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2400000015

第15章 衣帽乾坤(4)

服饰之赐的对象当然还有能臣。稍微明白点事理的皇上毕竟知道,坐江山不能只靠溜须拍马之徒。因此,除了顾可学这样的货色外,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崇祯年间的御边统帅袁崇焕等人,也都有过赐服之荣,而且规格颇高,所赐者为蟒服。蟒服因面料绣有似龙之蟒而得名,非皇上亲赐,即便一品高官也不得享用。张居正当过皇上的老师,万历皇帝一度对其言听计从,因此赐件蟒服也不稀罕。不过,皇上一时看重你,并不代表一辈子看好你,等到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在一些朝臣的怂恿之下,抄了张师傅的家,还差点把他开棺戮尸。服饰之赐,实在是不牢靠。

也许是看清了这一点,当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让袁崇焕全权负责辽东战事,并赐他蟒服和玉带时,袁崇焕极力谢绝御赐,只求皇上能给点信任,不要听信谗言,说是“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朱由检当场开出保单:“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但到头来他还是听信谗言,以擅主和约等罪名,“磔崇焕于市”,也就是千刀万剐。很惨。

看出了专制制度的毛病,却不得不周旋其中,最终自蹈死地,这是袁崇焕们的更惨之处。

?

裤裆变迁

中国虽然素称礼仪之邦,有些事情其实并不那么“礼仪”。比如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头有脸者多为“光腚党”,老少不分,乾坤一体。

“光腚党”成员既为有头有脸者,当然不可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其穿着还是颇为讲究的,上要有衣下要有裳。裳的样子和现在的裙子差不多,只不过褶子要打在左右两侧,前后两面则须保持平整,以示庄重。裳之外,还要罩上一块绘有图案的布帛或皮革,以作装饰。与裙子不同,裳是绝对不能“迷你”的,一般都要长拖到地。因为华丽外表的后面已无寸丝在体,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周易·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此处之乾坤,指的是天地。天在未明时为玄色即黑色,故上衣像天而其色玄;地为黄色,故下裳像地而其色黄。明白了衣裳的形制,才能理解为什么当权者只有“垂”衣裳才能天下治。因为裳内已是一无所有,不垂之,难免春光乍泄,不成体统。领导形象一旦因此受损,说出话的分量便得打折,天下自然也就难于治理。

穿衣系裳的“光腚党”,尽管行为举止须处处小心,但也因此捞得一大好处,这就是“方便”起来比较方便。

但衣裳之制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保暖性太差,遇到数九寒天可就惨了。于是,聪明人想出了各种补救措施。在两腿部位,以窄布缠绕的“邪幅”御寒,其模样和现在的裹腿差不多,只不过缠绕的层次更多些;在核心之处,则发明了“绔”以全力保卫之。由此,“光腚党”便演变成了“开裆族”。绔者,开裆裤是也。由于保留了便于“方便”的功能,开裆裤也被称为“溺绔”。江陵马山楚墓中曾有绣绢锦绔出土,沈从文老先生专门对此进行过考证。

由于是内穿之物,绔的用料通常不太讲究,只有阔少才会以细绢即“纨”来做绔,臭显摆。由此便有了纨绔子弟之说,即“穿着豪华开裆裤的有钱小玩儿闹”。为此,特建议将“酷毙”一词改为“绔毕”,这样才有讲儿。

开裆裤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人们十分熟悉的赵氏孤儿故事中,幕后英雄便有此公。当年老赵家被满门抄斩后,只有赵朔的妻子因为是晋成公的姐姐,得以带着身孕跑到宫中避难。“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躲过此劫,赵家的独苗苗赵武,才能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等人的扶助下,报仇雪恨,重振家声。赵武藏身之“绔”,便是开裆裤,唯此,他才能通过敞开之裤裆顺畅呼吸,不至被憋死。没有这裤裆中的一幕,就不会有后来的魏、赵、韩三家分晋,更不会有战国的七雄争霸。亏得《史记》中的这番记载,才使开裆裤之殊勋未被湮没。

不过,老赵家的后人赵武灵王对开裆裤却不那么领情,甫一当政便要全力革除之,搞什么胡服骑射。这其实也是形势所迫。因为赵国当时经常受到周边胡人骑兵的袭扰,靠传统车战总打不赢,只好以骑射对付骑射。而宽袍大袖的汉族服饰,用于车战还马马虎虎,一改骑射便不灵光了。穿着开裆裤骑马,将士们过不了多久都得变成红屁股猴,哪里还有心思挽弓射箭!因此,要玩儿骑射就必须配套胡服,上面是窄袖的紧身衣,下面取消裳和开裆裤,只穿满裆长裤。

为了把这裤裆补一补,赵武灵王可是遇到了大麻烦,有人抨击他违反礼制,“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不为所动,反驳说:“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很有水平。经过一场辩论,赵武灵王获得了元老派的支持,这才使胡服骑射推行开来,军队因此连战连捷,赵国疆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的强国。噫吁!世上一切改革都不容易,包括补裤裆。

溺绔虽然在赵国受到胡服的冲击,但在其他地方依然吃香,直到汉代,裤裆的官方地位才正式确立。汉昭帝的上官皇后,是朝廷重臣霍光的外孙女,霍光为了让她独得皇上宠幸,早生贵子,便想出了一个高招,以昭帝身体欠安为由,示意左右吁请皇上节欲,并把后宫佳丽的开裆裤全部改为“穷裤”,即具有前后两裆的内裤。如此一来,皇上即便想和其他宫廷女子“交通”,也不那么容易了。宫廷裤裆体制改革之后,合裆裤才逐渐流行开来,使得人们生活多了一些文明。这也算是歪打正着。

其实,要想固宠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把皇上的裤裆缝起来。

?

揣摩“箕踞”

中国古代有头有脸的人物,很有几个举止乖戾者。汉高祖刘邦便是其一,喜欢当众“箕踞”。

所谓“箕踞”,就是两脚前伸,两膝微曲而坐,因为伸出双腿的形状像个簸箕,故有此名。这般模样搁在今天不算什么,早年间却是大大的不妥。《礼记·曲礼》中,对人们行为举止规定了上百条“不准”,吃饭时不准满嘴喷饭,不准满嘴流汤,不准吧唧嘴,不准专吃一样菜,不准拿骨头喂狗;走路时在堂上要用细步,堂下要用正步……其中一条,就是“坐毋箕”。毋箕之坐,就是要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和跪着差不多。这等坐法,即便下面没有搓板,也难以长时间享受,因此人们私下里踞他两踞,松快松快在所难免。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的夫人曾有一次如此这般了一番,没想到被老公一头撞见。孟子到底是亚圣,立即禀报老娘,说老婆“独踞”,不懂礼数,要休了她。孟母不愧是亚圣他妈,马上引经据典,说儿子进房间不打招呼,让人准备不及,才是真正不懂礼数。闹得孟轲先生老婆没换成,还得检查自己的不是。可见,非公开场合的箕踞还是允许的。但是当众如此,则确乎是傲慢无礼的表示。老刘却偏偏要当众如此,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耍光棍儿。

据《史记》记载,刘邦之“初踞”,是在沛公任上领兵攻秦的时候。一个叫郦食其的读书人听说刘邦是“大人”即品行高尚之人,遂兴冲冲地撞上门来呈献灭秦之策,没想到被召见时,“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很恼火,教训刘邦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听罢这话,刘邦这才像个“大人”,起身整衣,以表歉意,并将郦食其请入上座。受到礼遇后,郦食其方“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

刘邦之“二踞”,则是从沛公挣蹦成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的哥儿们英布,在刘邦的劝诱下起兵攻楚,结果老窝被端,只好投奔刘邦找饭辙。“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英布不是读书人,被“踞”之后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心中憋屈,于是只好“欲自杀”。不过回到招待所后,英布发现“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于是又死心塌地跟随刘邦,最终把项羽逼得自刎乌江。

至于“三踞”,则是老刘当了皇帝之后的事。汉七年,他到赵国视察工作,赵王张敖家中的“一把手”是刘家大小姐,因此对皇上老丈人自然要小心伺候。张敖不当赵王当跑堂,穿着短布衫,戴着皮套袖,亲自给刘邦端菜上饭,可老刘仍然不满意,“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张敖的手下火了,对他说:“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啮其指出血”,有的解释说,这是张敖以此表示对刘邦的忠心。

箕踞为什么像斗牛士手中的红布,人见之而人怒之?答案其实十分简单,“箕踞则如袒裸”,有可能泄露“最高机密”。

中国古代的男男女女,下身所穿都是裙子即“裳”,里面却没有内裤。为防止公开透明,人们在公众场合只好跪着,用长拖到地的裳将身体紧紧裹住。如果像刘邦那样两腿前伸,坐在席子或矮床上,势必将看家护院的宝贝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等于是当众骂娘。面对这等羞辱,正常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因此,张敖“啮其指出血”,应该是被踞之后也想跟刘邦玩儿命,又知道玩儿不过,只好干忍着,啃自己的手指头消气。至于后面那些颂扬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漂亮话,久在官场混,谁个不会说?

鲁迅先生说过:“汉的高祖,据历史学家说,是龙种,但其实是无赖出身。”从老刘对箕踞的爱好,也可证明这一点。而高祖之高明,便是把这类无赖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为自己打天下服务,而非一味耍光棍儿。像他对待英布,先是以“踞床洗”挫其傲气,等到英布被折腾得自尊全无,打算自行了断时,再给他一个意外之喜,让他在吃喝上与自己平起平坐。如此,英布想不卖命都不成。下三滥功夫,能够收发自如,也绝对是上乘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世上无赖千千万,只有刘邦才能当上一国老大的原因。

司马迁笔下还有另一箕踞者,就是荆轲。他在刺秦王嬴政未果,身被八创之后,明知必死,却还要倚柱而笑,箕踞大骂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一笑一踞一骂,顿显荆轲之满身豪气。太史公确实高明。只可惜,诸多影视剧却未曾表现这箕踞的真实。

大概是“不准”太多的缘故。

?

说红道紫

中国人说的许多话,往往都有来头。

就拿“后来居上”来说,其原创者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出道较早,苦熬多年才当上个主爵都尉;虽说只是负责授爵之类的杂事,却是“列于九卿”,享受正部级待遇。其时,同在官场上的公孙弘和张汤都还是“小吏”即办事员。然而,等到此二人一个官至宰相,一个当上了御史大夫,进入“三公”序列时,汲黯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汲黯找到汉武帝刘彻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此话着实不像臣子该说的话。好在刘彻有些肚量,听过之后,“上默然”,没答理他。

汲黯不能进步,问题就出在他那张破嘴,专门拣最高领导不爱听的话说。一次,武帝找来一帮文人商讨如何为自己歌功颂德,他老先生偏要插上一句:“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尧之治乎?”弄得刘彻很是恼火,“变色而罢朝”。似这等乌鸦嘴,没有被撤职砍头,已算万幸,想要升官,根本没门儿。须知,要想后来居上,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让老大高兴顺心。

中国还有许多话,则闹不清打哪儿来的。比如,与“后来居上”同具官运亨通之意,兼备权势显赫之色彩的“红得发紫”,就不知出自何人之口,故而《辞源》《辞海》均未收录,因为没有说道。窃以为,能够说出这等话的,应为官场中人,且对中国服色制度颇为了解。

中国过去服色,也有三六九等。按早期的官方标准,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属高贵者,可用来制作官场礼服;绀(红青色)、红(赤之浅者)、缥(淡青色)、紫、骝黄,则为间色,因其驳杂,故而卑贱,只能用于官员的家居便服、背心裤衩,以及妇女、平民的衣着。不过,也有个别当权者喜标新立异,以间色为朝服。春秋时的齐桓公便是一个。《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好衣紫,国人皆好服之,致五素不得一紫。”尽管齐桓公为当时的霸主,但其做法仍为正人君子所不屑。孔夫子就曾明确表示:“恶紫之夺朱也。”因为如此这般,便会打乱上尊下卑的等级制度,造成社会混乱。圣人到底是圣人,看问题具有战略眼光。

不过,中国的圣人所不知道的是,齐桓公之喜好,其实正与国际接轨。古罗马时期,皇帝、执政官、将军等有头有脸者,所穿袍服无不以紫为贵。当时的紫色染料,取自地中海深处的一种贝类的内脏,每个只能提取一两滴染料,从200只贝中获得的染料,干燥之后不过0.007克,因此价比黄金。这等珍稀之物,自然只有高高在上者才配享用,“恶紫之夺朱”论在此毫无市场。

如果就色论色,比起黑白之类的“正色”来,紫色更为典雅华丽。故而,独尊儒术的汉代之官服虽然仍为黑色,但一些零部件已经以紫为贵。其时官员上班出行都要随身佩带印绶,以别等级。绶是丝织的宽带子,长可丈余,平时垂于腹前,一端用以系印。后来居上的公孙弘丞相和张汤御史大夫,按级别均可佩金印紫绶,而汲黯之流,则只有银印绿绶。难怪他老先生要耿耿于怀。

隋唐时,紫色已正式进入官服序列,而且地位甚高。唐高宗之后,各级官员的服色标准为: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则为浅青。绯即是红色。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位高权重,职数有限,能够由红而紫,殊为不易。白居易有诗云“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其得意之情不难体味。白诗人在官场混了几十年,退休前终于当上了正三品的刑部尚书,自然要吟唱一番。

要想红得发紫,还有速成秘诀。这就是千方百计讨得皇上欢心,由其发布敕令赐紫,先享受一下三品高官的着装待遇,待时机成熟再转为实职。这在官场上是常有的事。不过,这样做要选准时机,掌握火候,绝不可胡来,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唐代宗时有个宦官鱼朝恩,本来是个红得发紫的典型。代宗不但让他掌管军队,参与朝政,而且居然要他负责教育系统,主管国子监。不过,这个鱼朝恩得志便猖狂,朝廷大员商议要事,他只要未参加便要大骂:“天下事有不由我乎?”皇上听了自然很不高兴,因为自己的位置让人占了。还有一次,鱼朝恩给养子弄了个穿绿色官服的内给使,结果小鱼上班头一天便和同事干起来了。于是鱼朝恩第二天找到代宗说:“臣子官卑,为侪辈所陵,乞赐之紫衣。”没等皇上应允,其手下已经拿出紫衣,套在了鱼子身上。代宗无奈,只好干笑曰:“儿服之,大相宜。”但没过多久,老大便把老鱼给“咔嚓”了。

所谓红得发紫者,其实大都还是奴才,一旦惹翻主子,难免由紫而黑。世上偏有不少人乐此不疲。悲夫!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让生命燃如烈焰

    让生命燃如烈焰

    本书作者从小爱好诗歌诗词,这是作者十几年来的心血,本书选了作者近百首诗词,作者从不同角度的歌颂了人类的美好情感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歌颂爱情。诗词从写作手法上很新颖、独到、成熟,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好书。
  •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
  • 王蒙说—艺文味道

    王蒙说—艺文味道

    说到底,王蒙对文艺的把握就是对生活的把握,对生命意味的把握,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的人对于艺文味道独到的见解和体悟。《王蒙说:艺文味道》分三个专辑:艺术味道、文学味道、经典味道。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电影、戏曲、广告等方方面面,智趣幽默、才情横溢,极富见地。如此分主题地编选王蒙的散文随笔集,于作家也是首次。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苍穹万界

    重生之苍穹万界

    我心无愧,我意无悔,生而为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家族弃少的重生之魂,快意恩仇录!
  • 女尊之宠溺无限

    女尊之宠溺无限

    “我是谁?我在哪里?”“你是我朝太女皇甫璟晴,我们的妻主啊~你是怎么了?”众男悲戚戚的望着洛晴说道,“不!你不是他们的妻主,你是我张天麟的爱人莫洛晴,永生永世独一无二的爱人,你忘了吗?!”不知怎么也一齐穿越过来的张天麟不敢置信的看着似乎真的忘了他的莫洛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认识你们,我可以走了吗?”“不行!”张天麟和众美男齐声道。非喜勿入,且看失忆女主莫洛晴如何实现征服与被征服的伟大战略……
  • 情到陌路人迷离

    情到陌路人迷离

    用了一世情,换了一身伤。情到陌路又能怎样?弱女子也会反抗,就像复仇女神王者归来!只是一切尘埃落定,双眼却是迷离?唾手可得的爱情,还能接受吗?
  • 人族年代

    人族年代

    晨曦在十岁那年,爸妈就死了。他姐姐只留下一个一句话,就决然离开这个小男孩,独自踏上学习和修行的道路。晨曦为了证明自己比修行更加重要,于是他目标是成为一个比他那狠心的姐姐更强的人。一路上踏歌而行,遇见许多复杂的人,但身边始终有两只忠诚的狗。然而道路走到最后,一切只是一个阴谋。
  • 骊离书

    骊离书

    前世的封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如果生生世世的恩怨难以了结,不如舍弃所有风轻云淡。
  • 茶屋,偶遇

    茶屋,偶遇

    门被扣响,走进一个男孩子,带我,做了一个我永远无法忘记的真实的梦······
  • 今天有没有成为主神

    今天有没有成为主神

    今天也要和靓仔一起做任务成神哦!于醉:成神干嘛?我不想被关进神经病院。靓仔:……再见。(你去神经病院的位面玩耍吧!)……任务评价:s级于醉:游戏不错!再来一把?靓仔:……[女强快穿文,男主很晚很晚…很晚出现]『重点:此书所有内容全部为空架虚构的,不反应现实当中的任何事物!』
  • 三界游魂日志

    三界游魂日志

    女主角苏唐为了住上漂亮宽阔的古堡而与男主人公一只逗逼却一心想要修仙的吸血鬼签下一份莫名其妙的三界游魂契约书二人达成协议苏唐替他拘管游魂而道泽免她的每月房租,苏唐从此成为契约的执行人专收执念过深逃离天道秩序中的人仙妖三界游魂,由此看尽人世百态知悉七情六欲逐渐填满她自己那颗空乏的石心。古堡故事欢乐多一个苏唐两只逗逼吸血鬼还有一只智商脱节的无节操桃花妖鬼魂。本文以单元篇为主展开除却主线故事外日常聊天逗逼无下限!
  • 绝宠毒尊:邪魅教主千面妃

    绝宠毒尊:邪魅教主千面妃

    穿越后的未兮觉得上世没遇上的桃花全在异世中碰上了。睡个觉邪魅教主主动上榻求蹂躏求扑倒,洗个澡傲娇王爷光明正大偷窥求负责,炼个药同门师兄手把手教吃豆腐占便宜,连进宫觐见纨绔世子死命纠缠……ok,简介无能,欢迎大家狂喷。本文爽文无大虐,女主男主炫富炫武打脸啪啪啪打到嗨打到爽。片段一:受了伤的苏玉卿跌跌撞撞的往宫廷里的禁区跑,却不料某妖孽已经衣衫半解,对着发狂的她强拥在怀,把苏玉卿禁锢住。指尖一挑,断了她的衣带。苏玉卿抬腿往他下腹踢去,却被妖孽拾住往他精瘦强实的腰上一揽,持着合欢的姿势,他把她脸边的长发撩至耳后,薄唇在她耳边呢喃,发出温热的气息:“苏玉卿,我把未来太子妃强了会怎样?”
  • 三世惊情

    三世惊情

    高中女生宁若紫天生具有“一语成谶”的能力,为了避免牵连他人,她甘愿当一个开不了口的哑巴。不知何时起,她不断招致恶灵索命,在曾经是道士的化学老师的帮助下,她追寻前世,意图解开恶鬼缠身之谜。谁知那段邪恶残忍的恐怖之源,竟在比前世更远的远方。而在她抗争命运的过程中,刻骨铭心的爱人化身为冷血的恶魔,意在夺取她那颗比任何人都要强壮的心!不知从何时起,她屡遭恶鬼袭击,为了找出问题之症结,她开始追溯前世,却发现每一世的恋人竟都是夺命凶手!而这一世,看穿真相的她能否躲过命运的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