目标。

《三轮车》杂志登过一幅漫画,是佛教徒的征友广告:

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英俊潇洒;

佛教徒寻找自我。

这则漫画以巧妙的手法显示,当我们将法教解读为我们只能依靠禅修、精进努力才能得到解脱时,那需要怎样的与世隔绝啊。人际关系其实非常重要,然而在心灵觉醒上却可能被误以为无关紧要。

假使我们认为上座禅修这种修持方法才算得上“很灵性”,那我们就不曾领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觉醒有多么关键,我们其实在逃避人际交往所引发的不安、刺激和迷惑的情绪;我们不想承认,一个静修闭关中显得慈爱平静的人,在生活中接触别人时,竟然会成为一个既愤怒又具伤害性的人。

我自己在回顾过去多年的心灵修持时,发现深入的人际关系能使我的心灵深深觉醒——生儿育女、心碎的时刻、帮助他人也接受帮助、面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与苛刻批判的心挣扎奋战、企图更全然地去爱等等,密切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到紧张不安,也让我更珍惜彼此联结的经历。

第一次参加为期六周的内观闭关时,行程结束之后,我带着快乐、和谐、轻松的心情回家。纳拉扬的爸爸,艾力克司,在我闭关期间待在家里帮忙照顾我们的儿子,我实在很期待见到他们。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大吃爆米花,天南地北地聊天。隔天早上,我走进家中的办公室,发现装着房贷缴款的信封袋还在书桌上,那是我请艾力克司在我闭关时千万要寄出去的,现在已经过了缴款期限,我要缴滞纳金了。

我打了通电话给他,开始对他大声咆哮,说我上个月已经没收入了,他怎么可以那么不可靠,连寄一封信都办不好。显然地,我是在发泄积怨已久的愤怒,然而我的嗔恨是如此鲜明尖锐。

他让我咆哮了一会儿才说:“你去参加佛法闭关学到的就是这些吗?”这听起来像是挖苦,其实不然,我听得出话语中失望的语调,他急着想见证我深入修持所获得的利益,然而我们似乎又落入了相同的窠臼。挂电话之后我立即感到一阵痛悔自责,倘若我还这么容易猛烈抨击别人,那么我的接纳和寂静的深沉体验有什么用处?艾力克司的反应就像闭关的钟声,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我立即进行彻底接纳的修持,以察觉心和关怀来体验当下生起的懊悔和忧伤等感受。这些感受提醒了我——人际关系其实正是心灵修持的重点。

佛陀把遵循其教法的比丘与比丘尼僧团视为心灵之道最根本的宝藏。他自己和忠心耿耿的表弟兼侍从阿难的关系,即是恒久心灵之爱与友谊的最佳典范。阿难尊者在僧团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仁慈慷慨的精神,他总是无私地照料佛陀的生活,佛陀则给予他的心灵之道殷殷关爱的引导。

事实上,多年相处下来,阿难尊者所提出的疑问亦成了阐明佛陀教法的一种方式。“佛告阿难,勿作是言”是佛教经典中常见的开场白,提醒我们接下来就要领受关键信息了。阿难尊者提出了许多疑问,有一次他问道:“如果有善知识的引导,涅槃解脱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佛陀答曰:“勿作是言。”然后继续说道:“有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静的修行。有了善知识、善同伴,就是修行的全部了。”佛陀并非否定独处静修的价值,而是肯定了彼此间相互扶持在心灵觉醒中的重要性。

佛陀年复一年风尘仆仆地到处讲学,他也教导徒众在团体中和谐共存,最基本的戒律就是不伤害他人——以敬畏之心看待所有生命。僧团中有人行事伤害他人时,佛陀就会劝告他们要调解彼此之间的纷争。他还指示,所谓的“正语”(对他人诚实有益的言语)也是八正道之一。一行禅师在其著作《体味平和》中,引用了佛陀的一段开示来告诉我们伤害他人时应该怎么做,其要旨就是:要对他人所受到的伤害负责任,仔细聆听此人以了解他的痛苦,诚心道歉,并矢志以悲心对待他与所有众生。戒瘾的十二阶段康复疗程亦类似如此。关怀他人并理智地与他人相处,这些简单却有效的方法使我们心胸开放、自在解脱。

那天早晨对艾力克司发完一顿脾气之后,我又打了电话请他到家里吃午饭,借机好好谈一谈。两人都坐定以后,我立刻向他道歉,并告诉他,对于两人可以如此相处,我真的非常感激。此刻我们一起在做的事,正是几个星期以来我在闭关寂静处所练习的:观照,穿越层层暴风雨,从另一端破茧而出,彼此的联结更加紧密,对心灵的觉知也更为深入。

当能够彼此关怀,我们也就有办法避免再出现互相伤害的情况。艾力克司说他会更留意彼此交代过的事,我则承认自己当时反应过度,并决心克制自己不在怒火中烧时攻击他。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我们当时显然是因为彼此接纳,才使得那些正面冲突有所缓和。我在闭关时学习到的彻底接纳,在人际关系当中体现出了极大的功效。

为了掩盖自己在密切的人际关系中所感受的强烈缺憾和恐惧,我们常把自己隐藏在防卫、伪装、批判和冷淡背后,于是逐渐迷失了自己。教导内观禅修的老师桂格瑞克雷蒙(Gregory Kramer)在其著作《相伴禅修,寂静发声》(Meditating Together,Speaking from Silence)一书中,谈到了能帮助我们在当下有效沟通的练习,他写道:“既然有所谓的上座禅修,有行走禅修,怎么会没有倾听与言语的禅修?通过人际交往练习正念觉察,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吗?”

桂格瑞把人际禅修练习称为“洞察力的对话”,与人交谈之际,在回答冲口而出之前,不如先缓一缓,放松身心、观照当下,自问:“需要我关注的到底是什么?”并留意当下生起的感觉和念头:我们是否在评判、诠释、曲解对方的话?这样三思与观照,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反应模式更加敏锐觉知。

无论是正规的人际关系禅修,还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互动,以此方式来练习彻底接纳彼此,就能增加我们人际关系中的体谅与仁慈。假使能和缓情绪、加深觉照,我们就不会被无意识的缺憾与恐惧所摆布,而能游刃有余地做出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放下内心的评判,仔细倾听对方;选择不再企图证明自己是对的;选择大声说出受创伤的感受;选择以正念觉察的态度说出真实有益的话语。

与他人相处时所经历的恐惧与缺憾,如水一般既可载舟也可覆舟,它们可能引发我们的孤立感与缺乏自我价值感,或若彻底接纳,就能将之转换为慈悲。就好像我与艾力克司,在我停止过度反应后,我们得以真诚交谈,两个人都再度打开了心扉。

一行禅师说:“对西方世界而言,僧团等同于佛。”西方文化导致的极端倾向使我们认为自己是孤立隔绝的个体,因此,对于西方人而言,了悟佛性最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摆脱令自己孤独无依、陷入迷惘的状况。

挑战人性的弱点

安的协谈疗程主要基于束缚她的一种感觉——独处的恐惧,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恐惧(特别是跟不熟悉的人相处)。有一天,她怀着焦虑忧伤的心情来找我,说自己快被最深层的恐惧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了。安很喜欢唱歌,她参加颇富盛名的市立合唱团已经好几年了。最近,由30人组成的合唱团正在计划巡回演唱,下个周末将会举行一整天的合唱营活动,来探讨巡回演唱的发展并决定宣传与募款事宜。这把她吓坏了,她很喜欢以往毫无压力地跟合唱团成员相处的经历,合唱团已经成为一个安全空间,让她既能拥有自我,又能享受自己浑厚宏亮的女中音与他人的和谐共鸣。然而,要参加合唱营甚至巡回演唱,这可难倒她了——她免不了得跟他人频繁互动,但如果不去,她又会觉得受到冷落。

我们谈到,她可以通过参加合唱营来缓和身心、给予自己关怀,以面对恐惧的来袭。即使是跟别人谈话,也可以试着停顿久一点来放松自己,认出当下在心中生起的感觉。我告诉她,仔细倾听并关心他人正在经历的事,也能让她安坦地活在当下,而不是无端陷入恐惧之中。我补充道:“安,大声说出‘我现在很焦虑’并不是种罪过,你知道吗?”

“跟整团的人说吗?”安抗议,表情有些激动。我知道对他人坦承自己的感受并不简单,另外,我们还得挑对时机。假使身边的人基本上是亲切善良的,他们其实也非常欢迎别人表现真实的自己。“坦承自己的感受需要很大的勇气,况且我们又不知道别人到底如何对待这些信息,”我说道,“不过敞开自己的心也可以是送给别人的一份大礼会让大家都敞开心胸。”那天安离开时心里还是很恐惧,但是她已经决定要参加合唱营。

当天早上,合唱营陷入一团混乱,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这趟巡回演唱是否太过野心勃勃,并且所费不赀。安的心开始怦怦乱跳,身体不断发抖,她觉得自己好像被关在一个不断缩小的盒子里,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愈感窒息困顿。于是她决定午餐时就离开,她只要说自己不舒服就好了,而且也是事实。

安望着手表,还有20分钟才到午餐时间,突然间,地下室的记忆清晰地浮现心头,在身旁30人的围绕中,她却感到完全孤立绝望。她想起了我们讨论过的方法——体认自己的感受、向他人传送亲切仁慈的关爱,但她整个人还是冻结在恐惧中。她听到团长懊恼的声音在提醒大家,半天过去了,但是团体对于该做什么却仍然没有共识。团长停下来时,安听到自己微弱颤抖的声音在说:“可不可以让我我有话要说。”整个房间倏地静了下来,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她咽了咽口水,继续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真的很害怕。”然后她再也说不出话来,她的眼泪决了堤,全身剧烈颤抖。一同坐在沙发上的女士说:“哦,亲爱的,没有关系。”她靠近安,安慰地搂住安的双肩,安躲入她怀中,涕泪交流。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热门推荐
  • 为此

    为此

    [深藏不漏小仙女x高年级社会哥]a高的高一学神舒漾中考的时候没有写作文,却是以a高no.1的成绩进来的。高三的大佬寂临川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可怕的是,当他们发现大佬和学神的关系不一般......比如大佬经常到学神的班里巩固物理、比如两个人一起吃饭......后来有一天,他俩一起打架了.......排雷:类似于双向救赎。女主不是小白莲花,有时候很a,男主更a。
  • 望北之隅

    望北之隅

    平平淡淡的生活下,一场阴谋正酝酿而生……素望山的山精们,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命运?山精一族,究竟是天地造化,还是因咒而生?他们到底要何去何从?
  • 狮子狗猎杀档案

    狮子狗猎杀档案

    我有六神装,我怕谁?!黑切、兰顿、五速鞋!幽梦、电刀、复活甲!在这个怪物与怪兽横行,奇行种生物猎之不绝的世界,王毅还有雷恩加尔享受狩猎的乐趣!!仅以此文祭我逝去之狮王,混蛋!这回雷恩加尔真的要削成狗了!作者哭晕在电脑显示屏前。一个估计没啥人加的群:608786352
  • 器使无铭

    器使无铭

    灵境中诞生的一种没有知性的生物,灵境与现世本互不干扰,但由于它的诞生,导致灵境在一定情况下,会将现世的部分区域所覆盖,这种情况被称为“灵境化”……
  • 盖亚代理神

    盖亚代理神

    新人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相关训练的!不要笑也不要喷,可以和我提建议的说。
  • 幻星师

    幻星师

    四星魂,五行符,六阳鼎,七星剑,八极天,千傀儡。蓝冥昔本就无心插管人间之事,但六大宗门的贪欲竟是如同黑洞一般,永不满足。哪知地球也是面临土壤危机,将目光投向了墨羽星,面对两者逼难,蓝冥昔对世界很失望。一念星河碎,一幻万物生。当你放不下的时候,就是你最该拿起的时候。
  • 藏书十约

    藏书十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男咖啡厅

    美男咖啡厅

    女主角‘凌羽樱’男扮女装进入了‘美男咖啡厅’与五位美男一起工作
  • 末世之万物进化

    末世之万物进化

    一场大变革,引起了全球生命的进化狂潮!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已然扑朔迷离!在这个万物进化,一种种生命演化出一种种文明!文明的碰撞,物种的碰撞,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帷幕!
  • 落笔杂谈

    落笔杂谈

    心里随想,生活心得。希望大家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