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1200000030

第30章 抗争与坚守令人遗憾的笔墨官司(5)

1919年5月4日,上午的游行筹备会议是傅斯年主持的,下午开始的游行,总指挥也是傅斯年,他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列,后来又率领队伍冲进赵家楼。从那时,他已经显示了敢作敢为、敢负责任的精神。九一八之后,他振臂高呼,大骂国民党军队无能和汉奸走狗的无耻;抗战时期,他向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发出怒吼。一直到台北,他仍然保持着那样一种精神,并以此维护教育的独立和尊严。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因惊恐而高度警惕,在学校肆意逮捕师生。傅斯年挺身而出,不准军警入校捕人。国民党政府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他拒绝在台大实行,说:“台大师生由我一人担保。”因此,有人撰文攻击他在台大优容共产党,傅斯年着文反驳,义正辞严地宣称:“我不是警察,也不兼办特工。”

因此,有人说他是台湾唯一可以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放胆直言的人,有人说他是敢说敢骂的山东好汉,其实,他并不傲慢,而所谓好汉,绝非往昔者可以相比。他所体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现代性转化在那个时代所结出的果实。

傅斯年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那一往无前的勇猛和倔强,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是他炮轰孔祥熙和宋子文两任行政院长。这两位权贵的背景和势力众所周知,即使在国民党的党国军政高层,人们也往往敢怒而不敢言。傅斯年却毫不顾忌其“皇亲国戚”的身份,敢于只手“揭龙鳞”,历数其危害国家的罪状,怒斥其贪污腐化的罪行,直接要求他们下台谢罪。而且,他揪住不放,弹无虚发,最后都以告捷收场。

40年代初,蒋介石几次费尽心思,要把他请到政府里任职。蒋知道他不肯做,还让陈布雷发动一帮人去劝他。如果换了另一些人,不知要怎样感激涕零,高呼委员长万岁。但傅斯年不肯就范,他给蒋介石写信说:“斯年实愚憨之书生,世务非其所能,如在政府,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上蒋主席书》。)

傅斯年抨击孔祥熙,其实早就开始了。他在1940年8月14日给胡适的信中说到“先生去年来信,以为我怪先生前年劝我不攻孔之电”,可见1938年胡适已经劝他不要攻孔。据岳玉玺《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两件事》一文(见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聊城地区政协工委、山东省政协文史委合编:《傅斯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抄录的两封致蒋介石的信,傅斯年在1938年已经系统地整理了孔祥熙的罪状和人证物证,并认为孔祥熙“身兼多职皆不能胜任”,要求罢免孔祥熙的职务。但信到蒋介石手中,都如泥牛入海。

后来,一件事为傅斯年的“倒孔”提供了新的材料。1942年,国民政府从美国贷款中提取一亿美元为准备金,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储蓄券”,规定二十元购买一美元储蓄券,抗战胜利后凭券兑换美元。开始发行得并不好,但后来行情迅速看好,黑市价已经是一百一十元兑一美元。在此情况下,孔祥熙下令停止出售美元储蓄券,由其部属利用职权将尚未售出的三百五十万美元储蓄券按原价购进,归入他的私囊;还有799·5万美元的储蓄券则由中央银行其他人员购进私分。

傅斯年在参政会上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发难,揭发其贪污舞弊行为。会后,蒋介石亲自请他吃饭,为孔说情。席间,蒋介石问:“你信任我吗?”傅斯年答曰:“我绝对信任。”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立刻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屈万里《傅孟真先生轶事琐记》。他抓住孔祥熙贪污的劣迹穷追不舍,最后,终于把孔祥熙轰下台。

当时,傅斯年是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知名学者,世俗的浮名和利益应有尽有,他还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从个人利益考虑,犯不着为此得罪最高当局蒋介石。但傅斯年就这样做了。他这样做,出于一种良知,出于理性的选择。1940年,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历数孔祥熙的腐败行为,接着说了这样的话:“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哉?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思无惭于前贤典型,大难不在后来在参政会中,而在最初之一人批逆鳞也。若说有无效力,诚然可惭,然绝非无影响,去年几几干掉了,因南宁一役而停顿耳,故维持之者实倭寇也。至少可以说,他以前是个taboo(禁忌),无人敢指名,今则成一溺尿桶,人人加以触物耳。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纲常者也。”《胡适来往书信选》。

宋子文上台之后,傅斯年在《大公报》公开为他说过好话,但是,很快发现宋子文仍然不行。他给胡适写信说:“子文去年还好,今年得志,故态复原,遂为众矢之的。尤其是伪币比例一事,简直专与国民党的支持者开玩笑。熬过了孔祥熙,又来了一个这样的。”《胡适来往书信选》。打倒一个贪官,结果又来了一个贪官,傅斯年无法容忍这样的现实,他只有继续战斗。

傅斯年发起“倒宋之战”的前夕,蒋介石于1月15日请他吃饭。傅斯年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宋与国人全体为敌,此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2月15日,傅斯年在《世纪评论》周刊第7期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文章开篇就明确指出:“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的势力,而由于他自己的崩溃!”文章从宋子文的黄金政策、工业政策、对外信用、办事作风、文化修养和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宋子文进行了评说,最后说:“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垮了。”

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何廉有过回忆:“1947年春季的一天,我收到傅斯年赞扬《世纪评论》的一封信……我回信约他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不久,我在南京遇到他。他告诉我说,他要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按原文发表,不能有一字改动,我立刻表示同意。过了两天,他把稿子交给总编章张纯明。”(《何廉回忆录》,27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由这“一个字也不能改动”,也可以看到傅斯年的性格。

紧接着,他连续发表《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两篇文章,追问“自抗战以后,所有发国难财者,究竟是那些人”?直言孔、宋代表的权贵势力“断送中国的经济命脉”。在《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中,他指出中国的国家资本已被权门资本侵吞,包括铁路、银行、航运等在内,都被“豪门把持着,于是乎大体上在紊乱着,荒唐着,冻僵着,腐败着。恶势力支配,便更滋养恶势力,豪门把持便是发展豪门”。“小官僚资本托庇于大官僚资本,大官僚资本托庇于权门资本。无论如何是必须依靠大势力的,尤其是豪门资本”。他认为当时的官僚资本首推孔、宋两家,而两家又有不同的特点:“孔氏有些土货样色,号称他家是票号‘世家’,他也有些票号味道,尤其是胡作非为之处。这一派是雌儿雏儿一齐下手,以政治势力,垄断商务,利则归己,害则归国,有时简直是扒手。”“宋氏的作风又是一样。他的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两类,非奴才即敌人。这还不必多说,问题最重要的,在他的无限制的极狂蛮的支配欲,用他这支配欲,弄得天下一切物事将来都不能知道公的私的了。”他指出,从电厂到煤矿,说是“国营”,实为“宋营”,“古人说‘化家为国’,现在是‘化国为家’。”因此,他要让宋子文走开,而且提出国家征用孔、宋两家财产的建议,“最客气的办法,征用十五年”。

他知道这样的文章是要负责任的。“我想,他该告我诽谤罪了,我却有事实证明。所以他如以我为侮辱,必须告我于法院,我很愿对簿公庭。”他的确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只皮包随身带着,生怕里面装的证据材料丢失。

1947年3月1日,宋子文被迫辞职,离《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发表不过半个月。我们不能说宋子文下台是傅斯年把他赶下去的,但由此可见,书生凭借“知识的傲慢”干预官场,并非完全没有作用。早知道这样,孔、宋二人应该致力于进行知识分子改造,或者早一点组织人制造舆论,解构知识分子。

1947年3月8日出版的《观察》2卷2期发表一篇题为《傅孟真的文章》的读者来信,信中说:“欧美报纸,常常一篇社评可以影响一个内阁或一个部长的去留,中国的言论界则很少有这种力量。这当然非谓言论界本身的不努力,实际上这是中国的社会情形与欧美各国不同的结果。然而我们总希望中国的言论界,能够一天一天发挥更大的威力。我认为言论自由是要言论界自己去争的,决不能期望政府来给言论界以‘言论自由’。言论界争取‘言论自由’,自然要联合起来争,全体起来争,但是在这争取‘言论自由’的过程中,也得要有几个硬骨头的人物来领导一下。但是这种领导言论的责任,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负得起来的,还要看这个人的学问识见及声望地位如何。譬如抨击宋孔的文章,假如那三篇文字是像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写的,恐怕未必能引起这样大的注意,甚至大公报或贵刊都不登,亦未可知。此外,要是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写了像傅先生那样激烈露骨的文章,恐怕他就要遭到许多困难了。我认为傅先生发表了这样几篇的文章,言论界的风气,很可为之一变。假如中国能够有十个‘傅孟真’,挺着胸脯说硬话,则中国的言论界也不致于像过去那样的萎靡不振,政治上的风气也不至于像过去那样太不像样。”

当然,书生干政之所以成功,还在于宋子文的脸皮薄,如果脸皮厚一点,坚决不辞职,大概事情就很难办;同时,也在于蒋介石还要脸。如果蒋介石坚决维护私党,面对国家权力和百万大军,傅斯年大概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如果那样,傅斯年就不会说话了。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北京大学复员,作为代理校长的傅斯年一面派人去北平筹备。一面在重庆发表声明:为保持北京大学的纯洁,不录用伪北京大学的教职员,但学生经过甄别和补习,可以接受。

11月中旬,傅斯年到达北平,陈雪屏等人到机场迎接。傅斯年走下飞机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陈雪屏与伪大学的教师有无交往,陈回答说仅限于一些必要的场合。傅斯年:“‘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陈雪屏解释自己的难处,北平学生很多,而北上的教师太少,只好录用了伪校一些教授。傅斯年坚持伪校教职员一概摒弃,不予录用。

北平那些在日本占领时期任职的教职人员,尤其是那些已经在补习班任教的人员,听说傅斯年坚决不录用他们,便四处活动,还联合罢课,向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请愿。但傅斯年毫不妥协,他在声明中说,教师为人师表,应该先正己再正人,真正为学生做志节的表率。他承认由于长期战乱,高校缺乏师资,但是不能因缺乏师资而放弃最基本的原则。他申述说:“人才缺乏是事实,从别的方面考虑征用未尝不可,但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须要能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人,岂不都成了国家的罪人?”

为此,他曾经怒称金石大家罗振玉为“老贼”,曾经当面怒骂多年的老朋友容庚。当容庚登门拜访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当面指斥说:“你这民族败类,无耻汉奸,快滚,不用见我。”容庚只得退出,后来再去拜访傅斯年,表示谢罪改过,傅斯年才接见了他。

“正是非,辨忠奸”,正是他如此严厉的目的之所在。如果放在今天,大概有不少人会认为傅斯年不够宽容,不通情理。因为这是一个所谓宽容的时代,人们会说: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之下,活着不易,他们有种种无奈,为了生存,就任伪校教职,应该得到理解……傅斯年不是不理解,他也知道北京大学他的那些亲朋故旧生活得不易,但是,他认为,不能没有基本的是非标准。试想,一个经过八年抗战而在战后复员的北大,与一个留在北平为日本人支撑门面的北大,岂可同日而语?现在,人们对于这些已经不再讲究,但在1940年代末,抗战八年中毕业于北平那个所谓“北京大学”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历,是羞于启齿的。

傅斯年有一段名言:“我平生的理想国,是社会主义与自由并发达的国土,有社会主义而无自由,我住不下去,有自由而无社会主义,我也不要住。”(《评英国大选》。)

其实,这是一个矛盾,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没有找到完美结合的道路。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试图寻找第三条道路,但事实证明,所有的第三条道路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不自觉地通往奴役之路。当时的傅斯年,思想中也有第三条道路影响的痕迹。但是,他的这种理想并不出于调和,在他这里,“社会主义”一词其实是平等。他的理想,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社会。

傅斯年最后跟国民党去了台湾。但是,他对国民党并不满意。早在1932年,他就直截了当地发表言论:“今日国民党的领袖,曰胡(汉民)、曰汪(精卫)、曰蒋(介石)……胡之人格坚固,汪之人物有吸引力,蒋之意志有强力……然而说汪先生之政务精练,或蒋先生的近代知识充分,似乎不能言之成理,而政务之精练,近代知识之充分,确是今日主持一个国家所应有的。”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三人中无论哪一个,都不是合格的领袖。但是,后来的情形却使他别无选择。

他对一些问题感觉敏锐,而且进行过深入思考。比如,十月革命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曾经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从而获得了国人的好感;但众所周知,后来又发表的对华宣言就不一样了,所以才有了中东路的中苏共管和赎回政策。因此,如果说傅斯年在五四时期对苏联还没有认识的话,从这时开始,他对沙文主义的苏联已经不再信任。

抗日战争前期,苏联曾经援助过中国,因而在中国进一步赢得了人心。然而,恰恰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简称《条约》),并发表《共同宣言》(简称《宣言》)。《条约》以中立为名,纵容日军对华侵略。《宣言》则无视中国的主权,宣布“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苏联以此换取日本对蒙古“独立”的承认。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定,以苏联对日宣战为条件,答应了苏联的许多无理要求,其中包括承认蒙古独立,管理东北地区的铁路和租借大连旅顺两个海港等。后来,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有关附件,苏联红军本来应该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内撤离东北,但直到1946年2月还无动静。正在这时,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内容也全部公开,于是爆发了以大学生为主的反苏运动。为此,《大公报》曾以《东北的阴云》为题发表社评,认为中国人民赌国运,拼存亡,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主要就是为了收回东北。如今抗战胜利了,我们却不能顺利地收复失地,这是一个外争国权的大问题。

同类推荐
  • 向天问我五千年

    向天问我五千年

    越是学历史,越是怀疑它的真实性。比如我怀疑:它是活的,趋吉避凶的生物本能让他善于伪装而避免被揭穿它是才学通天的,部分来自历史的意志影响了早期的达尔文并且造出了它行走世间的华丽外衣——#进化论#五千年上下的文明不过是胜利恶趣味的谎言!今我告密者,探你五千年!!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三国之异界求生记

    三国之异界求生记

    猪脚在雨夜被雷劈到了异界。北方异族的铁骑来势汹汹,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看猪脚召唤出曹操、周瑜告诉他们为什么能把战争称为艺术!无敌的大将军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看哥召唤出关二爷、赵子龙教你怎么做人!什么,你说你很聪明,智比天高?来来来,看哥把诸葛亮、郭嘉召唤出来给你好好上一课!当吕布、司马懿、董卓等人求猪脚称帝的时候,其实他的愿望非常简单。我只想回到地球!
  • 十三的幸福生活

    十三的幸福生活

    庄世三被雷神劈到一个改变的唐朝,世民兄挂在一剑封喉之下,建成兄坐上皇帝的宝座,还有一个丑到不可思议的元吉弟,什么公主,宰相的千金小姐,看到我庄世三都是不要不要的。看不一样的历史,品一杯我十三亲手泡上一杯牛到姥姥家的十三茶。听听我的十三幸福生活。其实这本书有另一个名字《混在唐朝》,其实混也是一种态度。
  •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本书通过不同主题,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值得出版。
热门推荐
  •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她虽从小被遗弃,却不甘命运,自力更生,一直强迫自己做到最好,但因性情多变,较冷漠,不爱交朋友。除了她,唯一的朋友——琦。薰衣草的偶遇,让她俩遇上了他们三个,他们会发生什么?天意永远是不如意的,情敌的插足…突然的“身份”,使她卑微起来…但时间还是心疼她的,她真正的身份竟是……
  • 俞安文集

    俞安文集

    生活随感,人生随悟,随遇而安,安得自在。
  •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所发生的事情绝非偶然,此文非穿越。是真是假,是正是邪,皆在你一念之差。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甜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甜甜

    小呆呆顾莲从高一开始就暗恋男神江南,为了追逐男神,大学和他去了一所学校。追上后才发现,男神竟然是一只披着羊皮的腹黑大灰狼,自己不光被男神惦记了许久,还主动到了男神的碗里。
  • 穿梭位面

    穿梭位面

    少年方迅。一场劫难,改变了他的心智。一枚血灵石,改变了他的命运。无数的位面,无数的魔兽,无数的奇遇,还有那无数的修士。欢迎一起领略不同位面的魅力。
  • 依旧如一

    依旧如一

    有的没的去的留的,一眨眼,一回头,又是独自望岁月~
  • 你可曾听闻天地银行

    你可曾听闻天地银行

    原简介未过审核,先将就着看吧!“呜呜……。”阴风宛如幽怨的弃妇在哭泣。
  • 神拳道

    神拳道

    地球宅男重生异世,学习格斗术并创建《神拳道》的故事
  • 带着仙府闯都市

    带着仙府闯都市

    什么是人品?人品就是落河不死,仙府随身,仙府有灵药,治病是好手,都市小人物,惊艳成长……
  • 二次元的夜叉王

    二次元的夜叉王

    重温仙五和仙五前传,对于龙氏兄弟的结局很残念,于是有了本书主角——龙煌,不过仅仅借用他们的身份背景,不会和夏侯瑾轩姜承等人扯上关系,以刀剑神域等动漫为核心,中间也会插入其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