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600000028

第28章 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1)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我们平时谈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美学思想,其实,在孔子那里,它们是不分的,而是真、善、美合一的。这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孔子的真善美合一说,集中体现在他的礼乐观之中。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而言之就是礼乐美学。从美学角度研究礼乐,它的核心是美与善的关系。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基本美学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儒家美学的核心,全面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典美学。

孔子礼乐思想源远流长。据《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史记》等史书记载,中国的礼乐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上古乐舞都为原始巫术活动。乐舞是在祭祀活动中举行的,其目的是娱神,祈求神灵赐福,以使五谷丰登,家畜成群。这里隐约可见礼的因素,也隐约见出审美的因素。

礼乐的形成应是在夏商周三代,其中周代最为重要。礼乐的形成应以区别于巫术为标志。巫术以娱神为主要功能;礼乐则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功能。前者主要为宗教(原始的宗教),后者主要为人文。《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见在商代,神先于礼,重于礼。周代则有所不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礼显然重于神。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士虞礼、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礼等,《周礼》将其概括成“吉、凶、军、宾、嘉”五礼。五礼将原始宗教扩大到社会人文。

宗教重神,人文重德。《尚书·蔡仲之命》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天无私,惟德是依。”这一思想成为周代意识形态的基础。周礼与周乐都筑基于其上。

周代礼乐的完成主要是周公的贡献。孔子顶礼膜拜的人物就是周公。孔子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他所要复的礼即为周礼。周礼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周礼的核心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礼必然是讲等级制的。作为等级制,它以分为前提。分,有纵向系列的分与横向系列的分。无论纵向系列的分还是横向系列的分,都以血缘关系为重要(不是唯一)依据。孔子建立其理论体系时,之所以将孝悌放在基础层面,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孔子以孝作为处理纵向系列人伦关系的逻辑起点,而以悌作为处理横向系列人伦关系的逻辑起点。

周代的乐已具规模,特性明显。一,乐、舞、诗为构成乐舞的三大因素,然而它们又相对独立。据《周礼·春官·乐师》舞分为六类,“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乐分为九类,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械夏、骜夏”(《周礼·春官·磬师》)。舞与乐根据不同的内容与诗相配。二,周礼以人文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它主要的功能不是祭神,而是歌颂帝王,协和关系,愉悦人情。《周颂》是周代表性的乐舞。郑玄说:“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周颂谱》)。此乐虽为郊庙祭祀歌舞,但宗教意味不多,主要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美盛德之形容”有两个含义,一是赞颂帝王功德,政治的因素成为礼的主要内容;二是形式上宏大华美,已具审美的意义。

礼乐制度是中国自上古时就开始萌芽在周公手里得以建立的国家根本制度。孔子是非常敬仰这种制度的。周公是他的崇拜者,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周公这样的人,他一生的事业,就他的主观愿望来说就是复周礼。孔子的全部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服务于此,因此,探讨孔子的礼乐观,不能不追溯到周公。不过,孔子毕竟是有独立思维的大思想家,他生活的时代也不是周公的时代,因此,他的思想,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周公思想的照搬,联系他的生平,孔子不只是继承,还是大大发展了周公的礼乐思想。他的复礼,不能简单地看成复古或者说倒退。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中有许多内容是具有创造性的,它不是为社会的倒退,而是为其后几千年中国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本的美学原则。

“礼”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于孔子学说到底是以仁为中心还是以礼为中心有所争论。这种争论至少说明礼在孔子学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主仁为中心说。

孔子仁学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突破血亲关系的普遍人道主义。关于仁,孔子说过很多话,侧重点不完全一样。但核心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对人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关怀。《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的“爱人”不只是爱有血亲关系的人,还爱别人。他将血亲关系的爱推到整个社会。第二,仁与礼联系起来,一方面是克己复礼为仁,另一方面是践仁为礼。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又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是仁的重要内容。这就是说,孔子既以仁来释礼,又以礼来释仁。

礼虽然以仁为内容,但礼不完全等同于仁,仁重在观念,礼重在制度。如果说,礼以仁为内容,那么,仁以礼为形式。换句话说,礼是仁的外在化,物态化,形式化。对于礼来说,形式非常重要,它往往成为固有的程式,特别是重要的祭祀活动、政治活动。这种程序化了的礼为礼仪。礼仪无疑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孔子的仁,本不是抽象的理念,而具有浓郁的情感意味,如孔子与林放谈礼,孔子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奢与俭都是形式。这样说来,仁的形式化中也包含有情的形式化,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文化的礼不只是具有善(伦理的与政治的)的价值,还具有美的价值。《论语·乡党》记孔子在朝廷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鲜明的形式感与情感性。

孔子的乐,也是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之上的。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在孔子看来,礼与乐都是仁的物态化。只是礼的物态化体现在政治制度与伦理规范方面,乐的物态化体现在艺术与审美的方面。前者主要作用于人的理智层面,后者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层面。

礼与乐,都具有形式的因素,因而都可以称之为“文”。文,在中国文化中,不只具文明化的意义,也含审美化的意义。《周易》中的《贲卦》说的就是“文”。贲为修饰,从外在的修饰进而到内在的修养。贲卦上为艮,艮为山;下为离,离为火。其卦象为山下有火。高山之下篝火熊熊,何等壮观的景象!这就是“文明”。《贲卦·彖传》云:“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文”化而前进的。显然,中国的文,明显地具有审美的基因。孔子谈礼乐,就用到了“文”。他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人矣。”(《论语·颜渊》)。这里,他强调礼乐的作用是“文”。文者,雅也,美也!

孔子曾谈到人们对待仁的几种态度。一是“欲仁”,二为“好仁”,三是“乐仁”。“欲”,含有明确的目的,是知性的,功利性的,欲的背后为意志。“好”,喜好,表现为对事物攫取的态度,如人之好色、好食。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乐仁”是对仁的最高态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仁”不仅高于“欲仁”,也高于“好仁”。何谓“乐仁”?乐,首先,它是情感性的,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喜悦的情感。这种喜悦,不同于“好”,“好”主要是生理性的贪求,如好色,它含有情,但此情为情的低级层面。乐是心理性的喜好,属情的高级层面。生理性的“好”,虽有喜,主要是自然性的倾向,不含理性的内涵。心理性的“乐”,则是社会性的倾向,含有理性的内涵。这理性的内涵,就是对“仁”的认识。与一般的对仁的自觉认识之不同,这种“乐”的认识已溶解在“乐”的情感之中。它不以逻辑的形态出现而以感性的形态出现,通常表现为直觉。

同类推荐
  •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论语》感悟

    本书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全书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本书以央视2008年“百家讲坛”同名讲座之完整录音稿为基础修订润色而成,比该讲座的电视播出版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文字量多出将近一倍。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本书撷取了许多北大先哲的精彩言论、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深刻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阅读本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

    这本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你能在这里快速学习哲学家如何给不同的事物赋分,表彰它们给予人生的不同价值,看到哲学家如何从自己的中年危机里突围,他们甚至写过多篇论文探讨是不是应该放弃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即使你不打算改写人生,或者觉得人生过于乏味,这本书也能帮你换种思路,继续生活。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热门推荐
  • 创意幻想集

    创意幻想集

    幻想合集,发散思维,给我幻想我帮你开花,评论等你,我的大幻想家,让我把你的故事写进去吧!
  • 西游之我是灞波儿奔

    西游之我是灞波儿奔

    杨青偶然之间穿越成一条黑鱼,他只想做一条咸鱼,可是有人却告诉他将来入那劫中走一遭是天命,能否活命都得看他人脸色,杨青立马不淡定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那就先狗一波,争取先自立山头,混个山大王……
  • 我有无数动漫树

    我有无数动漫树

    苏秦被小领导排挤、恶意开除,得到羞.辱性的灌木树苗,却意外种出了动漫树养植系统,开启了没休没燥的果农生活。“叮~恭喜宿主获得恶魔果实树幼苗,请细心呵护”“叮~恭喜恶魔果实树的信仰者达到百万,开启大航海时代”“叮~恭喜宿主获得查克拉神树幼苗,请细心呵护”“叮~恭喜查克拉神树的种子遍布全球,开启忍界大战时代”......当综漫照进现实,末法时代的地球,灵气复苏,全球修炼速度飞涨,进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万年前的天地封印,被解禁的陆压道君一脚踢开,使得远古神话降临,地球陷入异兽危机。苏秦慵懒的坐在恐.怖三桅帆船上,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当一个小果农,无奈麻烦自己找上门来。
  • 剑,江湖

    剑,江湖

    一柄冰冷的短剑,一颗炽热的侠心,这个地方是江湖,有热血情仇,有尔虞我诈。江湖人,可敬又可悲。
  •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女主超级强大,冷酷腹黑,一笑百媚生,一怒沧海寒。她,侯府小姐,却是全皇城的笑柄,爹爹不疼舅舅不爱,连奴仆都能肆意欺辱,最后累死病榻。冰冷的双眸睁开,她已是天下第一杀手,翻云覆雨霸气凌九霄!当废物庶女再次展露锋芒,惊绝万古,艳压群芳,引天下豪杰竞折腰……他是优雅的王者,天生贵胄,飘逸不群,民心所向,乱世相逢,自此天上人间。这一世没有谁能够阻挡她靠近他的脚步,皇若阻,则掀翻这皇,天若拦,便逆了这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江水画与斜阳

    江水画与斜阳

    故事梗概:她们,用诗歌唱青春,用画来记忆年华……你我都曾年轻过,也曾像是他们一般,傻傻的,也爱过,也伤过,痛过哭过,还有其他。。无论是纠结也好,放不下懊悔也罢。那都将是青春,而且是,我们的青春。。不都是这样的吗?我们啊。。。
  • 慕辰白雪千枫落

    慕辰白雪千枫落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 道法西域

    道法西域

    道法世界,风云诡谲;道书降世,暗流汹涌。……疯疯癫癫、算无遗策的胖和尚;潇洒风流、真心不改的英俊青年;负剑鸣琴、志在天下的痴情男子;为报血仇,终入不归路的伟岸大汉………人生说不出是非对错,更道不尽爱恨情仇!
  • 峰回路转,为奕倾心

    峰回路转,为奕倾心

    我认识你时,你不认识我。我喜欢你时,你认识我。我爱上你时,你喜欢我。我离开你时,你爱上我。
  • 大元少年游

    大元少年游

    少年意气,风骨不折。何等乱世,我少年一游,必惊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