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27

第27章 三安史叛乱之前的道教哲学(5)

此明注解之人意不同也。又诸家禀学,立宗不同,严君平以虚玄为宗,顾欢以无为为宗,孟智周、藏玄靖以道德为宗,孙登以重玄为宗。宗旨之中,孙氏为妙矣。在杜氏的观念中,重玄宗是和虚玄、无为、道德等并列的一宗;或者是和明事理因果、明治国、治身之道并列之一道。“重玄”一词源于《老子》首章的“玄之又玄”。在《老子》,这是对道的形容和描述。其意为,道深远幽暗又深远幽暗,和道是恍惚、无声无形、不可言说一样,都是在描述道超于言象的性质。自然,超言象的不只是道,它们都可以叫做玄,但道是超于言象的存在中最超于言象者,所以是“玄之又玄”。这里说明的只是道与人的感官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从形象方面对道的描述,并没有说明道的内容,比如没有像《周易》那样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像《说文》那样的“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等等;也没有说明道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比如像老子那样的道生万物,庄子那样的道“神鬼神帝”,董仲舒那样的“道之大原出于天”等等。因此,“玄之又玄”的描述,在老子哲学中并不是个重要的命题。但隋唐时代的一些道教思想家特别重视这个概念,并且把它作为道最根本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佛教最高的概念是真如,而这个真如佛性又是不可直接描述的,于是佛教就用否定的方法去描述。对这个真如,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任何肯定的说法都会使人发生“执著”,然而任何执著都不是真如佛性的本貌。于是不一不二、非此非彼等等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就成为佛教阐述真如佛性的方式和语言。从超乎感觉、不可言说、无形无象方面看问题,道和真如具有同样的性质。在协助玄奘翻译《老子》时,成玄英要求将道译为“菩提”,就是道教企图将道与真如等同的努力。而企图把道与真如等同的努力,是从南北朝时代就开始了。道教思想家们借助佛教的方法 ,从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于无的立场描述虚无大道,到隋唐时代得到了更多的响应。前述《道体论》和《玄珠录》,就是这种从有无双遣的立场研究道体、即道自体或道本体的著作。而从成玄英开始,则把这种解道的方式,带进了对道经《老子》和《庄子》的注释。成玄英说“玄之又玄”道: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人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袪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依成玄英说,则不仅是有无双遣,而且是“遣之又遣”,这正是佛教在破我执、法执之后破之又破的思维方式。从有无双遣,甚至遣之又遣的方式去理解道,是成玄英《老子义疏》的基本思想。该义疏道: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所谓无极大道,是众生正性也。(释“道可道,非常道”)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有非无,不断不常。(释“名可名,非常名”)有无二名,相因而言,推理穷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明万法无实。(释“有无相生”)夫有物者,道也。道当有而有,非无而无,混沌不分,而能生成庶品。(释“有物混成”)妙本非有,应迹而无,非有非无,而无而有。(释“是谓恍惚”)在这些理解中,他不仅吸收了佛教的方法,而且吸收了佛教的教义。在《老子义疏》中,他不仅认为“万法无实”,而且认为“尘境虚幻”(第三章)、“物我皆空”(第二十二章)。他作为道士,也追求长生不死。他认为,世人之所以不能恬淡、无为,总是妄起贪求,其原因在于“适见世境之有,未体有之是空”(第一章),因此贪竞不息、不能长生。要想长生,必须息贪竞之心。息了贪竞之心,不见可欲之物,“处心中正,谦和柔弱,此则长生也”(第四十二章)。

息贪竞之心、不见可欲之物有两种办法,“一者断情忍色,栖托山林,或即塞闭其门,不见可欲;二者体知六尘虚幻,根亦不真,内无嗜欲之心,外无可染之境”(第五十二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恣目之所见,极耳之所闻,而恒处道场,不乖真境”(同上)。定要断情忍色、栖托山林,无疑是一种执著,或依道教说是“滞着”。滞着,就不是道;依这样的方法,也不能得道。而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极目所视,纵耳所听,也能遣有遣无,甚至遣之又遣,不加滞着,这样,他的心就会是永远宁静、恬淡,恒处道场。心的这种境界,成玄英称之为“即心无心”(第三章)。这里的心,不是精神现象的主体,而是精神主体的活动。精神现象的主体是存在的,“虽复即心无心,而实有灵照”(第二章)。所谓无心,只是心不执著,没有意念、意愿等等。简而言之,即没有欲望,甚至消解分辨事物的能力,“归无分别智”(第二十八章)。这样,就可以“复于本性”、“必致长生”(同上)。因此,修心、复性,乃是成玄英《老子义疏》的归宿。修心、复性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处弱、守雌、谦退、守一。这一切,都可归结为一个静字,“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源”(第四十五章)。当然,这个静,也不是滞着于身体静坐不动或强令心止于一念或一念不起,而是即有即无,在应接事物和不应接事物之中,都能不滞着于彼,也不滞着于此,甚至连不滞着也不滞着。这样的修心,不是成玄英的发明,也不是佛教的专利。《庄子》之中,已经有这样的主张。所谓“撄宁”,就是“撄而后宁”,即在和现实事物的接触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但是,对心的自体、作用专门反复作出论证的,则是佛教;而佛教关于心灵的理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成玄英双遣有无的直接思想来源。从道体非有非无出发,到即心无心去追求长生神仙,这完全是佛教的成佛之路,而在成玄英看来,这也是得道成仙之路,道和佛合一了。在这样的成仙之路上,没有方术的任何地位。在成玄英看来,以上所说还只是自利。道,还有治国爱民的功能。治国之道,“须是淳朴,教以无为,杜彼奸邪,塞兹分别。如此则击壤之风斯及,结绳之政可追”(第十章)。冲虚无为的大道,表现于治国,也不重礼制威仪:礼尚威仪,即经中教斋威仪是也。且至道冲寂,大象无形。今乃贱素贵华,重文轻质,不崇恬淡,唯尚威仪,虽为渐教法门,而未能与理相应。非但内乖于道,而乃外亦不能应物。(第三十八章)老子尚质不尚文,尚素朴不尚礼仪,在这里得到了本体论的论证。

成玄英在《老子义疏》外,还有《庄子疏》。《庄子疏》认为,万物虚幻,本无自性,只有率性而动,才可逍遥自得。从外表看,事物千差万别,假如他们率性而动,自足自得,从率性这一点说,就完全一致。人的率性而动,就是要认清物我双幻,虽然也有视听,但是无所见闻。心中安静,无思无知,这样就可长生久视,所说的神仙,不过是懂得了这个道理,从心里摆脱了一切世俗牵累而已,并不是一定要长寿千年,肉体飞升。在成玄英看来,上古的真人,是一个“无情虑,绝思想”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忧愁: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庄子疏·大宗师》)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就只有“善恶两忘,刑名双遣”(《庄子疏·养生主》)。成玄英认为,这是养生之要道,成仙之妙法,也是重玄之道的宗旨。善恶两忘,刑名双遣的归宿,是中道而行。所谓中道,也就是率性而动。成玄英认为,万物所禀不同,性分也有差异,鹏鸟扶摇直上,蜩鸠止于榆枋,都是率性而动。那么,人们千差万别的行为,也可说是率性而动。推而广之,则行善和作恶、贪竞和淡泊、遁迹山林和锦衣玉食,都可说是他们的本性不同,是率性而动。那么,如何区分出什么是“妄情”呢?依成玄英的说法,妄情也是本性,而他的确常常把“率性”和“率情”混用,把二者当成一回事。那么,他讲的率性也就可理解为任情妄为,只要心不执著:为道之要,要在忘心。(《庄子疏·逍遥游》)只要忘心,只要能刑名双遣,善恶两忘,那么,“姑射不异汾阳”,山林也不殊黄屋。这样,做帝尧还是做许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不执著。庄子贬尧,推崇许由;郭象则劣许而优尧。在这个问题上,成玄英站在郭象一边。他认为,尧是大圣,许由只是大贤。庄子贬尧,是表面的,不过是为了讲禅让。郭象的说法,才洞察尧的“无待之心”,是“探赜索隐”,真正懂得了庄子的意思。成玄英推崇帝尧,正是道教为帝王师企图的重现。成玄英说,姑射山的神人,只是庄子的寓言,意在说明尧的大德,却未必有姑射之实。这个寓言说明:圣人动寂相应,则空有并照。虽居廊庙,无异山林,和光同尘,在染不染。(《庄子疏·逍遥游》)在成玄英的笔下,皇帝,也是道教的大圣人。成玄英推崇帝尧,是道教企图重返政治舞台的理论准备。而道教要重为帝王师,讲治国之道,就不能像老子、庄子那样,过分地贬低礼制。成玄英的《庄子疏》,对礼制的治国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礼虽忠信之薄,而为御世之首,故“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礼之于治,要哉!羽翼人伦,所以大行于世也。(《庄子疏·大宗师》)“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成玄英并不否定老子这个命题的前半部,却不同意这个命题的后半部。乱之首在他那里成了“御世之首”。也就是说,这个“忠信之薄”的礼,对于治国,是绝对必要的。

而治国御世,并且为此而讲仁义礼制,正是黄老道教的本色。不过在成玄英那里,虚无大道对于治国仍然是次要的,居首位的作用是修身长生,尽管他说的长生并不是肉体飞升。唐代道教把老子之道主要用于治国从李荣开始。3治身治国的老子之道(上)李荣把道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极之理”、“虚寂之道”,它“超于言象”,“绝于有无”,不可称谓,所以说是玄,但也不可“滞此玄以为真道”,所以说是玄之又玄。所以,玄就是有无双遣:非有无之表定名之曰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丧,故曰又玄。(李荣《老子注》第一章,释“玄之又玄”)李荣对道的理解和成玄英没有根本区别,所以后来杜光庭把李也归入“明重玄之道”者。但是李荣和成玄英重大的差别在于,他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遣之又遣,以达到物我两忘,从而得道长生,而是主要论述如何治国、修身。而只要进入治国领域,那遣之又遣的忘心境界就不由自主地淡薄了。与虚寂之道相对立的,是“常俗之道”。李荣认为,常俗之道不是常道,它“贵之以礼仪,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而徇利”(《老子注》第一章),躁动有为,多欲贪竞,为李荣所不取。这种虚寂之道,既是治国之道,也是长生之道,二者处于同一层次,地位同样重要。与它对立的,仅是那有形有象、可以把握的东西。这种有形有象、可以把握的东西,就是尚礼仪,重浮华,追求名利,务于贪竞。两种道的对立,不是两种应用范围的对立,而是有形和无形的对立,形上和形下的对立。李荣说,虚寂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也是人的本始。但一般人总是逐末而忘本,纵欲伤情,“驰骛于是非,躁竞于声色”(《老子注》第一章)。这样必然堕入轮回,“逐末所以轮回”(第十六章)。圣人不是这样。圣人“抑末而崇本,反浇以还朴”,对于芸芸众生,“圣人皆劝以反本”,反本,就可以脱出轮回,“反本寂然不动”(第十六章)。所谓反本,就是“虚静无为”,虚静无为才能得道,因为“唯道集虚”。得道就可成仙,“得成仙骨自强”(第三章)。治身如此,治国也是如此。“圣人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注·序》)。所谓无为,并不是袖起双手,“以死灰为大道,土块为至心”(第四十八章),而是“顺自然之性。辅万物以保真,不敢行于有为,导之以归清虚”(第六十四章)。在李荣看来,老君所关心的,主要是国家的治乱:大圣老君,痛时命之大谬,愍至道之崩沦,欲抑末而崇本,息浇以归淳,故举大丈夫经国理家,修身立行,必须取此道德之厚实,去彼仁义之华薄,则损俗礼归真道。(第三十八章)在第五十三章注中,李荣用同样的语气说道:“老君伤时王不遵夷路,唯履险途。”时王们服文采,带利剑,积货财,使“农田荒秽,仓廪空虚”,所以希望他们行“无为大道”。在李荣笔下,老君是帝王之师,不是只顾个人长生的神仙。从这些内容看来,李荣似乎是长生和治国并重。实际上,他所说的长生成仙和成玄英大体类似,都是一种心灵的作业。相比而言,成氏多重双遣,李则更重自然无为。而自然无为,主要是一种人君南面之术,所以他的长生,首先是治国者的长生,甚至可说是一种治国之道。《老子节解》在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地方,都说老子讲的是爱气宝精之术;李荣则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说老子讲的是治国之道。他把“音声相和”,说成是“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把“先后相随”,说成是“君先而臣随,父先而子随”。“高下相倾”,他释以“水亦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第二章)。“阅众甫”,说是阅众生邪正之行,忠孝者赏,过忒一本作“篡弑”。

者罚(第二十一章)。“重为轻根”,说是君主“无为重静”,臣子“有为轻躁”,“上下各司其业”(第二十六章)。这样的注释,几乎随处可见。在治国和修身并提的地方,也往往是治国先于修身。如“不失其所者久”,李荣注道:“理国者用之,则国祚长久,修身者用之,则性命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李荣注道:“国王有道,天清地静,人安神泰”,“修道者以百年将尽之身,获万劫无期之寿”(第三十章)。这些注释,充分表明了李荣已把治国作为道教的主要使命。李荣还说,假如君主清静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可以“清九野”,“朝万国”(第二章)。这就不仅是要治国,而且是要平定天下,道教和儒教一样,同样有着怀来致远的宏大志向。佛教常常抨击道教,说老子主张清虚,以身为患,和追求肉体成仙不是一回事。李荣的《老子注》,用虚极之理,把清虚和成仙,长生和治国,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把道教重新推向治国的前台。万物从道而生,道是虚极之理,虚极之理就是万物的本性。治国,是顺应、尊重人的本性;修身,是复归人的本性。二者归一,就是崇本抑末。李荣也讲万法皆空,因而贪竞无益。就这一点说,他和成玄英一样,因此而把他归入明重玄之道者,也不失大体。但李荣思想的根基,是反本归根、清静无为的道教哲学,是崇本息末的玄学思想。成玄英还只是跟在佛教后头讲双遣,讲空幻,李荣使道教哲学获得了独立,就像僧肇的《肇论》标志着中国佛教在理论上的独立一样。李荣和成玄英一样,也把主静作为指导行动的原则:动则有生有死,失于真性。静则不死不生,复于慧命也。(第十六章)使人不能虚静的,是人的心:夫生我者神,杀我者心。我杀由心,心为死地。若能灰心息虑,不拘有为,无死地也。(第五十章)李荣不同于以《黄庭经》为代表的内修派,讲三一之道,主张神气不离。他认为,只要有身有神,就有生有死:有身有神则有生,有生有死不可以言道。(第六章)要能得道,就要“空其形神,丧于物我”(第六章)。然而,所谓“空”、“丧”,并不是真的能消灭物我,不过是像天地那样,“无心,不自营生”罢了(第七章)。天地“无心”,所以能长久。人要长生,也应该“一身心”,使“纯和不散”(第十章),使心虚静,“以性制情”(第四十九章)。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人生三昧”、“苦乐之间”、“说忙说闲”、“人生加油站”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热门推荐
  • 嬉水之灾:溺水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嬉水之灾:溺水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宙室的防范常识,存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贺峻霖之学妹慢点走

    贺峻霖之学妹慢点走

    呆萌帅气成都霖霖×可爱多金重庆瑜瑜-“林昕瑜?高一的?”“你傻吗?穿这么少!不冷吗?”-贺峻霖总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爱着林昕瑜他不求林昕瑜有多么爱他,只求林昕瑜能够看到他-“贺峻霖!我们在一起吧!”“你还不跟我求婚吗?”-互怼CP的日常,你准备好了吗
  • 贴身神医

    贴身神医

    神刀门传人叶寒,刑满释放重获自由,一统华佗门下三大流派,右手刀,左手针,胸藏丹药无数。他凭一身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奇医术,行走于都市,遨游在各色人物之间。与仇敌斗,与权贵斗,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一次次的医学鏖战,终使中医登上世界巅峰,掀起全球医学革命的浪潮……
  • 虚界守墓人

    虚界守墓人

    “异界神魔?高等智慧生物?呵呵!”“你们问我是谁?”“不,不,不正确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曾经遭遇过入侵么?那些入侵者最后怎么了?”
  • 怠惰

    怠惰

    很多人因为怠惰而丧失心志,很多人因为傲慢而失去很多朋友,本故事讲作者经历的事加上一些编造的故事,让大家知道,怠惰、傲慢、偏见的危害和好处……
  • 恶魔总裁的甜心小女佣

    恶魔总裁的甜心小女佣

    天然呆小兔成了三个恶魔总裁的小女佣,从此开始悲催同居生活。一只恶魔一种脾性,可怜的小兔子,被折腾的晕头转向还不算完,就连恶魔的同伴,也都盯上了她。哎,她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多的选择啊?众恶魔怒:想溜,不行!
  • 杀绝令

    杀绝令

    【庙根处女作】某年某月某日,江海市突现一支恐怖分子武装团体——军团。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市政府,建立新政权。江海市立即发出红色警报,组织并派出多支武装部队进行反抗,一场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 契约幻世

    契约幻世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你,知道吗?全新都市玄幻!每日稳定两更起!
  • 幻影前锋

    幻影前锋

    凌萧,11岁那年暑假去西班牙旅游时,一次误会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他进入拉玛西亚青训营,结识了梅西。他被巴萨认定为是和梅西一样的天才,难而一个月后,他并没有留下,而是和家人回到了祖国。六年后,当梅西开始闪耀世界足坛时,考入国内某大学的凌萧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本书纯属虚构,里面的一切都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切莫对号入座。
  • 一生能爱几次:类似爱情

    一生能爱几次:类似爱情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能够爱几次?年少时破碎的爱和去世的恋人让蔚澜不再相信爱情,一次意外,让她遇到了为人孤傲的厉氏掌门人厉言,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一场你追我赶的纠葛游戏,两颗骄傲的心不知道如何去爱,却在纠缠中渐渐走近。当他们以为幸福终于降临的时候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一场蓄意的阴谋。她的爱如砒霜,他明知道却甘之如饴。他是她一度恨之入骨的人,却偏偏贪恋上他给予的温暖。当爱他变成一件决绝而残忍的事,除了说不爱,竟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