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100000030

第30章 灵武百姓的服饰、住房及其他(1)

灵武位于黄河中游地带,居民有的来自山西、陕西,有的来自甘肃河州一带,所以生活习惯、习俗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影响甚深,衣食住行的一些方面和邻近省市有非常相近之处。

衣 着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姓的衣着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印迹,因为人们的衣着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同步发展的。自明清到民国年间,宁夏乃至灵武的百姓基本以自织老土布为原料做衣服。宁夏不产棉花,但一些商号店铺从外地将土织棉布贩运到灵武。男人夏季以对襟小褂、单裤为主,春秋季穿夹层衣裤(这种衣服叫夹袄子、夹裤,上衣缀5个布纽扣),冬季穿棉袄子、棉裤。妇女冬季穿大襟或小襟的棉袄。过去的裤子无论单棉,一律为宽腰大裆,腰围一般为白色粗布制作,没有斜开口、前开口之类的男女式裤子。衣裤颜色为青蓝色,夏季少部分人穿白土布小褂。城里的居民与城外农民穿着基本相同。城里的妇女有极少部分人偶穿一些带花点的衣服,是从南方带来的印染的土花布。城里一些商贾及店铺东家、掌柜多穿青蓝色布长袍,灵武百姓的服饰、住房及其他有些人还套上一件短马褂或坎肩。据自治区档案局保存的解放前部分图片和《解放宁夏历史图集》等书登载的图文可以看出,当时的长袍和马褂也是有区别的。农村中的绅士和富裕户则分季节穿夹棉长袍套马褂。马褂用料分细布、绸缎几种。如崇兴绅士何义江、城内绅士李鸣鹭、徐奎武等,他们长年着青蓝色长袍,唯一不同的是随季节单棉换着穿。灵武冬季服装还有一个特殊品种“皮褂子”,是用老羊皮做成的短大衣或长大衣,是冬季御寒的主要衣物,基本上家家都有,只不过新旧程度不同和有没有置衣面子。

解放前夕,公务人员改穿中山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根据日本学生的服装样式设计的。中山装为立领,前身门襟9粒扣子,上下左右4只明衣袋。这种服装穿起来整洁、清爽,便于行动,颇具有时代特征。傅国华的《中山装的来历》将中山装产生、兴起的渊源交代得非常清楚。中山装4个口袋依据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而制;国民党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大行政执法职能部门,故而规定中山装有5粒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内容规定袖口为3粒扣子。中山装使服装隐含政治寓意,让公务人员始终不忘身肩使命。当时的中山装和现在不同,上衣较长,扣子多为铜制的,也有布纽扣,领子较小。一些家境好的中学生也穿中山装。解放后经济形势好转,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虽然农民服装仍基本以对襟、布纽扣、蓝黑色衣服为主,但是,从服装的面料、质地、色泽的构成上看,大大进了一步。

由于受前苏联经济文化的影响,国内各地大兴列宁装,灵武也不例外,尤其是机关干部、学生喜爱列宁装。这种服装的特点是蓝、黑色较多,领子开口较大。这种服装盛行了好久,到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列宁装逐渐消失。“文革”期间,流行穿黄军衣,特别是那些红卫兵小将,以戴黄帽子、穿黄军衣为荣,形成了在当时“抢军帽”的风气。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灵武居民的服装出现了巨大变化。蓝的卡、咔叽、三合一等化纤布料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衣着的陈旧模式,由过去单一的中山装、对襟式样发展到多种式样,使传统的着装习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期,灵武兴建了宁夏绒线厂、粮食机械加工厂后,从天南海北来的青年职工,又一次在灵武掀起了衣着打扮的新潮,给古老的边塞小城吹来一股引领服装潮流的劲风。羽绒衣、的确良、凡呢丁、毛呢子等衣物进入灵武,标志着灵武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女式的斜开口单棉裤就再也见不着了。过去在灵武从未见过的裙子、毛衣、羊绒衫等都成了百姓的日常服装。自90年代后,男式服装则以西装为主流,只有极少数老年人穿中山装。尤其要说的是,过去家家户户孩子多,老大穿旧了给老二,老二穿短了给老三,这种现象在城内、在川区一些乡村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种情景至今还深深印在50岁以上年龄的人们的记忆中,这是过去人们生活困苦的真实写照。

鞋 履 远古时代,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脚,用来抵御风寒,这是人类最早的鞋。《世本》中记载“于则作履”,履即是用皮做成的鞋。葛麻草编制的鞋名“屦”。鞋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物品之一,也是很重要的装饰品。

灵武由于受地域经济的影响,从明清到民国,城内居民穿的鞋主要是家庭妇女自己做的,鞋面为黑布、粗布、黑直贡呢布等。制作鞋底是很费事的。在夏天,用面糨子或沙蒿籽泡成的胶水,将旧布一层层贴在木板上,叫“打褙子”。褙子晒干后,按脚大小铰成鞋底。妇女多用麻皮子在小腿上合成麻绳,用麻绳纳鞋底。妇女的手艺巧不巧,一般可在鞋底上见功夫。心灵手巧的妇女除鞋底纳得平整、针脚匀称外,还在鞋上配字或绣花卉图案,极为好看。这种手工制作的鞋非常结实耐穿。如鞋前面破了,用皮子补上,叫“打包头”;鞋底磨穿,补一块厚皮子,叫“钉掌子”。农村干活的或城里打工的,穿这种鞋干活、行路十分方便,一双可用半年多。而小孩顽皮,一年就得两三双。由于山西、河南一带生意人的介入,灵武解放前夕流入一些商品鞋。

据有一些老年人回忆,这种鞋主要为胶鞋、平绒布鞋及少量皮鞋。商品鞋比家做鞋“洋气”美观,但不耐穿,多为地方绅士、富裕者、政府官员、军界人士穿。棉鞋也分为“家做鞋”、“商品鞋”。一些毡匠还用粗羊毛擀出一种叫“毡窝窝”的鞋,这种鞋虽笨重,但结实,价格便宜。灵武城镇一队有位年轻农民叫张金业,因家庭贫困长年穿这种鞋,被人叫做“毡窝窝”,以致大名都被人忘了。解放前,还有一种棉鞋叫“肃州靴子”出现在灵武。这种鞋底子有一寸多厚,皮底布帮,价高量少,为少数有钱人所穿,穷人根本不敢问津。上世纪50年代前,由于经济落后,农民是穿不起暖鞋的,很多穷人数九寒天还光着脚穿着破单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民生活的凄苦。解放后,城市居民逐渐穿起由礼服呢、春服呢做鞋面的布鞋,鞋的种类也慢慢多了,有球鞋、皮鞋、胶鞋、皮靴、凉鞋等,式样千变万化,每年更新。但是一些上年纪的人还是喜欢穿家人做的布鞋,因为布鞋穿起来舒适、合脚。1953年手工业联社将街头巷尾的鞋匠整合,成立了鞋厂。鞋厂内云集了一些著名鞋匠,如李从信、徐振邦、李伟等。他们的技艺很高,做出的鞋大方结实,深受百姓喜爱。

李从信自陕西榆林来宁夏后,被吴忠一家有名鞋厂聘用,灵武成立鞋厂后,他又被高薪聘来。他的手艺很出色,被人们誉为“鞋王”,至今灵武城上了年纪的人提起他还赞不绝口。

帽 冠 从清末以来,灵武的农民多戴自制的青布单帽。这种帽子,老百姓俗称“一把抓”、“瓜皮帽”。这种帽子有两种,一种是帽顶有纽扣,帽子由6块三角形布自上而下缝制,四周有衔接缝;另一种顶部无纽扣,帽子四周无衔接缝,质地较软。常见的毡帽,是粗羊毛制成,冬季御寒很好,为人们所喜欢。在解放前,礼帽很普遍,多为绅士、店铺掌柜们所戴。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了“瑞克帽”、“火车头帽”,也就是“鸭舌帽”。棉帽子由3片构成,有两片长舌可以护耳朵,一片垂在脑后。电影《槐树庄》中那个大财主戴的就是这种帽子。上世纪30年代,灵武有驻军,在军营里有的南方兵手很巧,把红柳条子脱掉皮编成白柳条子凉帽,也有人用芨芨草编成凉帽。这种凉帽的式样仿礼帽,宽檐,遮阳效果非常好。当地老百姓也学着编制,夏日下地干活时戴上遮阳,风靡了很长时间,到了夏天到处可以看到戴这种帽子的行人。解放初期,为解放宁夏而来的干部多带“解放帽”,人们开始效仿,也称“制服帽”。

干部头戴“制服帽”,再围一条长围巾,是当时最时髦的打扮。上世纪60、70年代流行戴黄军帽,谁有一顶黄军帽会被人羡慕,由此引来一阵子“抢军帽”之风。现在,除一些老年人和从事特种行业的人以外,大多数人不戴帽子。一些秃顶的人宁可戴假发也不戴帽子,人们只在夏天为了防晒而戴遮阳帽。至于礼帽,解放后很少有人戴了。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些文学作品、电影中所描绘的戴礼帽的人不是汉奸就是恶霸,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解放后礼帽几乎绝迹。20世纪90年代初礼帽又开始流行起来,但也多为50岁以上年龄的中老年人戴。由于改革开放,帽子的式样也多了起来,有贝雷帽、皮制瓜皮帽、毛线编织帽、鸭舌帽,更有高档的水獭皮、紫羔子棉帽出现在灵武街头。

袜 子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树皮、兽皮裹脚御寒。经过千万年的演变,袜子成了现在的样子。明清以来,灵武中老年人穿的袜子用白土布制成,小孩一般没有袜子,农村妇女串亲戚时才穿袜子。布袜子分高腰、低腰。

高腰袜子尺寸较长,长至膝盖;低腰袜子尺寸较短,仅高于脚踝骨,适于夏季从事农活的人穿。50岁以上妇女用裹脚布替代袜子。20世纪30年代后,从南方进来一些短筒线袜,俗称“洋袜子”,但能穿起此种袜子的人仅为少数。40年代,使人眼热的是皮袜子。一些皮匠用做皮褂子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皮袜子来卖。这种袜子在寒冷的冬天非常实用,为一些奔波在外的买卖人、车户所喜欢,而一些富裕家庭的老人也穿。羊毛袜子是上世纪40、50年代冬季人们主要穿的袜子,基本上家家妇女都会织。夏天将羊毛捻成线,用铁扦子织成袜子,给家里人穿。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玻璃丝袜”、尼龙袜、网扣袜大量入市,人们赤脚不穿袜子的历史彻底结束。

同类推荐
  • 长情醉红颜

    长情醉红颜

    美人厌时迟,静候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晨踏雪行

    晨踏雪行

    故事设定在明朝景泰年间,徐有贞等人拥明英宗朱祁镇为帝的“夺门之变”之后。兵部尚书于谦遭人诬陷,身陷冤狱,危在旦夕。因其不想连累家人,于是托人寻找可以护送其女于璚英离开京城之人。故事由此展开。
  • 明末的王朴

    明末的王朴

    平凡少年穿越回明朝崇祯年间,自古争天下,笑到最后的才笑得最好看。
  • 美利坚猎魔纪

    美利坚猎魔纪

    十八世纪,魔力已经在欧洲绝迹。巫师和魔法生物移居美洲。美洲的原住民亦有超自然的能力,主角重生在一个被称为耶稣会的宗教机构,他将如何在这个群魔乱舞的北美生存下去?
  • 大王令我来巡山

    大王令我来巡山

    一觉醒来,林宁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高贵”的山贼二代。只是因为手无缚鸡之力,无法继承大位,只能由他彪悍无匹的未婚妻来继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本书主要指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包括长江三峡、金石滩、桃源洞─鳞隐石林、玉华洞、江郎山、佛子山、太姥山、崀山、四姑娘山、安徽天柱山、贵州九洞天、本溪水洞、普者黑风景区、腾冲地热火山、路南石林、河南云台山、太极洞、猛洞河、崆峒山、石阡温泉群、龙宫风景区、马岭河、织金洞、上饶灵山、龟峰、野三坡、房山石花洞、石海洞乡、崆山白云洞、嶂石岩、响沙湾、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山泪:与君共黄昏

    江山泪:与君共黄昏

    21世纪王牌杀手诗雅在执行任务中被组织背叛,却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异世大陆。然而在她很快的适应了这个大陆的生存法则,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后,才发现…“小雅,你果然没死?!”某男激动的说。“怎么?我没死你是不是特别意外?我早就说过你永远也超越不了我的存在!”…“不,不要死,只要你不死,我什么都答应你,你要什么我都给你,求你,不要死…”女子用手指轻抚这怀中男人的面容,此刻的她,撕心裂肺。。“答应我,好好活下去,我,咳咳,看来不能履行一世的约定了…”…且看王牌杀手如何玩转古代,而邪魅君主又如何才能追的娇妻。(ps:小雅QQ:2339311597希望大家提供剧情的评价以及发展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he Chaperon

    The Chaper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邪修

    都市邪修

    普通高中生云阳偶然融合了修真宗师元神,从此后,不止精通琴棋书画,星医相卜还会神奇的修真法术。且看一普通学生,如何成长为都市大宗师的故事。
  • 都市之末法时代

    都市之末法时代

    神仙一指可灭宇宙星辰,一眼可望断前世今生,翻掌可颠倒乾坤,覆手可时光断流。处于末法时代的今天,那遥远的辉煌再难寻足迹。为求一丝力量的他们,不再约束自己,打开心中无穷的恶念,杀戮、手足反目,同门相残……孤儿林向道得高人传道,混迹都市的他力量一天天变强,面对群龙乱舞的黑暗面,他毫不犹豫的反击,在夹缝求生的他,坚持心中的道,走向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美人相伴,兄弟相助,一步步带领众人掀开末法时代的新篇章。江城,一切将从这里开始。
  • 快穿世界之女配崛起之路

    快穿世界之女配崛起之路

    某大龄宅女苏樱樱多夜未睡猝死在家,不料醒来后被流放到一个神奇的空间并结识了某快穿系统。必须穿越到各大小说中,帮助冤死的女配们实现死前心愿才有机会活下去?如果不照做就会粉身碎骨!奶狗校草,霸道总裁,傲娇影帝,腹黑太子……请问这是一个桃花系统吗?苏樱樱怎么也没想到,某男一直在另一个次元守护着她。〖女强,虐渣,复仇,有固定男主(出现较晚),男女双洁,作者全书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