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2400000012

第12章 衣帽乾坤(1)

表里儒冠

中国文人有一缺点,不得志时往往喜欢从外部找原因,找来找去,最后的结论是读书太多了,于是往往生发“儒冠误身”的慨叹。其原创者为杜甫。

杜甫在24岁(735年)时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11年后跑到长安另找出路,本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己也好“立登要路津”。不承想,忙活了三年,没人答理他。“诗圣”觉得窝囊,于是写诗发牢骚,诉说对于“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气恼,同时宣布再没人答理,便要归隐江海,“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此话调门虽高,底气却是不足。须知,文人比不得白鸥,单靠打野食是活不下去的,除非祖辈多有良田美宅,否则只有傍着明君或昏君,忠臣或奸臣,写两篇有滋有味或是不咸不淡的文章,如此才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不致成为“路倒儿”。

儒冠,原指尚未踏上仕途或是已经脱离仕途的儒生所戴之冠,杜诗中则用来作为读书人的代称。古人之所以借冠喻人,是因为冠在礼仪制度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礼记·冠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表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可见,人们脑袋上如果没有合适的玩意儿顶着,简直就要天下大乱。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到后世。

冠之地位如此重要,因此古代稍有脸面的男子,年甫满20便要举行冠礼,以此昭告世人:兄弟已经成年,有事尽管招呼。唐朝时,从皇帝直到庶民,均有严格的冠礼仪轨,其中最为隆重的一幕就是“加冠”。根据官方规定,加冠时要相继戴三种冠,初为缁布,次为进贤,此两样属大路货,从皇帝、太子到百姓都可用之。大家好歹男人了一场,于生理上并无大异,因此成人仪式对此应有所体现。至于第三种冠,则是区分各人社会等级的关键,花样也就多起来。皇帝、太子、皇子及一品官之子,加衮冕;二品官之子加鷩冕;三品官之子加毳冕……六品官以下之子则用爵弁。因此,冠礼之上,只要看看当事人脑袋上的花色品种,便可明了其家庭出身,发展潜力,无需再搞什么干部考察。

标准儒冠什么模样?对此似无权威答案。就连孔老夫子都说不明白。据《礼记·儒行》记载,鲁哀公曾经问孔子,穿的戴的是否就是儒服,回答是:“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大袖衣服;长大以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章甫的帽子。我听说,君子的学问要渊博,所穿的衣服要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不过,他老人家倒是提出了一项基本原则:“儒有衣冠中”,即儒者衣冠装束要合乎礼度。至于这个礼度是什么,各人慢慢琢磨去吧。这样其实最好,为后代儒士随意发挥预留了空间。

当年刘邦和项羽干仗时,对儒生可谓极端蔑视,甚至把他们的帽子摘下当尿盆。这当与他出身混混,并无资格举行冠礼有关。对此,司马迁曾以曲笔道出:“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当上芝麻官后,才用竹皮编个篓子顶在头上过瘾,可见刘邦以前确实属于“无冠族”。因此他在当了沛公之后,立马拿儒冠“放水”以泄心头之忿,也属正常现象。此种人物,今亦有之。

不过,仇儒的刘邦身旁,还是有一帮儒生打转转,因为此处好歹还有饭碗可端。其中一人便是秦朝的博士叔孙通。叔孙通为了出头,换下了儒服儒冠,又找了件刘邦热爱的楚地短袄套在身上。此举颇有效,没多久老刘便让他当上了自己的博士。等到刘邦坐上了龙椅,看着老战友依然在自己面前“饮酒争功,拔剑击柱,醉或妄呼”,实在是烦。于是,叔孙通亮出看家本事,撺掇高祖制定仪礼,整饬朝纲,并自告奋勇担任写作班子组长。礼成之后,数百名诸侯大臣列队于朝廷之上,随着口令进退有序,安静肃然;喝酒时也无人再敢喧哗闹事。刘邦高兴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让刘邦尝到当皇上滋味儿的叔孙通,也跟着当上了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并被赐金五百斤。估计够他搬一阵的。以后他又当上了太子太傅,进入决策层。只可惜,该人不会写诗,不然看看也有意思。

再看杜甫,尽管读书破万卷,其实还是迂。如果他能活学活用叔孙通等前辈的经验,也就犯不上再说“儒冠多误身”之类的丧气话了。不过如此一来,世上便会少个大诗人,所多的到头儿也就是个御用总撰稿。

还是由他迂去吧。

冠冕名堂

几场秋雨过后,凉意顿生,北京街头又到了帽子亮相的时候。

如今,帽子只是遮阳御寒的寻常家什,并无太多名堂。除了军官、警察这些因职业需要必须戴大盖帽者,其余人想一年四季让脑袋瓜裸着经风雨见世面,悉听尊便。搁在从前,可不能这样,因为只有罪犯才可享受光头之待遇。

中国古代对项上之头十分看重,将其称为“元”或“首”。科考第一名为状元,军队主将为元帅,就是由此引申而来的。能够挣蹦成一国之老大者,自然非等闲之辈,单称什么“元”或什么“首”都不合适,于是便将两者合一,变成了元首。犯上作乱或是被元首认为犯上作乱的人,则要“枭首”,即将脑袋砍下后悬于木上,以示惩戒。据《史记》记载,始皇帝当政时,曾将20个大臣一齐枭首,场面颇壮观。明末的辽东统帅熊承弼更是惨,由于内部不和吃了败仗,又得罪了熹宗朱由校,结果被“传首九边”,砍下脑袋在九个边防重镇巡回展示。专制时代,即便能混上个“元”五“元”六的,脑袋也总有些不牢靠。

民间习俗亦如此。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浚县王都宪越之父,既葬被发,而丧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后食酱至瓮底,其元在焉。王以是终身不食酱。”简直比恐怖小说还要恐怖。

脑袋地位既如此之崇高,让它光秃秃的自然极不合适,必须好好包装才是。于是古代便有了关于头衣、元服的详细制度,其中名堂之多,可称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的“中产阶级”,一生之要事便是在20岁时“行冠礼”:将头发束起盘在头顶,用布包住,加上一个由冠圈和冠梁构成的冠,以簪笄固定于发髻。冠圈两边还有名为“缨”的丝绳,可在下巴处打结,使其在头上更加牢靠。男子一旦加冠,便正式进入成年行列,虽则谈不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可以娶媳妇生儿子,传宗接代,还可以进入官场开始混“元”生涯,实惠很不少。因此,一些人把脑袋顶上的这个玩意儿看得颇重。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路在卫国做官时,宫廷之中发生动乱。子路仗剑参加武斗,被对手砍断了缨,头上之冠便有些摇摇欲坠。子路大喝一声:“君子死,冠不免!”连忙放下武器去“结缨”。其结果,当然是不免冠的君子死翘翘了。迂!

脑袋上包装物名堂最多的,自然非一国之老大莫属。其级别最高者则为冕冠。冕冠的基本形制是在一个圆桶形的帽卷上面,覆盖一块冕板,也叫延。这个广八寸、长尺六的“延”,还要呈倾斜之状,后面比前面要高出一寸。这里面有讲儿,象征君王应该仔细倾听百姓呼声,治理好国家。冕板以木为体,上面涂黑代表天,下面涂红代表地。这块木板还得是前圆后方,以象征天圆地方。木板前后各悬十二串零碎儿,是为旒。每串旒贯以十二块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序排列,间距一寸,以此象征五行生克和岁月运转。悬旒还有提醒君王须办事稳重的含义。因为一不稳重,这些个零碎儿便要左摇右晃,不成体统。冕冠帽卷的内胎也是木头的,左右两侧各开一个孔纽,用来穿玉笄,以使冕冠与发髻连在一起。玉笄两端还各有一条黄色丝锦,顶缀玉石,长及两耳,名为“充耳”,其作用告诫君王明辨是非,多听真话,少信谗言。这就是充耳不闻的原意。

一个脑袋上顶着的木头板儿,竟然有如此多的说道,简直比时下的某些理论还要周全,有些匪夷所思。个中原因其实也简单。中国过去的元首并非民选,执政根基本不牢固。老大们为了江山永固,防止有人动不动就像项羽一样要“彼可取而代之”,必须找些说道,其要点就是受命于天,同时加点以民为本之类的点缀。冕冠就是这些说道的物化形式。正因如此,尽管冕冠戴着未必舒服,但历朝历代的老大,逢到践祚登基,接受尊号,祭祀天地祖宗等重大场合,一定要将这块木头板儿顶在脑袋上。以证明其掌权的合理性。从民国总统改行当皇帝的袁世凯,称帝时也曾制作过一顶冕冠,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头戴冕冠的帝王,其实是想干什么照样干什么,不会因为脑袋上的那些零碎而有所忌惮。东汉元帝即位后按例要祭拜宗庙,去时非要坐船,就为图个新鲜。御史大夫薛广德认为不妥,力谏皇上还是乘车从桥上走。为了老大的安全,薛大夫不惜摆出玩儿命的架势,不但免冠顿首,还宣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最后,元帝虽然勉强听了劝,但心里很是恼火,没过多少时候便把这个不知好歹的薛广德免了职,让他回家养老去了。理论与实践之脱节,往往是老大们的强项。

?

官帽说道

京城从来官员多。有人编排,坐公交遇上急刹车,脚一挪动就能踩上仨处长。

这当然是从前的事儿。如今处长们有私车可开,有出租可坐,更有关系单位的公车可借,早已鸟枪换炮。这对非处长们其实也好,省得乘公交让这个那个“长”硌了脚,自己还不知道。因为大家穿戴都差不多。早年间,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官员都有官服官帽,草民一目了然,自然会离得远远的,绝对撞不上挤不着。不过,其时还无公交车。

中国古代官员头上所戴之物,讲究实在是多。西汉时,仅官帽就有十好几种,什么冕冠、长冠、委貌冠、通天冠、爵弁、高山冠、进贤冠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冠,形制不同,用途各异,有专供皇上和大臣们祭祀天地戴的,有只准王公勋臣用的,有文官脑袋上顶的,有武将锛儿头上扣的,就连唱歌跳舞的皇家文艺战士,也有特制帽子,名曰建华冠。

不少冠还各有说道。像武冠又称武弁大冠,原本是一般武官的官帽,后来级别较高能够贴近皇上的侍中、中常侍,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便在冠的前面加上蝉形的黄金珰作为装饰,旁边还挂了一条貂尾。说是金取刚强,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清,口在腋下,不会搬弄是非;貂内刭悍而外柔缛,品格也很高尚。因此,佩戴此冠者为人行事自然也差不了,比经过组织部考察还要可靠。汉初中常侍之类的官职本由士人担任,东汉之后则由宦官专其职,后人根据此帽形状,遂将手握重权的宦官称为大珰。不过,这些大珰之所作所为,和那顶帽子的诸多说道,绝然对不上号。

中国一向讲究学而优则仕,对许多文人来说,当官是一生中最大追求。但直接把这个词挂在嘴边未免有些“那个”,聪明人于是根据当官就不能光脑袋这一特征,以“冠”代“官”。谋个一官半职,可称“弹冠”,懒得在官场上混了,便要“挂冠”。这样说似乎稍雅。杜甫在《梦李白二首》中曾写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看似慨叹李白之时运不济,其实也是夫子自况。因此清人评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哭一声!”诗圣到了无冠可弹时,也要哼哼两声,虽说未能免俗,但比起时下不择手段一味要求“进步”者,其艺术水平到底高得多。

官帽也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宋代的幞头似乎就是如此。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幞头。一名折上巾,起自后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直脚,乘舆或服上曲焉。”幞头原先只是一块包头巾,后来有人在头巾加上带子,包头时将带子扎结后置于脑后,于是便成了时髦玩意儿。再后来,又有人将头巾包裹脑袋的部位外面涂上生漆,使之坚挺,将下垂的两脚以铁丝固定使之平伸,就成了直脚幞头,即乌纱帽的前身。宋代直脚幞头有一大特点,两脚特长。据说左右各伸出尺余甚至数尺。脑袋上顶着个这么个玩意儿,拨浪拨浪的,出门在外,旁人肯定踩不着脚。但其功用并不在此,把幞头的两脚展长,是为了防止臣僚在朝仪时离得太近,窃窃私语。皇上做报告,下面开小会,确实有些不成体统,管制一下也是必要的。

官帽上零碎儿最多的要数清代。除了有功之臣可插花翎外,所有官员的朝冠都必须缀上玉石顶子,以此来区分品级。文官一品,顶红宝石;二品三品顶子都是红珊瑚;四品,顶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阴文镂花金顶;九品,阳文镂花金顶。九品以下属未入流,和孙悟空被封的弼马瘟一样,其顶子与九品相同。能混到珊瑚顶子,便是真正高干了。

《蛰存斋笔记》中有一个关于顶子的故事。说是乾隆皇帝当政时,一日由勤政殿往南书房,见值班的翰林朱某因独处无聊,正在写诗自嘲,遂拿来翻阅。这翰林的日子十分清苦,竟然达到“勒窄箩儿没米淘,勒窄锅儿没草烧,还有几家份子,典当没分毫”的地步。乾隆读罢,又见朱翰林外套尚称整齐,内衣则破敝不堪,便说:“你们京官真是很苦了,你可再作一片京官自慰的文字,明天给朕看看。”第二天早朝,乾隆特召见朱翰林索阅文稿,见文末有“撤金莲送归院,御灿灿生花。天恩普及,帽顶换山楂”之句。乾隆大笑说:“很好,很好,结句尤有兴致,给个山楂顶子戴戴吧。”随即赏加三品卿衔,月增饭银三十两。

以山楂形容珊瑚顶子,颇形象。六七品之翰林,单凭老大一时高兴,顿时帽顶换山楂,撞上了个大奖,这让多少官场苦熬者羡煞。只可惜,大奖从来都有限。

?

顶戴名堂

清代的父母官们,官帽之上,大都顶着白花花的银子。说起来,帽子的制作成本其实并不算高,无非是冬用毛皮夏用藤草,主要是上面翎管、顶子之类的零碎儿名堂太多,若讲究起来,花钱就海了去了。

翎管是官帽上用来安插翎子的部件,粗细如旱烟管,长二寸许。下端略粗,中空,翎子即由此插入;上端微细,有鼻,鼻上有孔。将细绳穿过小孔系于帽顶,大小官员便可脑袋后面拖根“鸡毛掸子”四处招摇大耍威风了。

别看这官帽专用旱烟管只两寸来长,用料却是不一般,有碧玉、白玉、碧玺、珐琅、象牙、名瓷、料器……最名贵者,则属翡翠。

据《燕京岁时记》记述,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的火神庙专售珠宝文物,“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据说当时的军机大臣荣禄,便有一翡翠翎管,从外面可看清管中花翎上的纤毫,故名“玻璃翠”。这小小的玻璃翠,值一万多两银子!

这类玩意儿荣禄还有不少。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进士金梁在《光宣小记》中说,他有一个玉翎管,为荣氏故物,曰“烧猪皮”。“烧猪皮”是将脂玉外面的皮子保留,一并琢磨成的玉器,因其色泽类似经火烧燎后的猪皮,故有此名,也是价值连城之物。金梁说自己还有个官帽上的珊瑚顶,是庚子年间被太后老佛爷砍了脑袋的内务府总管立山的遗物,“偶一饰用,光彩逼人,众自不期而皆趋视”。这个珊瑚顶子是淡红色的,故名曰“孩儿面”。

同类推荐
  • 创作与评论需要良性互动

    创作与评论需要良性互动

    该书评选收录了作者近三年来在有关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书评文章,分“诗歌作品评论”、“散文作品评论”、“小说作品评论”、“报告文学评论”、“学术专著评论”五卷,共43篇文章。该书评选全方位地解构了每位作者出版的精品新书,并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了其作品的价值与影响。摇曳多姿的笔法,打破常规的形式,使这部书评集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这部书评选收录的作品除了少量评论是关注省外的作家、诗人出版的书籍之外,大部分评论都是关注本土作家、诗人出版的书籍。而且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这些书评作品所关注的都不是名家著作,大部分都是尚未出名的作家、诗人出版的书籍。
  •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报告文学集(写“妇女回家”“优化组合”后女性的命运)。
  •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全集)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全集)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是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系列的第二辑。其中,《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白银时代诗歌金库·男诗人卷》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十六位男诗人23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的勃留索夫、曼德尔施塔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巨匠,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库兹明、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等名家。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雪莱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雪莱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本书是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之作,以自然流畅的文字书写了盛夏时节的内华达山区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每一种生活在那里的物种的有趣形态与特征,详尽介绍了地貌形成的历史研究。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同作者一同进行了一次内华达山区的远行,感受最为和谐、最为纯净的大自然景致。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小可怜

    快穿攻略小可怜

    千亦是九重天上高高在上的天道继承者,九重天上最嚣张的仔!被一根笔带到了三千位面。不仅如此,千亦还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修练了七万年的修为都飞了~每到一个位面还有个浑身散发着七彩光环的小可怜,自己那修为都在那个环里!只有攻略他,再成为气运之主才能把修为拿回来。再后来,千亦回了九重天认为可以过回那潇洒不羁的生活时…得知…天道还有个小可怜儿子,天道大人霸道地说:“不娶?废了修为,腿打断!”【日天日地天道继承者*小可怜本怜天道亲儿子】这是一篇披着攻略文的事业文,喔,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女主光环太耀眼了,不需要攻略。缘更嗷,不喜勿入
  • 冥花本无心

    冥花本无心

    花本无心,却为一人绽放。然而,梦醒时分,终究花零叶散
  • 张小笛传

    张小笛传

    张小迪,80后,从农村走来,渡过了黄金90年代后在迈向21世纪的路途中死于意外,来到了异界...
  • 只爱不婚:禁欲总裁撩上瘾

    只爱不婚:禁欲总裁撩上瘾

    订婚宴现场,她却被姐夫堵在更衣室上下其手。“周声声,没有我的允许,你敢嫁人?”他捏着她的下巴,勾唇冷笑。看着眼前这个她暗恋多年的男人,周声声眼神晦暗:“别忘了,你是我姐夫。”“那又如何?当初是你求我娶你姐姐。条件是,你将永远成为我的禁脔!”薄正擎,他是商界传奇,手握跨国财团,雷厉风行暴虐狠戾,弹指间便可让人家破人亡。他也是她暗恋多年的擎哥哥,更是她姐姐的未婚夫!她以为,他恨她入骨,可她却从不知,他爱她如命。直到有一天,她有了他的宝宝,对姐姐愧疚至极的她,选择带着宝宝远走高飞。
  • 不嫁豪门:总裁三次求婚被拒

    不嫁豪门:总裁三次求婚被拒

    大学毕业,未经世事的古芯瑶,因为家族败落而欠下巨款,无奈下与豪门总裁宫子恒签下两年婚约,卖身还债。两年的时间在百般煎熬中转眼即逝,待走出深山重回都市的那一刻,她欣然泪下,发誓今生再也不嫁入豪门为妻。面对宫子恒的两次求婚,她冷声拒绝:被你折磨一次够了,我不想再自讨苦吃。面对宫子恒的三次求婚,她轻声冷笑:结婚的事,想都别想……
  • 乘风之心

    乘风之心

    一个送牛奶的少年,因为在观看一场自行车赛时得到了著名自行车教练的赏识,而从此踏上了他的自行车征程。他在正规比赛和地下比赛之间来回穿梭,击败一个个对手,成为当地有名的车手。看他怎样完成从无名小卒到最快传说的蜕变;看他怎么把自身天赋和后天努力完美融合;看一辆自行车在他身上会散发出怎样的极速之光。
  • 穿越之妾本佳人

    穿越之妾本佳人

    “跟爷回去!”世子爷对第六房小妾凶巴巴。“不回!!”小妾更凶。“……”世子爷忍、忍、忍,“你要如何才随爷回去?”“反正我不回,”小妾大发慈悲,“你跟我走吧。”“老公……老公?是你吗?你也穿越了?”小妾凌乱。“你要世子爷还是要我?”老公。“你不许跟他走!”世子爷。“我谁也不要,只要一双儿女。”小妾绝决而去。……(未完待续)
  • 天武祖

    天武祖

    穿越到天武大陆,在这里,武者当道,强大的武者能够改天换地!现代平凡大学生叶凌枫穿越而来,意外获得七彩神珠,修炼一天等于外面一个月,无论什么武技都能在里面快速领悟,天才在他的面前都是浮云!妖孽为踏脚石!修为猛进,看他扬名天武大陆!天武大陆以他为帝!
  • 星海风云

    星海风云

    星空中,一支巡逻舰队按照日常的轨道行进着,宇宙历392年、紫心历164年,紫心帝国边境,一支由36艘星空战舰、72艘巡洋舰、108艘护卫舰组成的巡航舰队,进行着以往的巡查工作,舰上的工作人员,紧张而又有序的忙碌着。
  • 清穿茶花女

    清穿茶花女

    清穿?还满清第一才子的——头号绯闻女友?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