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5900000031

第31章 文翁

汉景帝时,一个叫文翁的官员被任命到成都为蜀郡守。跟他的前辈李冰一样,他既是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同时又是一名实践科学家。成都何其有幸,在短短的100多年时间里,相继遇到两个尧舜似的人物。

留学长安

当文翁的车驾一路风尘从长安抵达成都时,前来迎接的官员发现这个新任蜀郡守带了几口又大又沉的木箱子。人们纷纷猜测这几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贵重东西,有人说是金银,有人说是衣物,也有人说是从北方带来的土特产。当文翁在蜀郡府打开这几口箱子时,人们先是闻到一股淡淡的竹子香气,然后就看见大捆大捆用麻绳捆扎起来的竹简完好无损地待在箱子里。

文翁担心这么远的路程会损坏竹简,就叫随从们把一捆捆的竹简拿到空地里打开,一方面是看有没有破损,另一方面也怕竹简发霉,顺便晒一晒。在明亮的阳光下,人们看见一捆捆的竹简像折叠起来的扇子渐次打开了,光滑坚硬的竹简上镌刻着一个个优美的汉字,它们在太阳光下像翡翠或珍珠一样闪着新鲜明亮的光泽。走近仔细一瞧,才发现竹简上的内容都是先秦时期大思想家们的著作,也有百工技艺方面的一些著述。

成都的百姓闻听新郡守带来许多竹简,都感到不可思议。

根据史籍记载,文翁从小就十分好学,长期保持闻鸡起舞的习惯。当然他不是一大早就起床舞剑,而是在月亮西垂的窗下读书。这一天清晨,新任蜀郡守文翁依然起得很早,他在寓所前面的一棵古槐树下读了一会儿书,然后就吩咐下面的人做好出去视察的准备。文翁是想到他的辖区走一走、看一看,一方面是体察民情,一方面顺便了解一下蜀地的教育现状。

行走在成都繁华街巷和秀丽乡村的文翁显得十分潇洒,他身材颀长,又穿着一件衣袂飘飘的布衫,加上脸上的皮肤又很白皙,样子完全像一个白面书生。但是他又没有一般书生狂妄、固执、迂腐的毛病,而是显得十分稳重、睿智、通达,所以应当把他描绘成一个严厉慈祥的师长更为合适。

文翁在成都的城市和乡村走了一趟,得到一个印象:蜀地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老百姓也渐渐地安居乐业了,但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而且民间的教育机构奇缺,大多数人都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正所谓“蜀地僻陋有蛮夷风”,因此文翁心里十分着急。

回到蜀郡府以后,文翁抚摸着他从长安带来的竹简,头脑中想出一个办法,即刻命令文书传达他的旨意,召集郡县“开敏有才”的小吏到蜀郡府接受郡守的面试。各郡县听说文翁要面试各地方年轻有为的小官儿,都弄不清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大多数人认为,这肯定是一个升官发财的良机。你想呀,新官上任三把火,郡守肯定是想笼络一帮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政纲啊。于是,不少的郡县为了推举自己的亲信,甚至连胡子一大把的人都推荐上去了。

蜀郡府前面的空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前来面试的人,文翁举目四望,发现青年才俊倒是有一些,但更多的却是些滥竽充数的歪瓜裂枣。文翁也不生气,便命文书当场出了几道题,要考一考这些郡县小吏肚子里到底有几滴墨水、几多见识。通过考试,文翁录取了十多个年纪轻有学问的人,其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叫张叔。

文翁把张叔叫到自己跟前,亲自倒了一杯水给他喝着,然后就慈祥而关爱地端详了一会儿。只见张叔长得唇红齿白,一双眸子熠熠有光,言谈举止都显得温文尔雅。文翁很满意,就语重心长地对张叔说:这次本官选才,不是要立马兑现荣华富贵,而是想选一批聪明的年轻人到长安去学习。当然啦,学成归来以后本官是要委以重任的,不知你愿不愿意?张叔听到文翁的话,立即站起身来朝文翁鞠了一躬,回言道:感谢郡守给我们这些蜀中青年难得的留学机会,到了长安,我们一定发奋学习,归来以后报效郡守。一席话说得文翁哈哈大笑起来,他搀住张叔又道:不要说报效本官的话,本官如此做法难道是图大家的报效吗?

一个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的日子,十余名经过选拔的蜀中才俊却打起背包向北方长安进发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科举是汉武帝吸取文翁培养人才的经验,才逐渐创立的,因此我们更愿意把这个事件理解成蜀地最早的留学事件。到了长安以后,这批来自蜀中的青年没有沉湎于长安的声色犬马和富丽繁华中,而是一门心思学习知识。他们有时跟博士学习战国和先秦时期的经典,有时跟吏师学习律令和法律,很快长进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这期间,文翁在成都时常想起这十多个青年弟子。为了让他们安心留学,也为了笼络教他们的老师,从而把真才实学都无私地教授出来,他竟然干了一件让今人也意想不到的事情。什么事?原来文翁为了在感情和经济利益上拉拢那些博士和吏师,他开始大幅度压缩蜀郡府的开支,四菜一汤减成两菜一汤,该走路的时候就不坐马车。节约下这些钱来干什么?原来文翁是把省下来的钱买成蜀刀、蜀布,让每年都要进京的“上计吏”带到京城馈赠博士和吏师。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有行贿的嫌疑,但仔细分析起来,文翁的送礼不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而是从蜀中的教育和人才大计着想,着实令人感佩。况且,他并不是搜刮民脂民膏,而是从自己的办公经费里挤。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蜀郡守文翁并非一个真正的书生或理想主义者,而是深知官场规则和一般人情世故的精明官吏。据史籍记载,以张叔为首的十余个青年才俊学成归来以后,很快被文翁任命为蜀中的中高级官吏。又由于文翁的极力推荐,其中有的人还被朝廷任命为郡守、刺史一级的大官。看来,文翁的留学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石室讲堂

留学长安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来长安和成都相距遥远,二来选派大量的蜀中青年到长安留学需要大笔的经费。因此文翁在总结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打算开办一所自己的地方官学,如此一来,就可以大批量地就近培养人才了。经过多方选址,文翁决定把这所学堂建在南河(当时称流江)北岸一处风景秀丽的空地上。这儿有大片的古树,浓密的树荫像深蓝色的墨水覆盖这片土地。不远处,潺潺的江水一刻不停地向东流淌,使这儿形成了极佳的教学和读书环境。当负责工程建设的人把校舍建筑图纸摊开在文翁面前时,文翁蹙了蹙眉头,因为当时的土木工程师把校舍绘制得太富丽堂皇了,雕花木窗、高大的立柱和华美的装饰,完全把这所学堂想象成宫殿了。

史籍记载,文翁的这所地方官学最后是用石头垒砌的,原因何在?过去的研究者一直没有揭开这个秘密。根据我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文翁在兴建这所学校以前,曾经仔细研究过蜀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有一次他在关于古蜀国的史籍中,看到记载蜀国第一代君王蚕丛生活情况的文字,当时的人们居住在岷山一带的石头房子里,头发梳成高高的椎形,衣服向左边开口,凸着一双茫然的大眼睛,不懂得文字和礼乐,还完全是一副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的样子。

有感于此,文翁便决定把学堂修建成古蜀先民故居的样子,通通用石头垒砌。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首先能使蜀人产生亲切感,其次能让人们认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蜀地的教育水平和礼乐程度在不断提高。过去的蜀人傻乎乎地坐在岷山石室中发愣,而现在的蜀人却坐在宽敞明亮的石头房子里勤奋读书,学习文化知识,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创举。

一块块坚硬朴实的川西大青石被陆续运抵流江北岸的建筑工地。文翁站在一棵巨大的古银杏树下,看着工匠们垒起一道道高墙,他的耳边似乎传来了莘莘学子诵读经典的动人唇音。竣工时的石室讲堂比文翁想象的还要气派,那些巨大而坚硬的石头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比一般的木质建筑显得更加宏伟、朴实和厚重。坐在石室当中,明亮的光线从方块状的窗口照射进来,让这个幽暗的空间增加了几分神秘和光亮。在修建石室官学的同时,文翁还在学校建筑中修建起一座“周公礼殿”,作为学子们的楷模和精神皈依。

蜀郡所属各县的青年子弟闻听石室讲堂开始招生的消息,都打起背包,携带干粮前来报考。那一段时间,川西大地的街巷和田间小路上,都能见到青年学子们匆忙的脚步与飘逸的身影。文翁在处理完繁忙公务的间歇,常常喜欢到石室去转一转,有时他甚至亲自担任授课老师。他从长安带来的那批竹简,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被一排排铺开在宽大幽深的石室中,供学子们抚摸、诵读、品嚼和记忆。

对于成都的普通百姓来说,文翁石室的兴建是一件新奇而有意思的事。到流江边挑水和浣洗衣服的人,常常看见石室招收的弟子们坐在江边的岩石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诵读,琅琅的读书声和江水的滔滔声汇成一片。

进入石室这所官办郡学学习的青年子弟,还可以获得一些奖励或别的优惠政策,比如文翁就明确规定,一旦一个青年被郡学录取,那么在他学习期间,其家庭所负担的徭役都可以免除。毕业的时候,成绩优良者可立即被委任为郡县官吏,稍差一点的也可以授予孝悌、力田之称。

蜀中才俊

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我发现郡守文翁对青年人似乎特别有好感,他总是喜欢和这些年轻的生命待在一起,在教育和提携他们的同时,感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带给他的激励与快乐。

人们常常见到,在蜀郡府森严而高大的门槛里也时常有学官弟子出入。原来是文翁为了锻炼学子们的实践能力,常常在处理政务时让学官弟子们旁听,他想让学子们把在石室学到的儒家经典都实实在在派上用场。可以想象,当时的文翁峨冠博带坐在一张案子后面,案上堆满了刚从各县呈递上来的公文。文翁一边批阅,一边把有的案牍递给周围的学官弟子。空旷的郡府大堂里鸦雀无声,只听见简牍翻动的声音。学官弟子们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阅读简牍,年轻的脑袋有时聚在一起,有时又分开。

对于那些有典型意义或棘手的案牍,文翁会交给底下的学官弟子们讨论,然后听取大家的意见,最后再讲出自己的处理方案。这种方法往往使年轻稚嫩的学子们大开眼界,深受启发。有时候文翁在郡府公堂上审案子,也叫学官弟子们去旁听。遇到简单明白的案件,如民事纠纷、家庭不睦或赡养问题,文翁就会叫上一个学官弟子去审理。而他自己则坐在旁边的一把矮杌上,一边神色悠闲地喝茶,一边打量和品评着审案的弟子,看他如何问话,如何审理,如何结案。这时候的文翁,内心里充满了无言的喜悦和淡淡的自豪。

也许当时成都郡属各县的百姓在晒场上晾晒谷物或在田间地头劳动时,常常会看见文翁带着大批的学官弟子到县里或民间视察。在油菜花和桃花开得无比灿烂的田间小路上,文翁带着他的学官弟子们款款走来了。文翁不时跟身边的弟子交谈着,有时发出会心的大笑。而那些年轻英俊的学子们是如此意气风发,他们的神色里已然没有过去的愚钝,而是显得相当自信和放达。每当文翁带着学官弟子到县里办公或视察,下面的官道和交通路口总是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他们的眼里显出艳羡和钦佩的目光。

文翁像带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带领学官弟子四处“招摇”,其实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一方面,他想让学官弟子都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所学的知识和即将实现的抱负;另一方面,他也想让学官弟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处理政务,如何体察民情。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目的,就是让学有所成的学官弟子现身说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到郡学里来学习深造。

百年树人

《汉书》中关于文翁在蜀地大力兴学的记载,有一句最有趣的说法。说是文翁把办学的声势造得很大,许多学成的人都获得了官位,得到了提拔。这种既得的现实利益深深地触动了蜀人,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入那所石头构筑的学堂,似乎一旦踏上那条由石头铺就的道路,前途就一片光明了。

由于前来报考石室官学的人越来越多,狭小的教室根本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因此就出现了走后门的现象。有的富家子弟因为名额已满或未被录取,就出高价贿赂招生的官员,削尖脑袋都想成为文翁的学官弟子。文献没有记载文翁是否开了这道后门,但是从文翁在蜀地大力兴学的初衷来看,他一定不会同意那些纨绔子弟混入学官弟子的行列,从而砸了石室这块金字招牌。

蜀地的人文氛围由于文翁的大力推动,一时间风起云涌。加之汉代重农抑商,因此读书仕进的风气在蜀地蔚然兴起。在此之前,成都没有出现过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人学士,但是自文翁兴学以后,一个叫司马相如的蜀中才俊很快就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由此引发瓜瓞连绵的连锁效应。据文献记载,汉代第一才子司马相如曾经在文翁石室当过教师,正所谓“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

文翁石室传来的彻夜不眠的读书声,使得成都的人才基础变得十分雄厚。那一时期,从成都到京师留学的人,甚至比来自孔子故乡齐鲁大地的人还要多,人们把石室学堂比喻为岷山的“稷下亭”,这不能不说是文翁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若干年以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听说了文翁在成都兴办地方官学的事迹,他对这个郡守佩服得五体投地。文翁的做法大大触动了汉武帝关于人才的情思,他命令下面的人广泛搜集文翁的办学经验,整理和归纳以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起来。

带着几箱竹简到成都为官的文翁,大概没有想到,他在流江北岸开创的石室官学,后来竟成为中国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摇篮。也许,他仅仅只是想让蜀地的人多受一点教育,让蜀地的老百姓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没想到播下一粒种子,最后却收获累累硕果。

同类推荐
  • 大汉从吹牛开始

    大汉从吹牛开始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群:389849244
  • 明末乱闯王

    明末乱闯王

    一个宅男意外穿越到水深火热,兵荒马乱的明朝末年,看他如何从一个深山里的小村子开始筑墙修城,养民练兵,横扫天下乱流,守我中华长城。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异明崛起

    异明崛起

    许浩穿越到崭新的“大明国”,在这里把毕生绝学发挥的淋漓尽致。你们不会造竹制品?我教你们。这诗你们也不会作?我帮你们。这三妻四妾你们不要?……咳咳……许浩老练一红,看着自家娇妻,无奈摊手:“不敢不敢……”
  • 一介布衣谋三国

    一介布衣谋三国

    穿越回到乱世的三国,黄巾贼造反!十常待谋权!董胖子寡位!没饭吃,没衣穿,没房住。怒了,造反!张角?打倒!董卓?灭了!袁绍?还是灭了!周瑜?气死!孔明?病死五丈原了!刘备?整个娘娘腔,不理!曹操?很好!挟天子以令诸侯!霸气!孙权?有钱人!拉拢!左慈一听!一把拉住刘浩的手,道:“刘兄弟!再这样搞下去,还是三国吗?”刘浩一脸的不屑。道:“问天下头颅有几许,且看老夫我手段如何!”
热门推荐
  • 千古至尊万古帝

    千古至尊万古帝

    无敌,就从无限涅槃开始!经脉破碎的少年牧风,得到一块神秘黑色玉佩,激发出金色火焰,让他彻底涅槃重生!从此以后,他每多得到一块黑色玉佩,便能够再涅槃一次。第一次涅槃,他经脉恢复,并且成为了修炼妖孽。第二次涅槃,他获得了火眼金睛术,能够看破虚幻,料敌先机,推演武技。第三次涅槃,他获得了如意术,能够将武器变大变小,提升威力。第四次涅槃,他获得了分身术,一滴血液,一根头发,都可以化作一个分身。第五次涅槃……千古至尊,万古神帝,无敌之路,就此开始!
  • 假如的人生

    假如的人生

    本文全凭自己臆想,不喜请别喷我,只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即使不爱,也请勿喷
  • 等风不及

    等风不及

    上天眷顾的那些年,他们的故事像童话一样美好。剩下的,只是遗憾。
  • 上师说道

    上师说道

    这里有着文明,有着发展,有着传承。可是这里却没有三皇,没有五帝,更加没有那后世的无数臧否人物。在这样一个以传承之力为根基的世界,莫名拥有了一个大世界的传承之后,庄贤实在是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理由能不触碰到这个世界的巅峰,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传承者。
  • 寻魄

    寻魄

    在这异界大陆里,藏着一群有着深厚魄力的人。他们,就是仅次于各大长老的术师......
  • hp为你而来我的混血王子

    hp为你而来我的混血王子

    看名字!害,我就想给教授一个好的结局,文笔小白,虫子满天飞。但有点想写…18岁生日那年,我许了一个愿望与我无关,却又与未来的我息息相关我为你而来Myhalf-bloodprince这是一个尴尬的时期,我未曾参与你的过去,也不存在于有救世主的未来。这是一段,少有的和平时期你会是我的救赎西弗勒斯斯内普
  • 邪神破世

    邪神破世

    神魔陨,邪神降,破万世之准则,立邪神之根本,诛仙除魔,驰骋天地,任其逍遥。
  • 重生变成男孩

    重生变成男孩

    我叫小白,到了古代还是小白,叫白小白。额,这是什么。妈妈咪呀,这怎么就成一男孩了呢?十八年后怎么结婚生子啊?!这位萝莉请走开,走开我是女的,女的!!!老天爷请赐给我男神,谪仙男神!妖孽男说:“小白,男人和男人怎么可以在一起呢?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不介意,只要你是下面的那个。”一起出游的男人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和非病人之分,至于你则是伴侣。”一起经商的男人说:“我已经在海外为你开辟了一片天地,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大海之变

    大海之变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求无敌于世间但求无过于内心。----来自一个普通人自述小小学生如何在危机四伏的陆地中猥琐发育在诡异多端的大海之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