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200000013

第13章 (1)

安住于自己的身体

儿子纳拉扬读到八年级学期中段时,我们母子俩陷入了既痛苦又愤怒的僵局中。当时他的成绩大幅退步,我们每天都在为电脑游戏、家庭作业、打电话时间长短和上床时间等规定争执不休;我愈是监控他、提醒他、责骂他,他就愈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防备心愈强、也愈乖戾。假使我让步,把拴住他的绳子放松点,他就会把自己害惨;他的房间不久就成了深夜影片出租店,以及朋友的聚会场所。不过,至少我不用担心他交了坏朋友——我很喜欢他们,而且他们大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这点反而让我对纳拉扬更加失望。

我的怒气很快扩散到日常生活的琐事。到他朋友家去接他时,如果他让我多等一会儿,我就坐在车里生闷气;如果他忘了喂狗或倒猫砂,我就会马上斥责他,说他没责任感;他问我可不可以叫披萨时,我就会报复地回答说:“喔,你又没有打扫自己的房间,我凭什么要帮你叫披萨?”

我整个人都沉溺在是非对错的情节妄想中,每次只要纳拉扬违反了我定下的规矩,我就会气呼呼地冲进他房里;这些要求和威胁,让我们母子俩更加疏远。显然,我的方法是错的。

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忽然想到,岁月如流水,转眼间,我的儿子可能就要离开家了;我想象着自己将来回想他青春期这段时光的情景,才发现彼此的误解和怒气把我们仅有的相处时光都毁灭了。一想到这儿,我的心不禁一阵痛楚——得想想别的法子才行。虽然我经常运用停歇的技巧,但是过去几周来,我深陷在惯性反应之中,竟然忘了去运用它。我决定下一次跟纳拉扬发生冲突之前,一定要练习停歇,希望我们相处时,我更能觉察当下,心胸更开阔。

隔天晚上,我们约定的作业时间过半小时之后,我走到他房门外,隐约听到了纳拉扬最爱的电脑游戏的声音。虽有一门之隔,我却仿佛看到他眼睛死盯着发光的屏幕,手指机灵地打着键盘,我开始感到怒火上升。我知道他已经玩了好几个钟头,完全把我们的约定抛在脑后,我还想象着自己挥舞巨石把电脑屏幕砸碎——这一幕在我心里不知重演多少遍了。

不过,我只是停在那儿,在停歇之际,我开始注意到体内的感受和知觉。愤怒在胸口和喉咙形成愈来愈大的压力,肩膀和双手紧绷,下巴咬得紧紧的,我的心怦怦乱跳,脸上发热,这真的很难受——咆哮如雷、直接冲进房里可好过多了。

无论指责还是退缩,所有我们企图用以掌控生命的策略,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远离当下的原始感觉。然而在停歇的时刻,与其像以前一样,迷失在惯性反应的念头和行动中,不如直接去觉察体内发生的一切;这时候,我们才得以看清自己的心和身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由于愤怒,我们的身体紧绷,胸口充满了即将爆发的压力;由于恐惧,我们可能会觉得胃部纠结成一团,胸口或喉咙紧缩;感到羞愧的时候,我们的脸颊发热,双肩下垂,身体也会有种想退缩躲藏的冲动。

那天晚上我站在纳拉扬的房门外,让自己完全“顺其自然、不干扰”内在发生的一切,于是,这些觉受开始转变了。胸口那股想要随着怒气爆发的压力,微妙地转变为深深痛心的感受,好似有人一把攫住我的心一样,我突然明白“我在害怕什么”,心中即刻浮现了这些话:“我很害怕纳拉扬会遭受生命的挫败,变成不快乐的人;他会沉迷于电视、影片和电脑,都是我的错。我辜负了他,我没有引导他、启发他以健康的方式生活。”

以往担心自己扮演母亲角色失败的熟悉想法,又开始占据了我的心。换做是以前,我一定会在这迷惘中轻易地迷失自我;但是这次,我下定决心要保持身体的觉醒。就在我几乎快能够观照胸口像是被插了一刀的羞愧感时,另一个想法又冒了出来:“我已经尽力去规范他、引导他了,可他就是不听,我现在的感受都是他的错。”一波波热浪和压力像海潮一样往下冲到我的手臂,我气得几乎快冲进纳拉扬房里,但我还是坚持下去,继续把觉照转向体内种种混乱的感觉。

我的心愈来愈沉重,心痛感在胸口蔓延开来,压迫着心脏,随着痛楚愈来愈强烈,我开始热泪盈眶,不再去思考到底是他还是我出了差错,而是注意到我们母子之间发生的变化;他因为受到荷尔蒙的影响,沉迷在充满暴力的电玩和电影中,而我对这状态的不满与厌恶,导致母子俩之间产生了代沟。随着敞开心胸去接纳不断增强的哀伤,我注意到心中苛责和挫败的想法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浓的仁慈温柔,我理解到,爱他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并不知道打开门之后会发生什么,但是我希望将这觉性,这开阔温柔的态度,带进我和纳拉扬相处的时光里,我希望以接纳的心来面对他。

我敲敲门,听到门后咕哝了一声“请进”之后,慢慢走进他房里,他竟然还在电脑屏幕前埋头苦干,不过当发现我只是站在那儿看着他时,他抬头看看我,眼里藏着罪恶感,说道:“妈,我正要关机呢,现在到底几点了?”我告诉他时间时,看到他的手表没戴在手腕上,而是丢在衣柜上。我仍然不说话,现在他可一脸疑惑了:“你在生气吗?对不起,我一时没注意,但我一定会完成功课的,我保证,今天的功课真的不多。”

我拉了一张椅子,在他身边坐下,“没关系,宝贝,不过我们应该谈谈。”接下来我跟他说的话其实早就说过了——他的读书习惯、尊重我们之间的约定等等;但是这次,我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我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姿势,以及手放在哪里;当他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时,我也注意到自己的脸部紧绷起来。他发表意见时,我就仔细倾听,我听他说从电玩中得到了多大的收获,而当他说,有时关灯时间一到,他一点也不累,却得被迫上床睡觉时,我也能以同理心感受他的挫折感了。安住在我的身体,让我得以活在当下,心怀尊重地真正与纳拉扬相处。当我亲亲他的额头走出房间时,我们两个都感受到一股美好温馨的感觉。

想要将彻底接纳运用在生活中,就要从最基本的层面开始——先察觉身体中不断出现的种种觉受。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写道:“要安住在最靠近生命流动的脉络之处。”透过觉性,安住在身体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惯性反应的根源,原来我一直都在逃避种种不悦感,而这些都是构成恐惧与悲伤的元素;由于以觉察力接纳了觉受的变化,我的愤怒和想法便自然消解。

这就是“当下时刻的体现”把我们从迷惘中唤醒的方式:当我们彻底接纳了种种觉受的生起时,便不会在攀执与抗拒之中迷失自我,于是,自我解脱的过程就启动了,我们也从自我分离感的情节妄想中解脱了。然后,我们就会尝到全然活在当下的喜悦,感到生气勃勃,并且与生命中的一切紧紧相连。这就是佛陀的肺腑之言:对身体的正念觉察会导向此生的喜乐,以及圆满的心灵觉醒。

学习在身体中安住

无论自己意识到与否,我们都是通过身体来体验自己的生命。然而,我们却时常被自己对世界抱持的观感迷惑,而错过了绝大部分的直接感官体验。即使真的察觉到一阵强风、雨滴打在屋顶的声音、空气中的香味,我们也很少纯然地感受它们。大部分时间,我们心中总是覆盖着层层对白,不断批判着正在发生的一切,并计划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跟朋友见面拥抱时,脑中却想着要拥抱多久,或待会儿要说些什么话,身体接触的当下,就这样被种种想法污染了。我们匆匆忙忙地拥抱,而不是全然体验拥抱的当下。

周末定期研讨会的一名年长学员形容自己“只有脖子以上活着”。许多人因为长期与自己的身体失去接触,因而完全活在内在想法的世界中。他们可能很难相信,身体和心是多么息息相关。我在一个妇女感化中心主持课程,有一名学习者告诉我,她的身体只有在痛苦或盛怒时才会有感觉。除非感觉很痛苦,或者像性爱一样愉悦,否则,生理的知觉似乎捉摸不定、难以察觉。这就是陷入迷惘的基本特性——只有局部活在当下的经验中。

当代作家暨心灵导师哈米德阿里提醒我们,假使我们没有觉知身体的感受而盲目生活,那么,我们就不是全然地活着:

真心地探索一下自己,你真的在这儿吗?你活在身体之中,还是遗忘了身体,抑或只觉知了部分?当我说:“你活在身体之中吗?”我说的是,“你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体之中?”我想知道的是,你究竟是“活在双脚中”,或者只是“拥有双脚”。你真的活在其中,还是它们只是你用来走路的工具?你活在你的腹部,或者你只是依稀知道自己有腹部?或者它只是你用来装食物的容器?

你真的活在你的双手中吗?或者你只是在“遥控”它们做事?你活在你的细胞中、真的完全安住在自己的身体之中吗?倘若没有活在身体中,那么,你当下的体验有什么意义?你是不是正在为未来做万全准备,以便可以在未来“活在当下”?你是否设定了某些条件,并告诉自己:“当这件事或那件事都完成之后,我就会有时间了,我就会活在当下了。”倘若你当下不在这里,那么,你辛苦保留自己是为了未来要用在哪里?

我大二时学过初级瑜伽,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身体是个充满感官知觉的宇宙。我记得瑜伽课程快结束时,老师要我们盘腿在地板上静坐,并注意自己的双手是否轻松舒适地放在腿上。她要我们深呼吸几次,并解释说,呼吸提供给我们一个走出心智、进入身体的自然管道。

然后,她便引导我们去探索身体活生生的存在,“把你的整个觉性放在双手上,”她说,“放轻松,保持柔缓,从内在去感受你的双手。”然后引导我们慢慢去感觉每一根手指内部、手心、指尖,最后是手腕。我先是察觉到麻麻的感觉,然后是压力和灼热感的阵阵脉冲,当逐渐放松,深入双手的觉受时,我发现,其实我的手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特定的形状。我所觉察到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能量场,就像夜空中游移的光点。我赫然发现,虽然平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但是这生气勃勃的能量其实一直都在。原来我已经错过生命中那么多的美妙状态。

接下来,老师请我们继续在全身上下体验这样的存在感和活力感。我发现只消观照片刻,我肩膀的硬结便松开了;我也感觉到一股麻热感从手臂往下扩散,然后,当我把觉知带到胃部时,紧绷的部位也随即柔软、松弛下来。我感受到能量往上在胸腔流窜,往下冲到双腿,我整个身体就是个活生生、会呼吸的能量场。一股感恩之心油然生起——短短几分钟之内,我的世界确实变大了,且灿烂发光,生气勃勃。实际上,老师之前已教了我们如何禅修,只是当时我体会不到罢了。

所有传统的禅修练习,通常都会运用姿势以便让身体更稳定平静,比如说我们在瑜伽课上的盘腿坐姿。当我们平静下来时,就更易于察觉经验的变换之流:震动、脉动、压力、灼热、味道、影像及声音等。然而,闭上眼睛禅修时,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内在世界往往被情绪的浪潮淹没——兴奋或焦虑、心神不宁或嗔恨,再加上无休止的评论、批判、回忆、编织有关未来的故事、忧虑和计划。

佛陀把我们顽强的情绪与思绪反应称为“瀑布”,因为,这些惯性反应的强大威力,很容易把我们冲离当下的经历。佛教以及西方心理学都指出:我们的心智会即刻且下意识地将所经历的一切评估为愉悦的感受(乐受)、不愉悦的感受(苦受),以及不苦不乐即中性的感受(舍受)。令人欢喜的念头或者酥麻的感觉——乐受;恶臭或突然的剧烈声响——苦受;注意到呼吸——通常是一种舍受。

当乐受生起,我们立即的反应就是去追逐,企图紧抓不放,我们往往为此制订出完善的计划,其中也伴随着兴奋与渴望的情绪能量。经历苦受时,我们就会紧张,试图逃避,感到担忧并开始筹谋计划,而且惊恐、恼怒不已。舍受则是一种使感受脱离,将注意力转向的讯号,但这往往意味着转向到更紧张刺激的体验上。

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脑中念头的各种想法,事实上都是自己体内生起的种种感受的反映。当我们因某人的笨拙无能而不耐烦时,其实只是在反映自己的苦受;当我们迷恋某人,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幻想时,我们也只是在反映自己的乐受而已。我们所有的惯性反应、情绪和行为,都源自于对种种感受所起的回应。如果没有认出这些感受,我们的生活就会迷失在种种惯性反应的瀑布中——我们会跟活在当下、全然的觉性以及自己的心都断绝联系。

为了从这迷惘中觉醒,佛陀提出了“以身体为中心的正念”,他之所以将生理感受称为正念的第一基础,是因为它们是感觉和思绪的内在本质,也是意识成形的基础。由于我们的乐受和苦受在转瞬间就引发重重连锁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以及种种情节妄想,因此,我们的主要训练便在于认出自己的动念,并一再回归到当下的觉受上。我们可能会觉得背部很不舒服,听到内在一个忧虑的声音说:“这到底还会持续多久?我要怎样才能让它消失?”或者,我们也许会感到一股愉悦的酥麻感,胸口有着开阔的感觉,然后就思索:“我当初做了什么才到达这种状态?真希望可以再来一次。”我们要如此练习:看清这些情节妄想,放下它们、穿透它们,深入我们身体中活生生的觉受。

假使对觉受毫无正念觉察,那么,我们就无法斩断惯性反应的锁链。当代内观禅修大师葛印卡告诫我们,不能光专注在流逝而过的念头上,例如,“在内心深处,某个部分仍持续反应,因为念头生起时,还有一个觉受,你绝不能错过。”

佛陀开示的这个基本禅修口诀,是要我们觉察觉受的变换之流,不试图留住任何感受,不改变、也不抗拒。然而佛陀也明白指示,所谓对觉受保持正念觉察,并非远远地袖手旁观,而是直接去体验身体内发生的一切。

例如,与其把手视为外在的物体,不如在任何时刻都仔细地深入感受形成手的这个能量,我们要训练自己由内往外体验整个身体。

直接体验觉受时,我们可能会有一种“我背痛”的概念,或许脑海中有张身体图像,其中的某个部位被我们称为“背部”;但是,到底什么是“背部”?假使我们放下这张图像,充满觉知地直接深入身体的那个部位,又会如何呢?同样的,假使我们不再把“痛苦”标示为“痛苦”,又会如何呢?

运用正念觉察,我们就能深入探究,发现当下每一刻痛苦体验的实际面貌。也许我们在某个部位感觉到压力和疼痛,假使深入观照,我们可能会发现灼热或紧绷感,或许还注意到悸动、突然出现的强烈阵痛、抽拉、扭曲等。这些感受也可能不再局限于一处,而是开始扩散放松;假使持续观照,我们可能会察觉到流动的感受不断生起、彼此融合、消逝、在其他部位浮现。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琉璃慧光

    琉璃慧光

    本书为易菁先生对《药师经》的讲记,逐句消文纳义,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有独到闻发,十二讲内容将全经妙义尽释无遗。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地球灾难时刻

    地球灾难时刻

    22世纪初纪,地球资源已日益不足,世界各大洲先后纷纷发生自然灾难,人类的生命遭遇到了巨大的威胁,各国第一时间以联盟,自救为口号,创办了世界最高组织、地球灾难保卫局。
  • 学府之神

    学府之神

    学府高校,是一个神秘的学校,能在这所学院上学的,都是身份高贵的贵族,当然这间学院不是什么贵族都收,只收贵族里的天才,要是被查出就会赶出学校,永远不得进入半步,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这小说的主角"修"
  • 斗罗之魂域

    斗罗之魂域

    新人写作,写的不好请多见谅。本作走的是无敌流,改编自三少的《斗罗大陆》。主角绝对无敌,看官老爷权当休闲就可以了。
  • 佛说菩萨修行经

    佛说菩萨修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稳儿

    稳儿

    我经常梦到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我有了一把手枪,然后碰到了一个自命不凡的人,喋喋不休地对我说,我的命运要我自己做主,我要成为改变世界的人……然后我哈哈一笑,没等他说完就掏出手枪一枪把这家伙给毙了,好奇怪的梦境……
  • 侠义蜘蛛

    侠义蜘蛛

    宅男林跃,拥有一个强大的系统:蜘蛛侠系统。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所有关于蜘蛛侠的信息和物品。
  • 遇见你的快乐

    遇见你的快乐

    小剧场一:“乐慕晴我数到三你最好给我乖乖的过来不然你就会完蛋!”“你一个大男生还抢我一个女孩的作业你说你说出去丢不丢脸.”小剧场二:“林子寒你说我们会不会在一起很久很久啊?”“笨蛋你这脑袋一直在想什么啊我们会在一起很久很久我也回答了你好多好多次了!”直到后来的变故终究让林子寒负了乐慕晴好多年.
  • 阴阳三七五八

    阴阳三七五八

    三魂全修七魄,五行八卦定乾坤,与命斗其乐无穷
  • 16岁的初次

    16岁的初次

    她明明如此善良,如此纯真,如此信任他,可是,闺蜜和他一起骗她,朋友离她而去。从此,她——变了——恶毒,可怕,从不相信任何人。当她已经忘记他,他又出现了……
  •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古都修复与拓展,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时间观,不是整旧如旧,认为古迹是不可以再造的,而是整旧如新,以此标榜新的朝代重新开始。由此,众多的古老的建筑技艺传统大都成了绝响,连彩绘、胶漆、颜料、木刻等均已失传。后人以不断的更新为自豪,以随时可以替换的非恒久性材料取代本可以永久存留的古迹。几番“修复”,真品也就成了赝品,古都也同样成为了赝城——到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古物,连每一片砖瓦都是不久前修复时才烧炼的。当人们高奏“现代化进行曲”之际,作为一位建筑学者,我却在古都感到一种植根于历史深土中的恐惧,有那么一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