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8600000013

第13章 肺 系 疾 病 (6)

第一节肺 系 疾 病 (6)

按语:温病日久,温邪损伤元气及肝血肾精而致气阴耗损,已成枯竭,属虚热内生、邪少虚多之危候。此时若攻其邪必伤其正,若固执养阴,定灭其阳火,故高辉远按“阳不足者温之以气,阴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复其欲竭之气阴,而使阴复气生。投以三甲复脉汤化裁,共调3个月后,气液始充,形神始复。(《临床中医家·高辉远》)

病案十一

刘某,男,2岁3个月。

1995年12月8日初诊:因发热,流涕,咳嗽2天,曾在某院诊治,用药不详。热暂退半天,午后起又发高热,咳嗽加剧,喉中痰鸣气促,大便干结,舌红,尖、边起芒刺,苔黄厚,指纹青紫。体检:体温396℃,鼻翼煽动,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左下肺心缘旁有小片状阴影。血白细胞176×109/L,淋巴细胞004。西医诊断为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为咳喘。此乃外感风邪,内蕴痰热,肺气闭塞所致。治拟清热宣肺,止咳平喘。方用麻芩石黄汤。

处方:麻黄5克,石膏20克(先下),黄芩5克,大黄5克(后下),桑白皮10克,法半夏6克,浙贝母10克,生甘草5克,炙前胡10克,杏仁6克,枳壳6克。2剂。每日1剂,浓煎取汁120毫升,分3次服。

二诊:2天后热退至372℃,喘咳大减。守前方再进4剂。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继以前方加减,2剂后X线胸片示肺部阴影消失,患儿一切正常。

按语:麻芩石黄汤具有上宣肺气、下导大肠之功,适于小儿肺炎治疗。其中麻黄、杏仁、甘草功能宣肺平喘,使外邪从上而解;大黄、枳壳清热化痰止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所含黄芩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黄、黄芩、甘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解毒作用,甘草有明显的中枢镇咳作用;浙贝母、杏仁、半夏、麻黄、甘草均有镇咳祛痰,解痉平喘作用。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效,因而对小儿肺炎具有显著疗效。(《北京中医·麻芩石黄汤治疗小儿肺炎50例》)

病案十二

何某,男,6岁。

主因发热、咳嗽3天,于1991年9月就诊。患儿3天前因外出玩耍,适逢气候变化,风热外袭,翌日身热咳嗽,流涕,继而呼吸气急,时有痰鸣。曾肌内注射青霉素2天,热虽退,但咳嗽、气急不减。又至某医院拍胸片示:支气管肺炎。血常规: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4。为病毒感染,故求中医治疗。现患儿呼吸气促,精神不振,神情不安,时张口呼吸,两肺底部都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舌红,苔白,脉滑数。属中医肺炎喘嗽风热型。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桑叶10克,菊花8克,桔梗8克,杏仁8克,薄荷8克(后下),炙麻黄4克,生石膏12克,浙贝母8克,黄芩6克。连服5剂而愈。

按语:患儿主因发热、咳嗽3天就诊。胸片示支气管肺炎,又有气急痰鸣之症,现舌质红苔白,脉滑数,实属肺炎喘嗽之风热重症。选以桑叶、菊花、薄荷,意在疏风解表,驱邪外出;用桔梗、杏仁、炙麻黄、生石膏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而桔梗又有利咽解毒、宣肺升提之效,协麻黄平喘止咳,而生石膏配黄芩清热泻火之力猛增,且黄芩又有凉血解毒、燥湿化痰之用,故使疾病痊愈。(《临床中医家·马新云》)

病案十三

张某,女,4岁。

初诊:主因发热3天,咳嗽气喘2天,于1993年4月15日就诊。患儿3天前因外感流涕鼻塞,继而发热,体温392℃左右。曾自服清热解毒口服液、速效感冒冲剂,热势不退,翌日咳嗽频作,夜间气促时常喘促,到某医院肌内注射阿尼利定(安痛定),口服蛇胆川贝液、小儿化痰止咳冲剂等药无效,急诊来我院。查体温385℃,咽微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心率12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底部可闻密集的中小水泡音。胸透两肺底部可见片状阴影。血常规: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为: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

处方:肺炎Ⅰ号加葶苈子6克,浙贝母8克,紫苏子6克,黄芩8克。水煎。2剂。

二诊:热退,喘平,但仍咳嗽。

处方:前方去紫苏子,加前胡8克。5剂。

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8。胸透炎症已全部吸收。病告痊愈。

肺炎Ⅰ号:炙麻黄3~6克,杏仁6~8克,生石膏9~15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9~10克,桔梗6~8克,炙枇杷叶6~8克,鱼腥草6~10克,芦根10~15克,甘草2~3克。

按语: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主治咳逆上气,喉中痰鸣;生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金银花、连翘疏风解毒,肃肺排脓;芦根清热泻火,养阴清肺止咳;甘草健脾化痰,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定喘,开启肺闭之功。(《临床中医家·马新云》)

病案十四

文某,女,12岁。

1993年4月11日初诊:患者因鼻塞、流浊涕、发热、咳嗽、咳吐黄痰10天,经螺旋霉素及退热治疗后,热略降而余症如初,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无力、不思饮食,而来我院就诊。检查所见:体温378℃,鼻腔略红肿,咽部充血,两肺无啰音,X线胸透未见异常,心率124次/分,心律失常,频发早搏,每分钟10余次,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查心肌酶谱异常。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舌苔黄腻,脉滑数时兼促脉。证属痰热内阻,肺鼻蕴塞,心神不宁。治宜清热化痰,通鼻肃肺,佐以护心调脉。方选清气化痰丸加减。

处方:瓜蒌子12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茯苓12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胆南星9克,制半夏9克,葶苈子6克,蝉蜕9克,苦参15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7剂后,体温362℃,咳吐黄痰减少,心率110次/分,舌苔轻薄黄。

效则守方,前方继进7剂,鼻塞、咳嗽、咳痰若失,心悸、胸闷较前减轻。心率100次/分,偶有早搏。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

三诊:此痰热已清,鼻窍肺气宣通,现早搏仍存,治当扶正以祛邪,宁心调脉定悸。

处方:玄参10克,板蓝根 10克,山豆根5克,黄芪15克,清阿胶10克(烊),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栀子3克,生姜2片,大枣5枚。每日水煎1剂,连进70余剂,诸恙若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复查正常。继服刘弼研制的调肺养心冲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半,屡罹感冒而未复发。(《刘弼臣从肺脾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肺炎喘嗽》)

病案十五

张某,男,2岁。

1981年11月23日初诊:咳喘1周,呼吸发憋,口周泛青,不发热,流清涕,鼻塞,咳声深沉,喉间痰响,夜间咳喘不能平卧,影响睡眠,纳呆,口渴饮水不多,大便软,每日1次。先后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之类,效果不佳。既往有反复咳喘史。查体:面色略苍白,舌质正常,舌苔白腻,呼吸喘促。听诊:双肺散在痰鸣及哮鸣音。辨证为风寒袭表,引动伏痰。治法当祛风寒,宣肺化痰。方用小青龙汤。

处方:炙麻黄4克,桂枝6克,白芍6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细辛1克,瓜蒌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3剂。

11月28日二诊:服前方后咳嗽明显减轻,痰声渐消,呼吸平稳,精神转佳,唯鼻塞流涕不愈。听诊肺部(-),啰音已消。以宣通肺气,调和营卫法。

处方:前方去五味子,加杏仁4克,白芥子6克。3剂。以善其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小儿痰喘证治》)

病案十六

黄某。

1946年12月3日晚初诊: 患急性肺炎。患儿体系肥壮,近日无热而喘,喉间痰鸣,面唇色青,目时上视,不哭,不吮乳,指纹青紫。急投三子二陈汤加减。

处方:白芥子15克,紫苏子3克,莱菔子5克,法半夏3克,橘红3克,制天南星3克,前胡10克,旋覆花5克,青礞石5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水煎,分3次服。

12月4日二诊:痰喘渐平,目不上视。

处方:守上方减青礞石为3克,加白前5克,薤白5克。水煎,分3次服。

12月5日三诊:得大便量甚多,痰沫状;喘息基本平定,吮乳恢复正常,目光有神,哭声洪亮。

处方:白芥子15克,紫苏子3克,莱菔子5克,法半夏3克,前胡10克,旋覆花5克。连服数剂而愈。

按语:本例属阴邪壅肺之证。由于阴邪壅肺,内闭心神,风痰上涌,故呈现无热而喘。儿童体肥壮,是属实证,而非虚证。故用三子二陈汤加石菖蒲、远志、天南星、前胡、旋覆花等温开心肺之闭,去风痰而降逆气,获得速效。本证如属表寒闭肺的,宜用麻黄汤等温开法以宣肺气;如属寒饮袭肺的,宜用小青龙汤等温开法以化寒饮;若太阴肺为阴邪所壅而少阴心阳受伤(或素虚),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等以温开肺气,振奋心阳;如其少阴心阳虚甚,则应投以四逆汤等峻温回阳,才有可能转危为安。(《临床中医家·万友生》)

病案十七

陈某,男,13岁。

1996年4月12日初诊:来诊时咳嗽频剧,气粗,声音嘎哑,咳痰黄稠,黏腻不爽,伴烦躁、口渴、头痛、肢楚、胸痛、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体温39℃。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热毒壅盛,肺炎清肃。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9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贝母9克,黄芩9克,前胡9克,桑白皮9克,杏仁9克,瓜蒌子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

4月15日二诊:服药3剂,体温下降为37℃,咳痰减少,无烦躁。原方加板蓝根15克。继服5剂。症除而愈。

按语:春季风木当令,气候温暖多风,阳光升发。患者年龄尚小,正气还未完全充盛,易感受风热之邪而感病。叶天士云:“春月受风,其气以温。”又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病邪属阳邪,其性升散,疏泄,多从口鼻而入。肺卫居高,首当其冲。肺卫失宣则见发热、恶风、咳嗽、口渴等肺卫证候,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临床中医家·周信有》)

(刘海鹏付鹏)

五、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吸延长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春秋季节多发,常因气候骤变、感受外邪而诱发,夜间和清晨常见。

历代医书有关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首见“哮喘”之名。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哮喘》中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中如水鸡声为哮证,哮必兼喘,而喘不必兼哮。这样区别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意义。但儿童哮喘,临床上喘和哮同时存在,故多一并而论。

本病常突然发作,先感鼻、喉作痒,喷嚏,呼吸不畅,胸部闷塞。继则发作明显,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痰鸣,痰黏量少,咳吐不爽,甚则不能平卧,坐起喘息方舒。如能将大量黏痰畅利咳出,则窒息之势得以渐减,痰鸣气喘方得平静。

哮喘的内在病因是宿痰内伏,常因感受外邪或接触致敏物而诱发。明代秦昌遇《症因脉治·哮病论》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饮,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饮食不当,酸甘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造成哮喘发病有各种诱因,如风邪、饮食、情感、劳倦等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因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粗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引动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音。清代李中梓在《证治汇补·哮病》中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扼要地说明了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为发作的三大主要原因。

同类推荐
  • 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疾病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着无限的内涵。正确诊断反映了对疾病本质的逼近过程,代表了一定时空条件下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水平,是对疾病本质的正确反映。但这种反映通常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它在一定角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未必在所有角度或全部程度上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因为人类认识疾病在进展程度和观察角度上都受到相应的限制,难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然而,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误诊肯定是一件“坏事”,误诊可以造成病人死亡、残疾、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误诊问题已不单纯是学术问题,已成为医务界、法律界、舆论界以及患者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农民家中的医生

    农民家中的医生

    该书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而且结合目前医学发展引进了最新的简易治疗方案。全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相信《农民家中的医生》一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 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

    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

    本书介绍了医案的概念、类型、作用,针灸医案发展史及学习研究医案的方法,精选了古今近200位著名医家共300多个针灸医案,按急症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骨伤科病证分类编排,涉及常见病证120余种,重点指出医案的精要之处。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内科临证医案

    内科临证医案

    古今医案众多,专著亦如此,鉴于如今中医学大力发展内伤学的需要,本书搜集整理了内伤学中较为完整、观点明确、可信性较大、面较广的医案,加以编校,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及中医学院校各级同学参阅。
热门推荐
  • 世间有你才美好

    世间有你才美好

    “我曾深入泥潭,倘若未曾遇你,早已化作淤泥”江令暖“我若未予你温柔,便无法可见一生救赎”韩毓灵***……你以为这事救赎文吗?那你看了几章就认定这是科幻文吗?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还认为这是青春校园文?第一章看完认为是病娇文?细细品男主的性格就认定是一本重生文?看男主性格阴晴不定就认定是多重人格文?文中提到女主多次并挖了一些坑就说是马甲文?如果各位读者大大们是这样想的,那么恭喜你们……#+¥~@^0^$嘻嘻你们以为我会说“答错了”吗?其实不是哦~都有,具体的情节走向还是个未知数,只能说这本书包含了太多太多……*****但结局是圆满的哦,我是打了保票(虽然说结局是按作者的喜好定的,但……谁也不知道啊)走一步看一步吧
  • 电影世界

    电影世界

    一位能够在各个电影穿梭的小青年,凭着自己的沉着冷静一步一步变得强大,偶尔有点呆有点萌
  • 大反派不好当啊

    大反派不好当啊

    我叫赵不凡,对,我穿越了,成为了大佬的儿子,并且获得了一个大反派系统……怪物妖兽沦陷的极南之地...万万亿誓死捍卫城墙故土的将士,这一切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小心,沧澜海中数千万亡灵正在贪婪的凝望着你!毫无动静的妖魔两族,开始蠢蠢欲动……是谁在赵不凡耳畔威严低语,醒来吧...大正似奸,大恶似忠,何为恶?何为正?十六年后...埋葬无数尸体的无尽深渊中,一双深邃沧桑的眸子骤然睁开……“赵不凡,莫要离经叛道,走上邪道!”“哈哈哈……哈哈哈……杀!!!”……
  •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介绍了《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有的人把它定义为“四书”之首。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大学》,并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注的版本,所用的是《大学》原本,来自于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原文,它的顺序没有经过改动,是最初的那个版本。
  • 神级挖宝系统

    神级挖宝系统

    张违被拜金女友劈腿,却意外获得了挖宝系统;从此,别人搬砖我挖宝;什么?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告诉你,勤劳能支付,商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治病救人很困难?随手就是扁鹊毕生心得;从此,张违的人生格言是:别装逼,你会残的!
  • 高冷王爷,淘气妃

    高冷王爷,淘气妃

    玖黎,她是金牌杀手,笫一次任务中不幸掉进海里身亡。醒来却在一个架空的时代,一个将军家的二小姐。虽然是二小姐,但也是滴出的,叫顾倾城。父亲是当朝的大将军顾永清,还有以为兄长叫顾倾哲。在一次太后的寿宴当中,一鸣惊人。有人爱慕有人嫉妒。好惹上了不该惹的人。他,是当朝皇上的兄长,虽然不同姓。他对所有人都是冷酷无情,唯独她,确实温暖备至的。【不喜欢可以弃文,不要随便侮辱别人的心血。】【结局还是不错的,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 自九叔世界不朽

    自九叔世界不朽

    任家镇中他是和九叔齐名的法师,一柄符剑斩尽妖魔鬼怪。聊斋世界里,他见过因为好色没了小命的王生,结识过沉迷于画壁中不愿转醒的朱孝廉,与书生打扮满口秦腔的燕赤霞拼过酒,跟妖威赫天下的黑山大王搏过命。遮天世界里他是庇护圣体崛起独战天下禁区的圣地之主,独坐万古镇压黑暗一生不详笼罩。无数个世界有无数个你我,你可知另一个世界的你我有何不甘有何祈愿?杀死了自己之后,以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的祈愿为坐标,王禹踏上了诸天不朽的旅途。诸天流,简介无能还请见谅!
  • 穿越蓝星新世界

    穿越蓝星新世界

    天地灵气复苏,经过了三百年的艰苦挣扎人类终于在蓝星站稳了脚跟,同时灵气带来了植物疯长,动物变异,人类在秘境中找到了职业传承,帮助人们进化科技对抗变异兽。蓝星历2380年没人知道一种叫做浸透的怪异现象正在出现,秘境中的各种怪异存在通过这种现象来到蓝星,给蓝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主角张小天便在这样的变革时代开始了他的紧张刺激的冒险之旅……
  • 本花有主

    本花有主

    乐安经过十八年的悲催生活,终于迎来了大‘喜事’,谁知还没来得及捂在被子里偷乐,一觉起来,变成了大匀朝运江上被追杀的不明身份少女一枚。喂,各位野草退散啦,本花可是有主的。那个谁,冒认人家夫婿,简直卑鄙无耻奸诈……呃,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 无翅之徒

    无翅之徒

    古月说:我们到此为止吧。秦峰说:你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我这双鞋。王鹏说:家有猛虎,细嗅蔷薇。偶尔一次寻花问柳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胖子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只要是爱美的女人,都在我的射程之内。鸠摩智说:一杯茶,足以品人生。石头说:结婚前藏万花丛中,结婚后仅家中一束。小梁说:你做不到的?有什么资格要求我做到?小仲说:有钱没钱,节俭过年。陈琳说:平凡一生,不好么?罗琦说:你走开,不要耽误我打老公。月月说:纹身需要避开心脏。老杰克说:本事要配的上梦想。麻秆儿说:这辈子就她了。庞雷说:这事,能弄。彭冬天生没有翅膀。天赋异禀和豪门背景都与他无关。幸运的是:生命里,每一个遇到的人,都给了他些许羽毛。不幸的是:这些羽毛需要在经历磨难后,才能扎进他血淋淋的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