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50000000014

第14章 兵临城下

靖康元年正月初五

清晨,整个汴京城的万千楼宇,还笼罩在灰蒙蒙的晨霭中,市井依旧,炊烟未散,孩童嬉闹。然在安逸了百年的汴梁晨起生活中,我们的英雄李纲已经忙了很久了。此时的他,对禁军做完了战前动员,也面见过钦宗,然后快步出宫门,直接上马准备去景龙门。

而我,也难得早起,正在皇宫门口等他。见到李纲出来,我赶紧把他拉上自己的四马战车,然后让康履驾车,直奔李纲要去的景龙门。

我在车上和李纲对坐,打量着他,不愧是我从小在书上读惯了的国家栋梁。虽然没日没夜的忙碌使得他眉宇间带了点倦色,但目光炯炯,风采依旧。

我递了碗参汤给李纲,等他喝完,道,“李相公,不知您今早跟官家说了什么?有没有递折子?官家有什么新打算吗?”

我这话讲的其实很是有违礼法。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庄重自尊,不与人争强斗胜;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结党营私。而且,宋制最忌宗亲与大臣结交。我刚刚把李纲拉上自己的车子,现在又问他在殿内说了什么,干了什么;官家说了什么,将来打算如何。按照中国传统的官场规则,颇有些要与李纲结党的意思。

所以李纲先是犹豫了一下,但这两天我的表现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我那么挺他,他要是不与我分享信息,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不合适。于是他说道,“臣下向官家进了一篇《论用兵札子》,恳请陛下,小人勿用。”

我听到李纲这句——“小人勿用”,颇为感慨。按照古代文人士大夫一贯的思路,君王有错,错在误用奸佞小人。但我却不太认同,毕竟我认识这两位昏君,压根分不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糊涂至此,又怎能把责任推到小人身上呢?但封建时代,不可谤君,我叹了口气,再问李纲,“那官家怎么说?”

李纲扫了我一眼,向皇宫方向拱手,“官家朱批,慎之慎之。”

我不解,追问,“官家说慎之慎之。这个“慎”,到底是慎小人,还是慎金兵?”

李纲不置可否,再次向皇宫方向拱手,道,“纲不敢揣度圣意。纲还向官家禀报,如果官家不因为满朝议论所动摇,守城大功必成,中国以后数十年可以无夷狄之患。”

“李相公之见,小王深以为然。”我连忙点头,“胡虏无百年运。金国蕞尔小邦,纵使借势用强,也后继乏力。一旦失败,蛮夫无法以战养战,国势必衰。然而,”这句然而,从我这个知道历史的人口中说出来,格外沉重。此时的然而,后面是推测,但是从我的角度,这句然而后跟着的,却是历史事实。金人两次进攻东京汴梁,掠夺了满城金银,从此飞黄腾达,长期稳踞长江以北;正如甲午战争之后,东瀛一战赢得全国需要苦干二十年才能挣得的战争赔款,从此一举跨入列强的行列。强者战败,东山再起;弱者战败,以肉饲敌!我深叹口气,继续说,“李相公,然而,如若失败,大宋之忧,甚至华夏之忧,就不止一两个世代了。”

我这句话,正好说中了李纲的心事,他也垂下了剑眉,脸上忧色甚深,但沉思半晌,他又抖擞精神,道,“臣信奉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我被他的精神感染,也不由得肃然,然后点点头,“小王亦信奉天佑中华。”

几时无话,又过半刻,康履停下车子,禀报道,“大王,景龙门到了。”

确实,景龙门到了,百姓杂役正上上下下的运送石料、器具。我抢先跳下车,主动要扶李纲下车。李纲连声说,“不敢,臣下无礼也。”然而,我从小习武,李纲再怎么威武也是文弱书生,他拗不过,还是被我扶了下来。

搀扶之时,我意外的感受到,李纲的身体,也是在微微发颤。但即使微微发颤,望他的眼神,仍是毅然决然。我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其实,我们历史上那些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并不是无畏无惧,他们心底,也是有怕的。

害怕不可耻,正因为心中有怕,才会分外拼搏。但是,要记住,懦夫与英雄的区别,在于怕的内容。钦宗徽宗这些昏君懦夫,怕的是保不住身家性命,而李纲等民族英雄,怕的是自己无法肩负起天下兴亡的重责,怕这个国家,在自己手中倾颓。

我对李纲此怕,感同身受,于是向李纲深鞠一躬,道,“小王虽为宗亲,食君厚禄,却无一事可做。如今,天下兴亡,尽托于公矣。”

李纲也深鞠一躬,“不敢,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几天来,李纲如若出膛的炮弹,在汴梁城中八面出击。他招收百姓参军、部署杂役应援;修缮补充四面城墙的防守器械,修城楼、挂毡帐(防箭矢)、安炮座(石炮,俗称投石机)、设弩床、运砖石、置擂石、备火油。将士奋勇,百姓争先,短短几天下来,竟无不毕备。

李纲获得了皇帝的支持,他在汴京上上下下收集兵力,竟搜罗出九万多人,再征召百姓,真的找出了二十万守军。于是,兵力部署也算合理。

京城四面高墙,他在每面部署正规禁军一万二千人,另有民兵杂役辅助。钦宗被李纲感染,派出宫中大小宦官协助守护各城门。同时,城上以百步为一段,任命宗室和武将为提举官,分段负责。

城内另外部署马、步军四万余人,编成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余人,留驻城中,作为后备部队,一旦开战,哪里紧急往哪里补充。

李纲没日没夜的忙了三天,城防工作全部就绪了。经过这一番部署,东京汴梁虽然并未固若金汤,但兵戈铿锵、同仇敌忾,已经成了一时啃不下的硬骨头。

———————

靖康元年正月初八,我站在自己负责的宣泽门上,怀抱长弓,远远眺望。城外已经禁行,从城下到视野尽头,空无一人。突然,暗灰的尘土从地平线外升起,很快遮天蔽日。我知道,金兵正式兵临城下。

同类推荐
  • 商武志之鸿鹄跃九霄

    商武志之鸿鹄跃九霄

    普通农家商狗子,有幸拜师,习文弄武,学得本事,出入市井、拜入将门、上得朝阙、列土封疆,坎坷经历铸就一生传奇。商狗子命中起伏多舛,就是一副凡人景象。天下王侯皆是凡人,天下草庶也是凡人,凡人可成万事,也可随波逐流。这就是商狗子身为凡人的一生,一起看他成长,喜怒哀乐,这是他也是天下众人。
  • 漫山烬

    漫山烬

    “大哥,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兄弟们还……”“我死后,这寨主的位置,就由…就由…”老寨主的话还没说完就撒手人寰,众人循着他手指望去,只见夏虫正一脸错愕的不知该如何自处。
  • 商周之战

    商周之战

    商朝末年,西岐西伯侯姬昌攻打崇国,擒拿崇国大王崇侯虎,目标直指商朝,但姬昌还未来得及征讨商朝就病故了,其子姬发率领西岐大军征讨商朝,商朝众多忠义之士竭尽全力阻挡西岐大军,但终究没能阻挡西岐大军前进的步伐,西岐大军在牧野与商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商军大败,西岐大军直逼商朝国都朝歌,商朝最后一位大王帝辛绝望自焚于摘星楼,姬发在朝歌称王,是为周武王,周朝开始,姬发于称王第二天率领西岐大军回到西岐,姬发回到西岐后决定将镐京定为国都,下令在镐京建立宫殿,一年后,姬发病逝,帝辛之子武庚在朝歌企图恢复商朝,最终被周公旦擒拿并诛杀,商朝再也没有恢复的希望。
  • 大秦独尊

    大秦独尊

    皇朝,江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次次的腥风血雨,总是有人在谋划着。这个舞台,最后赢的,又会是谁呢?
  • 帝国英雄录

    帝国英雄录

    多年以后各自站在一方顶点,相互角力厮杀的几人,命运安排他们在少年时代便相识相知,共同经历了生关死劫,也共同建立起他们初时的英名,在他们爱恨情仇的纠葛与成长中,几块大陆的未来又究竟会被他们导向何方。
热门推荐
  • 玩够后我回去当阔太太

    玩够后我回去当阔太太

    【爽文+宠文,女主小戏精VS男主大纨绔】林空可谓演技出神入化,一秒脸红三秒落泪不在话下,自以为骗得过所有人。结果……“你,你好!”“哟,装的挺像的!”这熟悉的欠扁的声音,让林空猛的抬起头,看到那张嘚瑟的让人想揍的俊脸,还带着那邪魅的笑容……“怎么是你!”林空直接怒叫道。“嘘,小声点。”男人低着的声音带着魅惑,“我怎么了,帅气多金会撩人,风趣十足又不闷。怎样,考虑考虑金盆洗手当阔太太?”“呵呵,你是不闷,但你骚。”
  • 青石寻仙路

    青石寻仙路

    一部偶然的来的《青帝法决》,修炼百年却未曾突破筑基。一只捡来的野兽灰狼,跟随百年也未曾死亡或是成妖。一人一狼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默默修炼。他们准备回到最初的地方,继续那个曾经可能捅破过天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死神国度

    死神国度

    一座孤岛孤岛,被叫做烟城。这年,从烟城出来了五个人,他们称自己是神徒,一切行动都是神的旨意。我两年出山,被逼上邢台的时候,他们出现了。。。
  • 帝国笼罩着一切

    帝国笼罩着一切

    主要以瓦洛兰大陆发生在诺克萨斯的故事,主角(斯维因)的一切,帝国的成立、过渡、衰败、崛起。
  • 第六空间x

    第六空间x

    这个世界很独特,一切生物都可以靠着自身修炼,所谓万物有灵。夺天造化唯有无畏者!
  • 辉煌星途

    辉煌星途

    这就是一个重生女主复仇成功,重摘影后桂冠,与男主携手虐狗的故事。简介无能,请自带避雷针,欢迎吐槽。
  • 御龙惊天

    御龙惊天

    古老的种族传承至今,他们依旧默默守护着大陆的和平。他们与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也有着不一样的种族矛盾。在罪恶面前,他们便是热血的战士。
  •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加油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加油

    是一部励志型的关于千玺的小说。。。。。。
  •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是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近六百年间,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