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2400000005

第5章 吃喝门道(5)

皇粮难吃

中国的官吏,很早便有皇粮可吃。

春秋战国时,秦国官员的收入主要是实物,按官职大小配给粮食,作为工资。一年领取皇粮一百石以上的为“有秩吏”,已进入干部序列;能挣到六百石以上者,则属于“显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高干了。当时要了解干部的级别,办法十分简单,只要看看该人吃多少皇粮就行了。低级官吏的年薪不过五十石,高的可达千石。

商鞅变法后,在秦国想要做个小官并不难,只要作战玩儿命即可,“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明码实价,老少咸宜。其时秦军作战十分凶悍,令六国闻风丧胆,当与这套规定有关。不过,要想做大官,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有真本事,或是好爸爸。

秦汉年间,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即谷子,因而支付官员的粮食也以此为基准。可百姓交纳的皇粮可是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为了统一工资标准,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明确各种粮食折合成粟的比例,省得官员攀比。《秦律·仓律》中便规定,稻禾一石,可以抵顶粟二十斗;大豆、小豆和麻籽,“十五斗为一石”。由此可见,当时的稻谷还是挺金贵的,小杂粮却不怎么吃香,和现在的行情不同。

谷子外面有壳,必须经过舂簸去皮才能食用,一般来说一斤谷子能加工出六两小米。据专家考证,秦时一石合100升,一升约合342.5克。据此计算,五十石之官所得俸禄为小米1712.5公斤,供养五口之家颇为紧张,而一个千石高官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日子就相当滋润了。说来也有意思,新中国刚成立时流行的“供给制”和最早的工资标准,也是以小米作为计量单位的。如1950年政务院颁发的中央政府工资实行标准,便分为25个等级,最高月薪为3400斤小米,最低120斤,相差28.33倍,比秦代官员收入差距还高些。不过,这包括了工勤人员的工资标准,而过去这些人是不能算官的。

秦国的“有秩吏”因公出差,还另有补助,可以享受沿途驿站供应的饭食。这也合乎情理,让领导干部背着个米袋子到处视察民情,也实在不成话。下级官吏则无此待遇。《秦律·仓律》规定:“月食已致禀而公使有传食者,及告归尽月不来者,止其后朔食,而以其来日致其食。有秩吏不止。”其大意为,一般官吏出差在外,在驿站或官府就餐,以及请假一个月不归者,停供一个月粮食。待到重新上岗后再领“工资”。有秩吏则不再此例。这种规定未免不尽合理,小吏本来就没有多少皇粮可领,外出公干还要克扣,家里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看来,官大官小就是不一样。所以一般人都要不断追求进步。

有无皇粮可吃,后果大不相同。东晋时的陶渊明当过两天彭泽县令,因不愿意伺候上级派来的巡视员,“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挂冠归隐,写他的田园诗去了。这“五斗米”并非虚指,而是他一天的禄米数量。据专家考证,当时县令的年薪是四百斛米,一半发现金,一半领粮食,平均每月可得粮十五斛。一斛十斗,正好合一天五斗。

不过,陶县令没赶上好时候,每天额定的五斗皇粮不过是空头支票。当时朝廷财政紧张,只好拨出一部分公田给地方官耕种,打下的粮食充当工资,县令有三顷地。陶渊明嗜酒,上任之后遂下令将公田全部种上秫子,用来酿酒,这下夫人不干了,总不能一人陶陶然而全家饿肚皮吧,于是坚决要求改种粳稻。经过协商,陶老先生让了一步,“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这才维护了家庭的和谐。

陶源明的皇粮大约一口也没吃上,因为他只干了八十多天县令,辞职时工资还在田里长着呢,最多只能喂牛。告别皇粮,免受俗务羁绊,陶老先生写出了不少好诗,但日子过得也真是苦,最后竟然落到“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地步。一般文人受不了这份罪,因此还是要做命官,吃皇粮,该折腰时就折腰。折腰最多没面子,不折腰则会饿肚子,孰轻孰重,就看你怎么掂量了。

唐朝初年文武官员工资中也有禄米一项,从正一品的一年七百石,到从九品的三十石。仅供养百官,朝廷一年就需要粮食五十万一千五百多斛。这只是贞观初期的数字。当时唐太宗对官员编制控制很严,据杜佑的《通典》记载“贞观六年,大省内官,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二而已”,因此供养这些人的花销还不算大。此后,官员数量出现了持续增长势头,到了唐中宗时,更是全然没了规矩。

唐中宗李显是个倒霉蛋儿,刚当皇帝一年便被母后武则天给废了,战战兢兢又熬了二十年才再度上台,于是便可劲儿瞎造,好把耽误的美好生活补回来。瞎造的表现之一便是随意封官。他曾经一年封了两千多名员外官,景龙三年(709年)的一个月中便任命了七个宰相,很爽。这些官员多到在衙门连个板凳都没有,故时人谓之“三无坐处”。“三无”指的就是宰相、御史和员外官。员外官虽然没事可干,但俸禄却不能少。这下便有些麻烦。

唐代关中产粮已不敷首都长安消费,需要从江淮调运解决。当时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定在洛阳,就是为了运输粮食供应都城。但是从洛阳再到长安,漕运要经过三门峡,河水湍急,事故频发,运输十分艰难。隋唐两代,皇帝经常要带着朝廷官员跑到洛阳办公,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名曰“就食”。景龙三年关中大旱,眼见得编内编外官员马上就要无粮可吃,有人遂向李显建议,依照成例迁至洛阳办公。李显感到忒没面子,气哼哼地说了一句话:“岂有逐粮天子乎?”打死也不去。亏得中宗没过两年就薨了,继位的玄宗李隆基一方面裁汰冗员,一方面整治漕运,这才保证了皇粮的供应。

诗人岑参曾经曰:“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开口笑。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看来他是有资格领取皇粮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他的朋友杜甫也曾当过不大不小的官,后来因战乱而四处颠簸,断了皇粮,于是只好吃别人的。他到成都投奔好友高适并得到接济后,写了一封感谢信《酬高使君相赠》:“ 古寺僧牢落, 空房客寓居。 故人分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 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 赋或似相如。”这诗未免有点凑合事,不过吃喝感谢信也只能如此,即便是出自诗圣之手。因为总有些折腰的感觉。

吃皇粮人数最多的大概要算清朝。除了文武官员外,北京城里的八旗子弟,无论当不当兵,做不做事,都能领一份钱粮,俗称“铁杆庄稼”。京城旗人多的时候有六十多万,为了供养这众多人口,朝廷在北京东城建了十三座大粮仓。专门储存从南方运来的米粮,如今这些粮仓虽然不复存在,但名称却还保留着,包括禄米仓、南新仓、北新仓、海运仓等。

吃皇粮的闲人多了,正经干事的俸禄自然就少了。清朝京官,一品年俸不过白银180两,二品155两,最低的九品只有35两。每两俸银同时配给俸米一斛。到了咸丰光绪年间,国库吃紧,京官工资还要打八折,日子更加清苦。好在只要人在官场,办法总是会有的。

清代中期有一官员名叫张集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任命为陕西督粮道,负责征收皇粮供应军队,一年要收米豆麦二十万石,发放十九万多石,结余归己。陕西粮道是全国著名的肥缺,据说一年有三四十万两银子的进项。不过,张集馨的亲身体会是只有六万多两,而且还有许多固定开销。

其中,要给官员送礼:“驻军将军三节两寿(即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以及官员和夫人的生日),粮道每次送银八百两,有表礼、水礼八色,门包四十两一次。两都统每节送银二百两,水礼四色。八旗协领八员,每节每员送银二十两,上白米四石。将军、都统又荐家人在仓,或挂名在署,按节分账。抚台分四季送,每季一千三百两,节寿但送表礼、水礼、门包杂费。制台按三节致送,每节一千两,表礼、水礼八色及门包杂费,差家人赴兰州呈送。”此外,来往西安的官员的吃饭、听戏费用,馈送的盘缠,都要由粮道负责,一次大约二百两银子,“通计每年用度,连京城炭敬,总在五万金上下,而告帮告助者不在其内。每年入项约六万金,再除私用,亦无复多余”。

张集馨送礼名单上的官员,既有将军、都统等军队领导,也有陕西巡抚(抚台)和陕甘总督(制台)等行政上司,这些人收受的礼金,属合法收入,不必担心受到查处。当时的陕甘总督,就是林则徐。看来只要官做得够大,各种皇粮都会有的,是不是肥缺并不重要。

清朝的皇粮多为老米。官仓的稻谷长期存放之后,颜色转黄,米质变糟,这便是“老米”。虽然属于变质食品,但管仓者照样发放:白给的东西,爱要不要。因此,老米原先只是没钱人家才吃,毕竟聊胜于无。后来,有人研究后发现,具有皇家特色的老米通过长年存放,去了油性,既开胃又爽口,比新米还要好吃。此“老米优越论”一出,迅速得到响应,就连皇上都把老米摆上了餐桌。光绪七年元宵节那天,万岁爷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有“老米膳、老米溪膳”。由于最高当局倡导,老米顿时身价百倍,一些粮行还专门向贫困八旗人家收购未到期的米券,到期后到官仓领取老米再转售给那些慕名求购者,售价比新米还要高。

同类推荐
  • 三种向度

    三种向度

    本书诗歌作品集。作品分三部分,以“时代镜像”“灵魂的呼啸与细语”“隐秘柔情”三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8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作法味不尽的想像空间。
  • 北斗京华

    北斗京华

    周汝昌先生在行文当中,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师友杂忆,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鲜活历历如在目前。作者所记均是亲所见闻,故记地如临其境,记人如闻声咳。捧读此书,便犹似置身于老北京的文化氛围当中。
  • 普希金诗集

    普希金诗集

    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普希金传略,介绍普希金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普希金的抒情诗,共50首;第三部分为童话故事诗,共5首,都是普希金的名作。本诗集译文准确,图文并茂,别具匠心。
  • 疯话五书

    疯话五书

    中国人向来有读古书的爱好,因为古书中深藏着社会的冷暖、人性的明暗,尤其是在历史变革时期,它仿佛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廓清现实,对新生事物作出价值判断。所谓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论今,读古书的目的正在于此。申维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笔记体文化随笔集,最大特色是文与史相映成趣。他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出发,以漫话《聊斋志异》、品《水浒传》、戏说《西游记》、夜读《春秋》、解读《道德经》人笔,展开了对人生百态的精辟解读。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一系列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节目后,重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已然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阅读时尚。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热门推荐
  • 古纪未世

    古纪未世

    宇宙大爆炸,不知起因不知结果,诞生即是毁灭,毁灭即是创造。人类被创造出来,惊叹于宇宙力量的宏伟,探知欲从未减弱,好奇是所有生物的通性。人类不是唯一智慧生命,在宇宙里不是,在地球同样不是。谁创造了人类,或者说谁改进出人类,历史不可考证,但绝不是不存在。在不可考证的纪元,更早的智慧在现世不得不惊世而出,带来的是历史和未来,,,,
  • 最强逆天战尊

    最强逆天战尊

    林家废物,被神魂附体,从此开启了一段逆天之举!
  • 大雪无乡

    大雪无乡

    本书为“三驾马车”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中篇小说代表作8部。作者的“谓莲湾风情”系列,独树一帜,将发生顏莲湾的种神故事,那种新与旧,传统与现实的撺沿和矛盾,以独持的视角繁衍成篇,令人对这一方迷人的水产生眷恋和向往。此外,作者也走出大海,将笔触伸向上袤的农村田野和处境艰难,自强不息的工业企业,将作者的体验和困惑,将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阵痛展现出来,让读者尽情感受新生活的气息。
  • 惊魂旅程

    惊魂旅程

    长长道,秋风扫,莫弹伤心调,相思自有明月照,世间旧事,妖鬼奇谈,知多少,醉不了,醒不了,哪有为鬼好,蜗名螺梦一茅草,人鬼争与,斗战未熄,何时了。故都河里的黄金棺,满是人头的脑树,半夜上街的骷髅,长生不死的仙药......一件件超乎了寻常的事物,一次次寻宝带来的危机。我们,到底颠覆着这个世界的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离奇?或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离奇!同样的是探宝,不同的感受,全新流派小说!
  • 狼空间

    狼空间

    狼,每一只都是天生的猎手。狼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他们遇到一起,便是连猛虎也要退避的群狼!狼啸明月!世界的一切都会因我而震撼。——孙傲新人首次创作,希望大家喜欢。
  • 黑白神丸

    黑白神丸

    本书是作家范锡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黑白神丸》、《宝剑镇》、《断剑访》、《功夫树》、《秘笈一条街》、《如水柔骨功》、《长安城》、《蚊子宴》、《聚仙壶》、《七绝丸》、《额头诗》以及《水晶球里的小和尚》等作品。
  • 超级神眼系统

    超级神眼系统

    我不过是个没了价值,被抛弃的炉鼎而已。若这样你们都不愿意放过我的话,我并不介意回来,将你们的骄傲粉碎!我只想普普通通地生活,可若是你们想要仗着钱势踩我的话。我并不介意,让你们后悔遇上我!“美女,我顶多算长得不丑吧,你这么对我不依不舍,死缠烂打的,何必呢?”
  • 一生一世一锦年

    一生一世一锦年

    春天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她叫锦璃,锦瑟的锦,琉璃的璃。红颜薄命,每一世她都活不过十七岁,这是她的宿命,无法扭转,无法改变。幽深的古道上,少年撑伞缓缓来到她的身边,庇护了雨中瑟瑟发抖的少女,她诧异地抬起了眼?,他立于雨中,玉冠束发,月白长袍,墨画的眉,眼眸里满是清明,宛若谪仙。她跪坐在青石板上怔怔地看着他,两目相对,缄默无言。他带她游遍京城,看遍繁华。春归陌上,繁花落尽,醉了锦年。她的拘谨在他的注视下消于无形,她的感情却在这无声的注目下汹涌成灾,一场超越生死的爱恋随之产生......
  • 青梅竹马:我的呆萌青梅

    青梅竹马:我的呆萌青梅

    “梦雪,我今生今世只爱你,嫁给我,好吗。”此时的梦雪泪流满面,甚是开心,“愿意,我愿意。”说完便把头埋在了辰熙的怀里,“梦雪,别离开我了,好吗?”“不会的,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 封天御道

    封天御道

    一个修真废材,却想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觉醒后的他究竟是天地间的救世主,还是灭世魔尊,一切都要从他八岁那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