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65000000017

第17章 功败垂成的变法(3)

当时的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样都是翰林院的学士,两个人就暗暗斗起法来,这种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在庙堂之上,似乎是最常上演的戏码之一。他们之间第一场较量,主要是因为一个叫做阿云的女子,当然,这个女人和两位政治家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因为一起发生在登州的案子。

阿云本来是登州的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如果说她有何过人之处,那就是她长得很漂亮。在古代,一个无父无母、没有任何势力、又不想流落在烟花之地的美女,处境非常凄惨,而且麻烦不断。在阿云的父母刚刚过世不久,她就被自己的叔叔卖给了老光棍韦大宝。注意,这里出现的是一个又老又猥琐的中年大叔,绝非是《鹿鼎记》中桃花不断的韦小宝,阿云姑娘心里不乐意这门亲事是常理之中、意料之内的事情。

阿云虽然是一个农家少女,但是性格却非常倔犟,她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死都不要嫁给这样一个丈夫。于是她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不理智的方法,去杀死韦大宝。不过一个女子能有多大的力气呢?再加上是第一次犯案,韦大宝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一根手指。

很快,阿云就落入了法网。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子,用现在的法律来说,这叫做故意杀人未遂。不过在宋朝,这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因为在古代,男人的地位比女子高出许多,正所谓是“夫为妻纲、君为臣纲”,阿云姑娘只能在大牢中等死了。但是这件案子却引起了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个人的激烈争论。

正方王安石,他的辩论观点是,此女子身世可怜,事出有因,应当给予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如就从轻办了吧。反方自然就是司马光,他的观点就比较“传统”,认为这已经触犯了“夫为妻纲”,虽然阿云并未嫁给韦大宝,但两个人之间是有婚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应当判处阿云死刑。

一个小小的案件,竟然能够引起两位翰林院学士的重视,就连宋神宗都亲自参与进来,自古至今,能有多少这样的案例呢?阿云姑娘何其幸运,据说当时在皇宫之中,文武百官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主要的辩手自然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唇枪舌剑,谁都不愿意输掉这场比赛,最终以王安石的胜利告终。

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拉开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变法与反变法的争斗,这场争斗一直延续到王安石变法失败为止。

1068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安石的这场火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那些享受着各种特权的皇亲国戚。在变法之前,这些王公贵族们整日里就想着要朝廷的俸禄去享受生活,造成了国库的亏损甚大。对于这些问题,王安石在一上台就颁布了《裁减皇族恩例》和《刊定任子条式》,这两条规定直接废除了众多公爵席位。如果你想要爵位,成,先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再说!除此之外,王安石还直接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认为这些贵妃啊、娘娘啊,平日里开销太大,得省着点花!

一时之间,王安石变法立刻成为了风口浪尖的焦点事件。很多人都伸着脖子等着看这个被宋神宗看做是神仙的王安石如何能够在大宋王朝上翻云覆雨,究竟这场变法会演变成一种什么态势!不过这一场火确实灭了很多贵族的嚣张气焰,却也为最终变法失败埋下了最隐蔽且最难规避的隐患。

除了开源节流之外,王安石还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他的想法比较像我们现在考大学要分专业一样,专门培养一批人才,这样才能让宋朝有人才可用,而非是只会玩弄文字的风流文人。王安石这样说并没有言过其实,因为在宋朝的科举制度之中,主要考的内容是填写诗词歌赋。或许在我们现在人眼中看来,这多少有点玩物丧志的意思,毕竟会填写诗词歌赋的人,最多也只能算是个文学家。就连文学巨匠曹雪芹曹先生最终也没有进入庙堂,而那些只会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又怎么能够胸怀天下,懂得治国之道呢?王安石同样是这么想的,可是他的这个举措却引起了另一位的攻击,这个人就是厨艺非常好、文采也非常好的苏轼。

苏轼同样是反对变法阵营中的一员主将,他认为,王安石改变科举制度是对文人的一种侮辱。我们都知道苏轼的文学功底不容小觑,他还想凭借着自己的文采在朝廷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此时王安石却要变法,严重阻碍了他的仕途之路。于是乎,他就用自己最擅长的学问,一连写了3篇思想报告《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和《再上神宗皇帝书》,直接将炮火对准了王安石。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苏轼是第一个用文字形式炮轰王安石的人。好在宋朝并没有什么传媒集团,否则这两位文学家的炮轰事件绝对得上头版头条!

宋神宗看到这3份思想报告,很自然他就要给苏轼做做思想工作。可是这个皇帝的做法很有意思,他表面上听取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抱怨,然而王安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丝毫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在此之后,苏轼彻底和王安石铆上了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安石成功地将苏轼调离了京城之后,就开始着手“青苗法”等改革方案的制定当中。可惜啊,麻烦总是接二连三地找到他,在这个时候,京城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唐介之死”。

这个唐介曾经是北宋的宰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算是面对着皇帝老儿,他照样直来直往,常常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事情,搞得宋神宗很是头疼。可是唐介突然之间过世了,史书上记载说他是因为后背上长了毒疮而死。但在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唐介是被王安石气死的。

一来二去,“唐介被王安石气死了”这句谣言从甲传给了乙,从乙传给了丙……这回,王安石可真是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莫名其妙地成为了间接杀人凶手,死的还是个在百姓、其他同僚心中很有地位的一号人物。如果这个时候王安石能够站出来澄清一下,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发生,可是才子多半都骄傲、清高、孤芳自赏,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让他保持着沉默。

这次的退让并没有真的得到海阔天空,宋神宗依旧选择无条件地相信王安石。可是朝廷中的其他同僚纷纷站出来弹劾他,甚至以辞官作为筹码,然而宋神宗一句“朕不准你们辞官”回绝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事件,却不难看出王安石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种种缺陷。也正是这种缺陷,最终让他在朝廷之中落得个孤军奋战的结果。也正是这样的缺陷,让他的变法最终只能走向失败,甚至输掉了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皇帝心中最难能可贵的那份信任!

人亡政息

在风风雨雨中,在很多人的反对和非议中,王安石坚持着自己的变法道路。尽管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失败了,可王安石临死的时候,变法依旧在进行着,就连宋神宗临死的时候,变法也在进行着。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宋神宗什么都好,他有着先进的思想和智者具备的果敢,但是却没有一个长命百岁的身体。

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过世了,登上皇位的是他年仅9岁的儿子宋哲宗。一个9岁的孩子,还是个整天只想着玩乐的少爷,又怎么能对天下事进行判断和裁决呢?大宋的江山又岂能容他人插手呢?于是宋哲宗的奶奶高太皇太后就决定,她要“垂帘听政”。当然,她并非像慈禧那样坐在宋哲宗身后,国家大事由她来做决定这就够了。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王安石刚一开始变法,首先就将矛头狠狠地对准了王孙贵族,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还是高太后的许多亲戚。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些亲戚们知道自己的利益被触犯的时候,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告状,跟高太后哭诉王安石如何如何整治自己、针对自己。高太后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现如今自己的儿子一心一意想要变法,不管王安石做了什么,他都会全力支持,故隐忍不发。现如今,宋神宗驾崩了,真正掌权的是她,是宋哲宗的奶奶,那她要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难想到,那就是将变法的策略一一废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非常杰出的改革家,比如商鞅,比如张居正,比如王安石。尽管最终他的变法在诸多反对的声音中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功绩,我们绝对不能够否认。

宋神宗接管过来的虽然是一个平静的江山,然而在这个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波涛汹涌,一个不留神,或许就能够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当时的国库早已是严重赤字,王安石的财政改革,让这个濒临破产的大宋江山起死回生;他的科举改革,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明智的,知人善用,这才是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而非用诗词歌赋等文字游戏能够取而代之的……

王安石的变法对宋哲宗时期贡献颇大,对后来的影响也着实不小。宋哲宗即位之后,曾经支持王安石的一些官员,被称为“元丰党人”,比如章惇、蔡京;反对变法的人被称做“元祐党人”,比如苏轼。“元丰党人”把自己看做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人,在宋哲宗身边装扮起“改革行家”的姿态,希望这个小皇帝能够继续让他们掌控朝政,而“元祐党人”则被他们一一迫害。可是王安石提拔的官员,大都心术不正,企图打着“改革”的旗号来获得自己的政治利益,实属投机分子,而王安石的识人不清给了他们掌握大宋江山的机会。

更让北宋江山雪上加霜的是,这宋哲宗的寿命也不长,才24岁就归了西,继而上位的就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宋徽宗。我们都知道,这皇帝换得越快,天下就越不稳定。再加上在宋徽宗身边的都是高俅、蔡京等奸臣,他们以搜刮民脂民膏为乐,以奢侈享受为生活标准,祖宗留下来的七成财产都被他们挥霍了。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曾经有人说过,“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王安石。对于这种说法,现代人看来或许觉得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在南宋到晚清这段时间里,竟然有很多人都是愿意相信的,甚至因此而将王安石说成是猪狗之辈。比如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描写了王安石辞官之后回家乡的一些场景:

话说王安石看到宋神宗不再像曾经那样坚持变法、信任自己,以他为人的孤傲来说,果真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如果不想别人先拒绝你,那就要学会先拒绝别人。王安石拒绝宋神宗的方法就是写了好几封辞职报告,上交给领导。宋神宗一看王安石连辞职的理由都想好了,无非是什么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之类的借口,他明白,事已至此,挽留也没有丝毫办法了,干脆还是放行吧。

就这样,王安石打点好了自己的行李,决定返回老家去度过晚年。在宋朝,就算是要告老还乡,皇帝也会给个小小的地方官来做,这个地方官员的俸禄就相当于你的退休金。王安石要去的地方就是江宁府,从东京汴梁到江宁府得坐船。这一路的风景还算优美,王安石又是个文人墨客,免不了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可是他并不知道还有很大的波澜在等待着他。

船靠了岸,就像是浮萍找到了港湾,可是王安石看到的却是百姓们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势。当然百姓们是不敢真的抄起家伙和一个朝廷命官动手的,他们所用的方法还颇为文雅,武器就是文字。

走了一段路,王安石感觉有些口渴了,于是乎就走进了一间茶社。小二们都站在茶社外面招揽客人,可是看到王安石却全当没看到。受到这样待遇的王安石不明所以,于是就想招呼小二哥,可是这话还未出口,却抬眼看到茶社的墙壁上写着一首诗:

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余黎乐太平。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

这首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这大宋江山的制度,早就由太祖赵匡胤制定好了,黎民百姓们生活得也是太太平平,没有一点点风波;可是有一个“白眼”却自命不凡,非要做些波澜壮阔之事,弄得这世道一点都不太平。这首诗里所说的“白眼”就是指王安石,据说因为他眼睛白多黑少,所以很多讽刺他的人都称他为“王白眼”。

看到这首诗,王安石恐怕也没什么心情喝茶了,于是又上了路。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座庙宇,想那王安石也是个喜欢观赏名胜古迹之人,于是他就走了进去。墙上仍然有一首诗:

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

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

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法误苍生。

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讽天津杜宇声。

甚至就连王安石去个洗手间,百姓们也不放过他,墙壁上仍然有诗:

初知鄞邑未升时,为负虚名众所推。

苏老《辨奸》先有识,李丞劾奏已前知。

斥除贤正专威柄,引进虚浮起祸基。

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看到这里,王安石已经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了,他扬声长叹:

事皆前定,岂偶然哉!作此诗者,非鬼即神。不然,如何晓得我未来之事?吾被鬼神诮让如此!人亦没有放过我啊,视我为猪、狗!悲哉!

冯梦龙的这篇文章,肯定是他构想出来的,当时的百姓肯定也没有写过类似的文章辱骂过王安石。不得不说的是,在当时的社会中,王安石的名气非常不好,那么究竟是谁,为王安石翻了案呢?这个人也是个改革者,他就是近代改革家梁启超,他曾经写过一本《王荆公》的著作,其中非常详细地说明了王安石变法始末和变法内容的评价。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本书,让世人对王安石的印象从一个猪狗之辈,转眼间成为了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其后,孙中山、列宁、蒋介石等人都曾经开诚布公地说,王安石的变法,实属精妙之举,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改革者。

为什么一个变法,却能够让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其实一点都不难解释,王安石的变法策略,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过于超前,很多百姓不能明白这变法中的学问,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生活水平来决定自己的好恶。

恰好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大宋承受了几次天灾,这也导致了很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他们非但没能看到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反而要经受灾难的考验,当然会把自己的满腔怒火全部转移给王安石。而那些给王安石翻案的人是旁观者,他们的慧眼自然能够识得王安石的改革风采。

宋朝仅有的两次变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除了在农业、商业等方面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过于牺牲朝廷内部官员的利益。可能这些利益见不得光,可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才能完成一件大事,不帮忙也无所谓,但是不能站在对立的立场之上。

然而,范仲淹也好,王安石也罢,他们都是将自己摆在了众多同僚的对立面,变法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同类推荐
  • 秦末造反总动员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扶苏的恐怖屋

    扶苏的恐怖屋

    原本玩游戏的付苏,一朝穿越成为over的扶苏,还拥有一座恐怖召唤屋,怎么回事,我召唤的人怎么还与我为敌,艹,恐龙都出来,怎么召唤出一个帝释天想要杀我,乱了,全乱了,扶苏在线求助,收到请回复!急!PS:求收藏,雪女和少司命可是女主,这不是历史小说,不是,不是!
  • 法国简史

    法国简史

    浪漫的法国竟是曾经的欧洲霸主,这个激荡与浪漫共存的国度,是如何多次称霸欧洲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法国经历了什么?《法国简史》由历史学家玛丽·普拉特·帕米利写就,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从早期的高卢一直写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高卢战争、北欧入侵、与英格兰约翰王的对战、图卢兹与阿比尔教派战争、拿破仑称霸欧洲、普法战争……容纳了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全方位了解法国历史的著作。作者以片段式的写作方式为针,以法国历史大事件为线,串起整个法国的大历史。用通俗的语言,短小精干的段落,全景呈现法国是如何将欧洲霸主的气魄和浪漫优雅而结合。世界史硕士翻译,增加6292字注释。想要了解现在的法国,就要读一读《法国简史》。
  • 洛神王朝

    洛神王朝

    七剑派成立于大东龙熙五年,一百二十年来致力于修行证道,养气练剑,为政府社会提供超一流人才。创立者汉阳居士传闻来自另一条时间线,无名无姓生卒不详,据说终生处男,春秋笔法中貌似与王朝建立者有着大雾的关系,百年前消失不见,给痴女留下潇洒的背影。这是一个崭新的修行时代,王朝和修行界并存,剑道与文道同在!剑派掌门挂着三品金印,勋贵世家修着练气功法!金丹元婴?御剑飞行?一剑破灭千万城?不好意思,修行界初立,灵脉有待开发,功法仍待改进,符合华夏主义价值观,没有个千百年积奠,任重而道远。一个沉迷剑道的痴汉,一个出场满级的贵公子,我们两个主角就生在这个时代,走进了浮华盛世。前面轻松划水流,慢热,存稿百万,不太监
热门推荐
  • 明朝新生活

    明朝新生活

    腐朽的明王朝是已经无力回天,实亡于嘉靖,那么就让它不再苟延残喘,加速灭亡好了。满清的建立提前或者延后?那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身为汉人的朱复,一心搞垮明朝是为了更好的重建新朝。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起步呢?恩......那就从毒害大众的思想开始。咳咳咳......不对,应该叫做解放大众的思想。(本书属于古装喜剧,而非历史正剧)
  • 重订通俗伤寒论

    重订通俗伤寒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降妖天师

    降妖天师

    降妖天师,无所畏惧!遇妖降妖,遇魔伏魔!灵龙之体,浩然正气,斩尽世间不平!原罪临世,但管汝上天入地,定斩汝不赦!?
  • 戏江月

    戏江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一个罪臣之女,认贼作父,履步维艰的生活在叶府,只想着为妹妹的幸福敛去光芒,可当妹妹不在,心灰意冷,只想着报仇,却不想闯进了他的心房他,一代枭雄,一个将军,因为杀敌有功,被封为卫国大将军,本来以为这一生只不过是杀敌冲锋,却不想一抹倩影时时在他的脑袋里挥之不去。“我爱你”江琛深情的看着她,箫笙月抽了抽嘴角“请自重,将军”“自重?那是什么?有你好吃吗?”江琛眨着卡姿兰大眼睛看着脸蹭蹭变红的女人,邪魅一笑,心生一个念头‘这辈子,这个小女人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酸酸甜甜,不油不腻,一见钟情,男强女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路过我的郁金香姑娘

    路过我的郁金香姑娘

    在这片喧嚣城市里,背负了太多的不堪回首,接踵而至的怪事让我彻夜难眠,前女友海归告诉我自己要结婚了,冰冷的雨夜将我打了个措手不及,直到那个女人出现,她说要住在我家......
  • 终极KISS之校花是吻魔

    终极KISS之校花是吻魔

    “吻魔啊——”又一声喊叫传来,她成功强吻了第97个男生。然而,被叫吻魔的熙羽馨一脸委屈,这能怪我吗?她堂堂A市首富熙氏集团的千金小姐,却在一年前被一个神秘的黑道少年强吻3分钟,患上“报复性亲吻狂燥症”,从那以后,只要看到亲吻的画面,就会失去控制,强吻男生;更惨的是,她早已下定决心要将罪魁祸首碎尸万段,可心理专家的表哥却告诉她,要爱上那个男生才行。呜呜,她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却没想到还有更惨的,她在强吻校长儿子之后,被逼转入整个A市黑道盛行的紫町高中,第一天就得罪了有名的神樱阁的两个阁主和sweetygirl的大姐大,后来还渐渐地发现,原来强吻自己的人就在神樱二少之中……
  • 海商

    海商

    俗语有云“禁赌则庄家私开赌坊者发迹,禁娼则老鸨四处拉皮条者发迹,禁烟则烟馆走私鸦片者发迹。”如此,清朝有海禁,到乾隆年间仅余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偏是海运、河运发达的江南却设立了禁止外海通商的海关道。主角穿越后附身于江宁府一商家子弟,后经过努力,利用这个海禁,利用这个海关道,建立了他的“海商”霸主地位,让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化为乌有。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不是海盗却比海盗还狠,一个让东印度公司,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栗的名字“唐一鸿”,在这个特殊的空间之中诞生了。
  • 德安守御录下

    德安守御录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楼水黛梦

    红楼水黛梦

    她是孤女,一身傲骨,满腹才华。他是王爷,位尊权重,清冷如月。本以为今生无情,却不想偶然的一次患难与共,让他记住了那个柔弱而又坚强的女子,从此后,大海捞针我也要将你找到。王府、皇宫、皇子、公主杀父之仇,诸子夺嫡、嫁祸于人、移花接木谁也阻止不了我的决心你注定是我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