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3400000019

第19章 创业之初——从茶楼跑堂到塑胶之王(2)

从这件小事,可见少年李嘉诚已开始具备商业头脑。

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去了一家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推销员。

同事大惑不解,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是一个有本事的青年,在公司前程无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这为的是哪般?莫非他神经出了毛病?

小跑堂荣升经理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它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因此,李嘉诚以他超前的眼光,看好了塑胶发展的美好前景,再加上塑胶公司老板的真诚邀请,他决定再跳槽。

在塑胶公司,李嘉诚主要负责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有一次,李嘉诚走了几家客户,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就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业务,这时,李嘉诚看见清洁工在打扫卫生,他灵机一动,就自告奋勇地拿出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这样做,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他们能亲眼看见洒水器的好处,眼见为实,有了实在的感性认识,洽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果然有职员提前来到,碰巧还是负责日用品器具的部门经理。结果,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就答应了,愿意经销这种塑胶洒水器。

由于李嘉诚的成绩在职工中非常出色,老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因此,李嘉诚在刚满17岁那年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成了塑胶厂的台柱。

小小年纪的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为,是因为他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拗劲。早在五金厂推销铁桶时他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个性。

有一次李嘉诚去酒楼推销铁桶,遭到老板毫不客气的拒绝。李嘉诚沮丧地走出那家酒楼。离开酒楼不远,李嘉诚站住了,他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又回到酒楼。一见老板,李嘉诚抢先说:“我这一次不是来推销铁桶的。我只想请教,在我进贵店推销时,我的动作、言辞、态度等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您多指教。我是个新手,您比我有更丰富的经验,在商界您已经是个成功人士,我恳求您的指点。”李嘉诚虚心而坦诚的求教精神和真诚的态度感动了老板,老板立即改变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冰冰态度,向李嘉诚提出宝贵的忠言和批评建议。老板也不忍心为难这位真诚的年轻人,他立即收回成命,与李嘉诚做成了这桩生意。

李嘉诚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既学到了成功人士的经验,又做成了生意。

来到塑胶厂后,他深信,能从老板那里学到许多制造塑胶的技术和经营经验。当推销员的日子,他每天工作16~20小时。他很谦虚地向老前辈们学习,又开始了他的塑胶市场调查和分析,把每天工作中遇到的事,或发现了什么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这种不甘人后,不服输的执拗性格,让他在塑胶厂也干得有声有色,成长迅速。

他在塑胶公司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老板,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他打算自己也创办一家塑胶厂。

就这样,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了塑胶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他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万里长江立大志

要想成就大事,就应首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最好埋葬你的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李嘉诚离开塑胶公司,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

从解放战争后期,大批逃避战争的人们从陆路水路,涌向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1951年突破200万。这批被称为“战争难民”的内地人,给香港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力,也使香港本地市场的容量扩大了许多。

受战争的影响,西方列强在华的利益受到毁灭性打击,设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洋行及工厂纷纷撤到香港。大陆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大门戛然关闭,香港的转口贸易和自由港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尽管“共产党要解放香港”的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但李嘉诚仍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整个世界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开始持续增长。

李嘉诚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毅然辞工,独立创业。

艰苦创业,使自己的事业从无到有,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挫折。一生成败,系于一发,不能不万分慎重。

李嘉诚选择塑胶业作为发展方向,是基于两种考虑:首先,他在塑胶公司积累了充分的全盘经营塑胶厂的经验,这完全可以作为创业的基础。他回忆在塑胶公司的工作经历时感慨道:“这段生活,是对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其次,塑胶业在当时世界上尚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塑胶制品加工容易,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塑胶原料从欧美日进口,产品既可在本地市场消化,又可扩展到海外,销售渠道比较广。这确实是一项很有潜力的行业。

创业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并且每赚一笔钱,除了日常必需的开支部分外,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积蓄。

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吃大众餐,他的衣着,没有一件称得上是高档的。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约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后来,他好不容易凑了5万港元创业资金。其中较大的一笔,是他几年来推销产品的提成,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来的。李嘉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交往中,都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家都觉得他诚实稳重,将来定会大有前途,都乐意资助他创业。所以,在借钱时并没费太多周折。

创业资金并没有难倒李嘉诚,让李嘉诚感到棘手的,却是给塑胶厂取名。他从辞职那天起,就一直在思考厂名。他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最后确定为“长江”。其寓意是: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由于“大陆难民”涌来香港,香港闹起了房荒。李嘉诚资金紧张,不足以租下好点的厂房,他只能租廉价的厂房。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前后跑了一个多月,最后才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找到勉强合意的厂房。筲箕湾是港岛的偏僻地,厂址就更偏僻,临靠山谷的小溪。虽然这里自然环境很好,山清水秀的,是读书的理想地方。但是他主要是办工厂,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毕竟不是很方便,还是在交通便利的市区边缘好。不过,若不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租金也不可能很低,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也没能讲下租金,加上当时又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厂房,李嘉诚只得按房主要的价,租下厂房。

1950年春天,李嘉诚来到了香港的筲箕湾,该地位于香港岛东北角,和九龙半岛的鲤鱼门遥遥相对。他站在宵箕湾,目光越过一片碧蓝色的水域,就可看见不远处航行在九龙海湾的几艘渔船。这里不久前还是一片荒地,稍远处是有名的天后庙,海鲜坊也隐蔽在一片迷蒙的晨雾中。这附近虽然建起几幢工厂,但是宵箕湾仍然荒草丛生,李嘉诚再次来到这里考察,惊飞的野鸟,扑棱棱地飞向了灰暗色的天空。

厂里的压塑机是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当时谁都不曾料到,跟在欧美塑胶商之后的香港人,会成为世界塑胶业的大老板,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刚成立的塑胶厂没有什么新东西,如果说长江塑胶厂能透出一线新迹象的话,就是挂在门口那块“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是崭新的。业主李嘉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踌躇满志,开创他的崭新事业的。

谁敢相信,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香港塑胶业的泰斗?正如仅仅看到长江源头的人,无法想象长江的万里奔腾之势一样。李嘉诚为他的山沟厂取“长江”之名,已经显示出万里长江的远大抱负。行船终有逆风时

作为优秀商人,要有独到的眼光,要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抓住市场的动向,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事塑胶业的发展,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和香港市场的需要。这门新兴的工业制品价廉、耐用、美观,前景广阔。他创办长江塑胶厂,还有一个历史背景。

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行经济封锁,港英当局不得不关闭对华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转口贸易地位一落千丈。转口贸易是香港的经济支柱,对华禁运之前,香港的转口出口占全部出口的89%,这就是说,香港本地产品出口只占全部出口的11%。

这是二战后香港经济最大的灾难。悲观情绪在香港经济界徘徊,但很快被蓬勃兴起的加工工业一扫而光。港府制定出新的产业政策,香港经济从此由转口贸易型转向加工贸易型。香港资源匮乏,市场有限,所以,香港加工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料和市场在海外,利用本地劳力资源赚取附加值。香港的工业化以纺织成衣业为龙头,塑胶、玩具、日用五金、手表装嵌等众多行业相继崛起,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活跃局面。金融、地产、航运、交通、通讯、仓储、贸易等,皆向加工业倾斜,加工业渐成为香港新的经济支柱。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型。塑胶业在世界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以本地为主迅速扩展到海外。

李嘉诚对推销商品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了。接下来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捏着一把订单,为了加快进度他又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出货。

他不再是唯一的管理人员,他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他没想到投产后会这么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然而,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很容易就能做成功的,开办工厂更是如此。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之时,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风浪。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承认质量有问题。他知道他太急躁了,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李嘉诚手中仍攥着一把订单,客户打电话催货。李嘉诚骑虎难下,延误交货就要罚款,连老本都要贴进去。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又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

推销员带回客户的反馈,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

客户都是中间商,他们或将产品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给海外的经销商。塑胶制品早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年景,用户对制品的款式质量变得挑剔起来。塑胶工厂日益增多,竞争自然越发激烈。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粗劣的产品必然会被逐出市场。

事态严峻,质量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事业的航船未扬风帆,就遇到了惊涛骇浪。

危机之中的李嘉诚,真正体会到了做老板的难处。他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全盘掌管日常事务,可重大决策仍是老板拍板。现在身为一业之主,就要承担一切风险的责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许多处于景气中的业主,仍是这种心态。李嘉诚很年轻,余勇可贾,却涉世未深。

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决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误都可能把航船引向灭顶之灾。李嘉诚承认,他创业之初不是个出色的船长。他说:“人们过誉称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才悟出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李嘉诚又一次陷入人生的大磨难中。这之前,他经历的磨难是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这一次,却是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对熬出头的人来说,磨难大有裨益,可磨难也可能将一个人彻底摧毁。

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塑胶成品。一些客户纷纷上门要求索赔,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李嘉诚急得如热锅中的蚂蚁,业中人常说:“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长江厂正处在后一种情景中。

同类推荐
  • 豺狼陷阱

    豺狼陷阱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悍将隆美尔、希姆莱、山本五十六、土肥原贤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出版《步兵攻击》引起元首关注、晋升非洲军长进军北非沙漠、结识冲锋队员加入纳粹组织等。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最好不相见

    最好不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乘着不朽的诗歌方舟踏古而来,他的传奇一生至今仍以谜似的不解蛊惑人们去追寻关于他的传说。即使千百年后,他的魅力依旧。2010年岁末之际,当他的诗词被改编成流行音乐被冯小刚搬上电影《非诚勿扰2》的银幕。
  •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讲述的是:她端庄秀丽,亲切迷人。她冲破了数不清的障碍,同这片黑土地上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发生了骨肉般不可割舍的联系。她手持双枪、红装折马,在东北的密林中叱咤风云。她率领着抗门联军剿鬼子、杀汉奸,狠狠地打击了这群嗜血的豺狼。她让百姓和战士们敬佩拥戴,却让敌人魂飞胆丧。她被捕后,受尽酷刑。审判过她的人,在战败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请求她灵魂的宽恕。被日军枪杀前,她给儿子写了一封感人的遗书。就义前,她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时年31岁。这本《赵一曼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热门推荐
  • 专情王爷的琵琶美人

    专情王爷的琵琶美人

    他是位高权重却又玩世不恭的洛王,她是假死化身为乐伎的琵琶美人,他的人本不是她的,她只是刚好经过,却不料吹起了人间烟火;她的心本不是他的,他只是好奇心作祟,没想到带来了潮起潮落;小雪、初晴,莫失莫忘、不离不弃,迥异的命运,相似的女子,他的心中最后烙下了谁的秋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底的女汉子

    心底的女汉子

    女主是爱生活爱工作,内心戏特别多的人,一路上坎坎坷坷
  • 建村记

    建村记

    书名建村记作者:焓与熵时代1.故事发生在现代;2.中医中药博大精深,两种不同属性的可食物,兴许就变更剧毒或者大力丸。但绝对不会有修仙小说那样的效果。3.山村大概范围是现在的四川省巴山县的山村里,设定地点的气候等情况会与当地参考。风俗习惯等方面可能不尽相同,当然小说里出现的村子不是实际存在的。4.山村会有美女,但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或者十指不沾阳春雪的富家千金模样,而是朴实的甚至有点土气的山里娃娃;5.主人公首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知识面涉猎比较多的人。才能在无人区生存下去,否则冬子也没法写下去不是吗。6.文中会有古医者或者古武者的“秘籍”出现,但是绝不会像电视剧那么夸张
  •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座

    魔座

    众神之上,是为魔座。一个点燃灵魂的青年,为了活下去,踏足无数位面夺神格,镌刻圣加尔一族不朽荣耀。青眼白龙、冥域尸龙、地狱魔龙、神圣巨龙、吸血妖龙、光耀之龙……冥府女妖、星光精灵、紫影魅魔、孪生天使、黑暗蚌女、蓝美人鱼……圣加尔之血能尽龙淫,为了多生龙,龙族扼守其族千余年,黄金英雄一脉的史诗神话。法则之上,是为规则。
  • 都市鬼手神医

    都市鬼手神医

    九鬼针法的最高境界,起死人,肉白骨,起死回生,超凡至圣。林忘川作为九鬼针法唯一传人,治病救人,悬壶济世。来来来,这位小姐你是否身体抱恙?让我为你来上几针,包你针到病除!
  • 妃谋王算

    妃谋王算

    风云变幻的国度里,是谁的风起云涌掩盖了谁的波诡云谲,又是谁的百炼钢与绕指柔成全了谁的痴心愁肠。“问世间情为何物”她俯首倚靠在窗前,有细碎光斑落在无瑕的脸庞,静谧绝美。“唯叫你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在彼此的世界里只能容的下彼此的生生世世。”女子慵懒转身,缓缓抬眸,撞见的是可平山海的深情。
  • 她似樱花绚烂

    她似樱花绚烂

    苏樱没想到,在她母亲的忌日,她的父亲竟然带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少年回到了家,并宣布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任性貌美智商有时掉线的女主VS高冷清俊专一学霸男主糖中带渣
  • 天魔海

    天魔海

    李颜道:“天魔,究竟从何而来?”老人道:“你可知太古秦朝?”李颜道:“略知一二,但两者有关系吗?”老人道:“有,因为天魔正是太古秦人所化,如今的天魔海,也就是当年无故消失的九州黄河!”
  • 最爱你的17年

    最爱你的17年

    “我有喜欢的人,从小就喜欢着的。”楚默言认识罗拉的时候正在泥潭里苦苦挣扎。楚默言想靠自己的能力爬出泥潭追上闪闪发光的罗拉。却阴差阳错成了罗拉名义上的弟弟。“你喜欢的人究竟是谁?”“你不是已经猜到了吗?”“我想听你亲口说!”“她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里,你过来看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