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5700000009

第9章 四时饶有趣(1)

二月二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仲春,春风浩荡,大地复苏,万物待机而发,农民踊跃备耕,在这气温时而回升,时而寒潮侵袭,天气变化莫测时,兰州有“二八月里乱穿衣”之说,一时不能适应,容易得病,因之,至迟在清乾嘉道时,兰州人就有祭土地爷的习俗,因为此日是土地爷的生日;并且打开山子石药王庙的大小石洞,祭拜药王爷,焚香祈祷,以避免患疾病。这一习俗入民国渐次消逝。但至今仍有炒熟麻籽、麦子、黄豆、豌豆、扁豆,混合而食,亲朋相互赠送的习俗。它最早的寓意是,龙为百虫之长,二月二潜藏在深渊的苏醒了,升腾苍穹,就要兴云播雨,人们期盼农业丰收。然而龙出则百虫亦出蜇,蠢蠢欲动,将豆子等炒熟嚼而食之,认为可以免除害虫危害五谷杂粮。是日晚饭,要吃臊子面,用肉臊子、金针、木耳勾成的臊子汤里,必定放粉条子,谓之“挑龙尾”。这天妇女忌用针线,怕刺伤龙的眼睛。男人则要剃头、刮脸,以示“抬头”。近年来,二月二理发之俗颇为盛行,认为可以带来好运,理发馆、美容院生意火爆,价格上涨,人们也不在意。实则,自腊月理发后,至二月二一个多月,也该理发了。

三月三

三月三是上巳节,古人有祓禊、沐浴活动,兰州则有郊游、踏青、吃春卷的习俗。一入三月,兰州气候逐渐变暖,野草萌芽,树枝绽出绿芽,闷了一冬的人们,走出户外,看看绿意,呼吸清新空气,活活腰腿,放放风筝,有益于身心健康。文人学士,郊外踏青,宴饮,赋诗填词,各呈文才。这时,人们脱下厚重的棉衣,可以穿单衣了,故有“三月三,换单衫”的说法。

清明

清明时节,兰州气候转入平稳,春风和煦,春草盈野,桃红柳绿,务必节前上坟扫墓。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族长率族人祭拜家庙,祭扫祖坟,宰猪献盘,祭后分祭肉。人们提着菜盒子,盛一些韭菜炒鸡蛋之类的小菜,带些馍馍、水酒、往生钱(烧纸)、香烛,扛个铁锨,到四野荒山,各自坟地,为坟茔添土,堵塞黄老鼠所打土洞,并在坟顶用土块压一张往生钱,谓之“挂纸”,表示后人给先人上过坟了。再拈香,供献菜肴,焚纸,磕头,泼洒酒菜,然后坐坟前野餐,或划拳饮酒。这应为寒食节禁火,只吃冷食的遗俗。祭奠先人,踏青赏景,兼而有之。可除一冬郁闷之气,饱纳大好春光的清新之气,精神为之一振。兰州进士王烜于1953年写《清明墓祭》纪实:“清明扫墓节,遗俗在阿乡。宿草晨添土,野餐风送香。纸焚追远意,蔬荐及时芳。嘉木当春桓,还宜近垄旁。”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清明前后植树造林,兰州市民在南北两山植树,担水背冰灌溉,蔚然成风。正与古人清明植树的古俗相合,并发扬光大。

清代,清明节这天,将兰州府城隍庙的城隍爷木雕像,抬至安定门外龙尾山下厉坛的城隍行宫,兰州知府、皋兰知县等设馔致祭,士民共同祭拜,称为“春祭”。外地寓居兰者,将往生钱装入黄表纸信封内,外书某省某县,某某已故亲属之名,装封者姓名,赴厉坛焚烧,谓之“带包”。亦可在府城隍庙带包,庙内有两座大铁焚纸炉,即为焚包处所。民国时此风犹存。解放后,仍有土葬,人们去坟地扫墓,礼仪与昔日差不多。但有东南一带移民,扫墓时,大放鞭炮,意在宣示有后人上坟。20世纪60年代以来,提倡火葬,人们去华林山火葬场,奉出已故至亲的骨灰盒,拈香、献花、焚纸祭奠。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集体去华林山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敬献花圈、花篮,缅怀烈士丰功伟绩,激发爱国主义精神,这已成新俗。

端午节

四时八节中,端阳节是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节日。一进五月,天气逐渐趋向炎热,万物欣欣向荣,燕子归来,掠空呢喃,沙枣花开,香飘数里,芍药盛开,姹紫嫣红。当然,毒虫也趁势滋生,疫病时有发生。于是源于三代,逐渐演变,端阳节成为除瘟避毒的节日。

五月初四,兰州各家各户都让水客子把缸瓮挑满水,初五那天不能挑水。傍晚,把大门外的街道和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五月初五清晨,在大门内外洒上清水,大人小孩都梳洗干净,用雄黄酒涂抹鼻孔、耳朵、眉心,男娃娃的额头画一个“王”字,手腕上必定系五色丝线,象征“五毒”,男系左腕,女拴右腕,小孩要戴上荷包,用以避邪驱毒。讲究人家的小孩,荷包成龙配套:后背戴老虎形大荷包,借其雄风,吓退邪恶;胸前戴着两溜小荷包,一溜为癞蛤蟆(蟾蜍)、大头蝎虎子(蜥蜴)、蝎子、长虫(蛇)、蚰蜒(蜈蚣),俗称“五毒”,另一溜则是金瓜、黄瓜、寿桃、辣椒、佛手等时令果蔬及吉祥果品。小巧玲珑,惟妙惟肖。早在节前,老奶奶、年轻媳妇、小姑娘各呈才艺,用彩绸、香草,缝制各种形象的荷包。小女孩子缠粽子荷包,用硬纸片折为三角体,大小不等,内装香草,用五色丝线缠绕,使之红绿相间,构成美丽图案,其下坠小珠流苏,其上拴系,可挂于胸前,互相比美。小贩趁机上街卖荷包。

讲究的人家,还要在堂屋正中悬挂《钟馗捉鬼图》,两面配以与端阳节俗有关的对联。桌上清供沙枣花、芍药花。一般人家至少要插一瓶沙枣花。香味四溢,瑞气盈室,邪气毒物自不敢侵入室内。

五月初五早上,有卖艾草、柳枝的农民,他们悠扬的吆喝声,充斥深巷:“艾哟!艾哟!插上!插上!”“杨柳!杨柳!插上!插上!”将居民唤醒,买上一把,插在门头。这正是古人“截蒲为剑,割艾作旗”、“以禳毒却鬼”的遗俗。艾草兰州野外有的是,而菖蒲则是南方的植物,则用柳枝来代替,取其叶细长似刀剑之形。据说门头插上艾、柳,可以辟邪驱毒。同时南山农民背着背斗,装满蕨菜,不断吆喝:“啊呕蕨菜!”居民总会买上一把,调为凉菜,作应节的小菜。微苦中有种独特的香味,有解热、利尿的作用。还有菜贩挑着浅子,装着新摘的花缨萝卜、小蕃瓜,高声叫卖。

是日应时食物饮品,则是粽子、晶糕、绿豆糕、鸡蛋糕和雄黄酒。粽子用芦苇叶包裹糯米红枣煮熟而成。晶糕的主料是糯米,嵌入红枣、玫瑰花,蒸熟,镇压瓷实,切片,红白相间,晶莹可鉴,故称为“晶糕”。抹上蜂蜜,撒上白糖而食。这种食俗,从清道光咸丰间,兰州回族诗人马世焘《角黍》中可以看到:“朝来玉粽又同尝,节届天中兴倍长。本是黍抟三角好,居然粉斗一团香。采菱人至形相似,新艾糕成味并芳。却爱多缠菰叶好,儿童争食最清凉。”绿豆糕,用绿豆粉为****,白糖豆沙为馅烤制而成的,绿豆性凉,败火。

各家蒸好粽子、晶糕馈赠亲友,相互祝贺节日,也有夸耀烹饪技艺的意思。同时少不了饮雄黄酒,因为此酒有解驱蛇毒、杀虫驱痰的功效。

是日,老奶奶由儿孙扶掖,去上沟姑姑堂上供拈香磕头,上些布施,在院内大铁炉内焚表,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全家安康,中午进斋饭。堂里的尼姑们则在大殿里做法场,颂经祈祷,祈求菩萨保佑,镇恶驱疫,天下太平。

传说,法海和尚,教唆许仙在端阳节那天,让白蛇娘娘饮用雄黄酒,显了原形,吓晕了许仙。法海不吃斋诵经,多管闲事,搅散了一桩美满婚姻,人多对他憎恨不已。是日,兰州各戏院上演《白蛇传》,以应节俗,观众比往日多了许多。20世纪40年代,将五月初五定为诗人节,千龄社诗人雅集赋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民众抗日救亡。50年代初,甘肃省秦剧团于此日上演新编秦腔《屈原》,在演绎节俗的时候,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为,当时正在抗美援朝的非常时期,正需要这种精神。

兰州相传五月初五的河溪泉湖为天降药水,讲究是日男女老少都要沐浴,就会不生疔疮。女人们在家里用盆洗浴,至少要洗头洗脚。男人们要去河溪泉湖洗浴,最常去的是莲花池,即后来的小西湖。而兰州黄河两岸的郊区农民,则在黄河中洗澡儿(游泳),各显技艺,有的是“踩水夹膀子”,有的是“死人淌板”(仰泳),充分显示了黄河之子剽悍的个性。有的抱着羊皮胎游泳,则是水性不高的人借助“救生圈”而游泳。屈原《楚辞》有句“浴兰汤兮沐芳华”。

《大戴礼记》则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为香草,古人在五月初五有煎兰汤沐浴的习俗,目的是为了除病驱瘟。兰草生于南方,兰州无兰草,无法在“兰汤”中沐浴。那么广阔的兰州的河溪泉湖则成了兰州人沐浴,除病祛邪,卫生保健的民俗健身运动的场所。

兰州话有“癞蛤蟆避端午”一说。说是端午这天,“五毒”之一的癞蛤蟆躲避不鸣以逃生。然而,调皮的男孩子,在库沱(大水坑)中“洗澡儿”时,也能摸到癞蛤蟆。大人们则将墨锭从其****插入,贮藏久之,使阴干,可入药,能治痈疽、疔疮。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蟾蜍是益虫。那样做,有悖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总之,端阳节是古代农耕社会,为适应气候变化,抗御病虫害侵袭而形成的一种节俗。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先民对大自然认识有限,于是多了些神秘色彩。

六月六

六月六就是天贶节。清代,兰州人自六月初一至十九日,顶香朝兴隆山、阿干河天都山、石佛沟山、后五泉,百步拜佛,相沿成习。六月六,游金山寺,登临禹王庙,祭祀禹王爷;游五泉山西龙口,掬泉水洗头发,据说能止头皮发痒;为先人上坟,献绿豆汤、杏子、黄瓜;晒皮衣、晒经书。

七月七七月初七,称七夕节、乞巧节。七月初七当日及前后数日,兰州各秦腔班子都要上演《天河配》,老百姓则称为《牛郎与织女》,场场人满,座位两侧的站票区都让观众站满了。剧情是这样的:牛郎父母早逝,经常受哥嫂虐待,每天放牛在外。牛郎长大,老牛(牛金星下凡所变)让他偷去沐浴的织女衣裙,以此为缘由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育一双儿女。王母娘娘发现后,捉回织女,牛郎牵着老牛,挑着孩子追将上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急忙拔出金簪一划,一条惊涛骇浪汹涌的银河出现,将牛郎织女分割两岸,两人垂泪相望。后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发了善心,恩准每年七月初七,让喜鹊搭桥,两人相会。20世纪50年代,秦剧团运用电光布景,蓝天银河,一群喜鹊搭成长长的鹊桥,牛郎织女踏桥而行,相会于鹊桥,场景动人。

兰州人有在七月七夜晚观测银河的习俗,大人们给小孩指指点点,在广袤的星空寻觅牛郎星与织女星:夜空中淡淡的银河如带,东岸的是牛郎星,发出橙黄色光芒,属天鹰座,有三颗星,即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河鼓二就是牛郎星,河鼓一和河鼓三即为牛郎挑的一双儿女。而牛郎星东南的六颗牛宿星被视为牛郎牵的牛。彼岸的织女星发青光,属天琴座,也是三颗,为织女一、织女二、织女三,呈三角形分布,被认为是织女的梭子。织女星东南方的四角形的渐台一、二、三、四,被视为织女的织布机。这无形中给富于好奇心的儿童传授了一些天文知识。传说七月七那天,司空见惯的喜鹊没了踪影,也听不到“唊唊唊”的叫声,人们说喜鹊都上天搭鹊桥去了。

《皋兰县续志》:“七月七日,妇女祀星乞巧。”《皋兰县续志稿》:“七月七日,儿女设瓜果于庭前,祀星,穿针乞巧。”这表明至迟在清代,兰州姑娘们就有在七月七夜晚乞巧的习俗,小姊妹们过乞巧会,院中摆上小桌,供上时鲜瓜果,摆上针线剪刀,向织女星焚香祷告礼拜,引线穿针,乞求织女赐给聪明,使自己心灵手巧。

之后,躲在葡萄架或豆棚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1915年,兰州进士王烜赋诗咏《七夕》:“彩楼针黹暗疑猜,破得工夫送巧来。闻说相思无限苦,情思斩断即仙才。”“瓜果庭前众女儿,巧娘祭罢爱游嬉。闲歌一曲长生殿,好为今宵谱竹枝。”就是民国初年乞巧习俗的写照。

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为道家的中元节,为地官校籍赦罪之辰,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考校神、人、动物的表现,以定赏罚,据说祭祀地官,能求免罪。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与目连救母的传说有关。“盂兰盆”为梵语,是解救倒悬的意思。传说如来佛弟子目连之母亵渎佛教,死后倒悬地狱,目连乞求佛超度,佛要他在七月十五,备百味五果,供奉十方大德众僧,使其母解脱,后来形成盂兰盆节。此节也有洋节元素,只不过中国化了。而老百姓则于是日,携带瓜果、香纸、蜡烛,上坟祭拜先人,敬献西瓜梨桃,以表敬意。夜晚则在黄河沿上施放河灯,以度坠入冥海中的亡灵,走向光明再生之彼岸。河灯是这样制作的:先在方形小木板正中固定土蜡烛,在其外围用穰穰子围成圆形,粘上粉红纸剪成的花瓣,使之成为一朵盛开的莲花,大者如盆,小者如碗。放河灯的地点有三:镇远浮桥南头往西,甘肃举院北城墙后,水车园三辆水车以东。

七月十五之夜,人们祭拜之后,点燃土蜡烛,放灯河中,灯少者百十盏,多者数百盏,只见朵朵莲花,摇摇曳曳,时浮时沉,随波逐流,飘荡而下。顺治七年(1650)七月十五之夜,陕西总督孟乔芳为追荐战死的亡灵,一次从兰州黄河镇远浮桥放入五千盏河灯,蔚为壮观。抗战开始,日本飞机空袭兰州,为了防空需要,省防空司令部禁止放河灯。抗战胜利后,放河灯的习俗渐次恢复,解放后逐渐消失。

中秋节

酷暑消退,天高气爽,兰州城里瓜果飘香,迎来中秋佳节。此节有拜月、吃月饼习俗,一般合在一起进行。明清以来,兰州的八月十五夜间,连回娘家的媳妇都要赶回夫家,全家团聚。院内供桌上摆月饼、西瓜、醉瓜、酥蜜梨、紫檎、葡萄、红枣,红翠金黄,流香溢彩。供品中必有兰州晚熟的大西瓜,将其削成锯齿形,相互啮合的两半,可扣成一个整瓜,以增进美感,显示技艺。孕妇根据所削锯齿数来占卜:奇数生男,偶数生女。待月亮升空,焚香烧纸叩头,祷告太阴星君保佑全家平安、庄稼丰收。看着彩云追月,爷爷奶奶则教孙儿念颂儿歌:“月亮月亮光光,猫儿跳到缸上。缸上一块肉,猫儿吃上不咳嗽。”稚嫩的儿歌中待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之际,全家分食瓜果月饼,共叙天伦之乐。

同类推荐
  •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的女佣人,后成为管家婆。分别设计惩办打死她侄女丈夫的两个凶手。为给她侄女和广大彝族妇女报仇雪恨,设法用草药毒死土司。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宣传、发动众,带领彝族同胞和反动势力作各种斗争。她被国民党区长偷去审,上千彝族同胞大闹五台坡、场面十分壮观。把侄女许配给受伤而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红军战士,并且和红军战士一起配合边纵,围剿国民党保安团。并协助解放军剿灭土匪,挽救新生的区政府。解放后分别当上乡长、县妇女主任、副县长,为了维护众,不畏惧强势,不怕丢乌纱帽。在众受灾缺粮时,身为工作组长的她,与众一起共度难关,并和众一道跟县委书记巧斗,场面十分精彩。
  • 秦风俟木

    秦风俟木

    秦朝初定,咸阳王府世子陷入王朝阴谋,流离孤岛,在一次次暗杀角逐中发现了这座岛的惊天秘密,是顺应帝王的野心,还是配合六国的谋划。少年隐姓埋名,背负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苦难,在厮杀与权谋后摇晃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继续前行。桃花又开,今年那个傻丫头不会再来了吧,约定随花瓣埋入尘土,只为来年花开。
  • 混在春秋当鲁班
  • 武逆三国之君临天下

    武逆三国之君临天下

    为主?为帝?我为天。一剑在手,不惧神魔。一剑战吕布,一人成千军。吾有运筹帷幄卧龙凤雏,亦有国士无双赵云甘宁。吾弑落改本姓为楚,字无姜。终,马踏长安,鲜衣怒马。
  • 赵氏崛起

    赵氏崛起

    后世的一名屌丝男,重生到春秋末期赵氏遮子身上,看他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带领赵氏结束这个纷争的乱世。
热门推荐
  • 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

    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

    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
  •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耍宝俊妞:狂傲夫君追求记

    耍宝俊妞:狂傲夫君追求记

    原本是个不良女汉子,一朝穿越成为江湖世家千金,她腹黑执拗不拘小节不经意的耍宝竟成吸引‘他’的原因,对于感情来说她是个迟钝的笨蛋,他外形俊美实力强悍却内心纠结:小妞你要闹哪样哦,怎么才能明白我的心啊?”
  • 从斗罗开始捣乱

    从斗罗开始捣乱

    斗罗中千疾寻说:雷神大人,我错了。海贼中天龙人哭着说:我们真他妈是神的后裔。超神学院中葛小伦等一众人说:弑神武哈哈武装色霸气覆盖。斗破中魂天帝说:谁不服我老大?武动中异魔说:我们他妈的好苦。主宰中………………(顺序不一样)此书只是试验品,请勿认真阅读!
  • 神社的猫

    神社的猫

    一只被捡回神社的猫,和周围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
  • 妙泉村的陈年往事

    妙泉村的陈年往事

    妙泉村的陈年往事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湘南妙泉村的一位女性的故事,从婚嫁、生育、寡居、到进城近40年的故事。见证了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农村女性思想转变的变迁。
  • 人类的未来:海洋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未来:海洋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年年白发催人老,夜夜青山入梦来。夜夜是你。青山也是你。五年前,她用亲骨肉交换一夜成名,五年后,一生演尽,心却空空如也。幸而有爱相伴,才不至于徒手人间。
  •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