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6600000033

第33章 朱晦翁创立社仓法宋孝宗重定内禅仪

却说太子忄耆殁后,庆王恺依次当立,孝宗因第三子忄享英武类己,竟越次立为太子。(孝宗自己亦未见若何英武,所以子更不逮,后且为悍妻所制。)惟进封恺为魏王,判宁国府,命宰执设饯玉津园。宴毕,送恺登车。恺顾语虞允文道:“还望相公保全!”允文当然劝慰。恺乃挈眷而去。既而吴太后妹夫张说,攀援亲属,竟擢为签书枢密院事。诏命下后,朝议大哗。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张木式,遂上疏切谏,且诣朝堂责虞允文道:“宦官执政,自京、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不禁惭愤,入白孝宗,孝宗乃收回成命。至乾道八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左相乃属虞允文,右相任用梁克家,嗣复出张木式知袁州,仍命张说入枢密院。侍御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吕,又上书谏阻,直学士院周必大不肯拟诏,给事中莫济,封还录黄,孝宗将他四人一齐罢免,都人士称为四贤。虞允文因谏院乏人,特荐用李彦颖、林光朝、王质三人,孝宗不报,独用幸臣曾觌所荐的人员。于是允文力求去位,孝宗竟调他宣抚四川,但进封雍国公。允文莅任逾年,即疾终任所,诏赠太傅,赐谥忠肃。他本隆州仁寿县人,夙具智略,采石一战,遂得成名。入相后,遇事纳忠,知无不言,也是一位救时良相。梁克家外和内刚,自允文去后,独相数月,旋与张说论及外交,语多未合,亦乞外调,遂出知建宁府。说好为欺罔,渐被孝宗察觉,才加罢斥。

乾道八年残腊,又拟改元。越日元旦,改为淳熙元年,左相虚位不设,右相亦屡有变更。曾怀、叶衡等忽进忽退,多半是庸庸碌碌,没甚建树。叶衡且荐举左司谏汤邦彦,为金国申议使。邦彦至金,为金所拒,旬余乃得引见,两旁列着卫士,统是控弦露刃,耀武扬威,吓得邦彦心惊胆战,一语都不能发,竟匆匆辞归。孝宗恨他辱命,流戍新州。自是申请陵寝的朝议,乃不再提及了。(徒向他人乞怜,究竟无益。)是年冬季,立贵妃谢氏为后。后本丹阳人氏,幼年丧父,寄养翟氏,因冒姓为翟。及长,颇有容色,入宫侍吴太后。太后转赐孝宗,封为婉容,越年晋封贵妃。淳熙三年,孝宗挈妃至德寿宫,谒见上皇,上皇见他端肃恭谨,因谓可继位中宫。孝宗仰承亲命,乃立贵妃为后,复姓谢氏。孝宗不喜渔色,宫闱里面,除谢后外,只有蔡、李两妃,此外不载史乘,小子据实叙明,不必多表。

惟当时有一位道学先生,远师孔、孟,近法周、程,专讲正心诚意的功夫,称为南宋大儒,看官欲知此人姓名,就是上回叙及的朱熹。(郑重出之。)从前北宋年间,有周敦颐、张载、邵雍及程颢、程颐等人,均以道学著名。程门中有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四子,俱宗师说,称为河南程氏学。杨时授学罗从彦,从彦授学李侗。婺源人朱松,曾为吏部员外郎,生子名熹,字元晦,幼即颖悟,甫能言时,松指天示熹道:“这就是天呢。”熹问道:“天上尚有何物?”松不觉惊异。及就傅,授以《孝经》,熹题注书上,有“不若是,非人也”六字。暇时与群儿出游,诸儿在沙上嬉嬲,独熹择僻处端坐,用手画沙。至群儿过视,乃画的先天八卦图,及后天八卦图,大家有笑他的,有敬他的,他毫不动容。(叙熹幼时所为,可作儿童教育一则。)松与李侗本同学友,因遣熹从学,熹尽得师传。绍兴十八年登进士第,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日与秀民讲论圣道,未几卸职,改监潭州南岳庙。孝宗践阼,诏求直言,熹上陈圣学,且力排和议。孝宗颇为嘉纳,拟加擢用。汤思退等暗地阻挠,止授武学博士,熹即辞归。(见前回。)后来陈俊卿、胡铨、梁克家等,相继荐引,屡征不至。会孝宗复怀念史浩,召为醴泉观使,兼侍讲。(孝宗复召史浩,仿佛高宗再用秦桧。)浩欲延揽名人,借塞众口,遂荐熹知南康军。熹再辞不许,没奈何受命赴任。适值南康大旱,乃力行荒政,民赖以生。暇辄与士子讲学,且访唐李渤白鹿洞书院,奏复旧规。儒学大兴,一时称最。及史浩复入为相,曾觌、王扌卡、甘等联作党援,招权纳贿,任意黜陟。继而浩亦与扌卡有嫌,竟至罢相。淳熙六年,夏日亢旱,又有诏访求直言,朱熹自南康上疏道:

臣闻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闭塞私邪,然后可得而正。今宰相台省师傅宾友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上以蛊惑陛下之心志,使陛下不信先王之大道,而悦于功利之卑说,不乐庄士之谠言,而安于私之鄙态。下则招集士大夫之嗜利无耻者,文武汇分,各入其门,所喜则阴为引援,擢置清显,所恶则密行訾毁,公肆挤排。交通货赂,所盗者皆陛下之财;命卿置将,所窃者皆陛下之柄。陛下所谓宰相、师傅、宾友、谏诤之臣,或反出其门墙,承望其风旨,其幸能自立者,亦不过龊龊自守,而未尝敢一言以斥之。其甚畏公论者,乃能略警逐其徒党之一二,既不能深有所伤,而终亦不敢正言,以捣其囊橐窟穴之所在。势成威立,中外靡然。向之使陛下之号令黜陟,不复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人之门,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盖其所怀,非独坏陛下之纪纲而已,并与陛下所以立纪纲者而坏之,使天下之忠臣义士,深忧永叹,不乐其生;而贪利无耻,敢于为恶之人,四面纷然,攘袂而起,以求逞其所欲。然则民安得而恤?财安得而理?军政何自而修?士宇何自而复?宗社之仇耻,又何自而雪耶?臣且恐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尚可不悟乎?臣应诏直陈,不知忌讳,幸乞睿鉴。

孝宗览到此疏,不禁大怒道:“这是讥我为亡国主呢。”幸枢密使赵雄在侧,上前奏解道:“士人多半好名,若直谏被斥,反增其誉,不若格外包容,因长录用,看他措置是否合宜,那时优劣自见了。”孝宗才觉霁颜,乃诏令熹提举常平茶盐。未几,即调任浙东。浙右大饥,熹单车入阙,复面奏灾异由来,请孝宗修德任人,且指陈时弊凡七事。孝宗改容静听,并褒他切直。熹乃陛辞至浙,甫下车,即移书他郡,募集米商,蠲免赋税。米商大集,浙民始无忧乏食。熹遂钩访民隐,按行境内,轻车简从,所经各处,往往为属吏所不及知。郡县有司,多惮他丰采,不敢为非。才阅半年,政绩大著。乃进熹入直徽猷阁。时各地尚旱、蝗相仍,民多艰食,熹尚在浙,上言:“乾道四年间,曾在乡请诸官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赈贷乡民。夏受粟,冬加息,计米以偿,逐年敛散,岁歉蠲半息,大饥将岁息尽蠲。先后历十四年,除原数六百石还官外,积得三千一百石,立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止收耗米三升,所以一乡四十五里间,虽值荒年,民不歉食,此法可以推行”云云。孝宗闻言称善,因命熹草定规则,颁诏各路,一律仿行,当时号为社仓法,大略如下:

法以十家为甲,每甲推一人为首,五十家则推一人通晓者为社首。其逃军及无行之士,与有税粮暨衣食者,并不得入甲。其应入甲者,又问其愿与不愿,愿者开其一家大小口若干,大口一石,小口五斗,五岁以下者不预,置籍以贷之。其以湿恶不实还者有罚。

越年,熹按行至台州,适知州唐仲友为民所讼。熹察得实情,确系仲友贪妄,遂上章弹劾,接连三疏,并不见答。原来金华人王淮,累擢至左丞相,仲友与王淮同里,且有戚谊,因此暗中庇护,所有朱熹奏本,概行藏匿,但调仲友为江西提刑。熹不肯徇情,索性贻书王淮,但说是要入朝面陈,淮知不可匿,乃将熹疏进呈,仲友亦上疏自辩。(恐亦由王淮指导。)偏淮想了一法,竟将江西提刑一职,转授朱熹,不令仲友莅任,一面擢大府寺丞陈贾为监察御史,令他与熹反对。(阳示德,暗报怨,却是个好法儿。)贾受职入朝,即奏言:“道学二字,无非假名售奸,愿陛下悉心考察,摈弃勿用,免为所欺。”这数语虽不指名斥熹,其实是为熹而发。还有吏部尚书郑丙,亦迎合淮意,力诋二程学说。(借程倾熹,也是良策。)看官!你想朱晦翁并非笨伯,闻得这种蜚语,怎肯贸然拜受新命?遂累乞奉祠,诏令他主管台州崇道观。右文殿修撰张木式,幸与熹学说相合,甚为投契,淳熙七年病殁,世称为南轩先生。熹与友书,谓为吾道益孤。著作郎吕祖谦,为吕夷简五世孙,与张木式、朱熹为友,熹尝谓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伯恭即祖谦别字,淳熙八年去世,世称为东莱先生。尚有婺州人陈亮,字同父,才气豪迈,议论风生。隆兴初,曾上中兴五论,未蒙见答。淳熙中又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孝宗拟加擢用,亮慨然辞归。尝自言涵养功夫,应让道学诸儒,惟推倒一世智勇,开拓万古心胸,颇有所长。后来策试进士,御笔擢为第一,授签书建康判官,寻即病殁,也可谓一位志士了。

且说高宗自退居德寿宫后,自安颐养,不闻朝政。经孝宗始终侍奉,未尝失礼,颇也优游自适,乐享天年。至淳熙十四年间,已享寿八十一岁了。秋季遇疾,孝宗辍朝入侍。越月,高宗驾崩,孝宗号痛擗踊,二日不进膳,并谕宰相王淮道:“从前晋孝武、魏孝文二主,均实行三年丧服,素衣听政。司马光《通鉴》中,记载甚详,朕亦欲遵行此制呢。”淮答道:“晋孝武虽有此意,嗣在宫中,也止用深衣练冠。”孝宗道:“当时群臣不能顺上美意,所以见讥后世。”淮不便再言,孝宗乃下诏道:

大行太上皇帝,奄奄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特载此诏,以明孝宗之孝。)

总计高宗在位,两次改元,凡三十六年,内禅后,安居德寿宫,又历二十五年。翰林学士洪迈,请庙号世祖。直学士院尤袤,谓汉光武为长沙王后,布衣崛起,不与哀、平相继,所以称祖无嫌。上皇中兴,虽同光武,实继徽宗正号,以子继父,非光武比,乃定号高宗。高宗素性恭俭,器具服饰,概从简省,就是晚年爱宠的刘贵妃,恃色好奢,亦尝阴加抑制。刘贵妃,系临安人,初入宫为红霞帔,(系宋宫女使之称。)艳丽轶群,大得宠幸,累迁婕妤、婉容。绍兴二十四年,进为贤妃,嗣封贵妃,从前金亮入寇,意图掠取,便是这位刘丽妃。(补前文所未详。)妃尝因盛夏天暑,用水晶作为脚踏,高宗取以作枕,妃乃稍加儆惕,不敢再踵旧饰。但高宗宠眷。至老未衰。贵妃去世,就在淳熙十四年间,高宗悲泣逾恒,因此得病,旋亦崩逝。(也算一对比翼鸟。)后人谓高宗偷安忍耻,慝怨忘亲,初为汪、黄所惑,终为秦桧所制,李刚、赵鼎、张浚相继被斥,岳飞父子冤死狱中,有可用的将相,有可乘的机会,终至臣事仇虏,残喘苟延,这也所谓愚不可及哩。(总结高宗一朝行事。)

孝宗次子魏王恺,先高宗数年病殁。孝宗尝泫然道:“前时越次立储,正为此儿福薄,不料他果然早逝了。”(究竟不足为训。)因追赠徐、扬二州牧,谥惠宁。恩平王璩,后高宗一年病殁,孝宗本待他甚厚,每召入内宴,呼官不呼名。殁后追封信王,累赠太保、太师。(这俱是销纳文字。)孝宗居高宗丧,白衣布袍,视事内殿。朔望诣德寿宫,仍然衰纟至持杖,且诏皇太子参决庶务。既而王淮罢相。右相周必大,仍荐朱熹为江西提刑。熹奉诏入朝,有熹友在途中相遇,语熹道:“正心诚意,上所厌闻,君此去幸勿再言!”熹慨然道:“我生平所学,只此四字,奈何入白大廷,反好隐默呢?”及入对,即极言天理人欲,不能并容,孝宗也不加可否,徐语道:“久不见卿,浙东事朕早闻知,今当处卿清要,不再以州县相烦了。”时曾觌已死,王扌卡亦逐,独内侍甘尚在。熹谓不应任用,孝宗谓曾侍奉上皇,颇有才识。熹对道:“小人无才,怎能动人主欢心?”孝宗默然。越日,改授熹为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林栗,劾熹托名道学,自高声价,应亟予罢斥。孝宗得栗言,顾语周必大道:“林栗所言,亦未免太甚了。”必大道:“熹上殿时,足疾未瘳,勉强登对,并非敢托词欺上呢。”孝宗道:“朕亦见他跛曳,所以谓栗言过甚。”左补阙薛叔似、太常博士叶适,均誉熹毁栗,陆续上奏。侍御史胡晋臣,复劾栗喜同恶异,妄毁正士,乃出栗知泉州,改命熹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越月,复召熹为崇政殿说书。熹仍固辞不受,孝宗也不复勉强,只命他奉祠罢了。

淳熙十六年,孝宗调周必大为左丞相,擢留正为右丞相。必大入见,孝宗密给一绍兴传位亲札。留正愕然,孝宗道:“礼莫如重宗庙,朕当孟享,尝因病分指;孝莫若执丧,朕不得日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尚可得么?卿可预拟草诏,择日传位。”必大见上意已决,不再劝阻,遂退拟诏命。过了数日,改德寿宫为重华宫,移吴太后居慈福宫。必大进呈诏草,孝宗即命颁诏,传位太子。届期由考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太子忄享出殿受禅,大致与孝宗受禅时,约略相同。礼毕,孝宗入内,仍易丧服,退居重华宫。太子忄享即位,是为光宗皇帝,尊孝宗为寿皇圣帝,皇后谢氏为寿成皇后,皇太后吴氏为寿圣皇太后,大赦天下。立元妃李氏为皇后。后系安阳人,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中女,生时有黑凤集道营前,因名凤娘。道尝以为异,闻道士皇甫坦善相术,特邀令入相诸人。及凤娘出见,坦惊起道:“此女当母天下,非善为抚视不可。”后来坦入白高宗,高宗遂聘凤娘为恭王妃,生嘉王扩,旋立为皇太子妃。那知这位凤娘,貌虽轶群,性却妒悍,尝在高、孝二宫前,挑是翻非,屡言太子左右过失。高宗不怿,私语吴后道:“是妇将种,不识柔道,我为皇甫坦所误,悔无及了。”(谁叫你信方士。)孝宗亦屡加训敕,令以皇太后为法,否则将要废汝。凤娘不但不戒,反引为深恨。及立为皇后,他遂一飞冲天,放出一番手段来了。小子有诗咏道:

阃范无如宋六官,刑于犹有圣王风。

何来黑凤娇痴甚,方士虚言误阿蒙。

看官不必过急,还有金邦一段遗闻,须要先叙明白,然后述及李后凤娘事,一切情迹,均至下回表明。

孝宗称南宋贤辟,而求治不力,任人不专,较之高宗,不过五十里与百里之比,相去盖有限耳。观其践阼以后,所用诸相,贤否不一,且无数年不易之宰辅,其猜疑之私,已可见矣。朱熹为一代名儒,既知其贤,何不留侍经筵,常使启沃?乃第用一社仓法,而外此所言,未闻采纳,且迭置之于奉祠之列,一官冷落,虽有若无,于朝廷何裨乎?高宗因畏事而内禅,孝宗因居丧而内禅,情迹若异,而究其退避之心,实同一辙。人臣或以恬退为知几,人君系国家之大,宁亦可以恬退为智耶?故观于此回,而孝宗之为国,亦可得而论定矣。

同类推荐
  • 大唐小夫子

    大唐小夫子

    前世历史系大学教授陈处政,刚评上正教授却惨遭车祸回到那盛唐风月!且看陈处政如何书写这一场盛唐的风花雪月!入场为官?不,我为师,教化万民。我为帝师,教化皇者!
  • 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在那洪荒之中,有一条时间长河,蜿蜒曲折流淌不息,明朝就如一叶扁舟,航行在那时间长河之中,杨齐一不小心坠入其中。穿越了,还是明朝末年~兵荒马乱,灾难连年,不过想想或许能见到崇祯皇帝,或许能和李自成、吴三桂、后金女真过过招儿,或许还能和卢象晟称兄道弟?貌似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让这明朝末年,因我而不同!兵荒马乱?我平!灾难连年?我赈!定要扬我大国之威,四海八荒臣服来贺!本书又名《梦殇大明》,查证大量历史资料,因为明朝没有“明史”,所有历史皆是清朝历时四任皇帝编纂,经三次大改,最终修编成册,所以很多历史均以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人追本溯源,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明朝末年。
  • 黯淡的中世纪

    黯淡的中世纪

    从现代回到了中世纪,当然有很多东西都想一睹真容。传说中的圣女贞德?十字军东征?狮心王理查德?甜不辣骑士团?但是某人现在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太阳呢?”希什曼望着漆黑的天空,怒吼道:“老子的太阳呢?这么大一个刚刚还在这的!”
  • 妖神在唐朝

    妖神在唐朝

    传说每隔数年繁星如雨,红光汇聚,就是时间之门打开之时。陈墨无意之间被红光所伤,穿越成为李淳风的弟子,和师兄弟们一起热血江湖。
  • 快把唐僧带走吧

    快把唐僧带走吧

    八戒娶嫦娥,骑白蛇,收唐僧、杨戬、后羿当小弟。
热门推荐
  • 维护着的内战

    维护着的内战

    这一切,表面上看去是一场维护家园的保卫战,但是实则是一场被安排好的内战。
  • 王妃软萌萌

    王妃软萌萌

    女主视角:依然作为一名爹不疼娘不爱的女大学生,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顺利毕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脱离离异爹妈的掌控。问题在于,参加一个毕业论文答辩也能被一对毕业季分手的情侣误伤,这中奖几率也是没谁了,依然表示她醒了以后绝对和吵架的情侣没完结果没想到一睁眼,自己成为了爹疼娘爱,还有一堆大佬宠着捧着的小团子。想想自己现代的种种,依然决定好好做好惹人爱的小团子,日子过舒服了就很完美。没想到的是,自己同情心泛滥捡回来的瘦团子,会是一个重生的大魔王啊喂。被大魔王吃的死死的还不能翻天。大魔王视角前一世被自己信任的皇兄残害,成为了人人惧怕的嗜血王爷,在重生的那一刻决定,绝对要给自己亲爱的皇兄一个大惊喜。没想到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居然被一个小团子捡走了,看着眼前的小团子,大魔王决定,这么好的团子他为什么要放过?让什么复仇皇兄都见鬼去吧,他只想把眼前的小团子养大顺便骗到手。
  • 负翁日记

    负翁日记

    新一线城市,二代移民,三口之家,负债四十余万,另有五十平米贷款房以及一辆六年六万公里的老车。十穷九懒,可他们却是穷忙一族……能逆袭吗?
  • 圣仙帝尊

    圣仙帝尊

    天降陨石,星际迷航,灭世魔龙……这是一个修炼灵气的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有人热血似火山沸腾,有人激情若瀚海汹涌,有人欲望如深渊无止境,亦有人为了成仙,万劫不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嘿,我的冤家校草

    嘿,我的冤家校草

    她认为他是一个自大妄为,虚心假意,目中无人,空有一副好皮囊的男人;他认为她是一个妄加判断,脾气暴躁,有眼不识泰山的女人;莫名的缘分,在木槿花旁,展开了一段搞笑幽默的青春岁月;蓦然回首,花开花落,原来你还在原地等我。
  • 千年新娘

    千年新娘

    只是因为头一痛,就从云层上掉下来,掉下来就算了,自已居然来到了不知是那里的架空朝代。一醒来就发现自己在别的男人的怀中,好吧,就这样,只能默默承认运气衰。但是那个男的长得还不错。靠头还是好痛啊...夜儿,等我把这件弄好,我们一起去你想去的地方住......孟婆和月老...原来我们曾经就爱过.我苦等了千年了,到最后我还没有见到你.夜儿,我算是瞎了吧.我想好好陪你很久很久我这章小说的开头略有仿与写别的千年新娘,就第一章开头,但是后面肯定是自已写的。
  • 01号面馆

    01号面馆

    由一则则短篇故事小说组成,我有面你有故事吗?
  • 木槿树下的心动

    木槿树下的心动

    以前,叶槿从没想过在将来会有一个除家人、死党外对她真正好的人因为她……打架斗殴,是一中的校霸皆京城大姐大,上课从未听课,却偏偏次次年纪第一,江湖人称“槿爷”然而,有一天……“槿爷”向校草表白了叶槿:你,做我男朋友易橙:……叶槿:你不说话就当你答应了于是易橙成了叶槿男友……全京城女孩:敢怒不敢言,好吧,也不敢怒,抱紧自己,心疼一秒……
  • 微微泛起心间涟漪

    微微泛起心间涟漪

    若回眸一笑春风也泛滥暧昧既终身守候(错过的那些年,我只想用的余生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