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1200000032

第32章 抗争与坚守令人遗憾的笔墨官司(7)

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新时代。遗憾的是,这一指向现代文化目标的伟大尝试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因而由主流进入边缘,又由边缘成为地底的潜流。这一过程使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每当念及就惭愧得无地自容。因为面对20世纪中国文化流变的历史,一种诘问无法回避:当新文化面临危机的时候,承载着五四新文化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究竟哪里去了?他们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个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影响着人们对20世纪中国文人的整体认识和估价。值得欣慰的是,只要穿越种种屏障回到8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人们就不难看到,当五四新文化面临危机的时候,那些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他们虽然面对着大面积的背叛而势单力薄,却进行过艰难的守护和抵抗。2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发生过几件大事,比如:鲁迅与“革命文学”倡导者之间的论争;胡适与新生的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由于长期以来历史叙述的狭隘视角,胡适和鲁迅往往被分别置入两个不同的阵营,因而这些大事在新文化运动史上的意义被弄得模糊不清。但是,只要超越唯阶级论的狭隘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到,那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在不同的战场上为保卫新文化而进行的艰苦努力。当五四新文化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他们被迫进行了一场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正是鲁迅打响了奋起抵抗的第一枪。

五四新文化的危机首先来自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虽然国民革命的领导核心国民党中不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但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存在着矛盾。国民党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是不一致的。人们一般把孙中山称作资产阶级革命家,但是,这位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未完整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更多地继承了本土的传统遗产。而且,作为一个志在行动的革命鼓动家和组织者,他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纲领能够为更多的国人所接受,就不能不在思想和言论上迎合大众所承载的传统。

正因为这样,孙中山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也看重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力,却并不赞同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取向和价值选择。在论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力量时,人们往往更多地注目于文化界的保守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历史,就应该承认,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林琴南或梁漱溟,而是来自孙中山和他的国民党。五四新文化精神与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三章抗争与坚守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人为基本出发点和最高价值尺度,新文化的意识核心是人,其努力目标是个人自由与权利的保障;孙中山反复强调的是民族和国家,对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核心不仅没有兴趣,而且竭力抵制。特别是对个人自由,他的态度可谓深恶痛绝,他认为中国人的自由已经太多,所以不必再争取个人自由。他说:“自由这个名词究竟要怎么样应用呢?如果用到个人,就成一盘散沙。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便要大家牺牲自由……我们的革命主义,便是集合起来的士敏土,能够把四万万人都用革命主义集合起来,成一个大团体。”(《孙中山选集》,722723页,人民出版社,1956。)直到去世前夕,他在一次次演讲和训话中反复强调的仍然是:“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望成功。”(《黄埔军校史料》,22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的一次思想文化补课,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反传统以铲除几千年专制政体的文化根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已经认识到,作为中国文化核心部分的儒学传统与专制政治是相互适应的,在儒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是中国专制政治的文化基础,因此,要在中国实现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就必须彻底批判旧文化。孙中山的思想却与此恰恰相反。他认为:“我们中国四万万人不但是很和平的民族,并且是很文明的民族。近来欧洲盛行的新文化,和所讲的无政府主义与共产主义,都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以前的旧东西。我们中国的新青年,未曾过细考究中国的旧学说,便以为这些学说就是世界顶新的了,殊不知道在欧洲是最新的,在中国就有了几千年了。”(《孙中山选集》,666页,人民出版社,1956。)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无法容忍中国的政治传统,因而在呼唤科学的同时呼唤民主、自由和人权。孙中山却说:“欧洲之所以驾乎我们中国之上的,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我们现在要学欧洲,是要学中国没有的东西。中国没有的东西是科学,不是政治哲学。至于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孙中山选集》,666667页,人民出版社,1956。)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竭力批判旧道德,因为正是它以强大的力量扭曲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制造着一具具僵尸。孙中山却几乎全盘接受了与专制政治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他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的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孙中山选集》,680页,人民出版社,1956。)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新文化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只是思想和学术上的一家之言,也许并不值得特别关注,但作为一个革命领袖,这些思想却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随着革命高潮的掀起,孙中山的思想家喻户晓,并直接影响着一代青年不自觉地背离新文化。

同时,重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伐过程中显然受到了鲍罗廷等政治顾问和军事顾问们带来的俄式极权主义思想和体制的影响。这样,就使得国民革命的意识形态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日益背道而驰。

因此,1927年蒋介石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后果非常复杂。对于北伐的胜利,任何否定都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从文化上看,一个事实却无法否认:新政权的建立没有推进新文化的发展,而是直接和间接地带来了旧文化的回潮和复辟。因为伴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在政治上出现的不是现代民主政体,而是一党专政的非现代政体。为了巩固其政治上的一党专政,国民党不得不努力强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新政权不是努力发展与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新文化,而是努力弘扬与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旧传统。

也许,1927年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回潮与蒋介石个人的儒家思想和民族主义倾向不无关系。大概无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就可以发现,蒋介石像孙中山一样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却对新文化运动不感兴趣。原因非常简单,五四学生运动可以被轻易地引向某种统治需要,而新文化运动却与一切旨在统治的需要冲突甚多。作为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蒋介石反复强调的是国民的自信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情绪。作为曾国藩的真诚崇拜者,他信奉儒家传统,心仪宋明理学。因此,他一直埋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赞成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西化态度。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盲目崇拜西方而丢失了民族的自信,认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那一套不适合中国国情,而且使青年背离传统、反抗权威、张扬个性、不讲纪律,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蒋介石是从根本上不赞同新文化运动的。他后来曾经这样说过:“我们试看当时所谓新文化运动,究竟是指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475页,此处转引自周策纵《五四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因为这种认识,他一生中都无心推动新文化而有志弘扬旧传统。

在没有获得统治权的时候,国民党对新文化运动破坏偶像、反对权威、要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尚能部分容忍,然而,当他们通过军事手段获得统治权之后,就难以容忍并要严加防范了。一切在骨子里与科学、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背道而驰的力量都对五四新文化抱有警惕,因而总是努力消灭它,或者巧妙地改写它。新政权为了巩固一党专政的非现代统治秩序,试图用三民主义统一人们的思想,用传统道德整合人们的精神,并且梦想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而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实现思想和舆论的一致,而毫不顾及现代知识分子以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理想。当然,南京国民政府对知识分子是重视的,新政权建立之后很快对教育部门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比如,不再拖欠薪水,提高教师工资,使大学教授的实际生活收入随着币制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而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伴随着物质生活待遇的提高,同时出现的却是自由空间的萎缩。虽然国民党没有能够把知识分子完全纳入体制枷锁,却曾经试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而对其思想和言论进行限制,并且试图通过学校教育灌输党派的私货,使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党派的利益服务。

为了新的统治秩序的建立和巩固,新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开动宣传机器,拼命制造舆论,在全社会强化新的政治意识形态,甚至利用群众大会、游行示威、喊口号、贴标语等方式运动群众,大造声势。国民党的宣传成为压倒一切的声音和不容质疑的东西。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报刊受到控制,人们的言论自由空间急剧萎缩。二、实行党化教育,强行灌输某种思想和主义。机关学校都要做纪念周,学习“总理遗嘱”。三民主义成了不容批评的金科玉律,虽然没有写进宪法要求国民必须坚持,却借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行灌输,在公立的学校中培养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三、努力向传统文化寻找资源,弘扬旧传统,重振旧道德。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亲自撰文,要“由党的力量来挽回风气”,并且声称“中国本来是一个由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参见胡适《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新月》2卷10号。)

这一切,不能不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新文化面临严重危机。

正当国民革命处于高潮的时候,鲁迅来到广州。他在北京受到压迫,在厦门受到排挤,在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却受到热烈欢迎,不仅文化教育界热烈欢迎,而且国民党要员纷纷拜访和宴请,可谓热闹非常。这种情况极易使人产生好感并因之产生更多的认同,这对鲁迅不能不谓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初到广州之时,鲁迅的确也曾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革命热潮的影响,并对革命抱有热望。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主将之一,他没有成为国民革命的狂热追随者,因为他毕竟不是那些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青年,更重要的是,革命策源地广州的思想文化是他所不能认同的。虽然鲁迅对孙中山一直怀有敬重之情,但是,他们之间在思想上距离甚远。鲁迅从来没有正面批判过孙中山的思想,也没有直接与国民革命的意识形态相对立,但是,从他到广州之后的言行考察,便不难发现,他并没有因为身处革命高潮之中就认同革命的意识形态,而是仍然坚持着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首先,鲁迅仍然坚持反传统的文化立场,致力于旧文化的批判和改造。他对革命的广州在文化上的守旧深感不满,因而开始在南方传播新文化的火种。在《无声的中国》中,他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文字,认为正是它造就了一个无声的中国:“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但是,结果怎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在革命的广州,人们都熟悉孙中山的“一盘散沙”论,但是,对于这“一盘散沙”的形成,鲁迅的解释却完全不合于孙氏学说。孙中山认为是自由太多导致了中国人成为一盘散沙,鲁迅却认为原因在于“用的是难懂的古文,讲的是陈旧的古意思,所有的声音,都是过去的,那就是只等于零的。所以,大家不能互相了解,正像一大盘散沙”。而且,正是在这篇演讲中,他再次反对调和折中论:“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他说:“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是没有唱完。这是什么缘故呢?有人说,我们中国是有一种‘特别国情’。”直到今天,包括《鲁迅全集》的注释,都注明所谓“特别国情”是袁世凯的论调,其实,特别国情论也是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论调。鲁迅却继续坚持对特别国情论的攻击,并且一如既往地强调:“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保存旧文化,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

同类推荐
  • 梦断金陵

    梦断金陵

    这本书讲述的是郑国由强盛转为亡国的故事,郑国国都金陵城最终沦陷,故而取名梦断金陵,?故事由郑国的“一文两武”展开,其中“文当伯奇,只字转乾坤”中的伯奇是“南有崇文才八斗,京都钟鸣知古今”的钟鸣之子?两武则是“鸿立浩门上,北国不敢前”金陵城谢国公之子谢泽甫和“横扫卫千城,十年惧战屠”天丰城赵域之子赵洪瀚。?故事从他们的立场讲述磅礴大气国恨争霸,以及细腻的爱恨情仇…
  • 飞鹰

    飞鹰

    鹰!是一种凶猛的禽类,它感知敏锐、出手凌厉、喜欢自在翱翔。飞鹰!林少逸的代号!很难想象,一个不善言辞、略显迟钝的富家子弟,会成为一个特种兵,还当上了华夏军中王牌精锐飞鹰特战队的队长。林少逸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在休假之时因为意外为了救弟弟而死的他,会穿越到了平行空间的民国,成为了一个大地主的智障傻儿子。地主的儿子,家有良田千亩,半个县城的店铺,看似衣食无忧..可这是乱世,地主的身家也不保险啊!想要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想要过安乐无忧的日子,手中得拿着刀片子,身上得背着枪杆子,胆子要大,手段要辣,脑子还要好使..
  • 明朝之众国来朝

    明朝之众国来朝

    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角方晨随着考古队找到了一个明朝的墓,经查发现这是一个皇帝的墓,但是在那棺材上却发现了一个玉佩,方晨摸了下,谁知他竟然来到了明朝,我们的主角的传奇人生开始了!
  • 屯军

    屯军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我们家祖先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云南人这么说,有的贵州人、四川人也这么说。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热门推荐
  • 《神圣之旅》

    《神圣之旅》

    吴智,一位从地球逃出的少年,为了永生不灭成为神圣恒久的存在,踏上无尽的冒险旅途!
  • 巨星外挂光环

    巨星外挂光环

    这一年,林天参加了比赛,却意外开启了“巨星外挂系统”从此,他便是歌王,影帝,全球最顶级的电影导演。从此,属于他传奇生涯开始了。横扫大陆,攻伐欧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大概是个假神仙

    我大概是个假神仙

    “作者,能安排一个正常点的boss么?”“主角都没有小基基,你还指望有正常的配角?”“老子是正宗系统,绝对没有bug......”“这个怎么可能是bug呢?这是程序员的彩蛋......”“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我可能是个假的神仙......”假吧意思建个群吧,欢迎加群:730251465
  • 东方战国西方工革

    东方战国西方工革

    如果穿越到了一个东方修士妖魔上攻幽冥下进黄泉,西方工业革命魔法魔药诸神归来的世界怎么办?徐玠只能告诉你凉拌。此时东方的九州还在因为天子失势而诸国争霸,草原也在部族混战,西域小国林立。西方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线膛枪线膛炮木质战列舰手摇机枪蒸汽机都已经开始出现。教廷的骑士和教士也因为东方逐渐流出的灵气而超凡复苏,有了和世俗国家掰腕子的实力。东方的徐玠还在想办法把这个没有了商鞅的秦国给带成秦朝,却没想到西方的教廷找上了门来……
  • 闺蜜情

    闺蜜情

    小学,我认识了她们,渐渐地朋友多了起来;初中,我和她们还是一样铁,打打闹闹。在初中,人生的转折点,我还认识了她和他。开始的不熟变得慢慢熟悉…我们约定了,一起去一个地方。我们约定了,即使不在同一个地方也不要分开。我们约定了,彼此要在一起。我们约定了,我们要做我们的新娘…[回忆录,请不要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吸血魔王妃

    吸血魔王妃

    一个不朽的吸血鬼,一朝穿越与一届凡人合体,成为不朽之身,从柔软到嗜血,王爷不得不爱,也不得不恨
  • 怪物商人

    怪物商人

    我们游走于生命的禁区,我们见证了最不可思议的神秘,我们每次的捕获都有数百万之巨,我们就是怪物商人。黑竹林,白羽鸡,老爷庙,玲珑鱼,死亡耳中出狼群;老熊岭,长耳贼,千石窟,金蟾蜍,听琴院里仙鹤飞。这些,是属于我们怪物商人的故事……
  • 夜尽天明之时

    夜尽天明之时

    夜尽天明之时,晨光从大地的尽头,一点点扫向少年的身影。“已经到达尽头了,还是不行吗?一切努力终究都白费了吗?”看着面前熟悉的身影,少女的泪水,像断了线般从脸上滑落。“没关系,至少,至少我们……”少女不甘的咬住了嘴唇,想要止住决了堤的泪水。少年惊慌的拭去少女脸上的泪水,嘴角一提宠溺的笑着:“傻瓜,此时不正是你我初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