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1200000021

第21章 帝制与共和(12)

高一涵主张“自利利他主义”,而且明确认定以“小己主义”为基础。这里的所谓“小己主义”就是个人主义。对于“自利利他主义”,高一涵解释说:“何言乎自利利他主义,必以小己主义为始基也?共和国民其蕲向之所归,不在国家,乃在以国家为凭藉之资,由之以求小己之归宿者也。国家为达小己之蕲向而设,乃人类创造物之一种。以之保护小己之自由权利,俾得以自力发展其天性,进求夫人道之完全。质言之,盖先有小己后有国家,非先有国家后有小己。为利小己而创造国家,则有之矣;为利国家而创造小己,未之闻也。”

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他批判了中国传统:“吾国数千年文明停滞之大原因,即在此小己主义之不发达一点。在上者持伪国家主义,以刍狗吾民,吾民复匿于家族主义之下而避之。对于国家之兴废,其爱护忠敬之诚,因之益薄,卒至国家、社会、小己交受其害,一至于此。”他认为,今日青年应当努力以与旧习俗相战,以独立自重之精神,发扬个人之能力,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国家社会举为小己主义所筑成。此不佞所以以小己主义为自利利他主义之起点也。”

高一涵主张“小己主义”是相当彻底的,为此,他反对牺牲主义和慈惠主义,认为牺牲和奉献是最不道德的。

在《国家非人生之归宿论》中,高一涵又强调指出:“国家者非人生之归宿,乃求得归宿之途径也。人民国家,有互相对立之资格,国家对于人民有权利,人民对于国家亦有权利。人民对于国家有义务,国家对于人民亦有义务。国家得要求于人民者,可牺牲人民之生命,不可牺牲人民之人格,人民之尽忠于国家者,得牺牲其一身之生命,亦不得牺牲一身之人格。人格为权利之主,无人格则权利无所寄,无权利则为禽兽为皂隶,而不得为公民。”他说的人民最终落实到公民个体,他说:“吾人爱国之行为,在扩张一己之权利。”“小己人格与国家资格在法律上互相平等,逾限妄侵显违法纪。”他认为,不明白这一点,不明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美其名曰爱国,乃自剥其人格,自侪于禽兽皂隶”。

他的这些见解与陈独秀当时的见解基本一致,努力方向也是一致的,都在试图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为培养现代公民,首先强调的就是权利意识。这正是新文化运动最先确立的方向。(胡适的“好政府主义”)

1922年5月14日,一份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的宣言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第二天开始,《晨报》、《民国日报》等多家报刊纷纷登载。这份宣言被称作“好政府主义宣言”,在上面签名的,依次是: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征、丁文江、胡适,共十六人。

宣言的主张很明确,内容也不复杂,如果简化一下,主要是以下五点:(一)政治改革的目标:要个“好政府”。(二)“好政府”的含义:在消极的方面监督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为社会谋福利、容纳个人自由。(三)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要一个“宪政的政府”,要一个“公开的政府”,要一个“有计划的政府”。(四)政治改革的唯一功夫:呼吁好人参政。(五)对于当时政治问题的具体主张:主张从南北议和入手,恢复旧国会、裁兵、裁官、改良选举制度,等等。

这份宣言是由胡适执笔的。甚至算不上执笔,也算不上起草,而是本来就是他自己写的文章,灵机一动,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并签了名。胡适5月11日在日记中写道:“做一篇《我们的主张》,是第一次做政论,很觉得吃力。这本是想专为《努力》做的;后来我想此文颇可用为一个半公开的宣言,故半夜脱稿时,打电话与守常商议,定明日在蔡先生家会议,邀几个‘好人’加入。知行首先赞成,并担保王伯秋亦可加入。此文中,注重和会为下手的第一步,这个意思是我今天再三考虑所得,自信这是最切实的主张。”(《胡适日记》,第3卷,664665页。)

第二天,胡适一大早就打电话给蔡元培,借他的家里开会,然后给大家打电话,约定在11点在蔡先生家里见。“十一时,在蔡宅开会,到者:梁漱溟、李守常、孟和、孟馀、汤尔和、徐伯轩(未约他,偶相值)、经农等。他们都赞成了,都列名做提议人。蔡先生留我们吃饭;饭后他们都散了,我独与蔡先生闲谈。三时,王亮畴、罗君任也来,他们略有讨论,修改了几处,也都列名。连知行、在君、王伯秋、文伯和我,共十五人。下午,孟馀自行取消,加入一涵、慰慈,共十六人。”(《胡适日记》,第3卷,665页。)

由此可见,这一切都是胡适一手操办的,“宣言”表达的也是他的主张。

就在这期间,胡适还写了一首《努力歌》,可以看作这份宣言的一个说明:“没有好社会,那有好政府?没有好政府,那有好社会?这一套连环,如何解得开呢?教育不良,那有好政治?政治不良,那有好教育?这一套连环,如何解得开呢?”他找到的办法就是“努力”和“干”。“你没有下手处吗?从下手处下手!‘干’的一声,连环解开了。”当时的胡适,在政治上有相当的热情,但显然有点幼稚。事情大概不像他想的这么简单,只要努力,“从下手处下手”,问题就能解决?

第二章帝制与共和事实上,“好政府主义宣言”虽然提出了南北议和等具体的入手方案,但基本上还是在表达一种理念。正因为这样,多年后鲁迅在与梁实秋论战时还要嘲笑它:“我以梁先生所谦逊地放在末尾的‘好政府主义’,却还得更谦逊地放在例外的,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如石膏、肉桂之类,——至于服后的利弊,那是另一个问题。独有‘好政府主义’这‘一副药’,他在药方上所开的却不是药名,而是‘好药料’三个大字,以及一些唠唠叨叨的名医架子的‘主张’。”鲁迅:《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应该说,鲁迅的批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就这样一份宣言,却获得了那么多名流的认同,而且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本身就很值得注意。

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叙述中,这份宣言一直被看作一份改良主义的宣言。这很有道理,因为它的确带有鲜明的改良主义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同派别的人都在这份宣言上签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领袖的李大钊也在宣言上签了名——不仅签名,而且他是胡适半夜里写完稿子之后第一个打电话找的人,第二天到蔡元培家中开会,也是他与胡适商量决定的。由此至少可以说明,这位激进主义领袖在这份宣言上签名绝非出于勉强。

这似乎不好理解。

就胡适而言,基本的改良主义政治态度早在留学美国时就确定了。早在1914年,他就认定所谓救世之道,就是“以人道易兽道”、“以公理易强权”,并且认定:“此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若以三年之期为迂远,则惟有坐视其死耳。”(《胡适日记》,第1卷,565页。)在1916年写的《论革命》中,他又明确指出:

吾并非指责革命,因为,吾相信,这也是人类进化之一必经阶段。可是,吾不赞成早熟之革命,因为,它通常是徒劳的,因而是一事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瓜熟蒂落”。果子还未成熟,即去采摘,只会弄坏果子。基于此理由,吾对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之革命,不抱太多的希望。诚然,吾对这些革命者则深表同情。

作为个人来说,吾倒宁愿从基础建设起。吾一贯相信,通向开明而有效之政治,无捷径可走。持君主论者并不期望开明而有效之政治。革命论者倒是非常渴望,但是,他们却想走捷径——即通过革命。吾个人之态度则是,“不管怎样,总以教育民众为主。让我们为下一代,打下一个扎实之基础。”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之过程,十分必要之过程,可是,人却是最没有耐心的!以愚所见,这个缓慢之过程是唯一必需的:“它既是革命之必需,又是人类进化之必需。”(致H·S·维廉斯教授,《胡适日记》,第2卷,335336页。)

1921年,胡适开始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形成了他的“好政府主义”。这个口号最先公开提出,是1921年8月5日胡适在安庆第一师范学校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胡适对“好政府主义”做了如下解释:

首先,“好政府主义是一种有政府主义,是反对无政府主义的”。他认为,无政府主义的缺点有三:“(1)因为反对某个政府就反对一切政府,因为反对某种法律就反对一切法律,是论理上的错误。(2)他们假定一种自然向善的人性,是心理学上的错误。(3)现在的祸患由于实无政府,而他们还要用无政府来补救,是事实上的错误。”

其次,好政府主义是“一种政治的工具主义”。对此,他也讲了三点:一、“政治组织是人类发明的最大工具”,之所以发明这种工具,是因为许多事业是个人或小团体无法完成的,需要大的组织。政府就是这样的组织,它的存在是因为人们需要这种工具。二、“这种工具是一种有组织、有公共目的的权力”,这种权力的作用是可以避免冲突,增进效率。他举了一个例子:“北京往日的车子,横冲直撞,没有警察干涉,往往‘挡了道’,彼此不让,彼此不能过去……我们试看上海大马路浙江路口的印度巡捕手里的一根短棍,可以指挥无数车马行人向一条路上走,免去无限冲突。”三、这种工具,若使用得当,可以促进社会全体的进步。“人类社会的惰性极大,偏向保守‘习惯的生活’。若靠自然的演进,必致没有进步,或进步极慢。政府的机关,若用得当,乃是促进社会进步、打破社会惰性的唯一利器。”胡适举的例子是男妓和鸦片的禁止,这都不是个人或小团体所能做的。

这个演讲的第三部分是“工具主义的政府观”的意义:

(1)从此可得一个批判政府的标准:政府是社会用来谋最大多数的最大福利的工具,故凡能尽此职务的是好政府,不能尽此职务的是坏政府。妨碍或摧残社会的公共福利的是恶政府。

(2)从此可得一个民治(人民参政)的原理:工具是须时时修理的。政府是用人做成的工具,更须时时监督修理。因为人都有揽权的天性,又都有滥用权力的趋势。无论怎样好人,若久揽大权,若无有监督,总会滥用他的威权去谋他的私利;私利与公共福利冲突时,他就会滥用他的威权去摧毁公共福利了。故这个工具有严重监督和随时改组修正的必要。凡宪法、公法、议会等等都是根据这个原理的。

(3)从此可得一个革命的原理:工具不良,修好他。修不好时,另换一件。政府不良,监督他,修正他;他不受监督,不受修正时,换掉他。一部分的不良,去了这部分;全部不良,拆开了,打倒了,重新造一个;一切暗杀,反抗,革命,都根据于此。(《胡适日记》,第2卷,415417页。)

由此可见,胡适的“好政府主义”很难说是一种改良主义。他竭力宣传“好政府主义”,希望好人参与政治,参加政府,以便使国家的政治生活得到改良。但是,当时的胡适并未排斥革命。在后来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他在答王振钧等八人的问题时曾经明确地说:“关于你们提出的问题,‘还是取革命手段呢?还是取改良手段呢?还是先破坏后建设呢?还是在恶基础上建筑好政府呢?’我们可以用你们自己的话来做答案:‘最好双方分工并进,殊途同归。’可以改良的,不妨先从改良下手,一点一滴的改良他。太坏了不能改良的,或是恶势力偏不容纳这种一点一滴改良的,那就有取革命手段的必要了。”(《胡适文集》第3卷,334页。)

大概正因为这样,这份宣言才得到了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共同认可。不过,由此看来,说胡适是改良主义者,就未免太片面了。

钱玄同的文化姿态

好像是突然之间,人们对钱玄同又重视了起来。不仅已有几种他的文章的选本出版,而且6卷文集出版了,影印本的12卷日记也出版了,这是一件好事。钱玄同这个人,是不该被冷落的。

然而,我却有些纳闷。从道理上说,我们这个年代怎么能够接受钱玄同?他的同道大概很少,尤其是在文化上,他的态度显然不合时宜。然而,他的书还是出来了。也许,在这文化大潮的边缘,还有人喜欢并认同钱玄同?但愿人们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过激”与“偏执”而感到好玩。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钱玄同可谓一员骁将。他与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打过攻坚的硬仗。在《新青年》时代,只要论及《新青年》,人们是不会忘记钱玄同的。然而,钱玄同的主要成就在语言学、音韵学、史学和经学。尤其是在语言文字方面,历史已经永远地记下了他的名字。在他的名字之下,写了这么多的内容:中国现代音韵学的奠基人,中国白话语体的倡导者,第一批简体汉字的起草人,第一次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人,汉字横排和自左至右书写形式的发起者,白话国语教科书最早的创编者,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元的倡导者……在短短的一生中,如此之类的事竟然做了那么多!

他的确与众不同。

关于他在语言学等方面的成就,因为不懂,我不曾关心过,但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为,我却做过一些考察。应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因为他能冲锋在前,而且敢破敢立,写过许多不同凡响的文章。因为他有着坚实的旧学根基,对传统了若指掌,又站到了时代思想的制高点上,对其面目与本质便一目了然,而且,批判起来就能够一下子抓住根本。按照一般的看法,他是偏激的,因为他说话直率,而且“狠”。比如,“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就像点穴一样,使旧派文人难有还击之力。

被历代文人视为经典的那些东西,无论是三坟五典还是旧诗、旧戏、旧小说,在钱玄同眼里,都成了散发着臭味的垃圾,是需要清理的东西,而不是什么宝贝。作为语言学家,他竟然主张废除汉字,连自己民族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字都不要了。凡此种种,以致今天说到他,几乎是异口同声,认定他过激和偏执。

因此,对他的评价就成了问题。有人直言他的“挖祖坟”和“断根”之罪;有人吞吞吐吐,说是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他;有人似乎是在为他辩护,说的却是:矫枉过正乃当时打破传统的需要,好像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有人似乎很宽容,说要在特定的背景上理解他,也就是说,虽然钱玄同是错的,但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上是有意义的,或者是情有可原的。这样一来,钱玄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弄到了被告席上,即使那些辩护也不过是在考虑给他减罪,而罪,却是已经确定的。更遗憾的是,那些辩护者多以五四新文化的继承者自居。这一切使人看到,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清楚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新文化。

同类推荐
  • 汉皇灵帝

    汉皇灵帝

    秦砖汉瓦,千年流转,身为强汉之主,怎么能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衣不蔽体,易子而食,怎能让自己的治下成为诸侯的乐园,怎能让数百年后的华夏遭遇那,五胡乱华之惨状,怎能让中华大地沦为异族的狩猎场。这诸多种种,从朕刘宏之后,将不复存在,世界所有皆因臣服于我强汉之下,朕乃汉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燃唐

    燃唐

    无意中落入大唐的一颗星星之火,开始燃烧了起来,而整个世界,就是他的燃料,它们注定因为大唐而燃烧......
  • 假如齐国得了天下

    假如齐国得了天下

    脑洞大开,如果在战国时期,最后统一六国的是齐国。。。人物原型参考鲁仲子,作者觉得他是非常非常厉害的人。
  • 重生之历史因我而变

    重生之历史因我而变

    一个贫穷的乞丐被人打死以后有幸获得一次机会,选择生,还是死。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生,接下来又有三个选择,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当诸葛亮的徒弟,也不愿意当一个小乞丐又或者是当时的汉献帝……
  • 穿越三国之征途霸业

    穿越三国之征途霸业

    现代青年张阳穿越到混乱的三国时代,开启了一段传奇霸业.
热门推荐
  • 不能承受的爱

    不能承受的爱

    在美子的心中,同时住着两个男人,一个是活着的陆放,一个是死去的子诺。大学生美子跟念油画专业的同村男孩子诺是情侣关系,但是美子却被迫做了月城市市长的情人。同时,知名大律师陆放也被美子所吸引,对她展开了孜孜不倦地追求。就在美子想要与市长结束关系的时候,子诺却知道了美子和市长的秘密,恕不可遏的子诺冲上大街时被汽车撞击身亡,美子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悲伤。后来,美子终于答应了陆放的追求,与他一起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切看来都在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悲伤却并没有停住它的脚步……
  • 甜心,不许闹!

    甜心,不许闹!

    小姑娘发现,某人家是住大海的,管她管的特别宽。管她吃,管她睡,还管她出不出门。不许她多吃零食,不许吃泡面,这也就算了,这特么的还不许她吃外卖。不许她熬夜,不许她晚起,午觉睡久了特么的还有罪了。每天早上被拉起来晨跑,晚上晚饭之后还要去溜个弯,美其名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小姑娘觉得,某人要是能够找到女朋友堪称世界奇迹。某人的对面住了一个看起来特别乖巧的小姑娘,安安静静的,笑起来特别甜。然而,某人发现,这小姑娘一点也不乖,呛起人来贼厉害。不仅如此,这小姑娘还喜欢晚归,还会打架。某人想,谁家的姑娘这么能闹腾?
  • 宜昌鬼事之诡道1

    宜昌鬼事之诡道1

    『宜昌鬼事』是天涯宜昌的第一篇鬼文,蛇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宜昌的一些和鬼有关的故事。从广为流传的鬼搭车事件,到玄乎其玄的坝区墓地笳声,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事件石板村大爆炸,不一而足。而其中尤其精彩的,是由《墓地笳声》铺展开来的原创小说,经《借命》《森森溶洞》《走胎》连载,形成一个长篇成系列,后命名为[诡道]。[诡道]系列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绝对是鬼文中的精品。
  • 盗墓忏悔录

    盗墓忏悔录

    无数年的历史当中,如今的我们如一粒流沙,是历史造就了我们,而我们终将成为历史。——陆仁
  • 庶女重生:毒女倾天下

    庶女重生:毒女倾天下

    前世的苏叶漓讨厌极了花厌,讨厌他带着调戏意味的叫着自己小娘子,讨厌他的玩世不恭。直到她被嫡姐和自以为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男人残忍伤害,火场之中的她看到了让自己以前讨厌的男人被人按在地上却还在嘶吼着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叫自己全名,也是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是那么的好听,带着恨意和歉意的她想如果人有来生的话,她定不会在他叫自己小娘子时露出厌恶的目光而是由心的回应他一句小相公。苍天有眼她终回到了那一年,这一世的她决定报仇雪恨不再重蹈覆辙,同时守护住自己要守护的人。“小娘子。”“小相公。”“苏三小娘子。”“花家小相公。”从此以后坊间流传着:一花一叶一世界,一生一世一双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白月光同桌

    我的白月光同桌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可白月光。男女主皆小白请多担待累吗?去书中歇会吧!
  • 六扇门之神捕

    六扇门之神捕

    作为刑侦专业毕业的优秀学员,陆牧阴差阳错,成为了异界的一个捕快,这个世界有杀人不见血的绝世杀手,也有艳若桃花,吃人不吐骨头的狐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三)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官夫贼妻

    官夫贼妻

    她,白日里是深闺中的贤淑小姐,夜晚却化作大盗劫富济贫。他,守卫一方的父母官,为了辖区的安定,势要抓住这个扰乱治安的大盗。阴差阳错间,她将要嫁与他为妻……为了能退婚,她扮成男子接近他,一探虚实。却不想成了他的拍档,联手共破惊天大案。一个是官,一个为贼,最终是殊途陌路,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