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83400000025

第25章 写在《海上花》边上(4)

真实是如此平常,令人沮丧难堪,就像把一切都拉到自然光下,太刺眼,太不美丽。所以这部电影的光线全是经过特别处理的——像影楼怀旧写真,像陈逸飞的油画,从一台酒席到一台酒席,从一间香闺到一间香闺——在高超的掌镜技巧下,一个绮丽的海上繁华梦——没有外景(一说是条件及资金所限),全都是昏暗与暧昧,倒有一种独特精致的韵味(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唯美”了,2010年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也是想走这路线,但电视剧不比电影就一个多小时,几十集下来,就叫人发疯——看过它之后一段时间里我落了个毛病,觉得再粗糙拙劣的古装剧都突然变得顺眼了,至少人家头发是头发,衣服是衣服,白天是白天,黑夜是黑夜。看过它尤其怀念1987年拍摄的《红楼梦》——它那些人物与场面,大部分都是在自然的亮光之下,真实清楚,看着真是舒服;它那些日常生活的场景,必须要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才行。而让事物呈现在自然光、白日光之下,也才是最接近中国传统小说的世界的。中国传统小说的世界是不会滥发抒情,也没有幻梦的世界——即使是《红楼梦》;只有平常的生活,真实的现实,白纸上,线条描画的世界,最细小的线条也是清晰的。)

虽然此《海上花》不是彼《海上花》,但是这部电影让不少人对这本书从不知到有知,是大功一件。而且它在一定人群里相当受赞赏,有些影评,显然并没看过原作,却想像理解之深、之准,令我佩服——我如果没看过原作而看那电影,那肯定是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可见电影是OK的。这正是:

假情假义也出色,任是矫情也动人。

世界上最爱它的人去了——张爱玲与胡适

读过张爱玲的“忆胡适”,倒是有一点明白了为什么男女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因为即使存在,旁人也大半以为不是,当然就“不可能存在”了。尤其是才子才女,世人是如此喜爱所谓“传奇”与“佳话”,有机会而不给按上一点,你都不好意思。后来张爱玲嫁的那个美国老男人赖雅,恰好竟与胡适同岁,也成了张爱玲可能对胡适存有别样情愫的辅证——她向来喜欢年纪大的男人。

但也许如果是看得进去《海上花》并了解这本书的遭遇的,便不会这样想。这篇文章虽然是张爱玲在胡适身逝后写的,属回忆纪念文章,起因却是“要不是现在有机会译这本书(指她开始把《海上花》翻译成英文),根本也不会写这篇东西”——当是一说罢。人死之后而写文章把人说得天上有地上无似乎是个挺俗的事,尤其是胡适这种大名人名士,一度似乎天下人都谓之“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张爱玲即使为着这一点清高大概也不愿意写。她倒是写过(大意)“最近××作家死了,我很高兴,因为他写得不好,我又不认识他”的话——当然这是她年轻时候,一夜成名,最风头时,难免刻薄嚣张。

《海上花》是架构起张爱玲与胡适联系的桥梁——1954年末,尚在香港的张爱玲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发出了第一封信:“……很久以前我读到您写的《醒世姻缘传》与《海上花》的考证,印象非常深,后来找了这两部小说来看,这些年来,前后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为得到不少益处。”——她希望胡适能看一下她附寄过去的她的小说《秧歌》,“假使您认为稍稍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兴了。”

考证并推广《海上花》与《醒世姻缘》,那是胡适多少年前的活儿了,结果却似乎并不怎么好,没兴趣的还是没兴趣;“平淡而近自然”原是鲁迅对《海上花》的评价(见《中国小说史略》),也是对这本书最简洁、最贴近灵魂的评价,胡适在引用这句话时这样说道:

“‘平淡而近自然’是很难得一般读者的赏识的。《海上花》就是一个久被埋没的例子。”但张爱玲的信表明她是领会到其妙处并将之作为自己写作的追求的,而这源头正是来自胡先生您,自然打动了胡适。

果然,胡适不但回信而且在信中大大赞美了《秧歌》一番,“我仔细看了两遍”——还指出其中一二处小误,果然看得仔细——“你自己说的‘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我认为你在这个方面已做到了很成功的地步……如果我提倡这两部小说的效果单止产生了你这一本《秧歌》,我也应该十分满意了。”

因为《海上花》和《醒世姻缘》,一下子就把胡适与张爱玲的距离拉近了,虽然此前他与她素不往来,毫无所知——回信中他这样写道:“你在这本小说之前,还写了些什么书?如方便时,我很想看看。”

真的假的?比较奇怪。却也不是没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好假装的,毕竟对一个作者说“我读过你的书”是最大的赞美。当然更可能是某时虽闻其名,却没读过,因为不是一个时期、一个圈子、一个“档次”,就像现在哪个专栏作家或畅销书作家,再是名噪一时,噪死了,你找个老教授问去,照样未必得知,未必想知。

张爱玲收到回信,想是喜出望外,知道是对了路,再去信仍谈这两本书:“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

我常常替它们不平,总觉得它们应当是世界名着。”又将自己预备将它们译成英文的计划托出。又说当然这只是一个愿望,“如果有一天我真打算实行的话,一定会先译半回寄了来,让您看行不行。”

就这样二人“一见如故”,次年张爱玲赴美后上胡家拜访,胡适回访,张爱玲为申请进入可提供免费食宿的作家营而两次请胡适作担保而胡适也都帮忙,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然而全部的所有也不过如此——拜访胡家,一共只两次,第一次系由炎樱做伴,着名的胡太太江冬秀在旁;胡适回访,则是在张爱玲暂居的救世军宿舍——类似贫民收容所——的简陋的公共客厅,这是最后一次见面,而后两作担保都是信函敲定。

这一段又短又“淡”的交往特殊之处在于这正值他们两个都是经过了“暴得大名”,繁华散尽,人生最窘迫卑微之际。张爱玲此番来美国,是因为在香港饱受挫折,希望另觅生机,她给胡适写信,并非雅兴上来,以文会友——她的信写得看似普通、随意,却也圆巧,无可挑剔,联系她的处境,不难猜出其中隐藏的用心,那种谨慎;如何起头,以何起头,都应是经过仔细考虑——她是早就知道了胡适的,但在此次表示仰慕之前,也并没有说过他什么“好话”,倒是在《诗与胡说》里调侃过他——“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的都像是绝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呢,不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

那时她年轻,盛名飞扬,现在一切却都时过境迁了——这么快的,就时过境迁了。她一定不曾想到是会这样吧。

而胡适这时寓居美国,境况也已与他上一次他来美担任“大使”完全不同——文人虽大半声明对政治不感兴趣,若机会够好够吸引也是没有不跃跃欲试的,胡适从政的经历,倒应了他那没文化却有见识的小脚太太江冬秀的预言:把脚踏进了烂泥里。他的经济状况也似乎不大佳——按张爱玲无意的几瞥。然而以张爱玲的敏感和“世故”,纵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亦只更无言——三次面谈是可以谈不少话的,张爱玲的文章里却几乎没写什么,大约也是这缘故。下面这一段描写——胡适回访结束,张爱玲送他:

我送到大门外,在台阶上站着说话。天冷,风大,隔着条街从赫贞江上吹来。适之先生望着街口露出的一角空镑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雾,不知道怎么笑眯眯的老是望着,看怔住了。他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忽然一阵凛然,想着:原来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我出来没穿大衣,里面暖气太热,只穿着件大挖领的夏衣,倒也一点都不冷,站久了只觉得风飕飕的。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这是一种比男女间暗生情愫要深刻得多的凄悲之感,对人生命运、人世沧桑,某种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力量的拨弄,在此之下的感念与相惜是如此无力……以致张爱玲回想起来还会说“那种仓皇与恐怖太大了”,不愿再想——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产生出爱情这样奢侈而肤浅的东西?

然后,张爱玲“二月里搬到纽英伦去,几年不通消息”——不通消息是因为她没有告诉他新地址——是她不与他通消息。直到从报纸上知道他回台湾了。又从报纸上知道他去世了。张爱玲写到他的去世,语气淡漠,“只惘惘的”,“是因为本来已经是历史上的人物?……无疾而终,是真有福气。”——继续她一如既往的着名的淡定。“直到去年我想译《海上花》,早几年不但可以请适之先生帮忙,而且我想他会感到高兴的,这才真正觉得适之先生不在了。往往一想起来眼睛背后一阵热,眼泪也流不出来。”

原来张爱玲的淡定好多时候也许只是一种抵挡——抵挡可能发动的感情,因为大半是无聊和无意义的。对人她可以保持淡定,对她最热爱的文字却不能——对她最爱的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画一样好——和瓷器一样好”的中国传统小说,对把中国传统小说发展到极端——高峰——的、却“平淡而近自然”的《海上花》。然而“平淡而近自然”的价值却是不容易被认识的,这本小说的遭遇就和人生一样……

人们到底都是喜欢戏剧化、喜欢传奇的。

所以虽然此时她决定开始执行这个早已存心的计划——把《海上花》翻译成英文,心中却仍未免悲观,想像到也许这一切努力的结果在洋鬼子们眼中,不过是“许多人整天荡来荡去,面目模糊,名字译成英文后,连性别都看不出,才摸熟了倒又换了一批人……中国读者已经摒弃过两次的东西,他们能接受?这件工作我一面做着,不免面对着这些问题,也老是感觉着,适之先生不在了。”

引导她看到这本书,也许是这世界上唯一最后的和她一样珍爱这本书的价值的朋友,去了(而有一天她也会离去),这是对恩师挚友、对知音逝去的感伤,对像宝珠一样发着光而这光芒却仍不为众人看到的《海上花》的命运的叹息——这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有眼无珠,睁眼而瞎着——这绝不是那些人所说的那种感情,一丝一毫也不是,却比它更深重。

同类推荐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失守的城堡(下)

    失守的城堡(下)

    本书为散文、诗歌和摄影集,是一部描写西海固人文历史的画卷,作者以西海固大地上众多遗留的城堡为对象,以散文形式进行描述,以诗歌进行抒怀,以摄影作品进行展示。是一部图文并茂,具有历史阅读和审美价值的图书。
  • 林下云烟·艺事编

    林下云烟·艺事编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博兹特写集(狄更斯别集)

    博兹特写集(狄更斯别集)

    《博兹特写集》是狄更斯的成名作,是他最早以书籍形式出版的作品,收录了他早期发表在各家报刊上的特写和短篇故事二十七篇,加上未发表的八篇,共计三十五篇。《博兹特写集》展现了当时伦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中下层阶级生活的描写尤其细致入微。作为狄更斯作品的开山之作,《博兹特写集》对于这位大文豪日后写作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博兹特写集》对于全面研究狄更斯,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状况,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热门推荐
  • 池早喜欢你

    池早喜欢你

    如果爱情的路只有一百步,那么第一次顾思杨:你只要向我走出一步,剩下的九十九步我来走池九:好啊,那…不许骗我!第二次池九:顾思杨!九十九步我也可以走,你能不能再走向我一次顾思杨:那我是不是得好好考虑一下第三次顾思杨:池九,这最后一步,你会不会后悔池九:不会,即使你后悔了,我也不会司仪:现在新郎可以……诶?咱们的新郎有点着急啊【作者有话说,新人一枚,玻璃心满满的,希望得到鼓励,希望得到建议,然后想进步!】
  •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演讲全集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演讲全集

    本书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典范,历史的记录,艺术的杰作。该书从古今中外的各界名人的演讲名篇中精心撷取最具智慧的篇章,并加以归类编辑。
  • 重生之幸福乐乐

    重生之幸福乐乐

    蒋乐乐的上辈子是不幸的,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让她带着记忆重新活一次。且看蒋乐乐掉进了怎样的福窝里吧!
  • 没有退路的羁绊

    没有退路的羁绊

    一!切!都!是!那!么!戏!剧!化!所有的感情都应该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应该为这个现实而残酷的世界铺上一些甜蜜,期待一下吧,现实与想象的一种切合,作者也想问,一开始就这么虐,
  • 我和大佬互穿了

    我和大佬互穿了

    盛乔阴差阳错和大佬互换了身体,从此看大佬表演什么是真香,打脸。互穿前,盛乔喜欢大佬轰轰烈烈大佬表示:“我不会喜欢她。”互穿后,盛乔跟大佬划清界线,大佬表示:“我江琮,其实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很多年后,盛乔跟江小宝讲了她和江琮的往事,江小宝拿着胡萝卜充当话筒采访盛乔,奶声奶气地问:“盛乔小姐,和大佬互穿是什么感觉?”盛乔:“唔,是……”江琮把盛乔怀里的江小宝抱开,然后肆无忌惮地拥住盛乔,对江小宝说:“什么感觉?心上多了一个人的感觉。”“还有,你妈妈才是大佬。”
  • 清灼芳华录

    清灼芳华录

    千年的风吹倒了谷堆埋没了墓碑炼化了冷心强拆了良人纯洁的雪等待了千年冷风来了去暖风化了雪良人相伴行匆匆一眼竟动心千年便等了千年妖为了仙,追随千年仙呢?
  • 墨色半生香

    墨色半生香

    师父:“这世上哪有什么妖怪!”某人:“那这嗜血狐是?”师父:“还真有啊,既然打不过不然咱们跑吧?!”某人:“……”云巅大陆,这里原本被护在穹顶之下一片安宁,可接二连三的命案背后,逐渐牵扯出的巨大阴谋。妖、魔和贪婪之人蠢蠢欲动。半香楼、隐月阁、春香楼、天字一号等不断有奇怪的组织出现……那些偶然和制造的相遇,让几个本是陌路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在磨练中逐渐强大,开始背负起了守护云巅大陆的重要使命!QQ群:619627944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 一起捉妖吧

    一起捉妖吧

    仙侠新书《仙路杂货铺》同步更新!有一款游戏名叫《妖命》,有一种职业唤作“妖捕”,当虚拟与现实重叠,当“妖捕”闯入游戏,一个惊人的真相随之浮出水面!“你看到的游戏BOSS不是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妖!我进入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捉妖!如果你也想拯救苍生,那就跟我一起捉妖吧!”请注意,游戏正式开始!
  • 无敌之主角们都是我朋友

    无敌之主角们都是我朋友

    当扑街作者周衡发现他可以让他的书中的主角穿越到他身边能力为他所用的时候……唉~无敌真寂寞~
  • 淮梦拾遗

    淮梦拾遗

    一杯酒、一个人生、一个故事·······人千奇百怪,故事精彩多样,谁又能想到,千年前的贵家公子哥,人道重情重义,却不想,却又这番的过往;道是无晴却有晴,从一朝公主,沦为阶下囚,转世重生,却不得好果·········秦淮啊,最喜欢收藏这些故事了,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