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89600000019

第19章 运动员(19)

她们乘胜追击,第二局开始又以6:1占了上风。陈玉娘和梁小牧在历次的国际大赛中,关键时刻都心不跳、手不软,敢于猛冲猛打。在失利的情况下,陈玉娘和梁小牧也能发动猛烈攻势,反败为胜。这次也是以2:1的成绩赢得女子双打的胜利。

再攀巅峰

自乒乓球外交取得成功后,随着中国体育界慢慢的复苏,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对外交往也开始恢复。1972年1月,中国羽毛球队正式成立,陈玉娘成为第一批国家羽毛球队队员。

1973年1月,中国羽毛球队由领队孙兰、副领队曾采藻率领出访欧洲。教练员:陈福寿;运动员:侯加昌、汤仙虎、方凯祥、陈天祥、周克俭、林墅更、陈玉娘、刘晓征、丘玉芳、雷永勇。出访的第一站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对丹麦国家队进行了10场对抗赛。中断七年与外界来往的中国羽毛球队,在出访前对外国来说是个谜。结果中国队以10:0大获全胜,震动了国际羽坛。

当时丹麦的《贝林时报》写道:“中国羽毛球队在这里表演了精彩的世界最高球艺,只要中国不参加,任何(羽毛球)世界冠军都不是那么实在的”。“就现在来说,这些国际比赛的冠军仅仅是世界的第二名”。美联社1月5日报道:“以10:0打败丹麦选手的中国羽毛球代表团使这里的专家们瞪口呆,深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败‘毛’的极好的运动员。”

出访第二站是英国,在这个现代羽毛球的发源地,共进行了4次31场比赛。我队胜24场,负7场。当时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评论中国羽毛球队说:“六十年代……他们学习了外国选手的长处,总结了中国老一辈选手的优点,坚决抛弃国际通常采用的以慢拉慢吊为主,以守为主的打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快速的打法,初步形成了”快、狠、准、活“的中国羽毛球的独特风格。终于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跃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1973年8月,中国队访问日本。日本女队是蝉联第4至第6届世界女子团体赛尤伯杯的冠军队。在日本赛了10次56场,胜44场,负12场。日报评论:“中国羽毛球队的特点是:耐力超人,政球以快速扣杀为主,扣杀时大多是跳跃扣杀,这是中国队强大的秘密”。日本国家队男队教练远井稔男说:“中国运动员不断跳跃扣杀的那种弹跳力毫不困难地救起和回击最大限度的角球队的那种柔韧力以及手腕上的功夫,都足以证明他们是经过艰苦训练的。”

1973年9月,中国队出访马列来西亚,打了17次、30场,胜23场,负7场。全英羽毛球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马来西亚名将古纳兰说:“当我上场后不久,只转眼便被他们领先了11:0或12:0。”

就这样,陈玉娘随队出访了丹麦、印尼、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所向披靡,许多世界冠军都败在她的羽毛球拍下。1974年,在德黑兰亚运会上,她夺得团体和女单的两枚金牌。同年荣获第七届亚运会女单和女子团体金牌。由于长相甜美,陈玉娘被媒体誉为“羽坛小花旦”。

从1964年至1975年,陈玉娘先后8次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陈玉娘打起球来有股强烈的狠劲,不管对手是什么来头,只要往场上一站,唯一的念头就是战胜对手,就连同队的男选手也犯怵。

从1960年到1976年,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陈玉娘在任何赛场上都是无敌的女“金刚”。她学习男子技术动作并加之改变的“快、狠、准”打法,就连男选手也犯怵。只要在赛场上,不管对手是什么来头,她都不会考虑让球,把对方“打死”,是她唯一的念头。很多人不禁惊叹,身材娇小的陈玉娘打起球来竟如此凶狠。

然而,“无冕之王”的荣誉并没有让陈玉娘高兴起来。陈玉娘为羽毛球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没有一丝怨言,因为她由衷地热爱这份事业。但如果要问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她没有拿到过一枚奥运金牌。

冠军教练

1977年,陈玉娘在退役后担起了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的重任。“我28岁结婚,一结婚就当了教练,每天早上6时出早操到中午12时;下午3时训练到傍晚6时30分;7时开会,回到家就已是快10时了,整个人已经筋疲力尽。所以直到38岁时,我才决定让儿子来到人世。我的青春,全给了羽毛球。”

“我一般会从各省市亲自挑选队员,先在国家队集训两三个月,有发展前途的就留下来,加以培养。第一批时,我抓了11名队员,基本上都成功了。”陈玉娘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十几个世界冠军,而且并不是从众多选手中产生的,而是培养一个就成材一个。

获得16枚世界羽毛球大赛女单金牌的韩爱平,8次获得女双世界冠军的关渭贞,还有黄华、唐九红、李玲蔚、尚幅梅、劳玉晶、韩晶娜、吴文静等羽坛明星,直到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单冠军的张宁,都是经陈玉娘发现、选拔和培养的。

陈玉娘透露,“选队员最根本的一条是看能否吃苦,训练时能否自觉,能做到这点,技术就不成问题;其次才是身体条件。唐九红就曾练到脚趾甲都掉了还不下场地,脱下鞋后能倒出血来。”

由于每次选上来的小队员一般都十三四岁,以前连衣服都不会洗的陈玉娘却要照顾这么多孩子的生活。“一周里有6天,我都是和队员在一起的。星期天,她们来我家里,唱歌、跳舞,随便怎么玩都好。”

陈玉娘有一双慧眼,更有一颗善良的心。“选中一个队员就要为她一辈子负责,因为队员从小跟着你练,到后来出不了成绩,岂不是耽误人家一生?所以我既然带她就一定要出成绩,否则不如不带。”

当教练17年,陈玉娘称印象最深的比赛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是奥运会第一次把羽毛球列为正式项目,也是她惟一一次带队参加奥运会。

“我们全部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队员的压力都太大,我自己都很紧张,但是我不能讲,不能暴露出来。而且当时传言很多,说如果拿了金牌,会有奖金,有的说100万,有的说200万,全国都很狂热。像唐九红是湖南的,省里也说要给房子什么的,队员的心就乱了。我一向给学生做工作都很成功,但那次没效果了。我们很早就为奥运会做准备了,对国外的主要对手也做了很多针对性的训练。可是即使你技术高超,面对压力能发挥出几成也很难说。”陈玉娘说,“回国以后,队员们都很沮丧,没有办法,还是要练,因为之后就是汤尤杯,结果打得很好,都憋着气的嘛。”

1979年起,陈玉娘担任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1986年5月3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授予陈玉娘“卓越贡献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她和侯加昌、李玲蔚3人获此殊荣。之后,又将陈玉娘归入国际羽联“名人堂”,以表彰她为羽毛球事业作出的贡献。 (作者 刘宝森)

网球运动

△李娜——极富个性的武汉女伢

当我开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场上,李娜与俄罗斯美女莎拉波娃正在为法网的决赛席位而拼尽全力。作为代表网球运动最高水准的四大网球公开赛之一,法网是唯一的红土场地,而且法网冠军也是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俄罗斯美女唯一未曾染指过的大满贯赛事。而对于武汉姑娘李娜来说,相对柔软的红土场地更利于她发挥底线强大的实力,在无限接近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之后,这是她又一次向大满贯赛事冠军发起冲击的绝好机会。

记得小时候去中山公园,从大门进,沿着湖边的大路一直往前走,过了一座小石桥,左前方不远处就是武汉人民会场,而右手边好像是个花房或是苗圃之类的地方。再往前直行一点,就会发现有一个被围墙与高高的铁丝网围起来的场地。小时候没见识,以为铁丝网就是跟集中营、监狱之类的有关系,所以就会小心翼翼的跑到围墙外,掂起脚来往里面看。在铁丝网里,总有几个半大的儿子伢、姑娘伢们在打球。那球也是怪,完全不同于我们平时打的乒乓球、羽毛球,苕大个拍子不说,球看上去也是个实心砣子,但是弹性又非常之好。后来问了大人才晓得,他们打的是网球。大人们说完,每每总是不忘加上一句,网球是贵族运动,是欧洲人、美国人吃饱了没得事干用来消遣的。这个话一说起来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普通中国人对网球的看法大概都是如此吧。话是这样说,您家千万莫小看了这块铁丝网围起来的“集中营”,那高高的铁丝网不是用来关人的,是用来防止球飞出去的。这个“集中营”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华路业余体校网球重点班的所在地。后来的一大排武汉网球名将,像马克勤、潘兵、张九华、朱本强等人都是出身于此的。当然,李娜也不例外。

像个打网球的

1987年,五岁半的小李娜走进了新华路业余体校的大门。看来体育的确是有遗传基因的,李娜的爷爷是宝善街小学的体育老师,当年曾获得过武汉市400米栏的第四名,后来还当过湖北终身体协足球队的队长,李娜的爸爸李盛鹏更是湖北省羽毛球队退下来的。家庭遗传的体育基因与奥运梦想将五岁半的李娜送上了体育的道路,不过,伴随她起步的并不是网球,而是她爸爸钟爱的羽毛球。

打羽毛球讲究的是手腕上的变化,手腕轻轻一抖,球路变化多端。而偏巧李娜打球喜欢用臂力,狠打猛打往死里打,在体校羽毛球队练了近两年,教练对她的评价是:像个打网球的。看来这个教练倒的确是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早早就看出了李娜是个打网球的好苗子。果不其然,当体校网球班的夏溪瑶教练看到李娜时,一眼就相中了她。就这样李娜从羽毛球班转到了网球班,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网球生涯。也就是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姜山。

爸爸的“托孤”信

在夏溪瑶教练的训练下,本来就像个打网球的李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网球运动员。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被选入了专为省网球队培养后备人才的网球重点班。从此,八岁的小李娜就开始了住校的生活。两年后,十岁的小李娜就成为了体校里的尖子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的爸爸李盛鹏却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狭窄住进了医院。也许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李盛鹏给夏溪瑶教练写了一封信, “夏指导,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已经住院两个月了,一直没时间来看李娜训练,只有她到我这里一次,我才问她一次……李娜只当是你的姑娘一样,不对的地方狠狠地打……‘严师出高徒’……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

信的意思,夏溪瑶很清楚。这不是普通的一封信,可以说是一封托孤信。夏溪瑶被深深地感动了,信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印入了她的脑海,直到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夏教练一直仔细保存着这封信,直到2001年才交给李娜。

李娜打球有一股子狠劲,喜欢把对手往死里打,而且只喜欢打进攻球,一上场就恨不得把对手一拍子打死。正因为她有这股狠气,省队的余丽桥教练相中了她。那是1993年的9月,余丽桥到新华路体校来选队员,和当年的夏溪瑶一样,余丽桥也是一眼就相中了李娜。为什么?还是因为李娜的狠气,因为她能拼。和体校里其他的小队员站在一起,她就像是站在羊群里的一头小狮子。虽然还显稚嫩,但却掩藏不住她身上的那股王霸之气。

就这样,十一岁的李娜进了湖北队。和在体校时一样,她打球还是一味地讲狠,不管是什么球,都喜欢把球往底线上打。余丽桥教练多次跟她谈,要她在机会不好的时候多打一些过渡球以加强稳定性。但李娜就是不听,哪怕是受罚也不退让。

不得不说,李娜真的是典型的武汉姑娘伢的个性。虽然一些外地的媒体对武汉姑娘伢的评价不高,说什么声音大啊,不淑女啊,甚至是霸道,没素质啊之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武汉姑娘伢有个性,有胆略,有霸气。也就是这种个性成就了李娜。

进入了省队,比赛任务自然就多了。李娜开始跟着省队奔波于全国各地,打着各种各样的比赛。而这时,她的父亲的病情却再度恶化入院,为了不影响李娜的训练比赛,李盛鹏要家人不要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李娜,甚至李娜打电话回来,她的妈妈李艳萍也都以爸爸出差了为由搪塞过去。李盛鹏一心只想李娜早出成绩,能够参加2000年的奥运会。

父女俩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武昌火车站。那次是李娜从北京到广州去参加比赛,正好途经武昌火车站。病重的李盛鹏强撑着病体,到火车站与女儿见了一面。当李娜打完比赛回到武汉家中时,再也看不到她亲爱的爸爸了,能看到的只有爸爸的遗相。那在火车站里短短的一面,竟然成为了她与爸爸的诀别。爸爸的离去没有打倒李娜,却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爸爸的梦想,用自己的成绩来告慰爸爸的在天之灵。

暂别赛场

1999年,17岁的李娜入选了国家队,在国家队的教练依然是带她多年的余丽桥。2000年,在WTA巡回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站女子双打比赛中,她和湖北队的队友李婷合作夺得了冠军。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在WTA巡回赛中获得冠军。

次年,李娜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女单、女双和混和双打三个冠军。同年,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李娜又连夺女单女双和女团三枚金牌。此时的李娜,俨然已是中国女子网球的头号人物。然而就在此后不久,李娜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的决定。

到这里就要再次提到前面介绍过的那个人了,那个外号叫“胖头”的姜山。说到胖头,武汉人应该不陌生,这是一种头蛮大,大到几乎占到身体近一半的淡水鱼,也就是四大家鱼中学名为鳙鱼的那一种。外号叫胖头,那自然是因为头大,但大脑壳、眯逢着眼的姜山却是少女李娜最崇拜的人之一。

湖北网球队历来都是男女队一起训练,每天都在一起,让少女李娜对那个能说会道喜欢跟教练讨论战术问题的男队二号主力姜山产生了好感。在她16岁那年,她就与姜山开始了地下的恋情。九届全运会的时候,李娜本来是与姜山配对打混双,但临到比赛前,领导却突然决定让李娜与当时湖北队的一号主力朱本强配对打混双,原因是朱本强的个性更适合跟李娜配对。而姜山则与李婷配成了一对。最后的结果是,姜山与李婷得了混双冠军,而李娜与朱本强只得了第三名。这个结果让李娜非常气愤,如果还是和姜山配对,那自己岂不是就可以得到第四金了。李娜想不通,真的是想不通。她开始产生了杂念,认为比赛都是为了领导,为了湖北队,唯独不是为了自己。再加上当时网球的举国体制也的确是束缚了优秀运动员的发展,于是年仅20岁的李娜决定退役了,退役和姜山一起去读书。于是李娜给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尊敬的国家网球队领导,由于我个人身体不适,可能不适于网球的发展了,希望特批我下队。”然后打起背包,回家了。

同类推荐
  •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品中国文人(1)

    品中国文人(1)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牛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存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热门推荐
  • 苍茫之谁主浮沉

    苍茫之谁主浮沉

    百年之后,英雄再现,纷争再起。一个新的王朝代替了旧王朝。一个诺言终身负,待得归来相聚时。千回百转,,最终踏入茫茫修真之途。生死之外亦生死,我便是天,有爱、有情,此乃才是真正的永恒。毁天地,灭神魔,混沌开,证大道。本书交流群:285660232
  • tfboys之爱上身为孤儿的你

    tfboys之爱上身为孤儿的你

    她在学校里遇见了他们,他们喜欢的是她的闺蜜!他们会怎么样爱上她?而她的身份令人惊讶
  • 零界降临

    零界降临

    一场世纪疫病,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两者结合出惊世骇俗的医学成果“零”计划,造福无数人类,却为地球人类灭亡种下恶果。失去了人类,地球依然运转,新进化的智慧生命创造出新纪元,却不知道毁灭过去的黑暗正一步步重新涌现,吞食他们的新文明和新世界,历史正要上演重复的命运。一个从不知“死”字怎写的野小子夜山河,对世人最敬仰的三公主夏绯玲一见钟情,为了能为她效力和治好三公主的绝症,登上世界禁地玉龙雪山。经历一场奇遇,他终获仙果,下山找夏绯玲时,却发现她莫明失踪,不得不进入统治着新世界的王国中心,找寻她的踪影。夜山河因而一步一步发现了新人类世界隐藏的迷题和真相,被卷入了世界覆灭的命运漩涡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觅我

    寻觅我

    我是谁,每当自己一人时,这个念头总是冒出来,但是从来没有答案…亦曾去碰逐,亦曾去寻觅,若时明了,若时迷离。
  • 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

    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

    生活中,多数人总是嚷着“没时间”,却从来未曾想过“我们的时间去哪儿了?”。《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带给你最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也是开启你美好生活的金钥匙。想过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人生,你,想好了吗?
  • 爱妃要出阁

    爱妃要出阁

    一位、两位。好吧,竟然背着她娶了这么多位老婆,就算他是堂堂什么狗屁皇帝,她也不答应原谅她。“这是什么??”接过那张惨白到让他发指的东西,粗略地看了看,有些不满地扔到地上,带着丝丝怒气问道。“皇上不识字吗?我要跟你离婚!”皇上,有什么了不起的,上天真的有好生之德吗?竟然让她穿越成为了别人的妃子,偏偏谁不好穿,却是这么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就算他长的多帅,那也不应该这样。离婚?那是什么东西?眉头轻皱,尴尬地捡起地上的破纸,又重新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同意!”休夫?这个女人病了一场难道把脑袋给烧坏了吗?万水千山总是情,红杏总是要出头。
  • 冷帝的倾城皇后

    冷帝的倾城皇后

    初遇时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世间有百媚千红、而我唯独对你情有所终。皇帝:我想用这江山如画、换你笑靥如花,你可愿陪我君临天下。纳兰幽若;“好”万语千言表达不出我内心的悸动,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是我对余生的托付,君若不离不弃、妾定生死相依。从冷情到深情、从霸气侧漏到温柔妻奴,他萧宸昊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是因为遇到了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一个冰山皇帝的宠妻日常。
  • 三国恋姬无双

    三国恋姬无双

    在下诸葛亮,字孔明……欸!慢着,你怎么是女的?难不成还有个哥哥?……唉~刘备,你总是拽这我做什么,哎呀,关羽、张飞你们别闹了,行吗……
  • 有出息成大器

    有出息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