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61

第61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4)

五代宋初的延寿是法眼宗文益的再传弟子,他对当时的禅风深为不满,说:“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文,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注释:《万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959页上。]认为当时一些禅师[注释:实指洪州宗和石头宗中的曹洞宗等禅师。]一味讲非心非佛,非理非事,不懂这种泯绝一切的说法只是参禅的方便而已。如此不相信和否定佛典言教的作用,势必会流于空疏、放荡、昏昧、埋没真心。延寿根据法眼宗的“禅尊达摩,教尊贤首”的传统,吸取宗密华严禅的思路,把禅宗南宗的顿悟和华严宗的圆修结合起来,提倡“直入顿悟圆修”,力主禅教统一;又积极调和各教教义,宣传禅净合一,为禅宗开拓了新的走向,影响极为深远。

为了整合禅宗和其他宗派的义理,统一佛教的思想,延寿在其所编撰的百卷巨制《宗镜录》中提出以“一心为宗”的命题,竭力以“心宗”来统一佛教各宗各派的学说。他所阐发的一心思想与华严禅的心性论颇为相近。延寿拟通过整合各宗派,打通与南岳洪州宗的界限,但实际上仍表现出与洪州宗心性论,尤其是禅修方法的对立。

延寿在为《宗镜录》释名时说:“举一心为宗,照万物如镜。”[注释:《宗镜录》,《大正藏》第48卷,417页上。]“宗”,指正宗、宗旨。“举一心为宗”即是以一心为宗,心即是宗,即是佛教的正宗、宗旨。实际上,心宗也就是禅法、禅宗。“照万物如镜”,是说观照万物如同镜子一般明彻。在延寿看来,心在佛教教义中居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一切法唯心所造,“一切法中,心为上首”[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3页中。],“一切明中,心明为上”[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3页中。]。那么,延寿是怎样论述心的内涵、功能的呢?

延寿主要是从揭示众生成佛之原的角度来阐述心的,他说:“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注释:《宗镜录》卷1,《大正藏》第48卷,417页中。]他重视发明心性,他所讲的心是指真心、本心,也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他说:

一乘法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心无形[无]色,无根无住,无生无灭,亦无觉观可行。若有可观行者,即是受想行识,非是本心,皆是有为功用。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从心所生,皆同幻化,但直了真心,自然有实。[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6页中。]

“觉观”,指寻求推度和思维作用。这是说,佛化导众生成佛的教法,是讲传一心,也即教人要守真如妙心。禅宗诸师就是以心传心,对直达本心者给予印可,此处并无他法。凡是由一般心识活动所产生的,都如同幻化一般,是不真实的,但若直接了悟真心,则是自然真实的。在延寿看来这一真心才是众生成佛的基础。

在把心性定为真心的同时,延寿还阐发了心的内涵、结构。《宗镜录》卷34载:

设有人问:“每闻诸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纵之即凡,修之即圣,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此举功能义用问也)”答云:“是心。(举名答也)愚者认名,便为已识,智者应更问:何者是心?(征其体也)答:知即是心,(指其体也)[注释:以上四处括号内的文字,有的版本作为本文,有的作为注释,似应为注释。]此一言最亲最的。”[《大正藏》第48卷,616页下。]

这段话涉及心的名、体、用。延寿认为心是名字,能和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物是心的功用,从体上说,“知即是心”,知是心之体,即心之所以为心的体性。那么,这里的知指什么呢?作为真心的本有体性,知是了了常知。延寿在阐释知的涵义时说:

问:“既云性自了了常知,何须诸佛开示?”答:“此言知者,不是证知,意说真性,不同虚空、木石,故云知也。非如缘境分别之识,非如照体了达之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注释:同上书,615页上。]

延寿所讲的知,是指真知之性,即心的本有体性,它既不同于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分别“识”,也不是圣者独具的悟照体性了达实相的“智”。延寿认为,这种知是一种解知,不是证知(“智”)。众生自体的解知需要教义的印证,他引南阳慧师的话:“禅宗法者,应依佛语一乘了义,契取本原心地,转相传授,与佛道同”[注释:《宗镜录》卷1,《大正藏》第48卷,418页下。]强调要以教义来契取本原心地,即发明心性,达到解悟,以与佛道同。延寿认为在解知、解悟的基础上还应继续修习,以求证知、证悟,即能如实体验而证悟佛教真理,照体了达,进入佛境。

延寿认为心具有性与相即体与用两个层次,他说:

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若具有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若得体而缺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以波澈水源,水穷波末,如性穷相表,相达性源。[注释:同上书,416页中。]

这是说,心的性相体用,犹如水与波一样,是相成共存的关系,也是本与末、本原与现象的互显关系。延寿还把心性的相体用与心的空有、理事、真俗沟通对应起来,他说:

此空有二门,亦是理事二门,亦是性相二门,亦是体用二门,亦是真俗二门,……或相资相摄,相是相非,相遍相成,相害相夺,相即相在,相覆相违,一一如是,各各融通。今以一心无性之门。一时收尽,名义双绝,境观俱融,契旨忘言,咸归宗镜。[注释:《宗镜录》卷8,《大正藏》第48卷,458页下。]

“无性”即相空。这是说,空有、理事、性相等不同二门,都是相融相通的。今以“一心无性”的法门,收尽空有、理事、性相等二门,名义绝灭,主客相融,忘言契理,同归于禅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延寿不仅把理事与性相、体用、真俗、空有打通,而且对理事尤为重视,他在回答“云何唯立一眩,以为宗镜”的问题时说:“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强调心中理事圆融是立一心为宗镜的根本原因。他在《万善同归集》卷上开宗明义就提出,万法唯心,而修行须依理事,并就理事关系展开论。他说:

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力用交彻,舒卷同时。……事同理立,……理因事彰。……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注释:《大正藏》第48卷,958页中。]

这是说,理与事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应以理事圆融思想指导修持,如此则自由自在,随缘任运,一切修行都是佛事了。

延寿认为,具有上述内涵的真心是遍于凡圣的:“一切法界,十方诸佛、诸大菩萨、缘觉、声闻、一切众生,皆同此心。”[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这一心法“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注释:《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424页下。]。众生若了悟真心则顿成佛慧。延寿总结性地强调真心是众生成佛的根源。

石头宗内部各派对于心性论的具体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主张是一致的。从以上我们对石头宗的心性论的简要论述来看,其间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石头宗的心性论的基石是真心(本心)说,这种真心说不仅和南宗荷泽宗一系的心性论同出一辙,而且和南宗洪州宗一系的心性论也并无二致,研究、了解和把握真心说,是打开慧能一系禅宗乃至全部禅学理论的钥匙。第二,石头宗一系的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都继承了希迁的灵源与枝派、理与事、本与末的思想,重视开发内在心性,突出事理圆融,从事见理,即事而真。但三宗也有一定的区别,相对而言,曹洞最重视理事圆融,重视心的本觉,云门强调一切现成,法眼宗突出“尽由心造”,也讲事理圆融。第三,石头宗人吸取华严禅和牛头禅的思想,既以知为心体,讲理事圆融,又提倡无心合道。其间,解知与无心如何协调,理事圆融与无心道合如何统一,禅师们虽在理论上作了沟通,但把解知与无心都定为不执著外物,把理与道对应等同起来,似乎尚有理论上的某些难点。第四,石头宗人继承了佛教的“尽由心造”的基本思想,然外物究竟如何由心造,是一个令不少禅师感到困惑的大问题;同时石头宗人吸取道家的最高范畴“道”,强调会道、合道,如此作为万物本原的心,和作为万物最高终极存在的道,就同为心性论的最基本范畴,心与道究竟如何在哲学思维上贯通起来,禅师们在论述时,似乎也有困惑。第五,石头宗的心性论,由于重视理事关系和心物关系的阐述,因此对宋明理学和心学所产生的影响是至深且巨的。

同类推荐
  • 我说参同契(上册)

    我说参同契(上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本书以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讲述了孔子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孔子的生活与追求、孔子的思想魅力、孔子的教学奥妙及孔子的深远影响力等知识。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个王爷来

    天上掉下个王爷来

    她的招亲公告一出,所有雄性动物逃之夭夭!只有他好死不死撞到枪口,结果,被五花大绑抬去拜堂。受此大辱,他岂肯善罢甘休!于是,先败尽她庞大的家业,再花光她剩余的钱财,最后在她一无所有时扔她一张休书,让她下堂!可是,为什么她选择跳崖自杀时,他也毫不犹豫的追随而去?
  • 惹火小甜妻:撒旦老公别乱来

    惹火小甜妻:撒旦老公别乱来

    一场精密谋划的报复让她不堪重击,雨夜里的车祸后,她忘掉了那段痛苦的回忆。再次醒来,她将时间停留在了十八岁,总是缠着他:“席哥哥,席哥哥!”苏席越将之前的一切仇恨都放下,把她留在身边,无尽宠爱着,试图再次唤醒她爱人的能力。“我很想你。”他将她拥入怀中,温柔地吻着,全然忘记曾经的伤害。夏千亦却不明所以地调侃:“我们一直在一起啊,难道这是学校新排练的舞台剧?”“就算只是一分钟不见,我也会想你。”他轻抬起她的下巴,邪恶地笑着。
  • 盛世婚宠之天价萌妻

    盛世婚宠之天价萌妻

    患有隐疾的丈夫,刁蛮无理的婆婆,奸诈狡猾的小三,一年的无性婚姻到头来换回一纸冰冷的离婚协议。谁说被弃的糟糠之妻就不配拥有闪光的人生?她偏要拐个暖心总裁一路开挂走上白富美的巅峰。只是……谁家总裁像她家这个这么不懂节制?哼,就让她带球绕世界跑一圈儿,看他还敢不敢这么‘夜夜求欢无度’!
  • 清鸾皇后

    清鸾皇后

    她本是无忧郡主,一梦醒来,却成了当朝皇后。父母离世,师门不存。三年记忆随风而散。皇帝视她如珍,而她却心有所属,早与他人私定终身。日夜思念的是别的男人,一心想要逃离皇宫,一场爱恨就此展开
  • 灵陨记

    灵陨记

    千山被暮,严冬降临,一直以来站在世界顶端的白灵之地终于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龙王复出,五鸟齐聚,旧王老去,新王未诞……永恒的主宰是所有生灵对地球的渴望,直到有一天,人们终于发现永恒背后是无尽的黑暗与肮脏。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 天昊的剑道

    天昊的剑道

    全国中学组剑道大赛的冠军队伍——帝剑中学,其中被称为“三剑”的三个学生表现极其突出,他们拥有着超越同龄人许多的剑术,未尝败绩,即使三人比试也从未分出胜负。在当时也是大家公认的最强的中学生。但是有这么一个奇妙的传闻,大赛开始前,他们曾私下跟一个人决斗过,但从未获胜,那是被他们都称为“绝对闪避”的剑客。
  • 海贼之草帽家的诗人

    海贼之草帽家的诗人

    瓦雷恩·泰诺是一个热爱诗词的人,他的梦想是去往世界各地见识各地不同的诗词文化。这一天,一个戴草帽的少年和瓦雷恩·泰诺相遇了,少年邀请雷诺成为他的伙伴,前往伟大航路去冒险……注:跟船流。角色属于原著,ooc属于我……
  • 邪帝盛宠:逆世倾城毒妃

    邪帝盛宠:逆世倾城毒妃

    前世至亲的背叛让她痛不欲生。今生亲友的背叛让她苟延残喘。昔日的废柴小姐再次睁眼万千风华。她斩妖,弑神甚至不惜代价除去魔族。素手遮天血染苍穹只为心中那一丝希望。她魅惑一笑:“儿女情长不过是强者路途中的绊脚石。”“魔尊又如何,只要你愿意,我随时为你舍弃。繁华盛世,锦绣山河。吾愿与你共舞。”一袭红衣烈舞,祸世妖娆。却残忍无情干戈寥落生灵涂炭。“你冷血无情我便用我炽热之心感染你,你要称霸天下我便为你铺下血路。”“我在世人眼中早已是个女魔头少杀一人多杀一人有什么区别”“因为别人那肮脏的血液都没资格触碰你”
  • 逍遥神座

    逍遥神座

    白小东用辣椒表白的时候穿越了,悲剧的地方不在于用辣椒代替玫瑰,而是在即将二垒的时候穿了。白小东带着郁闷在另一个时空开始了自己的逍遥之旅。
  • 天上人间只爱你

    天上人间只爱你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传奇的,我行走在那个名为大唐的朝代用着我自己的笔锋记录着十五个能够真的感动我的故事,他们不是传奇,他们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十五个能够感动我的人就靠着一种莫名的联系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相信这并不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