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6400000011

第11章 公道——墨子的管理智慧(1)

“兼爱”’、“尚贤”、“尚同”。取消物我,人我以及人与人的等级、身份等一切界限,不加分别、一视同仁、公平公道。给每一位臣民以平等从政的机会,“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上德下效,下情上达。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活于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之间。墨子出身下层,有很高的制造木器的技艺。传说他制造的一只木鸟,高翔天空,三日不落。墨子曾做过宋国的大夫,也经常到各地讲学,名气很大。墨子生活的时代,是以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为特征的。战争使得劳动群众被迫承受繁重的差役和沉重的赋税,民生痛苦不堪。墨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为劳动群众说话的思想家。他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己任,东奔西走,游说诸侯,力图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的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以致于能够同孔子学说相抗衡,史称“儒墨显学”。墨子本人也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爱戴,被看作传奇人物。

墨子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走到儒家的对立面,自创了一个学派,史称墨家。墨家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成员称为墨者。墨子在世时,墨子是首领,墨子死后,通过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子”。墨家的纪律是严格的,其中有一项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者出仕,要由钜子派出。墨家学文也习武,墨子曾派他的弟子禽滑鳌率墨者为宋守城。墨者出仕得到的禄俸也要交出一部分给墨家集团。墨家是一个管理严格有序的社会实体。

现存《墨子》书是我们研究墨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汇。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所传。《墨子》书中每一篇都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大同小异,就是证明。《墨子》全书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从第一至第七篇。第二部分是墨子的讲学记录,从《尚贤》至《非儒》,共24篇。

第三部分是讨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有《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第四部分记载墨子的言行,有《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五篇。第五部分是军事著作,从《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我们研究墨子,主要依据第一、第二、第四部分,这是反映墨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其余大多为墨子后学的东西。

先秦时期站在被管理的角度看管理的代表人物是墨翟。作为劳动人民和广大群众的代表,墨子认为,社会的管理必须公正、公平,他倡导“兼爱”,要打破社会等级为核心的各种社会界限,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公平的社会管理必须让能人贤人当政,是为“尚贤”说,而每一位社会成员又都应该支持维护贤者的工作,是为“尚同”。“兼爱”、“尚贤”、“尚同”,构成墨子管理的三角结构。

墨子的社会管理学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由最初为劳动者立言的社会管理走向反面,成为压迫劳动者的枷锁。理想主义走向专制主义,这是一个悲剧。

兼爱

“学孔子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墨子,虽离开孔门,但儒家的仁爱思想还是被继承下来了。孔子讲“仁者,爱人”,企图以感情的纽带桥梁作用,软化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紧张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墨子也倡导“爱”。孔墨的管理由此同法家的管理截然区别开来。法家韩非等人将儒墨放在一处加以批判,不是偶然的。

但是,墨子认为孔子仁爱的理论不彻底,是“爱有差等”,对不同的人所施的爱不相同,这样势必葬送爱的本身。为了同儒家的仁爱区别开来,墨子高举起“兼爱”的大旗。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混乱的根源是人们的爱不能做到“兼”造成的。他分析道: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而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同理:

“父自爱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而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而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故也,皆起不相爱。”

就是说,父子、兄弟、君臣关系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同样的道理,世间一切罪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社会秩序的混乱,都起源于不能兼爱。他说: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故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要想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症下药,实行兼爱的管理策略。墨子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兼爱图景说: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忠诚,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相爱则不相贼;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爱,可以避免天下之祸、篡、怨、恨,会带来阶级之间、阶层之间的和谐与互助,是治天下的第一良方。

墨子还研究了实行兼爱之道所得到的效应问题,并由对普通群众的兼爱分析,扩展到社会管理者的兼爱之道。墨子说,士有两种,一为别士,一为兼士,君也有两种,一为别君,一为兼君,两种类型的人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

“设以为二士,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日:‘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日:‘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其身,为其友之亲若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兼士即兼爱之士,他们爱无区别,爱人如爱已;别士即别爱之士,爱有等差,爱己不爱人。如果有人要远行,前途未卜,归期无测,他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托付给兼士呢?还是别士呢?毫无疑问,即使是“愚夫愚妇”也不会托付别士的。可见,兼士得人心、受欢迎。

“设以为二君,使其一者执兼,使其一者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日:‘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情也。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若此。

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日:‘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

别君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及时行乐,不关心民众死活。自利而不利民;兼君先民后己,利民爱民。假如突然遇上饥荒,天下百姓,会选择谁?毫无疑问:“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可见,兼君得民心,受拥戴。

兼爱之道的原理是心理感应。

人是有感情的,是可以感化的,如果你对别人象对待自己一样施以爱心,那么“我投之以桃”,别人必然会“另报之以李”“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无德而不报”,“爱人者必见爱也”。

墨子主张聪明的君主必须把兼爱当做社会管理的第一原则。

实行兼爱之道的核心和实质是取消人我、物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身份等等各种界限,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地施以仁爱,施爱要公平、公道。他说:

“籍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力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

为彼犹为己也。”

就是说,视人如己,破去我执,爱人如爱己,这样,就不会有偏心也不会有冲突和憎恶。

兼爱也就是无偏无私地对一切人,也就是公平和公道。《墨子·小取篇》说:“爱人,待周爱人然后为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周爱,就是普遍公平地爱一切人。能爱他人如爱自己,没有分别是重要的,但在爱他人的时候,不能分别远近亲疏,一律同等看待,一视同仁,也是重要的。否则,就会导致别爱、偏爱的局限。

《大取篇》说:“兼爱相若,一爱相若。”兼爱就是一爱,亦就是一视同仁之爱。墨子引《周诗》说:“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

其直若矢,其易若底。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文中所引前四句今见于《尚书·洪范》,文字略有差别;后四句,今见《诗经·小雅·大东篇》,文字基本相同。这些诗句是歌诵文王公平政治的:“古者文武为正(政),均分、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均分、赏贤、罚暴,亲戚兄弟与路人没有区别,这是公平政治的基本内容。

兼爱的关键在于兼,兼的底蕴是公平。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墨子,对社会的公平和公道,感触尤深。社会的管理者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他们的爱和恶大多是不公平的,因为墨子谈论的爱不是抽象的人类之爱,而是爱利并存,以利为实在内容的。有物质利益的满足,有政治权力的升迁,身处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极少有希望获取到上层管理者的“爱”和“利”,而这也是社会混乱不安的根源。

墨子为此大声呼吁君主们应该公平地对待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兼,才有安。这就是墨子兼爱说的社会意义。

然而,同儒家的仁爱之道比较,墨子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些。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有差别的。无论从血缘关系言,还是从社会和心理关系言,人与人的远近亲疏都不可能相等。儒家倡导“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别人着想,多一些换位思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获得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儒家的爱人是在异中求同,差别中寻找统一,是比较实际的管理策略。比较而言墨子的兼爱,更多一些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兼爱之说的价值在于发现了公道原则。墨子的劳动人民代表者的身份使之更深刻地体会到公道的意义,被管理者更易体会出公道的需求。墨子以十分鲜明的语言,向管理者提出了公道对待的要求。这是对整个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尚贤

墨子的兼爱不是空洞抽象的。兼爱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即“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对君主而言,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那么,君主如何为天下兴利除害呢?那就是推行尚贤政治。

墨子《尚贤》篇论述说:任何一个社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裕,人口众多,政务得到治理。然而,事实上却经常贫穷、人少、混乱。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当政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认为,固然君主是治理社会的关键,但是他离不开下属的辅佐。下属官吏的品行和才能如何,直接影响君主治政的绩效。这如同染东西一样。这里有一束丝,本没有什么颜色,但“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用青颜料去染就成青色,用黄颜料去染就成黄色。君主如同丝,君主所用的人就象颜料,他们可以将君主染成不同的颜色。象太公望、周公这样的贤才辅佐武王,使之灭殷立周,成为英明的开国之君,名扬千古;如干辛、推哆(音齿)之类的佞臣辅佐夏桀王,使之成为亡国之主,遗臭万年。可见,就人主说来,择人是极其重要的。择人是人君的根本任务,为政之要。贤明的君主应“劳于论(择)人而佚于治官(管理事务)”。抓住择人这一要害环节。而不要陷入到具体的事务堆里。否则,即使“伤形劳神,愁心劳意”,不但不能治理政务,反而愈加危险。

墨子指出,当时的君主们眼界狭隘,知小而不知大。他们杀牛宰羊,知道索找熟练的屠户;裁缝衣服,明白应该找到高明的裁缝。

但是,遗憾的是,当他们遇到治理社会这样关系重大的事情时,却不肯借助贤人,其结果是国亡家破,身死名毁,这不是知小而不知大么?墨子还认为,尚贤是提高人君的影响力知名度的重要因素。

“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只有“尚贤”。尚贤,能够感召天下贤者,使人心归属,众望一向,从而获得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聪明的君主应从治乱安危的高度,给予尚贤策略以应有的地位,尤其要有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无论在成功时还是在失败时,都不忘记尚贤。

“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贤者,政之本也。”“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不仅充分论证了尚贤的重要意义,而且为王公大人们设计了尚贤谋略的宏观构架。就尚贤的基本问题,诸如人才的标准、选拔、任用和管理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墨子认为,贤者有三端,即德、言、术。他说: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也。”

厚乎德行,指待人以“兼”;辩乎言谈,能言善辩,指能上说下教,办理邦交;道术即道艺,指治国才干,明于道理,善于政务。德行、言谈、道术俱佳的人,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所谓德行、言谈、道术,包含了今人所说的德和才两个方面。两者比较,墨子更重视前者。虽然,墨子认为,作为贤者,应该有才有德,贤能统一。他也说:“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没有是非观念,不能辩别美丑、善恶,不能算做人才。但是,与才比较起来,墨子更强调德。他有一句名言:“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做官虽然需要知识,但更需要道德。道德犹如大树的根本、根基,根基不牢固,不必丰盛它的细枝末节。墨子强调的道德主要是兼爱之心,即“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慈”。意思是说: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裕时表现出疏财助人之大义;对人之生,表现出自己的慈爱,对人之死,表达出自己的哀痛。也就是说,要视人若己,视人之身若己之身,视人之家若己之家,视人之国若己之国,不分彼此的去爱一切人。墨子认为,人们之间可以感化,如若领导者能够兼爱,那么便可以感化下属,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因此,他将兼爱视为人才的最紧要条件。此外,贤者还应有以下特点:第一,讲求信用,说到做到,不说空话。“言不信者行不果”。

说话不守信用的人行动就不果敢。君子不要乱说大话,自吹自擂,“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专会说道,行动迟缓的人,即使说的头头是道,也不要信;“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富有智慧的人内心明白而不夸夸其谈,脚踏实地地做事而不夸耀自已的功劳。唯有如此,方能取信于人。

第二,立场坚定,意志坚强。他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意志和毅力不坚强就不能使其变得更加聪明。还说:“守道不笃”,即信仰和执着游疑多变的人,“不足与游”。

此外,作为贤者应该具有敢于谏诤君主的美德。《墨子·鲁问》篇有一段鲁阳文君和墨子的问答。鲁阳文君说:“有人告诉我这样的人是最好的臣子:让他抬头就抬头,让他低头就低头,日常无事很安静,有事一呼便应之而来,是这样吗?”墨子答道:

“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

同类推荐
  • 夕阳遐思录

    夕阳遐思录

    本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企业管理、企业整顿、工业学大庆和企业改革的内容;作者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中国政研会工作方面;其他工作方面的探索研究。
  • 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

    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

    本书由绪论,相关文献综述,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论、管理建议与展望六部分组成。涉及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设计理论模型、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概括研究结论等内容。
  • 车库咖啡——“中国硅谷”的创业梦

    车库咖啡——“中国硅谷”的创业梦

    本书通过“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的口述,讲述了车库咖啡内年轻人的创业故事,讲述天使投资人如何寻找项目,讲述中关村新的创业生态圈以及逐渐形成的崭新的创新创业系统。
  • 管人的难点

    管人的难点

    为了帮助广大管理者解决管人难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职场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管人经验,从员工关系、员工冲突、员工习惯、奖惩制度等方面阐述了管人之道。全书采用管人问题分析、案例诠释、提供高招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对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剖析,语言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有趣。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 追随你的心

    追随你的心

    本书全面解读和诠释苹果“教父”乔布斯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美地展示了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乔布斯的经典语录开篇,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演讲案例,针对苹果公司及商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新、管理、经营、用人、生活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
热门推荐
  • 那童那年那时光

    那童那年那时光

    童年记忆中,那个追逐梦想的样子,是否还奔跑着,她喜静,爱与孤独相伴,她对体育、对梦想的追求没过了她对生命的看重。那年之中,她是否能冲向顶峰;那年之后,她是否又能继续奔跑…
  • 独剑弑天

    独剑弑天

    月照成尸,天魔解封,乱世千秋,谁能救下这破碎的天?一少年身怀光之心,为拯救天下,转生前往真灵界修仙,力挽狂澜欲救天,倘若救不了这魔障冲昏的天,那就只好,弑天!!
  • 圣轲

    圣轲

    纪元之始,伴随七颗圣星降世,世间生灵开始了踏上了寻往名为长生不死的路上,一代代从未忘却;时至今日,纪元之始已经成为传说,生灵最初踏上修行之路的意志已经难见,剩下的,只有对力量赤裸裸的欲望。我们的故事从九州,这个在无尽宇宙空间留下诸多美名的地方开始
  • 神魔剑舞

    神魔剑舞

    在太古时代,个个门派相互争斗,民心溃烂,人民生不如死,邪魔也随之而生。只因为一个叫琳甪的小孩子,琳甪是一个有非凡能力的人,个个门派为了争夺她都如尸般,他们不惜杀死她的父母,还要让知道她身世的人消失,一个天神为了不想让人类自相残杀,决定将她带走,让她陷入沉睡。此时的琳甪已经身怀绝世武功。天神将琳甪的力量封印住,让其陷入沉睡。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琳甪遗留的力量开始成为人形。但不知为何,琳甪开始苏醒,她遗留的一部分力量竟转世成为另一个人。以她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人界里,那时她的名字叫魅欣。开始了她一段生涯。不知道她又有一段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倾听吧。主角:魅欣(琳甪【通常会在嶯的幻境里出现】、亣【五魔之一】)
  • exo之女孩

    exo之女孩

    一位00后的中国小女孩,来到韩国。会在韩国发生什么呢?会与exo发生什么呢?她是行星饭吗?
  • 方块世界之创造

    方块世界之创造

    “这里?是哪里?”刘易横睁开双眼一看皱起眉头看着这个特殊又奇怪的世界说道。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为什么刘易横感到奇怪呢?点进来看看就知道。
  • 幕牙山

    幕牙山

    金陵塔,金陵塔……
  • 仙端

    仙端

    一梦千秋,桃花旨坠飞升上神踏入仙境一梦不醒一醒梦空悲愁叹忧。还要从《仙端》神奇的网络游戏,神秘的游戏世界颠簸的命运讲起——徐瑶梦颓废了整整四年只因为一部游戏《仙端》打败天下好汉成为女中龙凤,游戏里的仙王现实中的堕落者。
  • 从遇见系统开始

    从遇见系统开始

    地球上的一位少年因看小说入迷可他的真的穿越到了玄武大陆
  • 重生之姝写一生

    重生之姝写一生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只一眼,于那万千人中对她上了心,只一瞬,便觉已过经年,长日尽处,俱是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