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1100000020

第20章 英国远征军(1)

1840年,以懿律为全权大臣兼全军总司令,伯麦任为海军司令,由16艘军舰,4艘武装轮船,一艘运兵船和27艘运输船,以布尔利任陆军司令,由爱尔兰皇家陆军第18团,苏格兰步兵第26团和步兵第49团,以及孟加拉国志愿兵,总计约6000多人组成的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进中国..

远征军攻占香港

1840年6月21日至6月28日,英国远征军陆续开到了香港水域。

自古以来,中国的敌人一直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犹如风驰电掣一般,一直是北方百姓的梦魇。为了抵抗这些骑兵,中国历朝历代都将城防建设作为重点,特别是对北方的防御不遗余力,为此帝王们不惜发动巨大的民力,去建设毫无实用价值的万里长城。

可是这一次,日不落帝国,这个号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这个中国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巨大敌人,并没有出现在武备森严的漠北,使用的也不是骑兵。他们的舰队犹如一支天兵,突然降临在虎门之外的海域上。

偌大的中国,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识过真正的英军。如果像窝拉疑号这样的小型战舰就足以打败整支广东水师的话,那么这支英国远征军,就可以凭借六千多人的武装,击败整个中国的八十多万军队,进而摧毁中国所有的抵抗,可惜这一点,坚守着华夷之防的中国人,谁也没有意识到。承平了二百年的天朝,对即将面临的这场战争,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

此次来华的英军海军共有十六艘军舰,四艘武装轮船,一艘运兵船和27艘运输船,总计约有二千多海军,由伯麦任海军司令。

陆军方面由三个军团组成,他们是爱尔兰皇家陆军第18团,苏格兰步兵第26团和步兵第49团,另外还有一些孟加拉国志愿兵,总计大约有四千兵力,由布尔利任陆军司令。

英国政府为了配合义律的工作,特别任命此次远征军的总司令为义律的堂兄——乔治·懿律。同时懿律也是此次远征军的全权大使,义律是第二全权大使。

尽管英国的军事实力无人能及,但他们还是非常重视东方的这个古老帝国。类似像这样的远征军规模,在西方的殖民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英军的战舰并不是先前击败广东水师的窝拉疑号,也不是林则徐购买的甘米力治号小型战舰。英国的战舰,以旗舰麦尔威厘号为例,长度约有一百多米,头部和尾部的宽度为10米,吃水3米,出水5米。整个船身用白铁皮彻底包裹起来,船的底部用黄铜包裹。所以除非被相当强大的火力攻击,否则普通的炮弹根本无法穿透船身。

船身内部共有五层,其中底部的两层放置军需品和食品,中间的两层放置大炮,每层炮眼三十六个,每个炮眼里放两尊炮,一大一小,整船共有大炮七十四门。除了顶层放置少量的舀炮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大炮都隐藏在船的夹层当中,只要对方的炮弹无法穿透船身的铁皮,那么这些炮手就不会受到战火的影响,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船上共有大小风帆三十六个,虽然还是风帆船,但是设计非常合理,可以利用各种风向来增速。航行速度最快的时候能够达到10节,大约一小时将近40里。整船没有太多的闲杂人员,由于技术先进,所以只用一个舵手就足够了。像这样的巨型战舰,此次来华的一共有三艘(旗舰麦尔威厘号在定海触礁,英国另派装炮74门的伯兰汉号)。除了这三艘巨型战舰,还有载炮44门的中型战舰两艘,载炮20门至28门的小型战舰11艘。

仅从载炮数量来看,英国海军共计载炮540门。而当时武备最为严密,被林则徐喻为无懈可击的虎门,九座炮台加在一起,也只有340门大炮,这还不算大炮质量之间的差距。

相比之下,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从来没有遇到过海上的敌人,所以清朝水师的力量非常薄弱。当时整个中国只有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勉强可以出洋作战,其中又以广东水师最为强大。

广东水师最大的战船是横洋棱船和广东米艇。两艘船的大小差不多,都在27~32米之间,宽7米左右,长度仅为英国战舰的三分之一。广东水师的舰船使用人力划桨,整船只有一桅,配有少量的风帆,由于技术局限,光是转舵就需要八个人,另外受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它的使用寿命只有九年。

广东水师最大的战船集字号,配有不超过两千斤的大炮八门,也有配12门炮的,但炮的重量不能超过一千斤。因为装炮太多的话,船身就承受不了大炮的后坐力。所有大炮都装在船的舱面上,炮手没有掩护设施,一旦舱面受创,将影响所有炮手的战斗力。

船上共有兵丁65人,除了大炮以外,剩下的武器是火罐、火箭和喷桶。但是这些小型火器需要用人力投掷,所以只能近距离作战使用,且杀伤力有限。另外船的航行速度过慢,所以像林则徐所构想的那种近距离登船作战,根本不可能实现。

水师战船的船身是由杉板制成,无法抵抗英军的炮弹,只有舵木使用了比较坚硬的木材。类似这样的“战舰”,已经算是超大号了,广东全省只有56艘,由于部分战船年久失修,并不能全部开赴使用。

比战舰质量更惨的是水师人员的素质。除广东水师之外,全国其他地区的水师并不经常操练,水手当中有很多都不通水性,有些水手竟然会晕船呕吐。即使上了战舰,这些水手海战之时还要抛锚泊定,才能从容开炮。其实这也不怪水师,自古以来中国的水师根本就没有在海上打过硬仗,就算是郑和下西洋和施琅攻台湾,那也是以登陆为主,水师并不需要很强的海上作战能力。

英方的大炮

对比水师的战争力,更惨的是大炮。英军大炮每两分钟打三发炮弹,半个小时可以打四十多发。由于大炮的质地精良,所以炮身质量可靠,不用修理,可以重复使用。英军的炮弹有效射程是两公里,有些号称可以打到五公里远。

英军的炮弹里也有实心弹,但是因为火药制作使用了先进的生产力,所以炮弹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另外英军还配备了霰弹和葡萄弹。霰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会炸开的炮弹,里面装着几十个小铅子,爆炸以后杀伤力巨大。葡萄弹跟霰弹原理差不多,会在爆炸的时候,形成一个扇面的杀伤,射程不远但威力巨大。其次是开花弹,这种炮弹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炸弹。还有一种燃烧弹,能持续燃烧10分钟。

清军的大炮及炮台

清军的大炮每分钟可以打一发至两发炮弹,但是一小时之内,只能打八发,超过八发大炮就会炸膛。一天之内可以打一百发,再多的话炮身就会变形,就不能再使用了。每门大炮总计可以打六百发炮弹,超过六百发大炮就要报废,永远不能使用了。

由于造炮的时候,使用的是泥模,而最关键的炮膛部分,需要依靠工匠自身的感觉,再加上火药也是凭工匠的感觉来调配,所以中国最大的六千斤的大炮,有效射程只有一公里。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当英军在两公里外集中炮击的时候,中国的炮台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的能力。

而中国当时所有的炮台,全部都是固定的,不能转向也不能移动。所以这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当英军从侧面攻击清军炮台的时候,哪怕距离已经非常接近了,清军还是只能挨打,无法还击。

跟水师的情况相同,清军炮手的素质也相当差,有些炮手不敢开炮,怕火药炸膛伤到自己,有些只是虚填火药应付差事,大部分的炮手都没有经历过相关的训练。

比炮台更惨的是炮弹。当时清军的炮弹主要是铁弹、蜂窝弹、石弹、链弹、爆炸弹等。其中蜂窝弹是一个大的铅子,里面有小孔,配十二个小铅子。石弹就是一个圆形的石头。链弹在在两个铅子之间,用一个18寸的铁链连起来。爆炸弹是把铅子掏空,里面放上火药,原理类似于开花弹,但是如果放的火药多了,就会在炮膛里爆炸,放的少了的话,因为炮弹本身是空心,所以打不远。

这些炮弹用的不多,用的较多的是铁弹,主要是凭借火药爆炸时提供的穿透力。但由于火药质量较差,当这些铁弹打到英国的军舰上,因为战舰上包裹着很厚的白铁皮,所以铁弹无法穿透,并且还会弹回来,毫无穿透力可言,英军笑称这叫弹球。

为了能够应对战争,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有些地方官开始加紧搜寻“前明遗炮”,地方官发现这些明朝留下来的“红夷大炮”,虽然经历了二百多年,但是质量相当好,而且大多是二千斤以上的巨炮,还有一些官员挖掘出了明朝的炮弹,用来装备清军。相比之下,这些二百年前的武器,反而更加先进。

英国陆军

陆军方面的情形与海军差不多,英国陆军当时配备的有榴弹炮、臼炮还有野战炮。其中以十二磅前膛滑膛野战榴弹炮较为著名,这种榴弹炮的有效射程达到了一公里。另外,九磅前膛滑膛野战炮,使用的是标准轻弹,它的炮管较长,炮弹的初始速度较快,有效射程达到了1.5公里。

也就是说,当英国陆军上岸攻击的时候,可以在三里之外开炮攻击,而清军的鸟枪弓箭,只能被动挨打,毫无反击能力。

英军士兵主要配备伯克式燧发滑膛枪,枪长1.1米,摩擦燧石点火,有效射程是220米,发射速度每分钟2至3发。少数士兵配备布伦斯威克式击发枪,枪长1.4米,撞击火帽发射,有效射程330米,每分钟3至4发。

清朝引以为豪的陆军

清军当时已经进入了半火器时代,也就是冷热兵器混用,主要配备的有抬枪、鸟枪和弓箭,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比例是1:1。

在清军的火器里鸟枪是主体。鸟枪也被称为鸟铳,由枪机火绳点火,这种枪长度超过两米,由于枪身太长,所以无法装配刺刀,每分钟可以打1至2发铅丸,有效射程为150米。但由于制造粗糙,所以有些鸟枪的有效射程只有80米,与弓箭相比也不具备十足的优势,更兼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当时清军并没有完全淘汰弓箭。比如十年之后太平天国的永安突围,老将向荣领兵前堵后追,本来可以全歼太平军,没想到天降大雨,清军火器全部失效,反而惨遭太平军痛歼,从此之后,太平军一路北上,蛟龙入海,再也无法收拾了。可见清军当时没有淘汰弓箭,也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

清军有一种重型火器,名叫抬枪, 枪身长度约3米,枪重约15公斤,由一名士兵扛在肩上,另一名点火绳瞄准,有效射程相当高,大约有500米。但是由于后坐力太大,所以瞄准的清兵会被震得向后摔倒,有些还会摔的四脚靠天,所以抬枪的命中率十分有限。

抬枪是清军最强的陆战火器,通常要借助人扛,或者是三脚架,所以这种武器主要用于防御作战。野战时,通常配置在最前面,作用类似于英军的野战炮。但如果拿这种抬枪跟野战炮对攻,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清军的这些抬枪和鸟枪,同样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已经无法使用,有个别鸟枪竟然已经使用了166年之久。除了抬枪和鸟枪,清军主要以弓箭长矛为主,可惜这些冷兵器在鸦片战争中基本没有用处,因为很少有近距离作战的机会。即便是近距离作战,这些冷兵器也不是欧洲优质刺刀的对手。

需要说明的是,清军在火枪方面与英军相比其实不算太差,至少北京御林军的火器营里,就有很多先进的欧洲枪械,而且在圆明园中,还有马戛尔尼进贡的野战炮等先进武器。但是清朝军制是内重外轻,军队的装备也是先内后外,火器营里的装备虽好,可惜总不打仗,御林军士兵都已经不会使用了。圆明园里的大炮也被锁在库房里,不许任何人动用,直到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又被英法联军搬回了欧洲老家。对外作战的各省绿营军队,却因为装备太差,在作战中失去了很多取胜的机会。

在冷兵器时代,士气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刀长矛这种武器,是与敌人近身肉博时使用的,由于是近身作战,所以勇敢可以弥补武器质量之间的差别,而且冷兵器时代,也并不存在武器技术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士气也就成为了战争的决定因素。

当战争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之后,士气的作用就越来越低了。使用热兵器之后,作战的双方基本不碰面,根本没有肉博的机会,很多时候,参战的士兵并不知道是被哪个敌人使用什么武器打伤,一旦武器差异巨大,那么优势方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打击对手的同时自己免受攻击,那么战争也就会一边倒,士气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所以,当战争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武器差异巨大,而能够以弱胜强的战例,更何况士气是需要战争和胜利去积累的。自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已经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又在欧洲战场上打败了法国战神拿破仑,虽然在美洲大陆小有挫败,但对全世界来讲,它依然是无敌的日不落帝国。而清朝自从三藩之后,已经承平了一百多年,虽然西北的战事也曾断断续续,但总体来讲,承平日久,军队暮气已重,再也不复往日的八旗雄风了。

再来看看林则徐一直坚持的主客关系。有人说,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英国军队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坚壁清野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实际呢?当时清朝的军队需要从全国各地征调,集结一次需要4个月时间,其中的精锐部队更是远在西北,而英国的补给可以从印度海路运来,只需要39天时间,也就是说,英国人反而坐在船上等着清军集结军队。

还有,中国上万里海岸线全部都可以成为战场,英国舰队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完成调兵遣将,甚至可以从容地转战万里。清朝的军队却需要在陆地马不停蹄地奔走,海疆不同于西北,战马稀少也没什么用处,所以整个海岸线上的战事,需要士兵们用双脚去与英军的战舰赛跑,主客情形早已变换。

此时的英国远征军,无论从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全面超越了清朝,更兼有科技带来的船坚炮利,所以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这场战争清军必败无疑,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取胜的希望。

英国远征军此时已经全部抵达了香港。而义律也被任命为全权大使,可以凭借着手中的军队,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了。何况林则徐已经给这支英军提供了报复的借口,义律完全可以为所欲为。

他深知清军的实力,也非常清楚林则徐苦心经营的虎门防线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按照政府的要求,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赔款(包括鸦片赔款、商欠和军费)、割让海岛、平等外交和五口通商。当然这些目的也并非不能商榷,终归到底,出兵的目的除了报复,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中国打开国门,给英国敞开更大的市场,如果背离了这一目标,这场战争就没有任何意义。

林则徐的秉性和固执,义律十分清楚。把这些要求强加给林则徐,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义律同样很清楚。至少还是需要禀帖,还是需要卑躬屈膝,还是需要行商们代递,需要检阅行文的规范和文章的内容。

如果下令攻击广州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穿越反击战

    三国之穿越反击战

    穿越来穿越去,三国世界早已经是穿烂了。一道流星降世,让曹操知道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强大的穿越者,带着掠夺的目的,来到三国世界。为了保卫三国,曹操揭竿而起,联结三国志同道合猛将谋臣,共同对抗穿越者的入侵。战斗在响起,巨龙在咆哮,反穿越大战,在此揭开。
  • 封杀之王

    封杀之王

    时空乱了,现代人王小飞做了复活之国的封杀部部长,他掌握封杀大权!文化大家李白,杜甫,关汉卿……全部拉过来谈话,书籍统统没收,修改的修改,封杀的封杀!他所向披靡因为他是封杀之王!
  • 唐姝

    唐姝

    魂回天宝,长安城内槐花飘香。盛世的大唐,总有着数之不尽的传奇故事。平康坊内歌舞升平、灯月交辉、笙歌彻夜。北曲假母之子,易小尘却在不经意间搅动了时代的暗流。看不见的长安城、潜伏已久的老虎,纸醉金迷的背后,是只剩十余载的盛唐光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千古风流是李唐,八分在平康。本书又名《我在平康坊的那些日子》
  • 如果这是宋史5

    如果这是宋史5

    宋史里有一个时段是学者的噩梦,读者的干柴。说噩梦,因为它是说不清的,历代研究宋史的学者限于资料、时代的特殊性等原因,没法全面真实地展开它。而读者们,也会因为它内容的枯燥躲着它走。这就是王安石变法阶段。
  • 立宋

    立宋

    争锋忽必烈、吊打贾似道,挽狂澜于既倒,只手擎天,除了我长孙弘,还有谁能做到?
热门推荐
  • 花开逍遥涧

    花开逍遥涧

    前世乱世魔王泠风,手持一管妖笛,大杀四方,掀起血雨腥风,纵横一世,自刎化蝶,灰飞烟灭。再重生归来,踏上一条寻求真相之路。吾乃泠氏长溪,白衣乱世血蝶引花,妖笛声起,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仙之人兮,都惧吾三分,统归我旗下,听我差遣!
  • 夜章

    夜章

    “……如果邪恶是华丽残酷的夜章,它的终章我会,亲手写上。晨曦的光风干最后一行忧伤,黑色的墨,染上安详。……”菲尔曼大神官听着游吟诗人的吟唱,轻啜着高脚杯里的萝尔酒,想着诗歌里的那个故事,那个由他亲手写下终章的故事。在那个千万年前的上一纪元,他的名字还不是菲尔曼,而是炎赫的时候,他见证了由一个人、一个精灵和一个人牵扯到神、人、魔三界以及那传说中的魂界而组成的故事。而他,便是那个精灵。那个故事啊,是那样的华丽、高昂,却又是那样的无奈、哀伤。但都消逝了,无论是上一个纪元,还是那样一个他,都消逝了。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亘古流传的预言——“金色的阳光,素白的月光,当它们相碰撞的刹那,将改变一切……”
  • 大灾变之逆战

    大灾变之逆战

    李钤:男年龄:20身高:177cm体重:63kg视力:双眼1.5血型:O型婚否:否健康状况:非常健康毕业学校:山南绿翔专业:掘倔机A级驾驶员现状:因与领导不合辞职后失业在家(自己的小出租屋内
  •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我还是很喜欢你,即使我们是两个时空"那年她才十岁,那年他正直年少;那年的她什么都没有,那年的他承诺要守护她一辈子。谁又知道,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大的阴谋?她被这现实逼得快崩溃,却发现最爱的人也骗了他多年,最后想害死她的,居然也是他。我亦无他,亦无你
  • 红萍

    红萍

    《红萍》是一部描写婚恋的悲情小说。书中通过农村少妇许梦莹和妻子瘫痪的镇干部夏雨霏的情感恩怨纠葛,多角度剖析了现实中关于家庭.情感.欲望.良知和责任的社会问题。挖掘了现实社会百态人生及深刻而复杂的人性本属,真实揭示了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人性的浮躁.情感的追求与困惑,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情感.善良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小说以许梦莹不堪情感重负,跳楼摔成植物人,夏雨霏将她背回自己家为结局。真实的诠释了一种被颠覆了欲望的别样人性状态。是一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强烈的人文精神的作品。
  • 白开水淡

    白开水淡

    每个人都有懵懂的年纪,懵懂的想法,懵懂的青春。我们曾经张扬过、疯狂过、叛逆过,因为我们还年轻。韩子静从一个不懂事的年龄,经历人生必须经历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身上有太多我们的影子。.......青春,我们正在享受着。
  • 现十日谈

    现十日谈

    作者受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作品《十日谈》的启发,创作小说《现十日谈》。小说《现十日谈》内容是由十位曾是解放军、志愿军,包括作者本人,以及他们的老夫人,这些老朋友、老战友,好兄弟、好姐妹,兴致勃勃地在一起讲他们一生中亲自经历、所见所闻的那些真实的故事,他们连讲了十日101个鲜为人知,仍然值得回味,有一定历史意义,非常精彩、感人的,过去、现在方方面面,真实、生动的历史小故事。透过这些小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到中国社会从黑暗、苦难、解放,改革开放,和平崛起,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艰难又光辉的历程!温故而知新,希望您会喜欢。
  • 半夜遇鬼

    半夜遇鬼

    在一个孤独的夜晚所发生的奇幻故事,来自于内心的恐惧。
  • 千迷

    千迷

    惨死的侍女...究竟是被何人所杀?水塘沉尸,又是有何怨恨?...重重迷案,交错纵横,...京城捕快的身份...又是什么?
  • 千墨

    千墨

    世人千千万万,懵懵懂懂,谁又是那点灿烂的墨色。千墨无言,初心不改,追寻心中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