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4700000032

第32章 “神童”時代(上):楊億(3)

他比范鎮說得隱晦一些,但“某氏冊文”顯然就是劉后的冊文。當然,從劉氏被立為皇后到楊億出走,畢竟時隔數月,所以《長編》卷八十敍述此事後,有李燾自注云:“立后在去年十二月,億以今年五月出奔,其出奔不緣此也。”就是說,直接促成其出奔的,另有它事[19]。但是,劉皇后的出現確實改變了真宗朝“黨爭”的形勢。我們大約可以推想,反對冊立劉后並不是因為楊億與劉后的個人感情不好,而很可能代表以王旦為首的政治集團的態度,在“黨爭”中一直處於優勢的他們不歡迎這個無法控制的新的政治力量,而他們的政敵丁謂等人,則通過擁戴劉后而改變了劣勢。

不過宋真宗確實是喜歡楊億的,事發後並不怎麽生氣,只是解除了他翰林學士的職務,改任太常少卿分司西京,允許他居家養病,還賜予藥物和金帛。第二年八月,楊億說自己的病好了,要還朝,真宗又差他去知汝州。當然這裏面少不了王旦的斡旋,但真宗本人跟楊億少年相交,感情自也不錯。

與王旦的老謀深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寇准的貪功冒險,他在真宗的晚年居然不擇手段地謀求到復相,而且一回到朝廷就悍然激化黨爭,還要徹底解決劉皇后的問題。於是,楊億又跟隨寇准投入一場政治賭博。時在天禧四年(1020)六、七月間,真宗病重,權歸劉后,寇、楊卻勾結宦官周懷政、駙馬李遵勖等,密謀屏排皇后干政,而讓太子(即後來的宋仁宗)監國,甚至想讓太子繼位,讓真宗退為太上皇。如果此舉成功,不但寇準將再建“定策”之勳,楊億也勢必出任宰相。然而,這一次沒有呂端、李沆之類的老練角色主持大局,他們就沒有那麽運氣了,計畫不久便被丁謂偵知,寇准被逐,劉后完全掌握了朝政。這才到了楊億真正要憂懼的時候,但想不到的是,楊億並未隨著寇准遠貶,結果還當他的翰林學士。

據說是好不容易做上宰相的丁謂,為了想得到一篇漂亮的拜相誥命,而將當時已經懼怕到大小便失禁的楊億留在起草誥命的翰林學士任上。虧得舊時的史家似乎真相信這樣的說法,令現在的我們無從尋求楊億不遭貶逐的確切原因。可以推想的理由是,楊億作為朝廷的代言人而久負盛名,如果接下來勢必要頒佈的許多詔令不出於楊億之手,恐怕難以做到名正言順。何況真宗畢竟還沒駕崩,病中的他即便留不住寇准,也未必就沒有保護楊億的力量,即便是劉后,也並不希望從此以後讓丁謂一黨所向無敵。無論如何,結果是令楊億有機會在此年十一月丁謂罷相的制書上將他痛駡一頓。不過,經受了這番巨大波折的楊億也就在此年的歲暮與世長辭,年僅四十七歲。他沒有來得及看到,章獻明肅劉皇后(不久成為皇太后)將寇准和丁謂雙雙遠貶南荒,自己專政十餘年。直到她去世,當年的太子仁宗皇帝親政,才重提舊事,對楊億大加表彰[20]。

寇准、楊億晚年的這場政治賭博,受到了范仲淹的高度肯定,他的表述是:“真宗不豫,中外為憂。萊公(寇准)將奮大計,正前星於北辰,引太陽於少海。公(楊億)預宏議,就高文。”[21]這是說,他們對劉后動手,就是要擁戴宋仁宗。其實,劉后雖非仁宗生母,但別無他子,原本也不可能對仁宗怎樣不利。只不過按照慣例,反對女人掌權的大抵被視為正義(哲宗朝反對太皇太后高氏的蔡確被視為奸邪,是極罕見的例外),重要的是這種帝后之爭的表述,與范仲淹的政治生涯極為相稱。本來劉后果斷地貶斥寇、丁二黨,已經結束真宗朝的黨爭局面,以為可以安靜一陣,想不到范仲淹這幫後進卻掀起新的波瀾,對她的權力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要她“還政天子”。太后固然非常惱怒,仁宗的心目中卻對范仲淹積累著好感,一旦親政,便予擢用。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由此登上歷史舞臺,而高踞宰輔之位提拔和保護他們的,便是早在真宗時代就追隨太子的另一位“神童”晏殊。此時的晏殊已經擁有歐陽修、石介等科舉門生。他在早年曾獲得前輩“神童”楊億的賞識,但他比楊億更懂得等待。他們終於擁戴著宋仁宗走向了慶曆時代,要說他們與寇准、楊億是前赴後繼的關係,並無什麽不妥。當然,劉太后把權力掌握到臨死前夕,然後撒手給仁宗,本來就是她預定的步驟,就此而言什麽都沒有改變。這個突破了王旦的封鎖,擊潰了寇准的進攻,及時處理了即將坐大的丁謂,並嚴厲壓制了初露鋒芒的范仲淹,真正雄踞一代的女性,在她生前並未有人能阻擋其意志的實現,只是在身後被送上了一個很沒有女人味的諡號“章獻明肅”。楊億的參禪詩偈

《武夷新集》只收到景德四年(1007)以前的作品,楊億此後的詩文集都沒有保存下來,使我們看不到已經成長為優秀士大夫的他在文學世界裏的表現,實在甚為遺憾。不過,楊億與當時的禪僧們有很多交往,他也是北宋的詩人中第一個對禪宗具有深刻理解,說得出內行話的。禪籍中保存了他的一些作品,如《古尊宿語錄》卷十《並州承天嵩禪師語錄》中,有楊億與臨濟宗首山省念門下智嵩禪師的問答詩偈三首:

今年桃李味甘香,一顆千金買得嘗。貯藥胡盧拖鼠尾,穴門小窄轉難藏。

五台山裏有文殊,羅漢天臺洞裏居。為問紫胡一隻狗,何如普化一頭驢?

蜘蛛網中坐,蟲兒不敢過。昨夜三尺雪,百鳥盡遭餓。果熟樹低垂,鵝肥甑簞破。借問末山尼,何如劉鐵磨?

這三首在新編的《全宋詩》楊億名下沒有輯錄,故抄寫於上。臨濟宗喜歡參悟公案,楊億很認真地對禪門公案進行了思考,纔能如此發問。意思雖然難懂,語言卻是非常通俗,不加修飾的。這樣的語言風格不但與《西昆酬唱集》不同,在《武夷新集》裏也看不到。

至於楊億改定《景德傳燈錄》並撰序文,以及他與石霜楚圓禪師之間令人眼花繚亂的機鋒,已經是禪宗史的常識,此不贅述。結論

文學史對“西昆”詩人的描述,本來是頗為符號化的,雖然對這種符號化的不滿,使包括《楊億年譜》在內的成果在近年得以產生,但把楊億還原為一個生活在複雜政治環境中的士大夫來加以探討的論著,目前還並不多見,所以本文基本上放棄了純粹文學性的鑒賞,而以主要篇幅追述其政治生涯。但這並不意味著筆者忽視其文學才華,實際上,文學才華使他以“神童”身份極早地步入仕途,此後的人生道路也一直與其寫作才能相關。同時,筆者也無意否定過去和現在的有關論述對其華美富麗的寫作風格的概括,不管它們出於讚揚或批判的立場。其實,只要把上面的追述與我們對“西昆”詩人的固有印象結合起來,就不難想見,他在如此複雜、兇險,時時會令其心情惡劣的政治環境中,依然編織著美麗的辭章和繁富的典故,是一種多大的心力付出。

尤為可貴的是,楊億以積極的態度投入他的時代,試圖踐履一個知識者對社會的責任。這使他完成了自我超越,從本質上屬於盛世之點綴的“神童”,成長為人格鮮明,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的優秀士大夫。雖然因為還未擁有像范仲淹、歐陽修所表達的那種新的文化理想,以及前文所述“神童”出身帶來的一些問題,使他從事的政治鬥爭未必具備舊史所云的積極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認可這種積極意義的,正是范仲淹之輩。儘管范仲淹的朋友石介從思想和文學的領域發起了對楊億的批判,但在北宋士大夫文化演進的整體進程上看,包括楊億在內的太平興國五年進士集團獲得范仲淹集團的肯定,是更具意味的。如果我們比較這兩個集團,就會看到:在政治領域,擁戴太子或皇帝,排除后宮干政,攘斥外敵,主動掌握政權的積極態度是共同的;在思想領域,後一個集團所展現的自覺性、豐富性、尖銳性,當然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前輩;而在文學領域,兩個集團之間政治上的繼承性和思想上的革新性同時得到了反映。但是,就士大夫人格的總體上說,范仲淹通過對前一個集團的讚美而提出的“大雅”、“大忠”、“至直”的人格標準,是最有意義的。這表明,楊億的自我超越也預示著北宋士大夫整體的自我超越,他們不滿足於以知識和文采來裝點這個世界,他們還要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至少要與君主“共治天下”。在范仲淹以他的言行來鑄造“士大夫”的標準內涵之前,太平興國五年進士集團已經使北宋的政治成為典型的“士大夫政治”,而楊億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約就相當於范仲淹集團中的歐陽修。所以,在北宋士大夫走向慶曆時代的進程中,楊億曾標誌了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當然,若從時間上考慮,上述兩個集團之間並不直接銜接,所以我們還要考察把兩者銜接起來的人物,就是晏殊。雖然這個工作須留待下篇去完成,但從士大夫文學的角度勾畫“楊億——晏殊——歐陽修”的發展綫索,其可能性已大致獲得呈現了。

注釋:

[1]如南宋周必大云:“本朝文章至慶曆而盛,歐陽文忠公實主夏盟。”(《陸子履嵩山集序》,《文忠集》卷五十三,四庫全書本。)對慶曆時代的意义的簡明論述,可參看土田健次郎《道學之形成》第一章第一節,創文社,2002年。

[2] 此在宋人筆下,已有定論。如歐陽修云:“楊文公億以文章擅天下。”(《歸田錄》)“先朝楊劉風采,聳動天下。”(《後村詩話》卷二引)《侍中晏公神道碑銘》:“以文章為天下所宗。”(《居士集》卷二十二)周必大《跋撫州鄔虙詩》:“臨川自晏元獻公、王文公主文盟於本朝。”(《文忠集》卷四十八)這些都肯定了楊、晏二人作為文壇領袖的地位。

[3] 楊萬里《送李童子西歸》,《誠齋集》卷六,四部叢刊本。

[4] 李劉《謝得解》,《四六標準》卷十三,四庫全書本。

[5] 歐陽修《侍中晏公神道碑銘》。

[6] 《宋史·楊億傳》。

[7] 范仲淹《楊文公寫真贊》,《范文正公集》卷五,四部叢刊本。

[8] 馬知節與真宗朝黨爭的關係,可參看何冠環《論宋初功臣子弟馬知節》,收入氏著《北宋武將研究》,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

[9] 李裕民輯錄《楊文公談苑》第93條“蘇易簡最被恩遇”、第97條“李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0] 《宋史·李沆傳》。

[11]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十六、《宋史·李沆傳》。

[12] 曾棗莊《論〈西昆酬唱集〉的作家群》,《文學遺產》1993年第6期,收入氏著《唐宋文學研究》,巴蜀書社,1999年。

[13] 李一飛《楊億年譜》第5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4] 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二。關於太宗朝晚期的儲位之爭,請參考何冠環《宋初朋黨與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五章,中華書局,1994年。

[15] 蘇軾《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蘇軾文集》卷三十九,中華書局,1986年。

[16] 范鎮《東齋記事》卷一,四庫全書本。

[17] 見《宋史》卷十一。

[18] 黃庭堅《思賢·序》,《山谷外集》卷十一。

[19] 詳見李一飛《楊億年譜》第185-188頁,此不復述。

[20] 詳見李一飛《楊億年譜》第214-224頁。

[21] 范仲淹《楊文公寫真贊》。

同类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无疑是人类生命智慧的启明星,以博大精深的哲思照亮了世界。他曾经讲经的楼观仙地,吸引着无数后人朝奉膜拜,悟道养生。在经台仙地悟道数年的任法融道长,深谙道法自然之玄机,不但将道法自然蕴于书法和讲经,还撰写了《道德经释义》,传播老子思想精髓,更使说经台鸿儒盈门,访客如云。
热门推荐
  • 修仙人路

    修仙人路

    遥远的青山,偏僻的村落,平凡少年,只为生存,凡人生活却化作修仙之路,有谁是真,有谁是假?有谁能最后明月长伴!
  • 余温未散

    余温未散

    我希望在我老去之后,如他所说的,有一个嘴角上扬的青春。
  • 越读越想读的智慧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越读越想读的智慧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物里往往包含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们比起抽象的理论,能以更简单、更直接、更迅捷的方式把这些遭理揭示出来,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瞬间豁然开朗。本书里有各种各样充满了智慧的小故事,让你越读越想读,读后获益匪浅。
  • 妖天葬

    妖天葬

    当鲜血洒满世间,人与妖之间,只能拥有一片天!
  • 蔷薇流名星:明星碎碎念

    蔷薇流名星:明星碎碎念

    本书正在维修中,之前写的太烂,正在大幅度修改中
  • 碗里有只大神啊

    碗里有只大神啊

    故事以一封情书开始。在即将毕业的大四,林碗碗收到一封情书,碗碗哭丧着脸,天大的冤枉!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九年级.上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九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有教育行政强力推进,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从教育实践角度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 谋算

    谋算

    为了一份代号“血海”的机密资料,国共日三方展开倾力争夺,上海滩一片腥风血雨。千谋百策,机关算尽,然而真相却隐藏在黑幕之中,又有何人能够知晓?
  • 仙台通明

    仙台通明

    上苍有泪,那是血水。尘埃待定,方格不落。神明没落,鬼灵难测,缳虚缥缈。唯有成仙才是出路,可成仙的路在哪里……〖被遮蔽的周围,存在什么神秘的东西,在窥视着这方世界,又是什么东西,在世界中,到处掠夺,让我们放弃了自己……选择了黑暗……〗
  • 重生嫡女很迷人

    重生嫡女很迷人

    沈若华前世太蠢。忠于沈家,忠于朝廷,忠于夫君——可到头来,沈家逼死了她亲娘;朝廷抄了她外祖满门,夫君要了她的命。…重回一世,她不做棋子,不做忠臣,不做贤妻!一要毁了沈家,二要颠了朝堂,三要灭了渣夫!就算深处闺阁,被这世道束缚。也要站在权力顶峰,做一回在九天翱翔的凤!...人人都说沈若华是蛇蝎,连她自己都这么认为。但却有一人不惧世人目光,掸去肩上风雨坚定的朝她走来,告诉她:——阿昭,你是我余生追求的光明。…沈若华觉得,她斗了这么多人,尘埃落定后,余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把野心勃勃的奸臣夫君,训成忠犬!最重要的一点!不许纳妾!他揽她入怀,笑声喑哑——夫人,余生有你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