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135

第135章 中国佛教的语言观(4)

道安除总结出佛典翻译的「五失本三不易」说外,还及时地吹响了批判恪守文句习气的号角,他在《道行经序》中说:「考文以征其理者,昏其趣得也;察句以验其义者,迷其旨者也。何则?考文则异同每为辞,寻句则触类每为旨。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为旨则忽其始拟之义矣。若率初以要其终,或忘文以全其质者,则大智玄通,居可知也。」〔注释:《出三藏记集》卷7。〕揭示了文与理、句与义、辞与旨、文与质的矛盾,指出考文征理、察句验义的方法会导致佛经根本旨趣的迷惑。道安主张「忘文全质,大智玄通」。道安强调语言文字具有相对性、局限性,决不可执着黏滞。与道安同时代的支遁也说:「至理冥壑,归乎无名。无名无始,道之体也。……理冥则言废。」〔注释:《大小品对比要抄序》,《出三藏记集》卷8,299页。〕强调理、道都是无名的,从根本上说言说是不能把握理的,悟理就要废言。

僧肇从认识论、本体论角度阐述了名号,即名相概念的问题,提出了「假号」说,认为名相概念不能反映、表诠客观的真实性,并进而否认语言文字的真实性。僧肇论述的要点是:

(1)「诸法假号不真。」〔注释:《肇论?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诸法」,万物。「号」,名号;「假号」,也作假名。「不真」,不真实,指「假号」。意思是,事物都是由假号勾画出来的,是假的、是非真实的存在,其本性是空的。此说既是强调事物本身的非真实,也认定名相概念的虚假性。

(2)「言迹」不能表达「至理」。僧肇在《答刘逸民书》中说:「夫言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况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期于文外耳。」〔注释:见《肇论》,《大正藏》第45卷,157页上。〕「迹」,迹象,形象。这是从语言、形象与最高真理的关系来说明,语言或其它形象都是不能完全表达最高真理的虚妙玄奥内容的,强调理解、把握真理不应受语言或形象的局限,要悟理于语言文字之外,虚心玄照。

(3)「般若义者,无名无说。」〔注释:《肇论?般若无知论》,《大正藏》第45卷,153页下。〕在僧肇看来,佛教智慧般若的意义,是既无名称,也无从论说的。佛教的智慧以及禅定之名也是外加的。〔注释:详见《肇论?答刘逸民书》,《大正藏》第45卷,156页上。〕这就是说,佛教智慧、精神活动,都是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

(4)「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注释:《肇论?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僧肇认为,名并没有反映、表诠事物的功能,它是非名,假名。又说:「夫有也无也,心之影响也;言也象也,影响之所攀缘也。」〔注释:《肇论?答刘逸民书》,《大正藏》第45卷,156页上。〕所谓有、无,都是心的影响,即心产生出来的虚妄不真的分别,语言、形象则是主观虚假的分别,是有、无所附着的对象、工具。也就是说,在僧肇看来,语言文字、名相概念本身只是个假号,假名而已,是虚假不真的。

僧肇从多方面论证语言文字的虚假性,但同时也肯定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他说:「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是以圣人终日言,而未尝言也。」〔注释:《肇论?般若无知论》,《大正藏》第45卷,153页下。〕认为语言文字虽不能真正表达真理,然不通过语言又无从传教;由此佛虽终日讲说,而实际上又未尝说也。

竺道生〔注释:竺道生系东晋南朝人,为论述方便,在此略论。〕从鸠摩罗什学习多年,对般若中观学说深达玄奥,他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只是诠表教理的工具,决不可恪守执着。如前已引,他鲜明地指出:「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息言。自经典东流,译入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注释:《竺道生传》,《高僧传》卷7,《大正藏》第50卷,366页下。〕这是从方法论的高度,结合中国固有哲学的言、象、意关系的观点,强调「言以诠理,入理言息」,是学佛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只有懂得废言契理的道理,才可与言佛道。

三、天台、三论、净土诸宗的语言观

(一)天台宗的「可说」与「不可说」观

天台宗继承和发扬印度佛教的「四悉檀」说,从万物生成的角度来区分佛经的可说与不可说,界别语言运用领域与非语言运用领域,并阐发语言运用的不同方法。

关于「四悉檀」的内容,《大智度论》卷1云:「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注释:《大正藏》第25卷,59页中。〕「悉檀」是梵语Siddhanta的音译,意为立教的宗旨、原则、方式。顾名思义,「四悉檀」就是佛化导众生,并使之成就佛道的四个范畴,四种方法。「世界悉檀」,是指随顺世间之法,以世间的语言、观念解说万物因缘和合的道理,令世人喜悦而得世间正智。「各各为人悉檀」,佛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机,能力即素质的高低,而相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说不同的法,以使不同的众生都能向善。类似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对治悉檀」。针对众生有贪、瞋、痴等不同的烦恼,作不同说法,如对贪者说以慈悲心,对痴者教以因缘观,以智慧断除众生的恶病。「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指最高真理。这是指排除一切论说语言,直接以最高真理来说明诸法实相,令众生契入真理,获得觉悟。四悉檀中世界、为人、对治三个悉檀是「可说」,第一义悉檀为「不可说」。

天台宗的先驱慧思对悉檀作了新的解释,《妙法莲华经玄义》卷1下云:「南岳师例大涅盘,梵汉兼称。悉是此言,檀是梵语。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也。」〔注释:《大正藏》第33卷,686页下。〕南岳慧思把悉檀两字拆开来分别作解,说「悉」是遍的意思,作汉语解,檀是梵语dana的音译,意为布施。悉檀是佛以四法普遍施于众生的意思。这是中国僧人自由解说梵语悉檀,改变原义的一例。

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结合龙树《中论》学说与《涅盘经》思想来说明四悉檀的不可说与可说。《摩诃止观》卷5上云:「龙树云: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生。《大经》(《涅盘经》):『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谓四悉檀因缘也。』」〔注释:《大正藏》第46卷,54页下。〕《涅盘经》中有不生生、生生、生不生、不生不生「四不可说」〔注释:详见《大正藏》第12卷,490页中、下。〕智顗认为龙树《中论》的「四不生」与《涅盘经》的「四不可说」是对应的、一致的,四不生即四不可说,四不可说即四不生。这是从诸法的「无生」来论证不可说。同时,因诸法因缘和合而生,故又可说,即从有因缘生来论证可说。也就是说,智顗是从佛教的诸法缘起无自性的根本理论出发,就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即诸法「无生」,无自性角度讲,不可说,就因缘和合而生,有因缘,有现象角度讲,是可说,从而把语言的功用确定在因缘的所生法上,也就是肯定语言对现象世界的解说功能。

智顗在《妙法莲华经玄义》卷1下,还举出不可说与可说两种第一义悉檀,文云:「不可说者,即是诸佛辟支佛罗汉所得真实法。引偈曰:『言论竟尽,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盘。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行处,名第一义。』二约可说者,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皆名诸法之实相。佛于如是等,处处经中说第一义悉檀相。」〔注释:《大正藏》第33卷,687页上。〕智顗把第一义悉檀又分为二种:一种是诸佛等所得真实法,如涅盘,是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为不可说。第二种是诸法实相为可说。龙树《中论?观法品》云:「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注释:《大正藏》第30卷,24页上。〕文中所引「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四句,归结了事物是否存在的四种可能的完整的判断形式。这四句也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佛法内容。佛经中说诸法实相,就是说第一义悉檀,是为可说。这里,智顗又把不可限定于佛等的主观体悟,独自亲证,至于诸法实相即都是可说的。

由上可知,天台宗人认为无生不可说,佛等亲身体悟的境界不可言说,一切因缘所生法以及诸法实相则是可说的。

(二)三论宗的「教有言说,理不可说」观

三论宗的集大成者吉藏,在所著《二谛义》卷上中说:

教有言说,理不可说。理既不可说,云何得悟?所以得悟理者,必假言说。为是故,说有无,说非有无,并是教,皆令悟理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90页中。〕

「教」,言教。「理」,真理。吉藏认为,真理是不可言说的,佛教以语言诠释的教法,是令众生体悟真理的方便,言教不具有真理的意义,言教不是真理。为什么说「理不可说」、言绝于理呢?吉藏运用体用观念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一切实,不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非实,此之四门皆是实相方便。游心四门,便入实相,故以四门为用,不四为体。」〔注释:《中观论疏》卷8,《大正藏》第42卷,124页上。〕「四门」即文中的实、不实等四句。吉藏认为四句是悟入实相(理)的方便,是「用」,而「不四」即超绝四句的实相是「体」。体非用,用非体。理不可说,言说与理不相干。吉藏进一步展开论述说:

竖超四句故,四句心亡;横绝百非故,百非心断。在心既尔,言语亦然。四句之言不能言,百非之说不能说也。又,非但实相不可言,即言亦是实相故,虽言无言。……若有言,体即是本有,名之为常,常不可言。今因缘言,言无自体,故无言,以虽言即本来不言故。业品云:「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亦应言:诸言本无言,以无定性故也。在言既尔,心行亦然。一者实相绝四句,四句,心不能缘;二者,即缘是实相,虽遍缘万法,亦常是四绝也。〔注释:《中观论疏》卷8,《大正藏》第42卷,126页中。〕

「百非」,彻底否定,即一切文字言说皆非实在,不可执着。上面的引文的要点有二:一是从体方面说,实相不可言,也就是理不可说,要超四句绝百非。二是从用的方面说,由因缘而有言,但言无自体,言无定性,言本不言,正是虽言而无言的意义上说,「言亦是实相」。言是实相,即言是无言。实相无言,言即实相,用归结为体,言说实是无言。

三论宗以外的佛教其它各派,大都认为佛说的真、俗二谛是境,是理,而吉藏的说法是「二谛唯是教门,不关境理」〔注释:《大乘玄论》卷5,《大正藏》第45卷,15页上。〕二谛非境,非理,乃是方便教门。吉藏还进一步说,最高真理(「至道」)远离真俗二谛,以二谛为境,和以二谛为教,都是偏执,他说:

至道未曾真俗,即末学者遂守二谛是教,还是投语作解。由来二谛是理为理见,今二谛为教复成教见。若得意者,境之与教皆无妨也。以真俗通理,故名为教;真俗生智,即名为境。如来说二谛,故二谛为教;如来照二谛,即二谛为境。然二谛未曾境、教,适时而用之。〔注释:《中观论疏》卷2,《大正藏》第42卷,28页下~29页上。〕

在吉藏看来,「至道未曾真俗」,「二谛未曾境、教」,把二谛视为「境」、「理」和「教」,只是「适时而用」的方便设施,绝不能执着。

吉藏一面强调「理不可说」,一面又肯定言教的意义,他说:「无名相法,为众生故,假名相说。欲令众生因此相悟无名相,盖是垂教之大宗,群圣之本义。所以无名相中假名相说者,如大品云:一切众生皆是名相中行,今欲止其名相故,借名相令悟无名相矣。」〔注释:《法华游意》,《大正藏》第34卷,642页中、下。〕诸法本无名相,但因众生都执著名相,所以诸佛假名相以使众生悟无名相。也就是通过言说使众生体悟无言的实相。

吉藏认为,言教的意义在于引导众生「入理」,即悟入真理,具体说有三种意义:「一者破除迷倒,谓遮闭众非;二能显于正理,则开通无滞;三发生观解。」〔注释:《十二门论疏》卷上,《大正藏》第42卷,175页中。〕这就是说,如来说教能破除众生种种颠倒妄见;言教本身虽不是理境,但能表显正理;由悟理进而能发生合乎真理的观解。这是对言说功能的充分肯定。

吉藏认为言教与解脱是既相对立又相互为统一的。他批评了把「理无言」与「教有言」视为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观点,他说:

如(《维摩诘经》)天女之诘身子:「汝乃知解脱无言,而未悟言即解脱。」既云言即解脱,亦应解脱即言。言即解脱,虽言无言;解脱即言,虽无言而言。言而无言,非定有言;无言而言,非定无言。故非言非无言,亦非理非教,名心无所依,乃识理教意也。〔注释:《胜鬘宝窟》卷上,《大正藏》第37卷,5页中、下。〕

吉藏认为,只有心不依于「言」也不依于「无言」,才能了解言(虽言无言)即解脱的意思;只有心不依于「教」也不依于「理」,才能真正认识理、教的意义。吉藏还宣扬「文字即解脱」的观点:「言说文字即解脱,解脱不内、不外、不两中间;文字亦尔,不内、不外、不两中间。故文字即解脱。」〔注释:《二谛义》卷下,《大正藏》第45卷,112页下。〕解脱不是在名言之外的非名言之域,修持者以「不内、不外、不两中间」的无分别无所得的心态对待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就是解脱之道。

从吉藏所述来看,三论宗的语言观是,一方面明确主张真理本身不可言说,一方面又充分肯定言说的教化作用和解脱意义。

(三)净土宗称名念佛的语言意义

印度佛教《阿含经》、《法华经》等都宣扬称念诸佛、菩萨的名号,能够祛除苦恼,消灭罪障。净土类经典更是宣传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能超越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僧人视称名念佛为专注思维、便于观想的修持方式。后来净土宗人则进一步把念佛解释为称名,把众多念佛法门限定于称名,强调称名念佛是往生净土最好的修持行为,从而凸现出佛教某些语言的宗教功能和意义。

称名念佛,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也可称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南无」梵语音译,读为「那摩」,意为归命、归敬、皈依等,即是把个人身心性命归于佛,归顺佛的教诲。「阿弥陀佛」的殊胜体性是「无量光」,光明无量;「无量寿」,寿命无尽。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同类推荐
  • 恶的美学历程

    恶的美学历程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申辩篇”“克里同篇”和“斐多篇”——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代嫁新娘:破身王妃

    代嫁新娘:破身王妃

    她想挣扎喊叫,却连半点声音都喊不出来。谁对她下了药,要她不明不白就上了花轿?一封居心叵测的圣旨,一碗宛如毒药的羹汤,让她代替不贞的继母女儿,远嫁京城王府。他的唇角,微微上扬,那原本俊朗面目,带着一股邪妄意味。“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以为我不知,你更是洛城第一浪女吗?”苏敏扶着墙面,吃力地撑起身子,听到他的这一席话,不禁身子一僵。“把这身刺眼的衣裳脱了。”他不悦,见她迟迟不动,他愈发冷漠无情。“装什么圣洁贞女?”夜色深沉,空气之中隐约透露出些许的潮湿和暧昧。她的香汗一滴一滴由颊边渗出,她的美目在他的逗弄下愈来愈涣散,她的发丝一撮一撮沾黏在柔美雪白的颈项上,克制内心的深沉悲哀,她深呼吸,紧紧闭着。
  • 异界之幻刺

    异界之幻刺

    一代宅男墨崔谛穿越异界,继承了DOTA幻刺技能的他能否成为一个强大的刺客翻天覆地呢?【PS:第一次上传写的小说,求轻喷,对胃口的话可以点赞收藏丢推荐月票0.0】
  • 征之途路

    征之途路

    云羽。一个人在无意间休憩时,穿越了异世界。心中满是迫切回家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展开了对新世界的探索,在新世界的路上认识结伴了不可或缺的伙伴。但,随着进一步的发现,云羽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结合自身特殊的力量,连自己那未曾谋面的母亲似乎都有些关联,回家的路越发的迷茫起来。云羽在思索,种种问题袭来,自身的力量是哪里来的?自己的母亲是谁又在哪里?回家的路在哪里?又该怎么走?等......人,有时候需要认清自己,自己所认可的事情,也许是错的,哪怕不承认也是无法改变的,认清自己或许会有更大改变,为自己而改。重生是新的开始,可轮回却是旧的循环。
  • 骄妃训恶夫

    骄妃训恶夫

    一朝穿越成不受宠的将军嫡女,可这位不受宠的将军嫡女很戏精。哭?马上掉泪。爹不疼娘不爱,抛个媚眼撒个娇,开医馆,发展副业。某位王爷终于看不下去了,本王有金矿,你倒是来挖啊!
  • 凡仙传

    凡仙传

    一生带着难言说的追求,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方方明悟,修道一生,不若凡人一世!
  • 纸牵

    纸牵

    你是我做噩梦第一个想要拉着跑的人,我又怎么可能不爱你。——林皙世界上最让人底气十足的,不是尊重与平等,而是被偏爱。而安木将所有的偏爱都给了林皙。
  • 钟氏遗子

    钟氏遗子

    老祖宗钟馗,靠脸吃饭,打下显赫基业:千年后,钟氏一脉与妖鬼却同时走向没落,这时候,废柴道士钟昊认为他可以招摇撞骗的时代终于来临。却发现……,搞毛啊!这些千年老妖哪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