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600000027

第27章 孔子的义利观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重利轻义,而是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的思想。

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孔子一方面继承了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丕郑、里克的观点,也认为“义以生利”,所不同的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一段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在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在这种对立下,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一言以蔽,我们不难发现“重义轻利”是适合我们现在社会的义利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地凸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

尽人皆知,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挡。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是去规范,也就是如何让它“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鉴借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进行调节。

孔子的义利观显然是个大题目,故再引卫君翰兄一文。该文观点新颖,见地颇深,今摘录如下——

举一些《论语》中的例子,简要说明一下孔子思想中的义及义与利之间的关系。

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的主张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反对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于义。

这章直接说明了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改变的。

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知道义了之后,还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是我害怕忧虑的啊。”

颜渊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徙义,崇德也。”知道义了之后便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

以上这两章说明义由知而来,而且因为知有所增加改变,义也会随之变化。

里仁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一切行事以求利为目标的话,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另解为自己心中容易产生怨恨)。

宪问篇,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利益当前必须要想到义(亦即“义然后取”)。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见得思义。”见有所得必须要想到义(亦即义然后取)。

宪问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公明贾对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公叔文子对于合于义的东西才拿取,所以别人不觉得他真的有拿取。孔子说:这样吗?真是这样吗?言下之意为孔子不太相信公叔文子已经真的做到此一境界了。

述而篇,子曰:“饭疏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由不义而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只像是天边的浮云一般。意为看看就算了,怎么也不可能会想要去拥有它的。

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了解义,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所以行事易追逐利益。

卫灵公篇,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然也有穷困之时,但不至于像小人一样,一旦穷了就放滥横行。意为君子重义,不像小人一般因穷困便无所不取。

以上七章说明义与利之间的关系。

子路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只注意小利,只追逐小利就难成大事。意为不因取小利而失大事能带来的大利,这是义。

泰伯篇,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天下有道,就应该表现自己的才能(是义);天下无道,就应该隐藏起来(是义)。在有道的国家里,贫穷且地位低下是一种耻辱(也是义);但是在无道的国家里,大富大贵也是耻辱(还是义)。此章充分点出君子应该要以义的原则来决定个人的进退,而非一味地追逐富贵及利益。请注意孔子并未指出隐之后要做什么,至少他自己就不是单纯地隐居起来,因此这里也还隐藏了一个义。

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原宪问孔子何谓耻,孔子回答:在有道的国家里为官,领俸;在无道的国家里也还是为官领俸,就是耻了。此章指出在有道的国家里为官领俸是无可厚非的(是义);但要是国家无道,为官者必须尽全力改变形势,期使无道转回有道(也是义);如果实在无力回天,则不应继续为官领俸了(还是义),否则就是耻辱了。

灵公篇,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国家有道时出仕为官,国家无道便引退而隐居起来。

先进篇,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谓的大臣,应该是能以正道辅佐君主(这是义),若发现无法做到这个境界,就应该请辞(这也是义)。

季氏篇,孔子讲:“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在职位上必须全力以赴,如果实在做不到就应该请辞。

以上六章说明现实生活中义与利的配合。基于以上的观察、了解,应有下列四点结论:

1.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改变的。

2.须由知来得到义,且因为知有所增加而改变,义也会随之改变。

3.合于义的利一定当取,但不合于义的利虽己贫不取。

4.义和利之间并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义乃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义对利而言,是衡量在这个时间点上,应不应该取这样的利的标准。二者是根本无法比较的。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就是说,利还是可以要的,只不过要得之有“道”而已。而至于怎么得到“利”的问题,孔子又说“见利思义”,言下之意,要得到利还是要十分小心的,面对那些有利可图的事,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怎么得到它,而是想到“义”,如果不符合“义”的要求,那还是要打住的好,否则便有违于君子的作风了。

其实说到底,这依旧是一个有关原则的问题,孔子只言如果崇尚“义”的话要注意不要让一些现实的利益诱惑了才好,至于真正怎么样有“道”地得到“利”,孔老夫子也就没耐性乃至压根没有兴趣去探讨了。那个樊迟只问了个怎么样“为圃子”的问题,孔子就已经要说“小人哉樊迟”了。可见对于这些琐碎小事,圣人如孔子者是不肯多浪费些时间的,这也许正是怕多言利则害义的缘故。

如果说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命欲求,那么无疑孔子所言利与义的关系将是再好不过的供人们遵循的标准。而千百年来,人们对利的追逐,却远远胜于对义的寻觅,尤其到了我们这样一个高度科技化、物质化的时代,物欲更是横流了。这种愿望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说明了我们是需要“义”的。但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孔子以“义”来压迫“利”,或者说重义轻利的态度,只能作为我们面对利与义的一个原则,而不能是实际对待问题的具体措施。事实上,只言义而不肯说利,是带着几分回避色彩的。也许正是不敢去直面利与义的冲突,我们才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陷于追逐利益的不归之路。

而且再换个角度,“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包含着个体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不能够忽略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利”和“义”也是可以协调的,个人超越自己生命欲求的前提,应该是拥有生命。

当然,这不是说孔子贬低人们对物质利益要求的满足。事实上,孔子所谓利义的讨论大多是以两者发生冲突为背景的。也就是说,在利与义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孔子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义”的一边的,而这也正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不仅要能够直面利与义,还要在利益与正义发生冲突时,坚决的拥护“义”而不是在利益的诱惑下抛弃“义”。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利”与“义”究竟哪个才应该为人们所追求的问题。上文是在假设的前提即追求“义”是不可质疑的正确的,而利益追求的则是不合适的,或者至少我们是在承认以“义”来见“利”的前提下讨论问题的。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这样思考呢?是什么在使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倒向了“义”或者至少在舆论上倒向“义”呢?这样问题的讨论可能会使人陷入到某种怀疑当中而不可自拔或者导致价值观的重置。但还是值得思考思考的。

同类推荐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热门推荐
  • 皇后娘娘又调皮又捣蛋

    皇后娘娘又调皮又捣蛋

    闺蜜创造的游戏让我玩,回到家玩着杖毙、中毒、刺杀等等,昏倒。醒来在有点黑的地方。系统说:不玩游戏,变植物人。容凌决定拼一把。穿越后逃跑去森林救了皇上,还被亲一口。回到容府过几日送去宫里,在宫里开起了宫斗,一步步晋级成皇后。
  • 给教师的99个新建议

    给教师的99个新建议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个知识渊博、不断进取之人。他不会固步自封,不会将自己视为正确答案的“专卖店”,也不会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复制品”。他深知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将要走的路不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拥有热爱知识的灵魂,对生命的热忱,并能够不懈地探求知识,学会与人合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蜜宠逃妻:总裁大人,你好萌

    蜜宠逃妻:总裁大人,你好萌

    不就是喝醉酒进错了房,用的着收她最珍贵的初夜当代价吗?总裁大人,您这房价也太贵了吧!这还没完,腹黑总裁收了米鸢的身,还要霸道追收她的心。甜言蜜语,温柔陷井,包围的密不透风。面对这样的总裁大人,米鸢唯有一路逃逃逃,才能保证自己不受盅惑。然而,小明星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冷酷大总裁的霸身缠心,被乖乖的捉拿成婚。正所谓,一朝走错总裁房,天价房费一辈子。进了我的房,就是我的人。女人,你还想往哪里逃?
  • 异国他乡的故事

    异国他乡的故事

    作者李南央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的家庭,经历也非常曲折。她自幼非常喜欢写作,本书是她在定居美国之后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结集。书中有对小时候生活片段的回忆,有对女儿的浓浓爱意的流露,有对女儿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和朋友间的款款深情。作者语言平实,叙事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着丝丝真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身体软软的

    我的身体软软的

    一个爱唐综合征患者,机缘巧合之下,不治之症成了他纵横世界的依仗,另类的异能觉醒,如何改变人生,如何成就巅峰!侦探流小说~
  • 射雕同人之情迟

    射雕同人之情迟

    被08版《射雕英雄传》的白驼山少主欧阳克吸引了,所以忍不住给他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女主穆念慈,有感于少主的痴心,所以拆了官配,不喜欢的亲们轻拍~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一屋子烟味儿

    一屋子烟味儿

    八十年代末期,女主人公梅影18岁,她性格叛逆,豪放不羁,骨子里生就一种江湖情结,虽性情偏执却又重情重义。经历过大学校园的生活、恋爱和过早的怀孕、堕胎,从最初对爱情的迷茫、懵懂,到后来对一个男人声音的迷恋,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痴缠绝恋。她有过一回家庭安排的婚姻,一次彻骨之爱和一段轮回之恋,在改革的年月里她尝尽艰辛。故事围绕着一支烟和一个女人的蜕变来铺展。小说非常精彩且感人,文字细腻动人,不乏美感,语言也比较脱俗且幽默,跳出了传统的写作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