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4000000011

第11章 决然舍弃政治,致力文化运动(2)

傅斯年与张东荪之间的讨论,是新文化阵营内部激进派与稳健派的争论。张东荪对《新青年》激烈地反对旧文化、旧思想不能理解,更不能赞同。他认为,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输入新思想,不是与旧思想进行论战,整日忙于论战,便会无暇做新文化的输入工作,并且引起旧思想的反对,从而人为地为新文化运动增加阻力。他着眼于长远的未来,着眼于新文化的建设,固然表明其一贯的温和、渐进的改良态度,与不敢与旧势力与旧思想作正面斗争的软弱性,但也的确是有其想法,是从新思想能否真正地在中国思想界扎下根来立论的。张东荪所谓的“瓶子与空气”的比喻,与傅斯年的“瓶子与水”的比喻相比较,似乎更有道理。因为思想是看不见的观念性的东西,不是实物,要抽出瓶中的旧空气,看来只输入新空气,不失为一种办法。通过与傅斯年的论战,可以看出张东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立场:主张彻底输入新文化,进行思想启蒙,但不主张过多与旧文化进行争论,不愿进行过多的时论性的东西,应该说与《新青年》、《新潮》在实质上并无差异,所不同的只是激进与缓进、干预现实政治与单纯进行思想启蒙的区别。

张东荪所办的《学灯》副刊,在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在介绍和宣传新思潮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对当时许多人们关心的、国内外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因此颇受人们关注。1919年五四运动后,除了介绍新思潮和讨论教育问题外,《学灯》还特别注意讨论人们关心的社会、劳动、妇女等问题。1919年6月17日《学灯》启事:“本栏特别欢迎关于(一)社会问题、(二)劳动问题、(三)产业组合、(四)妇女问题以及其他社会改良问题之著作与译稿,倘蒙见投,凡本报认为可登者,当尽先披露。”此外,《学灯》甚至好注意到了妇女问题,经常刊出《妇女》及《妇女评论》两专栏,很受时人欢迎。

由于张东荪等人的努力,《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成为五四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学灯》与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晨报》副刊,并称为五四时期的三大副刊。对于张东荪主笔《时事新报》和创办《学灯》的影响,后来俞颂华追忆说:“他办过《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杂志,对于介绍新思想是很有贡献的。在五四运动时读过他的报与杂志的人,想必还都肯为我这话作证。”

《时事新报》虽然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日报,但始终面临着财源上的困难。倒袁时期,因为受袁政府的压制,报纸不能行销租界以外,月亏2万余元,幸赖黄群、张嘉敖等人鼎力赞助,才得以维持。张东荪主笔《时事新报》后,一直在极力维持,苦苦支撑。这种经济上的窘状,可从1922年夏张东荪给梁启超的一封信中窥得一斑:“报馆经费已得亮伎报告,仅有三月之粮,唯此时即闭门亦万无此办法。日前与溯初、云雷、放园会商,先行节流,已大裁员,即荪亦捐所入之一部分,于是每月省去五百元光景,尚不足两千,或可支持至年底亦未可知。”梁启超复函提议增资改组,甚至将它出售。他认为:“现在情形除此亦别无办法……不管能售与否,周刊之改组此时便当预备。鄙意须由东荪负全部编辑之责,(放园主张用我名义,亦无不可,但事实上须东荪总揽耳。)每周出三张,第一张政谈及中外政治之纪载(经济状况及其他杂件),由东荪、君劢主任。第二张即学灯变相(学行及教育事项),由我主任。第三张文艺,请志摩主任。若能鼓起兴致办去,必有异彩。现在请东荪即行计画,先编一预算”。张东荪与陈敬第、黄群等曾商议增资改组。在黄群、蒲殿俊、张君劢等人的努力下,《时事新报》得以继续维持。1924年春,张东荪辞去《时事新报》主笔。1927年8月,该报由上海报界组织的合记公司承办。从此,张东荪彻底脱离了报界。

发刊《解放与改造》,组织共学社与讲学社

相约脱离政治,致力于文化运动,是梁启超欧游前夕与张东荪达成的共识。当张君劢、蒋百里等研究系的骨干随梁启超赴欧后,这一工作便主要由留在国内的张东荪承担。除了主笔《时事新报》和创办《学灯》副刊外,1919年9月1日,张东荪又创办了《解放与改造》杂志。

《解放与改造》是张东荪以“新学会”的名义创办的。新学会是张东荪与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劢等人于1918年秋发起成立的学术团体,其宗旨是想从学术思想上谋根本的改造,以为新中国的基础。它最初的参加者有梁启超、张东荪、张君劢、蒋方震、郭虞裳、余颂华等约20人。张东荪在《新学会宣言书》中,对该会详细情况及该杂志的性质和内容作了说明:“我们现在创办这个‘新学会’,就是抱定上文所说的两层意思。第一,我们现在承认国家的革新是没有取巧的捷径的,是必须经过那条思想革新的大路的。第二,我们承认学术思想的革新有一条捷径,那条捷径就是研究欧美先进国几百年来积聚所得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本会简章所说的‘研究世界新思潮新学说’。我们的希望是研究世界最新的思潮,最新的学说,用来作为我们研究中国种种问题的参考材料,再尽我们的能力把这种学说传播出去,使全国的人都添无数参考印证的材料,使中华民国的思想有一些革新的动机,使中华民国的新生命有一个坚固的基础。”

新学会成立后,按梁启超的意思,应该努力筹备发行新的定期期刊。但很快,当时梁启超、蒋百里等人游欧出国,该团体主要由张东荪主持,筹办新刊物的工作也自然由张东荪负责。经过几个月的预备,1919年9月1日,张东荪与俞颂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解放与改造》杂志。张东荪在《解放与改造宣言》中,对创刊宗旨作了揭示。

在《解放与改造》创刊号上,张东荪发表了《第三种文明》,表示了他创办该刊所要努力的方向。他将人类的文明,分为三个时期:习惯与迷信的文明、自由与竞争的文明、互助与协同的文明。第一期文明是宗教的文明;第二期文明是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文明;第三种文明是社会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文明。张东荪认为,“在事实上,这第三种文明,因为大战的缘故,方才出芽。”又指出:“我们说大战比如春雨,第三种文明的萌芽经了这春雨,自然茁壮起来。”那么,中国所应做的,自然是“依第三种文明的原则来改造”,培植第三种文明的基础。他说:“所以我们现在应当准备着,以待大改造的临头。”如何培植第三种文明的基础?张东荪指出,必须首先开展文化运动。即“要提倡互助的精神,要培植协同的性格,要养成自治的能力,要促通合群的道德。”

此后,张东荪主办的《解放与改造》,便是本着这个“文化运动”的主旨,致力于中国社会的解放与改造。他在该刊上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如《罗塞尔的“政治理想”》、《指导竞争与运动》、《中国知识阶级的解放与改造》、《奥斯氏社会主义与庶民主义》、《头目制度与包办制度之打破》、《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妇女问题杂评》、《青年之烦闷》、《职业自由的要求》、《评资本主义的办事方法》、《利害冲突背后的人性观冲突》等。这些文章集中讨论的问题,一是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二是评议当时的社会问题,努力于社会改造的准备。

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产生了“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并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东荪创办了《解放与改造》,竖起起了“改造社会”的旗帜,在当时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对中国广大民众的思想解放,无疑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张东荪从其一惯坚持的社会改良立场出发,坚决反对采取激进的革命方式实现社会的改造,只是主张社会的改造应该采取渐进的改良方式。这种观点在1920年3月发表的《改造要全体谐和》中得到集中阐发。他认为,社会改造,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个社会的修整(socital djustmant)”的工作,即“把社会全体来修整一下,虽则成了一个新社会,但这个新社会仍旧是一个谐和的全体(a armonious hole)”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必定预定一个全体谐和的计划。若是只注目在一部分,将来必定有自相矛盾。因此我主张改造虽是一步一步的进行,但不是由小而大的单纯堆积,乃是按着全体预定计划的逐渐填补。”他认为目前应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须得使人人都知道社会非改造不可。第二步是须得使人人对于改造社会的全体方案都去绞脑想一想。第三步是须得把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做一个普遍的信念,然后大家一齐的向此猛进。”张东荪所从事的“解放与改造”工作,就是依照这三步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梁启超等人游欧期间,与张东荪等人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1919年春夏期间,张东荪与张君劢等人往来书信中有所反映。他在给张君劢等人的信中建议说:“据荪妄测,此次欧会恐于我一无所得,所希望之种种,恐皆成泡影,设其事已非,似宜另打主意,否则人将以种种无稽之言相加也。最好将此中内幕彻底宣布,免致国内人生疑。至学校计画,尤望进行。又世界大势已趋于稳健的社会主义,公等于此种情形,请特别调查,并收集书籍,以便归国之用,未识以为然否。”稍后,他在接到张君劢等人的回信后,又复函说:“邮片及通信均收到,比来通讯渐疏者,室由无可告语耳,卖国风潮已熄,大学计画闻已由北京寄上矣。公等此行不可仅注意于和会,宜广考察战后之精神上物质上一切变态,对于目前之国事不可太热心,对于较远之计画不可不熟虑,否则专注于和会,和会了便无所得,未识以为然否。至于国内和议,大概可了,国会问题不外乎先行制宪,宪成解散南北两会耳。苟且之谋,无一顾之价值也。”

1920年3月5日,梁启超等人从法国回到上海,与张东荪等人进行了多次商谈。按照梁启超在欧洲时的设想,他回国后主要从事张东荪已经在国内进行的“文化运动”,并拟定办几项事业来推动:“一、中比贸易公司。二、中比轮船公司,此二事虽二而实一。三、月报及印刷所。四、大学。五、派留德学生。”具体而言,就是创办中比公司,办好《时事新报》及其副刊《学灯》,接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和讲学社等学术社团。除了第一项外,张东荪参与了其他几项文化事业的兴办工作。

梁启超回国后,认为张东荪所办《解放与改造》虽然影响很大,但还是不够旗帜鲜明,便与张东荪商议改组杂志社,并让蒋百里与张东荪等人负责改组事宜。5月25日,张东荪致函梁启超,认为《解放与改造》杂志“改名称与改体裁,均有问题,非慎重出之不可。”随后,张东荪与蒋百里积极进行改组杂志社筹备事宜,议定《解放与改造》易名为《改造》,由过去的“新学会”主办,改为新成立的“共学社”主办。

1920年4月,共学社成立,社址设在北京石达子庙,宗旨是“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主要工作为编辑新书,奖励名著,出版杂志,选送留学生。首脑人物除梁任公外,有蒋方震、张君劢、张东荪等人。蔡元培、王敬芳、蒋梦麟、蓝公武、赵元任、张謇、胡汝麟、张元济、张嘉敖、丁文江、梁济善等社会名流均在发起人之列。该社社立评议会,徐新六、杨维新、吴统续、叶景莘、舒新城、杨适夷、陈敬第、傅铜等人为评议员。为保障经费来源,凡加入共学社者均在财力方面有所赞助。梁启超捐助4000元,王敬芳3000元,胡汝麟2000元,蓝公武等人各1000元。此外富商穆藕初、聂云台等也有捐助。

张东荪积极参与了共学社的组织活动,负责在上海吸收会员,并与梁启超以通信方式讨论《共学社章程》。这可以从1920年4月梁启超《与东荪兄书》中窥得。梁启超在信中说:“共学社章寄上(请以一份交菊生)。此间社员已有20人(原单外加入数人),沪上更得几人耶?编译书目已列单,请社员自认,汇齐当奉尘,顷读公致志先书,何忽悲观至是,然为道日损之说,却是切实受用,愿共勉之。”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20年9月1日,从3卷1号开始,梁启超与张东荪等人将《解放与改造》易名为《改造》,由蒋百里负责主编。名称虽改,而其精神却与《解放与改造》相同。在梁启超、张东荪、蒋百里等人集体讨论所定的《发刊词》中,他们公开申明:要将社会主义的精神向“实际的方面”贯彻。此后,《改造》杂志积极宣传温和的社会主义,主张社会改良。在随后张东荪、梁启超等人与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主义论战”中,张东荪、梁启超、蒋百里等人在《改造》上发表了许多反驳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积极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成为研究系重要的舆论阵地。

共学社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专门组织翻译国外各种新思潮的著作。在它成立后,梁启超、张东荪等人便积极从事于这项译书工作,张东荪与蓝公武等人专门开列了所要编译新书的书目,并建议梁启超“先生事繁,宜另觅一人专办关于编书之事务”。而编译新书,也成为共学社最大的成就。经梁启超出面与商务印书馆主持人张元济接洽,张元济专门拨出3万元作为共学社译书的开支,并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印行的“共学社丛书”。这套丛书计分时代、教育、经济、通俗、文学、科学、哲学、哲人传记、史学、俄罗斯文学十类,每类又包括许多种。据初步调查,1922年即出版40余种,总计当不下百余种。他们选书的标准,“以浅近简明为主”,但“有特别需要之名著”,经过评议会决定者,亦可提请社员翻译出版。在社会学、哲学方面,出版了介绍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所以论共学社译书所发生的影响,不能以一派的好恶而下断语。”

梁启超、张君劢等人游欧期间,接触了西方各种新思想,也会晤了一些欧洲著名学者。他们感到,要提高中国学术思想的水平,促进中国社会和思想的解放与进步,必须彻底输入西方的思想。而输入的方式,除了编译西书、介绍西学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聘请西方学者到中国来讲学。于是,他们便力谋组织一个社会学术团体,专门做聘请外国著名学者来华讲学的工作。这个组织,便是1920年9月成立的讲学社。

讲学社名义上是私人学术团体。梁启超、张东荪等人在发起讲学社时,便决定不完全仰赖北洋政府。它的经费来源除了教育部每年补助的2万元外,主要靠梁启超、张东荪等人向社会各界募捐所得。该社董事会主要由当时的社会名流、著名学者及与梁启超关系密切的原进步党人和研究系骨干组成,其中包括汪大燮、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范源濂、蒋梦麟、王敬芳及张伯苓、严修、张謇、张元济、黄炎培、郭秉文、胡汝麟、林长民、陈小庄及梁启超等20多人。这些董事的捐款,是讲学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罗素来华讲学的主要费用,就是由共学社和讲学社成员、研究系的骨干王敬芳、胡汝麟等人负担的。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冯玉祥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冯玉祥

    冯玉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就让我们从上个世纪开始,在流转的历史时空中,去追寻这位中华优秀儿女的成长轨迹。冯玉祥,本来名叫冯基善,字焕章。“冯玉祥”这个名字是他11岁那年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替他报名入伍时来不及问他的名字随手写上的。后来他一直用这个名字,本名冯基善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冯玉祥的老家在安徽巢县。他的父亲名叫冯有茂,是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冯有茂年轻时为逃避兵荒和战乱,和家人一起离开家乡,流落外地。在替一家姓张的财主当佣人时,他利用空闲时间,跟着财主请来教儿子武术的教师学习了一些武艺。
  • 美国国父——华盛顿

    美国国父——华盛顿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

    混乱的时代,一个男人,四个女人。爱,让她们相识;爱,也让他们相妒、相恨。然而,为了这样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男人,她们或是牺牲自己、或是退出情战、或是远走异乡,只为留给他一个最广阔的舞台。与其说他是她们的信仰,不如说是她们成就了这样一个璀璨的京剧巨星,抑或说,她们才是他舞台上最浪漫的主角。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本书系《我和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丛书之第一本。1978年,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所写《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泣血的文字和深挚的情感,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掀起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高峰。35年过去,在父亲陶铸逝世近半个世纪,母亲曾志也已离世多年后,陶斯亮重拾情思,追忆双亲,带读者走进陶铸一家的亲情世界。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赵登禹

    1898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山东曹州府(今山东荷泽县)赵楼村一户寻常农民家,伴随着一阵清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赵登禹。赵登禹,字舜诚(又作舜臣),因排行老三,有小名“小三儿”。祖上世代务农,父母均为勤勉诚实的农民,靠耕种几亩薄地为生。
热门推荐
  • 风如我

    风如我

    我叫林姜,我想做一个简单的人,我爱我的家人,我爱自己,愿事事顺遂,每个人不同生活中总会发生着同样的事,而我将它们戏剧化的呈现出来,记录我的漫漫长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养妖人系统

    养妖人系统

    只要我想养,就没有养不好。范星唉,不过那只小妖好像被我养歪了。
  • 永远为温柔而心动

    永远为温柔而心动

    【一甜到底的宠文!】传闻都说……作为学生会会长的易小姐冷漠无情,各项学术无所不能,恋爱史却一片空白。宋熙婷一脸花痴呼叫易小姐,“易沫,去看篮球赛吗?”易小姐冷漠脸,“不去。”“有苏泽诶!”易某人0.1秒跳起来,土拨鼠尖叫:“啊啊啊啊,还有站票吗?”众人:“……”双标,无语!【1v1,双洁】【轻松小爽文,全文免费】
  • 顺旗自然

    顺旗自然

    徐烨然有一个小秘密,就算她闺蜜都不知道的秘密,高中那年她其实有一个喜欢的人,但是那个喜欢的人喜欢她闺蜜罢了,其实她很想跟她闺蜜说,但是在她发现他喜欢她闺蜜的时候,就退缩了,只因为她不想失去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 美人骨

    美人骨

    十三个故事,构建离魅整个时代,她是梦妖,以梦为食,迷惘的活了三千年想要的不过是复活一个人,一个她欠下太多的人。钱塘蛇潮,又是海潮兴起,不过今年钱塘的大潮却是异象连连,水面弥久未散的大雾,潮起之时大雾却愈发的浓厚。完全涨潮的时候,拍起的浪花之下竟然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尽皆为白色的海蛇,钱塘蛇潮究竟是为哪般,这其中掩藏下的真相又是为何?更多的故事还在上演,这里是美人骨,一家不大的小店,主人是离魅,她是一只梦妖,以梦为食,最爱美梦,能够发动她交易的酬劳也只有美梦。嘘!不要说话,美人骨的招牌已经被黑色的鳞血素染,白蛇兴起的蛇潮要开始啦……
  • 饕餮行

    饕餮行

    这是一本已经扑了的书,断更了N久之后,又继续开始写.不会保证更新速度,也不会保证完本,喜欢的人就看看,不喜欢的人就拉倒.而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决定怎么高兴怎么写,算是锻炼文笔.看着感觉不爽的人可以批评,但是请不要骂人.
  • 神的刽子手

    神的刽子手

    “神,博爱天下,普渡丛生。我只是他们的刽子手,为他们打工而已!”——张杨说。
  • 幻世芯片

    幻世芯片

    张三原本来自3032年,因为科学家的秘密实验,偶然间带着一颗芯片来到了2019年,且看他如何在2019年掀起一波大浪,他究竟能不能找到材料回去呢?
  • 心杀

    心杀

    盛世江山,三国鼎立;锦绣山河,佳人赛玉。逶迤帘幕后尽是波涛汹涌,寒冰绝色下更藏蚀骨柔情。弯刀血色未拭,傲骨凌寒在血腥中恣意绽放。谁能改变她冰山面容,谁堪忍受冰火交融,谁能暖她冷漠之心,谁能化决绝血骨为绕指柔情,谁便能得她一世深情,江山共守。痴情何惧风雨,缱绻端看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