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300000021

第21章 君臣合力(1)

作为一代雄才之主,唐太宗在集权专制的同时,还能注意到君臣共同治理天下。

君臣之间,同心同德,上下相亲,形成合力,此乃为一种制胜之道。“君臣事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并非所有君王都能做得到。唐太宗不仅武功卓越,而且还是一位文采突出的英明君主。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没有像另外两位文武双全的帝王——商纣王、隋炀帝那样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相反,他强调的是君主应该与臣下共同治理天下,以成治道,必须使得君臣之间,上下同心,形成一种“合力”,并以这种合力去推行自己的统治。

合力谋略无疑是唐太宗制胜之道的法宝。合力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在于君王与大臣的共同治理国家方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凝聚力,双方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以图达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唐朝是在隋朝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唐初君臣对于隋朝灭亡的教训还记忆犹新。鉴于隋朝短暂而亡的惨痛教训,唐太宗还与左右大臣们曾就如何治理天下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有一次,魏征提到隋朝的禁囚事件,即隋炀帝下令捕“盗贼”,一天之内竟杀死两千多人。唐太宗认为如此妄杀无辜,不只是炀帝无道,同时也与臣下失职、没有尽到忠心有必然的联系。他说:“为臣者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炀帝君臣如此,何得不败?”他认为,即使君主自己贤明,但如果臣下不能进谏直言,国家同样会陷于危险之中,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义,致天下太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唐太宗所主张的“君臣事同鱼水”并不等同于君臣之间的绝对平等关系,这种“事同鱼水”必须是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正如他所说“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唐太宗将君臣合力治国的关系提到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的高度来认识,无疑又把“合力”这一谋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太宗为了实现君臣合力共理天下,经常与群臣论治,指出“人君必须忠良辅弼”,并要求“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由于太宗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由此他得出结论:“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并指出:“帝王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正是出于这种帝王不是“尽善”之人的结论,唐太宗主张依靠臣下,集思广益。他曾对大臣魏征说:“美玉通常隐藏在石头中,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如经过良工的精心琢磨,去掉石、瑕,就可以成为传世之宝。朕虽然算不上美玉,但还是希望你们这些良工来费心琢磨。”又对王珪说:“金矿在山中时,并没有什么可贵的,只有经过冶铸之后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为世人所珍惜。朕就是那未经冶炼的金矿,卿好比善于冶铸的良工。”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他对大臣们所说:“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可见,唐太宗非常重视君臣之间的同心协力,将大臣对君主的“极言无隐”看做是“协力同心”的表现。太宗深知要实现君臣之间的合力,就必须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即:容人纳谏,以图改正自己的缺点。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宰相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监窦德素,便问他最近宫中正在营建什么工程。后来,窦德素将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大怒,认为房、高两人管得太多,召来二人痛斥了一番。他说道:“你们只要管好朝廷大事就行了,至于宫中事情,与你们何干?”

房玄龄、高士廉见太宗脸有怒色,不敢作答,只能谢罪辞退。可是这件事被魏征知道后,魏征随即上奏说:“臣不理解陛下为何斥责房、高二人,二人何罪之有?也不知他们二人为何谢罪?房、高二人既然是宰辅大臣,如同陛下的左膀右臂,有什么事情他们不应知道的?即为人臣,就有必要侍奉其主。营建工程需要多少费用,这些工程有无必要,这些都是宰相应需了解的。陛下斥责他们是何道理,臣实在难以想通。如果房、高二人过问得对,陛下就不应该责备他们,臣想他们之所以谢罪,恐怕因为是陛下不识大臣之职吧?”

一番话把太宗问得哑口无言,平日里太宗口口声声强调要君臣合力,共治天下,而现二位宰相真的负起责来,太宗却责备了他二人,这显然有悖于君臣合力共治的原则。听完了魏征的话后,太宗也觉得自己做得甚是不妥,不久他便向房玄龄、高士廉二人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意。

唐太宗这种知过能改的表现,其实正是其君臣合力共同治理天下思想的反映。对于唐太宗这一思想,清代史学家赵翼分析指出:“(唐太宗)亲见炀帝之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盗贼蜂起而莫告,国亡身弑,为世大戮。故深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虑难周,非集思广益,难以求治。”

唐太宗将自己比喻成在石之玉、在山之金,而把辅佐自己的大臣比作良工,无异于公开地承认了自己缺点和不足,他深切地希望臣下能够帮助自己改掉这些不足,使自己成为美玉良器。唐太宗通过这两种比喻,明确表达了他想通过君臣合力共治,将大唐王朝治理好的真切愿望。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大臣都畏惧皇帝,为了自保或得到高官厚禄,做事都要看皇帝的眼色行事,猜测揣摸皇帝心理,投其所好。李世民仪表威武,相貌堂堂,大臣们在他的面前,连手脚都找不到放处。

太宗知道后,一改常态,和颜悦色,主动找臣下交谈,渐渐得到大家的信任,在大臣们的心中成了和蔼可亲的人,大臣们办事也不再畏首畏尾。这给了太宗很大的启发。他说:“人要看自己是什么样子,须靠明镜。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须靠忠臣。如果没有忠臣纠正皇帝的错误,要想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国君失国,臣也不能保家。隋炀帝暴虐,不准臣下说话,听不到自己的过错,终于灭亡。虞世基等人专门在他面前说好听的话,最后还是不免一死。悲剧发生不久,至今还历历在目,你们如果看到我做了不利于人民的事,必须直言规谏。”他多次表示,即使说错了什么,甚至对皇上有什么不恭之处,他也不予责难。真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太宗一定知道齐威王纳谏赏谏的历史经验:战国中期,齐威王接受邹忌建议,下诏群臣吏民上谏,分三等重赏,不久,齐国一度成为乱世中的霸主。

唐太宗实现君臣合力的措施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为了充分发挥君臣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唐太宗还多次下诏激励臣下,要求群臣各尽所能。如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七月,唐太宗下诏提出:“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求谏反映了唐太宗集思广益的性格特征。他在战场上是一位英勇无敌的猛将,能征善战,足智多谋,但他认识到自己不是全知全能,只有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把国家治理好。他举例说:“我年少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几十张弓,我以为这是世上最好的弓。可是拿给制弓的师傅看,他们却说,其中有几把不是好弓。我问什么缘故。他们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就邪,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自己过去鉴别的不精。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情,我怎么能都懂得呢?”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唐太宗开始执政。他下令,不分官职大小,一律可以直接向朝廷提出治理国家的意见和建议。短短几个月时间,上书言事像雪片般飞来。八月太宗即位,他把这些建议贴在墙壁上,孜孜不倦地阅读,有时到半夜还不能安睡。

要求谏,就必须积极鼓励臣下直谏,太宗给最先提意见的人以重赏。

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叫元律师,太宗因愤怒判其死刑,但是如果按法律等程序审判,还没达到判死刑的条件。法官孙伏伽直言进谏,对太宗的错误做法加以纠正。唐太宗对孙伏伽的建议非常赞赏,为了鼓励其他人积极进谏,特别重赏孙伏伽,太宗认为,他才当皇帝,还没有人敢于这样提意见,为了鼓励人们提意见,所以要重赏。这极大地鼓舞了大臣的积极性,有许多明哲保身的大臣也积极言事。

为了进一步广开言路,王珪对唐太宗说:“我听说木头用墨线弹过才能锯直,君主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成为圣明君主。古代的圣明君主必须有七个敢于和国君争执的大臣,如果国君不听,他们就会以死相谏。陛下圣明,采纳臣下的意见,我有幸生在这个没有忌讳的时代,愿尽愚力。”太宗认为他说得非常正确,于是下令今后和大臣商量国事,一定要谏臣参加,如有规谏,虚心采纳。这项良好制度的建立,比做一两件大事的影响和意义要大得多。

贞观时期,太宗从谏如流,对于进谏之人正确的建议,太宗不但采纳,而且重加赏赐,不正确的建议也不加责难。真正做到了君明臣忠,同心同力,共同为国家着想,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不管太宗愿不愿意听,大臣们都犯颜直谏,太宗也乐于接受。这种风气是其他历史时期所没有的,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一些不敢谏诤的人也积极参与进谏,甚至一些隋朝旧臣也一改原来的阿谀谄媚态度,向太宗进谏,并且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裴矩是其中变化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裴矩是河东闻喜人,隋朝时期历任民部侍郎、黄门侍郎,参与朝政。炀帝好大喜功,对于忠言总是听不进去,所以忠臣永远也得不到提拔。裴矩看到正路不能升迁,就寻找别的方法。于是他就投其所好,撰《西域图记》三卷,献给炀帝,炀帝最喜欢到处巡游,裴矩这一招颇合炀帝口味。同时他对西方诸族许以厚利,让他们来捧炀帝的场,正如当时所描述的“焚香奏乐,歌舞相趋,谒于道左”,场面好不热闹,“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此举让裴矩升了官、发了财,却给河西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讨好炀帝,裴矩出了很多馊主意。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在东都玩乐,正赶上其他少数民族都来朝贡,他就劝炀帝夸耀一下本国的富有。炀帝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能够有这样一个卖弄自己的机会,他怎么能放过呢?旧史记载:“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给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炀帝对裴矩非常满意。裴矩一味地揣测炀帝心思,炀帝不喜欢纳谏,所以裴矩也从不进谏,只是挖空心思讨好皇帝,唆使炀帝纵欲。所以炀帝对裴矩也非常赏识,曾对身边大臣说;“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隋炀帝向高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就是裴矩的建议。炀帝在江都时,护驾兵士时有逃亡,裴矩就向炀帝献计,抢掠民间妇女强行配给军士为妻,说这样可以防止兵士继续逃亡。炀帝从其计,这一做法引起了江淮人民的愤怒,起义接连不断,人民怨恨不已。

同类推荐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发表鼓舞人心的宣战演说、从随军记者到贸易大臣、参加一战获得骑士勋章等。
  •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变,阻断了求学之路;带笔从戎,起步于台儿庄战场通讯。在邹韬奋、范长江引领下踏上新闻之路,做国新社记者、为“青记”早期会员。就读武汉大学,加盟大公报社,以战地通讯员入职。一篇《豫灾实录》,触怒当局,酿成大公报停刊事件;亲历中原会战,目击国军惨败;几遭逮捕,笔耕不辍。深入西康、岷江流域,采写鲜为人知的大后方彝族地区、战时工业,留下宝贵历史记录。
  • 行走的青春

    行走的青春

    本书是继《娱乐这圈儿,琪实很幸福》之后,作为娱乐圈八大推手之一的陈琪所著的第二本书。《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6岁离家只身闯荡北京的男孩的励志奋斗史,而这本书我们则可以清晰地把脉这个男孩的心灵成长史。本书共分10个章节,第一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讲信念。在作者看来,少年时候在老家的影视城反复徘徊逗留,命运已经在此埋下伏笔。许多少年曾与作者一样,无限向往着一种璀璨耀眼的舞台,但许多人在往后的生活里渐渐将这个梦想遗忘,而只有作者,依然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踽踽而行。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这个小镇少年已经攀折了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强调“梦想”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主你过来

    快穿之男主你过来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幂鹤归心

    幂鹤归心

    女主秋幂与男主恭鹤的娃娃亲,从小到大的甜甜蜜文,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对欢喜冤家的后续生活,他们经历了种种挫折,他们的故事没有狗血剧情,没有套路,有的只是甜到不能再甜的故事
  • 第一个未完成的梦

    第一个未完成的梦

    “我看着窗外的雨,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曾经的天真、自由、固执、荒唐、努力、笑声、泪痕、理想、完美......”“会不会在这里的这些年只是一个梦境?醒来时我正坐在高中学校柳树下的长椅发呆。而他们看到我一个人都会疑惑地问起你。似乎在大家的眼里,我们一直都该在一起。”“一切的记忆都随着雨扑面而来。记忆时而模糊,时而真切,时而甚至不像是我。我再扭头看看窗户玻璃上倒映出的那个我,梦停了,雨停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呆萌萝莉:恶魔校草吃定你

    呆萌萝莉:恶魔校草吃定你

    他和她,是青梅竹马。从此,一场大灰狼和小绵羊的故事就上演了。她整天被某男欺负,某男还一脸无辜,正是让人气愤。可是,我们可怜的萌萌还是从了他。狼抓羊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森罗大记

    森罗大记

    森罗国,原本天下太平,这里国人安居乐业,只求自我繁荣,绝不屑于损害任何他国。然而一次外寇入侵,彻底搅乱了这里的平静,森罗少年或辱或荣。为了大国尊严,也为了少年意气,反抗、斗争,一群勇敢的奇幻少年历经艰难险阻终能主宰沉浮。
  •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云晓月君知否

    那云晓月君知否

    凭谁愿,心安唯念,白日梦难圆,命缘浅。莫负流年,那时花开求全,不甘雨后落无言。更那堪,痴嗔爱怜,寒夜恨成魇,枉贪恋。韶光荏苒,空惹轮回祭奠,恸失殇离报恩怨。她,注定生来就是棋子,表面唯唯诺诺,内里倔强不屈。他,注定生来就是弃子,看似光芒万丈,实则无人问津。她,不甘任人摆布,孤掷一注。他,不愿没落终生,破釜沉舟。虽然人生的赌注赢不了宿命的棋局,但她赢了他就已足够。
  • 老子就是猎魔人

    老子就是猎魔人

    如果有一天地球真是以强者为尊的年代,这个世界,又将是怎样的呢?当流星雨划过头顶,大地灵气再次复苏,人们获得超凡的能力,秩序变得更为动荡不安。叶枫,前世猎魔者公会中,身为A级猎魔人,偶然回到从前高中时代,毅然选择与魔种抗衡到底!曾经击杀自己的魔神、降落世界的第一块混天石、亦或是阻碍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人,他静静的站在顶端,脚下,便是数以万计的魔军!灵气复苏的年代,为什么要选择反抗?因为……叶枫:老子就是猎魔人!PS:签约后保底三更,特殊事件加更。固定时间0点、14点、20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