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1600000004

第4章 佛教分派的经过(1)

第一节微细戒的分歧

佛教的根本分裂,据玄奘大师所传述,并不在佛灭后百十六年,而早在第一次结集时就发生了,佛教史上的所谓窟内结集和窟外结集,就是部派分裂的开端。据《锡兰大史》所传述,大迦叶尊者自佛涅槃后,在王舍城结集,由于阿阇世王的外护,在毗婆罗山侧七叶窟前建筑精舍,集合五百比丘,作为佛灭后第一次的雨安居处。在此安居期间,自第二个月开始,一连七个月(北传谓三个月),从事结集的工作。首先由优波离诵出律藏,次由阿难诵出法藏。此即称为“五百集法毗尼”,或称“王舍城结集”,又名“第一次结集”、“七叶窟内结集”。

这次结集实是头陀行派长老的结集,最初阿难亦被排斥在外。但因阿难在僧团的实际地位及众多比丘的要求,阿难这才被接纳。据说除了参加窟内结集的五百比丘外,尚有以初转法轮时的五比丘之一的跋波为上首,在七叶窟不远的地方,另外举行了结集。这许多没有参加大迦叶团体的比丘所举行的结集,被称为窟外结集。虽然第一次结集的时期,佛教可以说是和合一味,基本一致的大好时期,也是小乘佛教教义十分兴盛的时代,但实际上,窟内、窟外结集这一事实已表明,此时已含有彼此见解不同的分裂因素。

在结集大会上,阿难对佛所制戒律提出了佛陀临涅槃时说过的关于“微细戒”比丘们可以放弃;于是展开了佛陀平常所制戒律中,哪些是属于微细戒这一问题的争论,而大迦叶则坚决反对,并决定“我等不听舍微细戒”,所有之戒律,“我等尽当受持不应放舍”。同时,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因为在外地弘法,率领五百比丘迟到了,未能参加这次结集,虽然他追认了这次结集的内容,但对戒律方面,提出了八事。他对大迦叶说:“我亲从佛闻,忆持不忘,佛听:内宿(贮蓄)、内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从彼持食来、若杂果、若池水所出可食者,如是皆听不作余食法得食。”这八事多属饮食的,显然是属于佛陀许可放弃的“微细戒”。然而,以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坚持了“是佛所制不应制,是佛所制不应却”的原则,否定了富楼那的异议。

富楼那的意见,实际上代表了他所率领的五百比丘们的意见,不管大迦叶的态度如何,富楼那仍然提出内宿、内熟(内煮)、自熟(自煮)、自持食(自取食)、从人受(从彼持食来)、从池水受(若池水所出可食者)、无净人净果除核食之(若杂果)等,“我忍余事,于此七条不能行之”的抗议。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第一次结集时,对佛陀所说的教法上没有异议,在佛制的戒律上已看出其分裂的痕纹。至于跛波为首的窟外结集的内容有哪些,已无法而知,只是《部执异论疏》叙述以大迦叶为首的结集为“上座部结集”,跛波为首的结集为“大众部结集”。当然,这只是后人对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之后,结合分裂的因素,而对第一次结集的历史加以构想而已。

据《五分律》卷三十记载,参加第一次结集律藏的上座长老有八位:“长老阿若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即富楼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陀为第八上座。”虽然律的总诵出者为优波离,其他的七位上座长老也负担有律藏结集的任务,主要是他们的座下都有着自己的徒众和拥护者,加上弘化的区域不同、风土人情社会状况及语言有异,在实践宗教生活的戒律方面,无形中构成自己集团的行事准则,对佛陀住世时所制定的戒律遇到实际生活方面的琐碎问题,在解释开遮持犯的意义上,不会完全一致,这是极可能的事情。因此,现代佛教大师吕澄先生对佛陀涅槃后在律学传承方面,依区域不同而分为三个系统:

一、东系:以毗舍离为中心,盛于东方,即由优波离传陀娑婆罗之系,后更徙于东南。

二、西系:以摩偷罗为中心,盛于西方,即由大迦叶传阿难之一系,后来更徙于西北。

三、南系:以王舍城为中心,盛于恒河以南中印度一带,即于伏波离传大象拘之一系,后更徙于锡兰(斯里兰卡)。

三系的地方不同,学说时有差别。大概说,东系态度较为自由,偏于进取,对其佛陀所说,为取大意为已足。西系则偏于保守,对其佛陀所说,拘泥言语无敢出入。而南系则介于两者之间。第一次结集的戒律内容,是代表了上座精神的标记,大迦叶为上座长老中保守者的代表,并为上座长老巩固了领导的地位。然而富楼那长老的态度,虽不为大迦叶一派所接受,但却潜移默化,受到东方年轻一辈比丘的欢迎,而导致了东、西两系比丘们在佛灭110年后的又一次争论,这便是以“十事非法”的第二结集,即“七百结集”,或称“毗舍离结集”。

由于西方系的长老比丘耶舍伽乾陀子巡化到东方的毗舍离城,见到东方跋耆的比丘们,于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用钵盛水,集坐人群处,乞人施钱。有的在家人不给钱,甚至有讥嫌沙门释子不应求施金钱的。耶舍长老便告诉求施的比丘们说,这是“非法求施”,同时又向那里的居士说:“汝等莫作此施,我亲从佛闻,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因为耶舍长老说了非法施之过,那里的众比丘令耶舍向白众作下意羯磨(向在家二众谢罪);虽然耶舍作了下意羯磨,但仍然恳切地劝导比丘不能非法求施,并受到许多在家居士的赞仰。当然,耶舍长老不能见容于跋耆族的比丘,便到西方去游说了几位有名的大德长老,再来毗舍离召集大会辩论。

耶舍长老争取到了以头陀行著称的波利耶(在摩偷罗西约五百公里)地方的比丘、阿槃提地方的比丘、达槃那(南山)地方的比丘。特别是争取到了摩偷罗地方的三菩提长老,萨寒若地方的离婆多长老。跋耆族的比丘们也四处拉拢,他们以佛陀原出于他们的地区为理由,要求大家赞成他们的主张。终于在毗舍离召开了有七百比丘参加的结集,双方各推上座代表四位。他们的名字各部派典籍记载互异,但综合参考后,即萨婆伽罗、离婆多、三菩提、耶舍、修摩那、沙罗、富阇苏弥罗、婆萨摩伽罗摩,再加上了一位受戒方五年而堪任教化并精识法律的敷坐具之人阿耆多(或作阿夷头),共九人。此次结集虽因乞钱而起,而具体议论的内容则有十项:

一、盐姜合共宿净。盐姜贮蓄起来到第二天可以吃;南传作“角盐净”,认为盐可以贮蓄在角器中。

二、两指抄食食净。南传律解释,中午日影过二指吃东西,还算是正午食。北传认为“足食已,以两指抄食食”为净法。

三、复坐食净。食已,得再坐就食。

四、趣聚落食净。在城食食后,得到附近乡村再食。

五、酥、蜜、石蜜和酪净。非食得饮如上之物。

六、饮阇楼伽酒净。得饮未发酵或半发酵的椰子汁。

七、作坐具随意大小净。缝制坐具不用贴边,并可随意大小。

八、习先所习净。未出家时所习的东西,出家后仍然可以学习。(《五分律》判明有的可以复习,有的不可以复习)

九、未听净。僧伽羯磨,一部僧众得行之,事后求余人承诺。

十、受蓄金银钱净。即听受金银钱币。

毗舍离结集是以东方系跋耆族比丘十事为中心,以为此十事可行,为舍法(净);上座耶舍长老是阿难的弟子,则认为不合律制,为非法。据《法显传》记载,“七百僧更检校律藏”,似乎对第一次王舍城结集的律藏,重新会诵整理了一番。《善见律》说,“依律藏断十事非法及消灭净法”已,与“迦叶初集法藏无异”,上座代表们一致认定为“十事非法”。

其实,若以佛陀的思想衡量,此十事正是告知阿难的“微细戒”可舍的范围,上座们格于佛制的尊严,都站在了耶舍长老的一边,并且在律文中增补此十事为成文法。然而,跋耆族的比丘们内心还是不平,传说有东方系的大众别行结集,遂与上座派分裂为二。更值得注意的是毗舍离的国王,亦不满意客来的少数上座,而加以驱逐,于是,东方系的大众部,西方系的上座部,就此隐然出现了。

第二节大天五事与佛教根本分裂

在毗舍离结集后,东、西两系僧团是否就决裂为二,在北传的佛教史籍里,还没有证据,在锡兰的《岛史》与《大史》关于第二次法(实际是指律)的结集为上座、大众二部根本分裂之始,说是在上座结集之外,别有“邪比丘”万人集会举行大结集,与上座部对抗而成为“大众部”,自此统一的佛教僧团分为两派。觉音大师的《论事注》也作出同样的说法。《缅甸佛传》也说由于第二次结集的结果而分为二派,即跋耆族比丘一系为大众部,呼正统派为上座部。但据学者研究,这个问题仍然有分歧,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北传佛教共认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其原因乃是由于阿罗汉果的资格与人格问题,即所谓“大天五事”。大天(音译为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秣菟罗国商人的儿子。相传他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鸡园寺。他具有大神力,得三达智,曾至华氏城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醯娑慢陀罗国之唯一的传道师,曾于彼国讲《天使经》,四万人因此得道。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教团中因而分为赞成之大众部与反对之上座部。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之上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是为佛教根本之分裂。不久大天便命终,阿育王持殊胜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焰忽发,须臾即烧成灰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遗。

大天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派的始祖,尝编作一偈,以宣扬其所提倡之五项教义。其偈曰:

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

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此偈所说的五事:

一、余所诱:有情的生命体,具有烦恼与不尽的两种漏,离欲得解脱的阿罗汉,虽然招感生死的烦恼漏解决了,但因为身体的果报体还在,仍不免于不净的漏失(如遗精、便利、涕唾等),乃因恶魔憎嫉佛法,遂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二、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之见思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之无知,则尚有疑惑存。

三、犹豫:犹豫就是不决定的意思,就是疑。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两种。处非处,就是理非理之义,与理相称的名处,不称于理的名非处,对诸称理不称理的事情,犹豫不决,名处非处疑。这是知识上判断力的问题。随眠疑就是烦恼。阿罗汉虽已断除随眠性的疑,但对于诸法(即一切事物)的道理,尚不无疑惑,所以还有处非处疑的存在。

四、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莂,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第一、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之授记,始知自己解脱。

五、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始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如上五事,大天认为才是真正的佛教,所以说是名真佛教。他在鸡园寺提出此五事,立即引起教团的争论,大天五事的唱说,是对保守派的一种革新运动,反对严肃的教条主义,主张思想的自由解放。保守派的势力受到大天派的攻击,并为阿育王所抑,郁郁不得志,乃迁怒于创此五事之说,于是说他是一个曾犯三逆大罪的恶人,淫其生母,杀阿罗汉,又杀其生母,共犯了三项无间罪业。其实,大天为人并不如其所说的那样坏,他是当时佛教界杰出的高僧,是革新派的领袖人物。《分别功德论》夸赞他说:“唯大天一人是大士,其余皆是小节。”中国的佛教大师慈恩、嘉祥曾在著述中为他辩护,说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可见反对派所加于他的过贬之词,是不足信的。

据有部系与犊子系所传,是因四众共议大天所创说的五事不同,分为根本的二部,即大众部和上座部。争论五事的四众为:

一、龙象众。有二种法:凭借王臣的势力,欺压德重的圣众,违背佛法,不受制裁,其性犹如龙象忧悒般的难以调伏,这是指大天众;或有说假持戒清净,善解律仪,在大众中如龙象般的没有怖畏,是指优波离尊者持律的一派,名龙象众了。

二、边鄙众。身在僧团而心在理外,内无真实的德行可表,外无威赫的势力可借,只是随从长者,做斗争的工具,这是指大天的门徒,故名边鄙众。

三、多闻众。以多闻第一的阿难所传的一系学者,因为他们都爱好佛法,博学多闻,善解经义,所以得名多闻众。

四、大德众。指阿毗达磨诸大论师,以说法第一而善于辩论的富楼那尊者所传的一系学者,因为他们戒行清净,学识广博,道德高超,智慧无上,所以得名大德众。

所谓由四众争论五事而分为根本二部,因为争论虽有四众,但实际只有赞成与否二部,赞成的一系,成为大众部,反对的一系,为上座部。实际上因这次的争论,已破为四众了,佛弟子以四种不同的语言诵戒,以师承的语言不同为四部分裂的动因,这是很符合佛教徒内以师承之异,外缘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使佛教分裂的史实,由此而看出学派的形成,含有区域不同的成分在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争论是在微细戒的分歧上,是属于持律的问题,而此次则是教义的问题了。反对派认为,阿罗汉能自觉自证,而无须他人领悟;就是不染污、无知及处非处疑等,虽阿罗汉有时犹可现起,但实际上早已断除了。大天一派的说法刚刚与其相反,所以起了争论。假使以后来而发展的大乘思想来衡量大天的五事,不但不能说他有过错,而且正是大乘佛法的萌芽。例如,随眠与处非处的区别,就是后代大乘佛教所说的差别知识的有漏智及平等绝对的无漏分别智;染污无知与不染污无知的两类,就是后代大乘佛教所说的涅槃理性及菩提正智。可见大天的思想,是大乘佛教兴起的根本。彼此间的思想,既然有这样大的出入,当然不能和合一味,所以佛教至此而分为根本的二个集团:一是严格而保守的上座集团,称为上座部;二是自由而前进追求发展的集团,称为大众部。

这名称的由来,其实并非此时才有的。大众部音译为摩诃僧祇部,又称莫诃僧祇尼迦耶。在王舍城第一次结集时,就有跋波所领导而教授的窟外大众的存在,到七百结集跋波一系与跋耆族比丘相左右,跋耆族系的比丘又多至万人;待形成极端的两个集团,还是这一系的比丘,为了保存其固有的本名,所以称为大众部。上座部音译作鞞罗部、体毗履、他毗利与。此是初次结集时,由大迦叶所领导而教授的窟内上座阿罗汉,相传习到思想分化,还是这些老上座们,所以称为上座部,又称铜部。

“部”的原意是“说”的意思。上座部属于长老的主张,长老称上座;大众部系代表多数僧侣的主张。两大部在教义上有较大的差别,综合起来,两大部的主要差别有三个方面:

一、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有实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般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上座部中最有代表之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实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未来的男女

    未来的男女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四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热门推荐
  • 叶先生是人间理想

    叶先生是人间理想

    世人皆知,叶先生有一禁忌源自于一位女人世人皆称她为洛小姐五年前她亲手将他捧上影帝之座至此便消无声息了在此期间星河依旧滚烫,人生再无理想五年后星河滚烫,久别重逢洛小姐携带着多个马甲再次登场。叶先生也再次展开了他的追妻之路。不过我们相信总要星河灿烂的那一天,我们会在一起————————————不喜勿喷,谢谢你们支持
  • 我家王妃圆滚滚

    我家王妃圆滚滚

    运动员退役后的隋依依当上健身教练没多久,就一朝穿越成了古代将军府大小姐。34D巨峰呢!小蛮腰!小翘臀!纤细的四肢!都哪儿去了!别人穿越要么有颜,要么有金手指,而她却胖成一个球!前有京城贵女下毒,后有姨娘庶妹刁难,这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吗?隋依依表示来来来,等姑娘减个肥顺带虐渣渣!某王爷:“爱妃,放下那些渣渣让本王来!”“我劝你好好做人!”“不,本王只想好好做你的男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尊暴宠:废材九小姐

    帝尊暴宠:废材九小姐

    作品简介在第一章,至于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简介要求写300个字,可偏偏我写了400百个字,每一个字都舍不得删除,所以就在正文写。相信你们是不会介意滴,对不对!好了我也不多说了,欢迎进文。
  • 机械之路

    机械之路

    这是武斗与魔法交织的世界。这里有阳光与阴暗,鲜花与荆棘,这里众神惶惶,使徒交战,这里有一群冒险家踏上旅途,在强大的过程中逐渐走近世界的真相。这里,就是阿拉德大陆。
  • 娘娘每天都在寻死

    娘娘每天都在寻死

    【新文《顶流作者不好惹》】简介:作为江城拥有夜店小王子之称的秦沐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穿越到了古代,并且还成了皇后。小说中不都是通用语言吗?为毛他一句都听不懂?小说中古代女子不都是倾国倾城吗?为毛面前的嫔妃都是一些歪瓜裂枣?小说中皇帝不都是冷酷无情的吗?为毛这狗皇帝每次看他的眼神都充满爱意?在这个没有WIFI没有电灯没有任何娱乐方式的古代秦沐是一天都待不下去,所以为了回现代他每天都在想要怎么死,毕竟小说里不是说只要死了就能回去了。割腕太痛,上吊万一吊不死怎么办?跳河的话他会游泳,绝食好像又对不起自己的肚子,想要鹤顶红奈何御医不给他。所以到底要怎么才能回现代?在线等,挺急的。北陵川发现自己的皇后从摔了一跤后整个人就变得古古怪怪,嘴里老是说着一些他听不懂的词汇,而且看他的眼神也是满满的嫌弃,不过他倒是发觉这样的她好像更可爱一些。前半段是在写以前的皇后的故事,后半段是写穿越后的故事,如果不想看前半段的可以直接跳过。
  • 越人歌:公子扶苏

    越人歌:公子扶苏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雷霆战帝

    雷霆战帝

    一霆一世界,什么绝世天才,什么传人,看到我都待爬。怎么你不服?看我怎么搞你。
  • 忍者

    忍者

    这是一部讲述忍者文化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读物,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真实还原忍者的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忍者的诞生,发展的流派,兵器的使用以及忍术的秘籍。深度展现忍者隐秘与真实。本书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与手绘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忍者这一特殊的族群。
  •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