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0400000032

第32章 明清那些事(3)

话说明英宗从瓦剌回来,就被软禁在了南宫,一关就是七年。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自由。代宗给他的限制很多,不仅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而且日常的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送进去的。为防止南宫与外面联络,甚至纸笔也极少供应。有个太监说南宫的树木多,恐怕会有人越过高墙与英宗联系,代宗于是命人将大树砍伐掉。可以说,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七年的软禁生活。七年来,他常常彻夜不眠,对自己的弟弟充满了仇恨。朱祁镇天天都在心中祈祷,希望苍天开眼,保佑他有朝一日重登皇位。如今机会来了,他怎能不欣喜万分呢?

这边,朱祁钰病体有所好转,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时与皇帝商议复立沂王朱见浚为太子之事。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兵部尚书于谦早早地就在殿内等候,不料朱祁钰由于大病初愈,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群臣没有等到皇帝,于是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一场政变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这场政变发生在故宫的奉天门(后改名为太和门),这里是明代皇帝听政的地方。上朝的时候,皇帝就在这里听取大臣们奏事并作出决策,这叫“御门听政”。奉天门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明朝政权的中心,所以占领了奉天门就相当于夺了政权。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的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天夜里,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徐有贞带着众人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然而,南宫宫门坚固异常,怎么也打不开。这正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个漏洞,但徐有贞却胸有成竹地用一句话解决了难题:“不用叫门,把墙撞开就是了!”石亨就派人用巨木悬于绳上,数十人一齐举木撞墙。不一会儿,他们破墙而入。

这时,太上皇朱祁镇早已穿戴完毕,正独坐在灯下,焦急地等待接驾。听到动静后,他便跑到院子里呼唤石亨。众人一见太上皇,慌忙下跪,齐声说:“请陛下登位。”徐有贞指挥士兵用玉辇去抬太上皇,众人簇拥着英宗直奔东华门。

东华门是宫城的大门,只要进入东华门,到奉天殿敲响钟鼓召集百官前来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当他们到达东华门时,才发现了政变计划的最大漏洞——他们进不了门:东华门守卫不开门,他们也没钥匙,没南宫的门钥匙可以把墙撞开,是因为南宫偏僻,就算把它拆掉也没人理会,可东华门是大内重地,由专人看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侍卫。

愁眉苦脸的石亨看着徐有贞,他已无计可施,只等着这位大哥说话,可这次徐有贞同样保持了沉默,他虽聪明但却不是阿里巴巴,就算对着门喊一万声“芝麻开门”,门也不会开。

时间在流逝,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进不去,大家就会一起完蛋!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英宗突然大喊一声:“我是太上皇,开门!”七年的屈辱、恐惧和等待,最终换来了这一声怒吼。守门的兵士傻了眼,打开了门,众人兵不血刃便进入了皇宫,向着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殿而去,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

这时天色已经微亮,众臣因为代宗事先说明今天要临朝,都已经早早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后,众人按顺序走入奉天门,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代宗朱祁钰了,而是八年前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登上皇位。此时代宗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于正月十七日正式复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宫复辟”,又叫“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

【酷评】

老话说:“一国不容二主,一山不容二虎。”这话听起来似乎很不宽容,却确实很有道理。在历史上,“太上皇”基本都是要被严密地软禁起来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故事中的情景。今天的公司里、单位里,也不乏这种情况,同一个部门里,做主的领导只能有一个,如果有两个领导,且实力相当,那么他们可能会精诚合作,也有可能会相互拆台、暗斗。为了避免内耗,就需要在制度上有所规定,比如明确各自的职责,下达各种考核指标等。

§§§第七节 有一种龙卷风叫“刘瑾旋风”

东汉、唐末和明朝是宦官专权最猖狂的时期,号称“立皇帝”的大太监刘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虽然只当权五年,但排斥异己、陷害忠良的事情却做得不比任何人少。

刘瑾本不姓刘,只因依附上了一位姓刘的太监,才得以进入东宫,于是就把姓也改成了刘。早些年刘瑾获得了一个机会去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他是个聪明人,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出浑身解数笼络当时还只有十多岁的太子。

公元1505年,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这个小皇帝当时才十五岁。刘瑾从一开始就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渴望,他着力将小皇帝引导成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皇帝。朱厚照也真是个可塑之才,短时间内就成了一个沉湎于歌舞游乐、射猎宴饮的人。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分身术,所以,刘瑾就有了把持权力的机会。

刘瑾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他组建了一个集团,集团成员都是清一色的宦官,被称为“八虎”。不过八虎最初并没有干预政治的念头,他们只是变着花样地引导朱厚照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虽然不干预朝政,可“八虎”倚仗皇帝的宠幸,在外面胡作非为。这些混账行径,自然惹来了大臣们的声讨。有大臣建议皇帝铲除“八虎”,并且上了奏章,说得有理有据。刘瑾等人得到消息后,连夜率领同党晋见小皇帝,他们齐刷刷地跪成一排,大放悲声。刘瑾趴在地上频频叩首,声泪俱下地说:“要不是皇上恩典,奴才们早就被人杀掉喂狗了。”小皇帝见到刘瑾这副模样,心里很不舒服,也陪他们唉声叹气。刘瑾一看自己的表演已经奏效,便趁机进言道:“陷害我们的人就是王岳(为人正直,在宦官中地位最高)!王岳结交大臣,私树朋党,是想篡夺陛下您的皇位。我们这些人保护着陛下您,他找不到机会下手,就想先除去我们,然后再收拾您啊!”

武宗对别的事情不在意,但一听有人要谋反,不禁大吃一惊,于是他立马现场办公,任命刘瑾掌管司礼监,马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连夜抓捕了太监王岳、范亨和徐智,发配到南京。

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形势完全逆转。“八虎”因祸得福,不但避免了被诛杀或放逐的命运,而且以闪电般的速度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刘瑾大权在手,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将他们流放到外地。

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八虎的气焰自此更加嚣张起来。为了扩大并巩固到手的权力,刘瑾决定把小皇帝彻底架空。他每天给武宗安排了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就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这个时候不允许别人分他的心,就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通过这一手,刘瑾很容易地就将内阁的大权也握在手中了。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都不再上奏,并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

刘瑾自己不通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很多大臣渐渐得知送给皇帝的奏章皇上本人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上报朝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路不平,自然有人踩。一天早朝时,殿阶上忽然出现了一封信。太监拿给了皇帝朱厚照一瞧,原来是一份揭发刘瑾种种罪行的匿名控诉状。皇帝没有什么感觉,刘瑾可气得半死。他立即派出锦衣卫,在北京城四处窥伺,一边假借皇帝的诏令召集百官,命令他们全部跪在奉天门下,自己则站在一旁,大骂群臣的祖宗十八代。当时北京城里正值酷暑,那些官员跪在那里都要中暑了,就有一个太监想给这些大臣西瓜吃。刘瑾大怒,立即将这个太监揍了个半死。另一名宦官喊道:“这封匿名举报信所写,全是为国为民,是谁写的有种就站出来,就是死了也是一条好汉子,干吗连累别人?”刘瑾一看太监里面居然还有不服自己管的,顿时大怒,立马就解除了这个太监的职务。

在调查多日后,刘瑾发现匿名状来自宦官内部,跟那些大臣无关,这才将群臣释放,不过匿名信的作者却死活找不出来。案子破不了,刘瑾越来越生气,便迁怒于北京城的百姓,下了很多荒唐的命令:所有的寡妇全部改嫁,人死了还没有来得及下葬的一律烧了……如此等等,弄得北京城里鸡犬不宁。

刘瑾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还特意建立了另外的特务组织“内行厂”,权力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上,想通过特务来监督官吏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保护自己的专权。

有了权势之后,刘瑾和很多贪官一样也开始敛财。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自己找麻烦,就先给刘瑾送礼,有的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

无论如何,刘瑾这样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以皇帝身边有奸臣为由趁机发动叛乱,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这时,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当夜在武宗面前揭发刘瑾预谋谋反。刘瑾是否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宗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他相信了。

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结果发现了印玺、玉带等禁止百姓和官员私自拥有的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当场出了一身冷汗,后怕不已,心想刘瑾幸亏暴露得早,否则自己的命可能就不在了。

当年八月,在一个秋日早晨,刘瑾的凌迟之刑开始了。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三天,一共割了三千多刀。据说,刘瑾由于太胖,割下来的油竟然流了一地。

【酷评】

一万个人也不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但要搞垮一个王朝,有时候一个人就足够了。刘瑾当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整个明政府的结构却几乎被他一手拆散。越是集权专制的国家,出现这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可能性越大,后果也越严重。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刘瑾这种人。他们的使命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你对他们恨之入骨,却无可奈何。对付这样的人,只有一个秘诀:让他远远地淡出你的视线。

§§§第八节 爹还是叔,这是个问题

发生在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之争”,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很大的政治风波。而这个政治上的轩然大波之所以产生,居然是因为一个死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玩乐嬉戏闻名的明武宗朱厚照死于京城的豹房。因武宗膝下无子,按照“兄终弟及”的规定,皇位传给了他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的长子朱厚。当时,朱厚只有十四岁,但袭王位已有两年了,他是很稳重的一个人。不过,稳重的另一面却是执拗。

当他从藩邸出发快到北京的时候,朝廷派出一支由太监、勋贵、皇室和朝廷大臣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去迎接他。朱厚到了京郊,大臣杨廷和遵照太后的意思,要求朱厚由东安门入京城,居文华殿,择日即位。朱厚偏不答应,非要以皇帝之礼入京。杨廷和等人只能妥协,让他在郊外接受群臣的祝贺后,这才从大明门入了城。

朱厚即位后,就下令礼官讨论其父兴献王的祭礼与尊称。大臣们都愣了:朱厚的父亲受封兴献王,因他们那一脉是朱家的小宗,理学家们根据儒书的规定,认为小宗入继大宗,应以大宗为主。朱厚虽不可能成为朱厚照的儿子,却必须作朱佑樘(明孝宗,第十任皇帝,朱厚照的父亲)的儿子,以此来表明大宗不绝,使朱厚的即位符合理学的规定,即所谓“继嗣不继统”。照这个说法,朱厚应该称朱樘为皇考,生父朱则只能称为皇叔父。

朱厚冷眼看着朝臣们吐沫横飞,引经据典,打断了他们的话,说道:“这样的话,父母不是可以更换了吗?”这让大臣们哑口无言。

朱厚这里还在忍着愤怒没有发作,他的母亲却开始发作了。当时,他的生母蒋氏从亲王封地安陆(今湖北钟祥)前往北京,走到通州听到大臣们让他儿子换爹的消息时,知道自己不但当不了皇太后,而且还失去了儿子,白高兴一场了,于是便气愤地说:“这是什么话,怎么我的儿子突然就变成了别人的儿子?”便死活不肯进京城。朱厚知道母亲这样伤心,也是大哭,还以摔皇冠要挟。杨廷和等人迫不得已,只好让朱厚以太后名义追尊兴献王为“兴献帝”,王妃为“兴献后”。

可事情没有完。这年的十二月,朱厚又下令加兴献帝、兴献后以“皇”字,杨廷和等人这次可不妥协了,坚决反对。双方在朝堂之上就跟在菜市场一样,吵了起来。吵闹的结果是朱厚妥协,称孝宗为“本生皇考”,兴献帝、兴献后为本生父母,不再加“皇”字。

两年后,朱厚又转回来了。他断然下令:称其生父朱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朱樘(武宗的爹)则只被称为“皇伯考”。诏书一下,大臣们疯狂反对,群情汹汹,数百名朝廷官员一齐跪伏于左顺门。跪伏的人群中,有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一人、给事二十人、御史三十人、吏部十二人、户部三十六人、礼部十二人、兵部二十人、刑部二十七人、工部十五人、大理寺属十二人。有人一边跪泣,一边还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

朱厚当时正在睡觉,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派太监传旨劝退大臣。大臣们正在气头上,个个跪伏不起,说一定要朱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朱厚从来没见过这等场面,一时没了主意,再派太监前去规劝,群臣仍然不听。

这下朱厚发怒了,派出锦衣卫将为首的张等八人逮入狱中。大臣杨慎、王元正见了,扒着大门大哭,一时间众多大臣都哭了起来。他们高呼为了让皇帝朱厚改变这两个称呼,以维护他们眼中的伦理朝纲和国家命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献出来而无怨无悔。

朱厚大怒:居然敢跟皇帝对着干!既然你们这么想无怨无悔,那就成全你们吧。他传令司礼监太监把跪伏的官员名字一一记录下来,随后便下令逮捕这一百多人下狱,职位高一些的,如何孟春等八十多人等候判决。第二天,一百余人受杖,编修王相等十八人被活活打死。

经过三年半的争执,“大礼仪之争”最终以嘉靖胜利而告终,礼仪之争就此画上了句号。

【酷评】

同类推荐
  • 死社稷

    死社稷

    张扬:怎么才能变得洒脱,为何事情总是要找到我。我也想低调啊!可是实力它不允许啊!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血铸太平

    血铸太平

    老套路能写出新故事吗?请大家拭目以待,时代背景就是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大家慢慢看吧,不多说了。
  • 新岳

    新岳

    一颗神奇的舍利把他送回宋朝,成为岳飞的儿子。他和执掌大金半壁江山的完颜雍,亦敌亦友;他义助西夏仁宗,挽帝国分裂的狂澜于即倒;风波亭前,他该如何面对?
  • 世界政治史速读

    世界政治史速读

    本书分别从世界古代政治史、世界近代政治史、世界现代政治史来介绍世界历史的。
热门推荐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它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被赋予时代特质,是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长远性、全局性及战略性的根本任务。"
  • 两界经纪人之得道升仙

    两界经纪人之得道升仙

    秦玉,一个废材大学生,因为偶尔得到仙人送的一本书,从而沉浸中。金钱美女豪宅,一个都不能少。修仙更是业余爱好,最后和美女一起得道升仙。。。。。。
  • 创国路

    创国路

    你有雄心壮志吗?你有创业激情吗?你有帝王梦吗?……现代大学生秦政,展鸿浩之志,凭借现代建设技术和满腔创业激情,在大西洋创建工业区。成功后,本想功成身退。谁知世界越来越混乱。国与国之间上演着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怒之下,将工业区升级为国家,拳压美,脚踏欧,吊打倭国,统一全球。走出了一条现代帝王路。书中主角秦政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雄心壮志,什么叫创业激情。什么叫帝王梦。本书最大的特点,具有现实可行性。你也许能做到。
  • 若你在身旁

    若你在身旁

    “乔隐,遇见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你不准离开我,永远都不准”“离开?你猜啊……”我是你的星星,会永远守护着你,直到我坠落的那一刻………………“你知道吗?没遇到你之前,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是你,点燃了我的世界”…………人的一生,若能找到一个愿意善待你并且喜欢你爱你的人,而那个人也恰好是你喜欢你爱的人,那么,就请不要放手……再大的困难也一起面对,哪怕万劫不复……因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既然爱着,又何必让性别成为爱的枷锁……一世……一双人……
  • 血压高了怎么吃

    血压高了怎么吃

    本丛书通过精心的策划、合理的编排,分别介绍了“三高”的基础知识以及“三高”人群适宜食用的食材(附有营养健康的食疗菜例),为“三高”人群提供了一种健康、安全的日常饮食方案,增强“三高”人群及其家庭对日常饮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减轻“三高”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斗罗龙凤之子

    斗罗龙凤之子

    龙神和冰火不死鸟的孩子,它将会有什么奇妙历险呢?
  • 我教系统做人

    我教系统做人

    夜澜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快穿作家,可是谁能告诉她,她是怎么做到在人行道上走还能被一辆大货车冲过栏杆撞死的?还有,这个自称系统的白团子又是什么鬼?难道她成为了快穿作品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谁来把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拉走啊!!!(1V1,女主佛系,偶尔沙雕,偶尔虐渣,男主变脸能力十级,具体的嘛……请自行体会)
  • 盗墓笔记十年生死

    盗墓笔记十年生死

    自青铜门一别,十年之后,吴邪终于带着小哥给的鬼玺,前往莽莽长白,寻小哥,亦是寻终极......
  • 悟名为空

    悟名为空

    “悟”即吾心,这个心是清净的根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悟得吾心本是清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