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8900000036

第36章 房奴们的那些事儿(1)

● 房奴可悲而不可怜

为了房子而努力奋斗的人,精神可嘉,房子的确激发了他们拼搏的动力。但我们并不赞成超出自身的实力去拥有一套房子,以至 于成为负债累累、生活窘迫的房奴。毕竟房子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我们毕生为了一套房子而劳碌奔波,丧失了生活的幸福和快乐,那就本末倒置了。在租房也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勉强地去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以装点门面、满足虚荣,就更加可悲了。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一旦越过这条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 量。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91.1%的人按揭购房,而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50%以上,已经成为绝对意义上的房奴。

由于背负沉重的还贷包袱,房奴们不敢轻易更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 活。为了买房结婚,男女双方不仅发动各自的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而且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筹钱买房。而为了供房,他们则不仅早饭和晚饭在家吃,以”省钱大比拼“中的菜谱作为一日三餐的标准,而且中午也从家带饭,绝不下馆子。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张晖(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房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像杨白劳一样,欠 了人家一屁股债“。2008年,31岁的他买了一套总价67万元的房子,首付30万元,月供2500元。买房前,已经工作6年的他居无定所,搬家都搬过好几回,但是考虑到要和女朋友结婚必须有房子,所以举债买了一套尾房,就此也把自己套进了房子中。

房子位于北京市北五环之外,虽然经过简单装修,但是”家“的感觉却不旺,因为他家2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除了沙发什么都没有 ,卧室里也只摆了一张床。因为供房的压力,他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家具和电器,搬进新家后唯一添的两大件是一台电视和一个电冰箱。远在老家的母亲已经开始念叨抱孙子了。”不敢生。“这是张晖给出的答案,”房子还压在身上呢,再生个孩子,我就别过日子了。“张晖因为结婚而买房,杜鹃(化名)则因为买房而离婚。

当初,杜鹃与丈夫住在公婆家,两口子的月薪加起来三四千元,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转转玩玩,没有什么经济负担。

后来,杜鹃的一名同事买了套高层住宅。杜鹃前去参观,见房子宽敞气派,心生艳羡,回家之后就对自家的”小窝棚“有了嫌怨 。

她鼓动丈夫买房子出去单过,丈夫则说等过些年钱攒够了再买房。杜鹃一哭二闹三上吊,丈夫拗不过她,只得妥协。于是,两口 子贷款17万元,买了套新房。

为了尽快还清房贷,杜鹃勒令丈夫戒烟、戒酒,两口子不再旅游,不再看电影,也不再参加饭局——怕回请,连公婆家、娘家也 尽量不回,为的是省下买礼品的钱。

为了一点小钱,夫妻俩时常发生口角。丈夫受不了这种捉襟见肘的”穷酸“日子,常埋怨杜鹃好高骛远,以致遗失了原本美好甜 蜜的生活。争吵多了,感情就淡了。到最后,恩爱夫妻反目成仇,离婚散场——房子,归杜鹃;房贷,当然也要杜鹃还。

本来两个人一起还的房贷,现在由一个人负担,杜鹃的压力可想而知。她不买衣服、不吃肉,恨不得一天三顿吃馍喝凉水,省下 钱来赶紧还清房贷。

“这些天总梦见没钱还贷款,银行来收我的房子……”杜鹃半真半假地说,“只要有人愿意替我还房贷,我就嫁给他。”

唉!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

其实,在1998年之前,能够买房的人都是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在这些人当中,40岁以上者居多,买房通常都是一次性付款。也 正是这批人进入到房地产市场,造就了最早的一些“富人区”。所以,这批人一般不会成为房奴。随着福利性分房逐步取消,银行按揭贷款政策也陆续推出。为了鼓励贷款购房,1998年至1999年间,有些银行甚至推出“零首付”的优惠政策。但真正敢于将自己半生的积蓄拿出来买房,并预支未来数十年收入的人并不多。

到了2000年之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商品房销售总额出现“井喷”式增长。按揭贷款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接受,购房人的 数量也逐渐增长。最先试水的是一批IT从业者。2000年前后,正是网络经济大发展之时,大批IT白领在此期间产生,他们每月领取6000元至10000元的高薪,同时也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工作两三年就会有一笔不小的积蓄,足够支付首期房款。

与此同时,一则有关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不同的购房观念的故事,也在普通民众当中不胫而走。这则故事中,一个中国老太 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当时的人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似乎茅塞顿开,翻然醒悟,于是纷纷贷款买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房奴行列。而今天,很多人明白了一件事:美国老太太忽悠了所有中国人。

不久之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IT白领最先感受到房贷压力下的生存困境。但那时候,内地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词汇来形容这批人 ,直至数年之后,媒体才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房奴”。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说:“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冯仑的意思是:解决住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租房。如果不理性 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的确是活该。如果买来的房子租出去还不够还房贷,消费者就最好不要买房。

“人家国外还有很多人没有房呢,我们有些城市的自有房拥有率目前已经远远高过国外。”冯仑认为,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 ,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还有一些人买房是为了面子。有些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他买房可能是给其他人看的。”

冯仑的这番言论话糙理不糙。一些人之所以成为房奴,主要是因为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而超前消费。所以,畸高的房价中也有他 们的一份功劳。在他们看来,拥有房子不仅意味着身份和地位、幸福感和虚荣心的满足,而且可以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享受财富增值的喜悦,当然也许只是概念上的。

房奴说到底是自己在奴役自己。在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被奴役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就像一部香港片里的台词所说,“命苦不能 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种不自量力,勉强自己去买房的人。一位网友发起的“千人集资买房,抽签决定归属”,就是其中一个比 较夸张的案例。

“可乐事多了”(网名)和女友在北京打工,由于到了准备结婚的年龄,两人觉得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女方的父母也要求男 方要有套房子。“可乐事多了”和女友看中了北京通州珠江拉维小镇的一套两居,但是首付最低也要15万元,他们根本付不起。于是,“可乐事多了”突发灵感。

2009年8月5日,他在珠江拉维小镇的业主论坛上发了一个标题为“我们买的不是房子,是生存”的帖子,召集1500人,每人出 100元,凑齐首付买房,然后大家通过抽奖、摇号等方式来决定房子的归属。

正像一名网友回帖所说,“都逼成这样了,同情”。

● 房奴是怎么诞生的?

2009年10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抛出一个观点:男女双方父母和祖父母为独生子 女购买婚房的“第三方埋单”现象,扭曲了房屋的市场价格。在他之前,在“中国地产金融年会2009区域巡回峰会”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提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丈母娘的需求”——小两口要结婚了,却没有婚房,于是准丈母娘把准女婿叫来“商讨”,俺闺女嫁过去住哪儿呀……这下准女婿坐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清仓、典当,筹钱买房。尽管姚景源和顾云昌的言论在网上激起一片抗议之声,但“第三方埋单”和“丈母娘的需求”都是客观的存在。

28岁的何刚(化名)对此感同身受。就是因为要满足“丈母娘需求”,他新近加入了房奴大军,从今往后的25年时间里,他将浴 血奋战,为房子而终日奔忙。

何刚是一名中学教师,很得学生尊崇,但却不怎么受姑娘们欢迎。一则,男教师这个职业在婚恋市场上不如经商、当官的吃香; 二则,他出身贫寒农家,在市区单打独斗,没有房子。有这两项条件制约,尽管何刚玉树临风、才高八斗,他还是孤单了好多年。

2009年年初,好心的房东给何刚介绍了一位女孩。也许是缘分到了,女孩并不嫌他经济条件差,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的,没多久 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眼看好事将成,准丈母娘却跳出来阻拦:你们俩成家之后还要租房子吗?连个窝都没有,能成家吗?先买婚房再说!

这最后一句话,自然是对着何刚说的。在当地,女方嫁姑娘,男方买婚房,这是规矩。

何刚的经济实力本不允许他即刻买房,但为了娶媳妇,他决定拼了。

何刚的工资不高,又要支援弟弟妹妹上大学,上班多年,积蓄不及2万元;父母亲卖了家里的余粮,砍了树,卖了猪和羊,勉强 凑了1万余元;何刚咬咬牙,又跟同事、朋友借了4万元,总算凑足了房子的首付款。

2009年9月22日,何刚陪着心爱的未婚妻来到一个楼盘的售楼处,签下了房屋认购合同。他戏称此合同为“卖身契”,“下半辈 子挣的钱,要养家糊口,还得供房子,苦啊”。

早在几年前,冯仑就提出了一个“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的观点。理由是未婚女青年结婚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有房,至少要交 得起首付。这一现象不仅推高了房价,也造就了大批不理性的房奴。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冯仑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同学恋人。

他和她的相遇是因为一场雨。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下午,他们都来到学院后面的山上。这里是炎炎夏日看书的最好地方,所以很 多学子们都来了,只不过他是一个人来的,而她则是和自己的男朋友一起来的,不为看书,为爱情。

可是,世事难料,就像那天的天气一样,原本万里晴空,突然说变脸就变脸了,先是乌云密布,接着就是倾盆大雨。那天她是和 男朋友手挽着手去的,结果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男朋友先她而去,将她丢在随后而来的雨中。不知道是因为悲伤过度还是被倾盆大雨吓怕了,她居然站在雨中一动不动。他原本已经往学院的方向跑了几百米远,但回头过来看到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竟想都没想地又跑回来,拉上她一起跑。他还带着责怪地语气说:“打雷下雨的时候,你怎么站在树底下?”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之前并没有什么预兆,突然哗啦啦地就下起来了,但去的也快,他拉着她还没跑多远,雨就停了。他看着她 ,笑着说:“这雨,真会整人。”她也看着他,却把嘴唇咬得紧紧的。

因为这场雨,她喜欢上了他。后来,她主动去追他,女追男原本很容易,但她追他却追得很苦,整整追了差不多两年。也正因为 如此,大家都认为此生他们一定会白头偕老,谁会想到在毕业后第5年的夏天,他们却因为没有房子结婚分手了。

分手那天,他还坚持亲自送她到机场,她要跟一个比她大将近20岁的男人移民澳大利亚。虽然那天没有下雨,但他满脸都湿了。

后来,他对自己的好兄弟说:“你知道吗?她说她喜欢在雨中被淋湿的感觉,那种感觉特浪漫,但浪漫是瞬间的,生活是长久的 ,再浪漫的爱情也需要避雨的,她说得对,再浪漫的爱情也需要房子来装。”

再看网上一则标题为“请把没房的男人当垃圾般扔掉吧”的帖子,发帖者宣称:女人坚决要远离的男人是那些做事不果断,犹豫 不决,对身边任何积极向上的事物都持怀疑态度的老男人(泛指30岁以上的无房户)。理由是“30多岁了,还没房,说明你没有判断力,你和中国最好的两次置业黄金期擦肩而过,你连这都判断不了,我相信即使你在单位或者自己做生意遇到好的机遇你都抓不住,干什么都成功不了”。“30岁不买房,女人都瞧不起,还有40岁的时寒冰,50多岁的牛刀,女人更应该把他们像垃圾一样扔掉,正眼都别瞧他们最好!”没房的男人看了这则帖子,一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无论房奴也好,丈母娘也好,未婚女青年也好,这些话题折射出来的都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不理性超前消费的现实。从美国、欧 洲各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在25岁至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不动产占个人财产的比例是很低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几乎没有能力购买包括房产在内的不动产。即使有人买了房,也主要靠的是银行贷款,其房屋的产权实际上主要是银行的债权。而35岁至45岁才是不动产占个人财产的比例不断扩大的年龄段。

但在我国商品房的购买者中,20岁至29岁的占33%,30岁至35岁的占37%,这两者加起来占了购买者的70%。35岁以下人群本身并 没有多大的购买力,这些买房者往往是双方老人一起帮着付首付,夫妻两人还房贷,房奴也由此诞生。

● 租房又何妨?

面对疯狂的房地产市场,常有人引用杜甫《茅庐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唏嘘感 叹自己想要拥有房子的那份情怀。

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情结。过去,人们不论是做官还是经商,只要积攒下了钱财,就会去买地、盖房,通过门 庭宅院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直到今天,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房子不仅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且还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心和幸福感。但根据在沃顿商学院执教的经济学家格雷西的研究,至少在美国,在收入和人口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住房拥有者并不比租房者的幸福指数高。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则证实,要维持一个地区的活力,租房和买房的比例在1︰1时最佳。 年轻人,特别是单身人士和无孩子的夫妇适合租房;只有孩子多的家庭才适合买房。住房拥有率太高的地区,其发展速度往往会下降。在美国和欧洲,住房拥有率一般与失业率成正比,那些住房率拥有高的地区,失业率往往也高,因为住房把人们固定在一个地区,迫使他们在当地寻找工作,无论他们是否有适当的技能,也无论这里的经济是处于繁荣还是衰退。

同类推荐
  • 关于自知的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心灵鸡汤系列书(标杆集)

    心灵鸡汤系列书(标杆集)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改变一生的120个启示

    改变一生的120个启示

    本书生动讲述了120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生启示,从不要追求完美、积极调整情绪、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轻松赚钱、淡泊名利、学会花钱、享受快乐、品位幸福等方面,生动地展示了正确认识财富与幸福以获得快乐人生的实用方法。
  •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全集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全集

    一个人的家世如何、智商高低、努力与否和运气好坏,都无法解释所有的人生成败。要想得到准确的答案,还得寻找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没多大区别,只是由于各自心态的不同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局。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
  • 千古智圣——诸葛亮

    千古智圣——诸葛亮

    本书讲述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诸葛亮是一位谦虚谨慎的政治家。他不贪名利,为官清廉,注重品德修养;他身居高位,对子女要求却很严格,一门三代,都是忠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枯骨若生花

    枯骨若生花

    为了她,偷取锁阳珠,盗取浮生诀,值得么?值。那你可知,她又因你而受到了怎样的处罚吗?她若每轮回一世,我愿意为她自断一尾,换她一世安宁。过了忘川桥,喝了浮生水,你于她不过是一个陌生人。不管是十世也好,百世也罢,我终会一直等她。.....
  • 长妖行

    长妖行

    “什么?我穿越到一个与妖相伴的世界里。况且,我的通妖竟然是一只狐狸精?”
  • 我有一把鹤嘴锄

    我有一把鹤嘴锄

    他来了,他来了,他扛着锄头走来了。乍一看,它就是把破锄头,但它不止能挖灵矿,挖灵药,挖一切资源材料……最主要的,它还能挖尸体,强者的尸体,妖兽的尸体,甚至…神灵的尸体……再一看,这破锄头不止能炼灵,能附魔,还能上阵魂,甚至刻录符印……你不懂啥叫炼灵附魔?很简单……强化,打宝石,上符文,刻录印记…你懂了没?炼灵十八的武器你不知道多强大?那强化+18的发光武器你总该知道啥意思了吧?你以为锄神系统很强大?错了,其实从天上掉下来的老鸟更强大!老鸟说,只要放了它,它可以帮主角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器魂师,丹魂师……可主角却说,你以为会说人话就是凤凰了?其实你就是只能说话的火鸡,餐桌上的美食……凤凰?它给本鸟帝提鞋都不配!你一只火鸡能穿鞋?你特么当主角是傻子嘛?说了这么多?不问问我是谁?呵呵!我就是有着王霸之资,注定要霸王一世的.....光头小王霸!简单来讲,这是一个主角同时拥有系统以及老爷爷的故事。更是一个找寻穿越之谜,寻找自身身世,解开了尘封数个纪元的秘辛,同时捎带着成就王者的热血故事!
  • 青春不言散之晚风习习

    青春不言散之晚风习习

    “羽习习,你拿走了我的心,却在五年前一声不吭的一走了之,你,很好。”“习习,无论我在哪儿,我都会一直想着你,很想很想。”“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有些人,走进了心里,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将她从心里抹掉……一段感情,改变了好多人,变了他,变了你,变了我,还变了……”
  • 青鳞劫

    青鳞劫

    她,与生俱来的一身青鳞,是龙族高贵的象征,却也因为这身青鳞带给她劫难……失去双亲,遭族人迫害成为孤女,阴差阳错之下走上复仇之路,终于手刃仇人,登上帝位。却痛失所爱,最终为了让爱人复生,历经千年苦难,谁曾想,爱人复生之日却等来了自己的宿命之劫……
  • 这该死的爱

    这该死的爱

    面对喜欢的人,她原本想好好的谈场恋爱,可内心却被一个叫银尚的家伙给扰乱。银尚对她热烈的爱,她对哲民默默的爱,到底哪种才是她内心真正渴望的爱情呢?命运也许就是那么可笑,当你知道内心真正想法的时候,现实却离你的心越来越远……
  • 25岁的圣诞节

    25岁的圣诞节

    出生在罗曼蒂克的圣诞节该是件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事啊!可偏偏凡是和她的生日沾上边的人,都会很倒楣、很倒楣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