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100000032

第32章 各领风骚的灵武古城手艺人(1)

灵武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自明清以后,甘肃、陕西、山西等省的商贾、匠人大量流入此地。到解放前夕,军政官员、行商坐贾、车卒贩夫、工匠杂役、民间艺人等各方面的人物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构成了灵武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从而推动了灵武经济文化的发展。可是由于宁夏属边塞地区,受地理环境所限,大到房舍院落,小到家用器具,基本上都靠各个行业的工匠手工建造或制作。他们用精美娴熟的手艺进行着卓越的创造,为百姓生产出各种生活用品,建起一座座庙宇和一片片民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满足着人民群众的需要。几十年来,在灵武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从事手工业的能工巧匠,他们以其高超的技术成为各个行业的引领人,受到百姓的尊重。所以,手工业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是百姓生活中主要依赖的阶层。

灵武城当年手工业者中比较出色的是鞋业、工业、铁业、建筑业的工匠。

要说几十年来灵武鞋做得最好的,那要数从陕西来的“鞋王”李存信了。李存信生于1915年,是陕西榆林市水桥畔人,早年就读于榆林市职业学校,学的就是制鞋专业。他少年聪慧,刻苦好学,深得老师器重。上学期间,他认真学习老师的精湛手艺,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民族制鞋工艺。1944年为逃避国民党抓兵,李存信含着眼泪,狠下心告别亲人“走西口”,踏上西行谋生的路途。他与榆林职业学校校友张家驹结伴,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宁夏。张家驹在灵武落脚,李存信只身到吴忠安身。年轻、谦和的李存信,凭借着在榆林职业学校学到的制鞋技术,不断地钻研,很快他的技术被人们认可。不久,他被吴忠南门一个叫高麻子的制鞋作坊录用。李存信在此地工作后,对宁夏的各种鞋样进行了研究,对原有的笨拙式样大胆进行改进。按照宁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他细心研制,很快做出一批款式新颖、做工精细、结实耐穿、舒适轻便,不同年龄人都可以穿的单、棉鞋,在当时的吴忠堡很快打开销路。人们都议论着,说陕西来了个很年轻的“鞋王”。1950年,李存信用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吴忠东街租赁何宏元的铺面,自己开制鞋作坊。他为人谦和,童叟无欺,手艺出众,吴忠街上的老百姓对李存信非常尊重,因而他的生意非常好。1953年,他的榆林老乡,榆林职业学校的校友刘瑞儒在灵武组织手工业联合社,招纳能工巧匠。在刘瑞儒的多次劝说下,李存信举家迁来灵武,租用王老六的铺面继续开制鞋作坊。他利用闲暇时间,给手工业联社制鞋坊划线、裁剪、设计,并收郝三柱、张立瑞等人为徒。他继续研究新的式样,不长时间,灵武街上的人都知道城里来了一名榆林鞋匠。由于他年轻有精力,有灵气,肯钻研,手艺日见长进,做的鞋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上至小脚老太太的鞋,下至孩童的鞋他都会做。尤其他做的千层底布鞋,圆口低帮,轻便、透气、舒适,直到现在,农村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喜欢穿这种式样的布鞋。他不仅做鞋,也修鞋。穷人来修鞋,钱给多给少也无所谓。他很讲信用,哪怕今天再忙,但遇上人来修鞋,也要马上给人家修好。有时他不忙了,在店铺的门前闲坐,看到一些孩子的鞋烂了,就将孩子喊来给缝好。因此,灵武大街小巷的街坊都熟悉了这位陕北鞋匠。由于他的口碑好,制作的鞋实惠耐用,一些吴忠的老主顾从几十里外赶来找到他买他做的鞋。1957年公私合营后,李存信进入手工业联社被服厂制鞋车间,由于他有文化且技术超群,被任为制鞋技师,从事设计、剪样工作。自那时起,他积极工作,忘我地劳动,为灵武的制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过分辛苦劳累,他积劳成疾,未老先衰,50岁以后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县二轻局领导为照顾这位老技师,安排他在二轻局当门卫。1972年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李存信因肺心病医治无效在灵武家中病逝,时年59岁。

在灵武制鞋行业中比较有名气的还有鞋匠赵大元。赵大元做鞋讲究厚实、耐穿。几十年里,他靠出色的手艺辛勤持家,挣下了一个院落(今武装部对面),人称赵家大院。他做鞋时很喜欢动脑筋。他深知宁夏风沙大,土路、石子路多,故制鞋讲究牢、韧。他纳的鞋底,针脚细密,鞋面穿破了也不开线、不绽帮。灵武城内城外从事重体力活的人都喜欢去他那里做鞋。他修鞋时对顾客态度极好,顾客有什么要求,他总是设法满足。由于勤劳持家,老两口置下了一院子房子。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苏栋梁、哈全朝等人的帮助下,赵大元将院子卖给了城里做厨的孟向前。1990年此地被富兴达开发公司征用盖了灵州商城。赵大元的院落虽然没有了,但灵武城里的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20世纪70年代前,灵武没有沥青铺成的路面,土路、石子路非常费鞋,故灵武的鞋匠很多。除李存信、赵大元外,有名的鞋匠还有刘瑞儒、贾成善、冯仁、吴作山、张立瑞、徐正邦、李正芳、李生花、杨兴邦等。这些手艺人有的传承陕西制鞋手艺,有的发扬光大山西制鞋技艺,有的博采百家,形成自我的风格。他们的技艺各有千秋,方便了数万灵武百姓,在灵武手工业发展的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灵武的木工业解放前后也是闻名于塞上的。在这行业中有不少匠人来自外省,由于常年在灵武做工,久而久之,有不少人定居灵武,成为木工行业的带头人。这些人中首推陈永宽。陈永宽,河北省献县人。1926年他来到灵武,在县城开了一个木工作坊。由于他来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河北,对古建筑的梁、廊、檐、门窗、斗拱等木质结构多次接触过。他少年时得高师教诲,并亲自参与河北避暑山庄的维修及一些古旧建筑的修建,学到了民族建筑的修建技术。1941年5月3日,灵武高庙重建,陈永宽领着韩永先等人承担了修建高庙的木工工程。在民国时期,古建筑一般都沿袭明清建筑风格。陈永宽以前在河北是给人当助手,这次重建灵武高庙工程,可以说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在建设中他大胆进行创造,采用梁架梁及柱梁檐廊、门窗斗拱榫卯结合,未用一根铁钉。他的雕刻技艺也很高超,尤其是二层透雕,线条极为细腻。他雕刻的花卉鱼虫、飞禽走兽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出现在各个建筑物上。看陈永宽使用锛锯斧刨是一种享受。他用锛,有力而稳,一下是一下;他用锯,多厚的木料锯出后是一个层面;他用斧,一斧一个切面,没半点杂藻。20世纪60年代前,电灯是稀罕物,更没有鼓风机一类的厨房电器,家家户户都用风箱。在灵武,陈永宽制作的风箱那是最受人欢迎的。他做风箱用料极为讲究,特别是拉把的两个横杆,用最硬耐磨的山核桃木、山榆木制作。横板上的鸡毛扎得巧妙结实,因此风箱气足、好使、轻巧、耐用。至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还念叨这位身怀绝技、性格刚毅的木匠师傅,说他的手艺是鲁班的真传。陈永宽做的棺材那也是灵武城中的一绝。

陈永宽做的棺材用鱼鳔和骨胶粘结,严丝合缝,极为牢实。特别是合头纹配制,将树木年轮上的花纹相对,似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非常好看。有的人家起坟时,曾有人趁机验证过,陈永宽做的棺材在地下埋了几年后仍完好无损,结结实实,不散不破,可见其手艺精湛并不是虚传。

灵武的巧木匠还有孟清。孟清是土生土长的灵武人,他祖辈都是农民,所以他从小熟悉干农活时需要的家什。他主要是做木桶、农具一类。他做驮水桶和播种用的山耧有诀窍和绝招。他做的水桶越用越结实,滴水不漏;他做的山耧使用数年后,依然光亮平滑,从不卡壳,所以播出来的粮食粒种均匀,行是行,沟是沟。

县城陈万富开的寿材铺(今十字街口水晶缘酒店北边)也是很有名的,汉族老年人都记忆犹新。陈万富是个专做寿材的匠人。他做寿材时对选料很讲究,多选用柏木、樟子松。制作中讲究横平竖直及没有毛刺、没有间缝,追求亮净和美观。他为人宽厚,对穷富主顾同等对待。如遇穷人家的老人去世,暂时无钱购买棺木,陈万富总是先赊给顾客以应急:“先拉走料理大事,钱以后再说。”陈万富重义不重利的行为,虽过了多少年,至今还被乡邻传为佳话。

同类推荐
  • 天下公侯

    天下公侯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天相异变,斗转星移。懵懂间的赵忻闯入了一个历史上未曾存在朝代。塞外大漠,苍狼长啸;江南水乡,烽火迭起;边疆诸侯,鹰伺狼顾;朝堂之权,明争暗斗;大梦初醒,群雄争鼎;龙生九子,大争之世;英姿红颜,美人如玉。这位来自千年后的来客在历史的分叉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又如何搅动庙堂江湖、左右天下大势,敬请期待~
  • 沧海若梦

    沧海若梦

    肖晓一个侯门公子,在天下大乱之时,是做一乱世枭雄还是匡扶济世,又或者袖手旁观呢?他的选择会让乱世归于平静又或是更加惨烈?
  • 战国改革家

    战国改革家

    穿越了,就要做点穿越人该做的什么。闲来无事,调教下帝王将相,吊打下天下英雄,对政敌玩点腹黑,对敌人给于穷追猛打。改变几个人的命运,推进下历史进程。在古代改革,虽然是必须的,但那也是在找死,所以我只想在古代倡导改革的灯塔,而不去做驴子,发明点小东小西,促进下生活和科技的发展。开开荒种种地,经经商办办厂,赚点小钱做个天下债主。左拥右抱,听歌看舞,闲看历史风云。推行下思想理念,趁机混个诸侯,统一天下。
  • 隋末之大夏龙雀

    隋末之大夏龙雀

    大业九年,李煜来到黎阳码头边,成为叛军杨玄感手下一员;这个时代,天下倒悬,民不聊生,反叛者无处不在,苍生离乱;这个时代,世家掌控天下,寒门走投无路;这个时代,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霍霍向大隋;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即将祸乱天下;这个时代,草原骑兵随时南下,虎视眈眈,高句丽杀我中原将士无数;这个时代,是一个求活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纵横天下的时代。为方便大家交流讨论,可进书友群:920178823、438539802、(五百粉丝值,需验证)!VIP群:993599108(全订,需验证)
  • 桃今百馀尺

    桃今百馀尺

    在那个黑暗混乱的年代,那个男人的光芒闪耀了整个世间。奸佞横行,能人们赌上自己的性命与荣誉,捍卫这血与刀的天下!豪杰辈出,繁星般的英雄闪烁、陨落,换来一人的功成名就!那人却道:“我一日不死,天下人终为蝼蚁!”
热门推荐
  • 读史感悟做事心机

    读史感悟做事心机

    本书通过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人物故事的描写,讲解做事的心机和智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后期,从皇帝将相到平民百姓,通过研读这些人物的故事,给生活一个历史性的参照,进而解读当下的人生状态。
  • 一朝穿越变男神

    一朝穿越变男神

    21世纪女大学生突然之间穿越,不仅由女变成了男,还有一位温柔美丽的便宜夫人。原以为穿越不过过客,她在这里先混一段时间便好;却在各种情况下不得不开始面对这里的生活。那么问题来了,原配夫人就算了,又冒出来一个两个基友是什么意思?俗话说一山难存两虎、一世难容二穿,所以她的最大敌人,其实是……
  • 洋我:溺海而亡

    洋我:溺海而亡

    主要是讲了杨洋在大学期间遇到了真爱,在多次坎坷之后,终于在一起了。。
  • 恋上耽美:黑白

    恋上耽美:黑白

    怪盗基德【黑羽快斗】x白马探关于名侦探柯南【魔术快斗or怪盗基德1412】的耽美同人
  • 嗨我的青春年华

    嗨我的青春年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的青春,好久不见啊~曾经我们最潇洒,热情,纯真,奋斗的那些年,你还记得吗?朋友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谊。当时的那个一心考上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有个好人生,会幻想,会迷茫,会委屈的我们,都将在另一个时空里,继续他们的青春……注:本文无男主,讲的是一群初二学生的故事,师生之情。不喜勿喷,不喜慎入!蟹蟹~
  • 剑平天下止风云

    剑平天下止风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我一定会出名的!”剑藏锋对着天空大喊道。随后昂首挺胸迈步出发。只听见“duang”的一声,剑藏直接摔了一个狗吃屎。村民甲:“没想到掏粪少年才出村口就扑街了。”村民乙:“唉,走路都不看脚下,就这,还想成为高手。”剑藏锋听到身后村民的议论,本来豪情万丈的心态就这样崩了。可恶,村口这块石头这么多年了还没有被踩平。妈的,江湖平不平我不管,让我今天先把村口这块祸害无数村民的石头平了。二话不说就拔出那锈迹斑斑的信念之剑,一剑横扫,直接把这块石头削飞了。舒服~我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报复石头,以解心头之恨,这都是为了村民以后不再被这块石头绊倒。刚出村就做了一件好事,美滋滋,以后请叫我少侠。
  • 向黑客大佬低头

    向黑客大佬低头

    叶贪霜因一场劫狱案,将SSS级罪犯黑客哲殷,从世间最严密的监牢“三千世界”放了出来。潘多拉盒子由此打开……某警长惊呼:“我的信用为什么会透支这么多。”某黑客一本正经道:“女人花费多一点有什么不对,你不要太大惊小怪。再说是你不让我黑进银行系统弄钱用,那只能辛苦你努力还债了。”
  • 同颜祸水:落跑妃子戏帝君

    同颜祸水:落跑妃子戏帝君

    她与她乃前朝孪生公主,却截然不同的命数;十六年后,姐姐嫁予仇人为妃,她爱上姐夫。姐妹再相逢已人事两非;怎料三朝帝王,爱上的却是同一容颜。谁曾想,如出一辙的美颜下,却是两颗不同的心。温柔体贴的亡国之君?铁血无情的大宋皇帝?几度负她的梦中人?哪个才是最后的归宿?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待君来,许你这半世欢颜,解开我心万千结!
  • 穿越时我带着一部手机

    穿越时我带着一部手机

    突然从2023年穿越回2007年,坐在高中教室的我有点懵,曾经的青梅竹马就坐在身边,穿越前的书包也跟我来到这里,书包里的手机居然还连接着未来的网络???
  • 旅行琐记

    旅行琐记

    身心俱疲的时候,需要一块巧克力,消磨劳累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