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6600000032

第32章 废守备奸臣通敌申和约使节还朝

却说张浚见了李显忠,闻知符离兵溃,所有军资器械,抛弃殆尽,免不得抚膺太息,乃改命刘实为镇江军都统制,自渡淮入泗州,招抚将士,复退还扬州,上疏自劾。朝右一班主和党,纷纷论浚,孝宗尚不为所动,且赐浚手书道:“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遂畏人言,朕当与卿全始全终。”浚得此书,乃令魏胜守海州,陈敬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在淮阴聚水军,在寿春屯马军,大修两淮战备。孝宗复召浚子木式,入问守御情形。浚附呈奏折,略言:“自古明良交会,必协谋同志,借成治功。今臣孤踪外寄,动辄掣肘,陛下亦无所用臣,臣愿乞骸骨归里”等语。孝宗览奏,顾语木式道:“朕信任魏公,不当令退。”既而和议复兴,汤思退复入为醴泉观使,右正言尹穑,遂附思退劾浚。孝宗亦未免动疑,竟降授浚为特进枢密使,宣抚江淮东西路,贬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潭州。邵宏渊虽降官阶,仍任建康都统制。(贬李显忠,仍任邵宏渊,以此为明,谁其信之?)参知政事辛次膺,前因力阻和议,触忤秦桧,落职至二十年,自孝宗召入枢密,寻擢参政,至是劾论汤思退,情愿免官,遂罢为奉祠。思退竟进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

思退当然主和,(去一史浩,复来一汤思退,如何恢复中原?)独陈俊卿上疏抗章,谓和议必不可成,张浚仍当复用。孝宗乃仍令浚都督江淮军马。未几,复得金帅纥石烈志宁来书,大旨仍如前言。思退劝孝宗和金,参政赵葵亦附思退议。工部侍郎张阐奋进道:“敌来议和,畏我呢?爱我呢?恐怕是款我呢!臣意谓决不当和。”(恰是个硬头子。)孝宗道:“朕意也是如此。且随宜应付,再作计较。”乃遣卢仲贤如金师,赍交复书。仲贤陛辞,孝宗谕以海,泗、唐、邓诸州不宜轻许。仲贤应命而出。偏汤思退伫待朝堂,私语仲贤道:“如果可和,四州亦不妨许金。”(必欲割地,是何用意?)

是时金都元师仆散忠义已进据宿州。仲贤至宿州,进见仆散忠义,恫喝多端,吓得仲贤不敢措词,但答言归当命。忠义乃再给文书,要索四事:一、南北通书,改称叔侄;二、割让海、泗、唐、邓四州;三、岁纳银币如旧额;四、须送交叛臣,及还中原归附人民。仲贤匆匆还朝,把来书献入。孝宗颇悔遣仲贤。张浚也遣子木式入奏,谓仲贤辱国无状。孝宗遂下仲贤狱,责他擅许四州罪状,镌夺三阶,寻复除名,窜往郴州。偏汤思退急欲求和,又奏遣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为副,暗中嘱之望许割四州,惟求减岁币的半数。之望等去后,右正言陈良翰始得闻知,亟奏言:“朝议未决,之望遽行,恐辱国不止仲贤,应追还之望,先遣一使往议,改定原约,然后通问未迟。”张浚亦上言:“金未可和,请车驾亟幸建康,锐图进兵。”孝宗乃诏饬之望等待命境上,毋得亟往。改命胡日方为金国通问所审议官。一面命廷臣会议和金得失。陈康伯谓:“金人要素四事,最关重大的条目便是欲得四州。我朝以祖宗陵寝,乃钦完梓宫为言,因此未决,乞召张浚还朝,悉心咨议。”汤思退等俱言和为上计。时虞允文已调任湖北、京西宣谕使,胡铨已召为起居郎,还有监察御史阎安中,皆力阻和议。又有监南岳庙朱熹应召入对,谓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孝宗默然不答。(其意可知。)汤思退又从中谗间,止除熹为武学博士,熹辞职告归。康伯与思退不合,亦上章求去,孝宗准奏。竟调思退为左仆射,另授张浚右仆射,仍都督江淮军马。

越年,接得边报,使臣胡被金人执去。孝宗不禁叹息道:“和议不成,大约是有天意呢。”遂召王之望等回朝,且命张浚巡视江淮,整缮兵备。汤思退暗地焦灼,奏请孝宗达上皇,再定大计。孝宗亲自批答道:“金人无礼如此,卿尚欲议和么?况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乃日夕言和,比秦桧尚且不如。”思退得批大骇。可巧胡日方自金遣还,于是思退又得借口,振振有词了。原来胡日方至金,金人责宋失信,把他拘留。嗣由金主雍释归,令日方传报宋廷,妥商和议。思退遂暗唆王之望,及户部侍郎钱端礼等,奏称守备未固,国帑已虚,愿以符离为鉴,易战言和。孝宗乃令之望、端礼两人宣谕两淮,且召张浚入供相职。浚此时正大治战舰,号令两河豪杰,锐意兴师,并令降将萧琦统领降众,檄谕辽人,约为声援。偏钱端礼到了淮上,竟遣人入奏,有“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治”等语。看官!你想张浚如何不愤?如何不恼?还至平江,上表乞休,共至八次。孝宗乃授浚少师,兼保信军节度使,南判福州。侍御史周操,乞请留浚,反遭罢斥。且撤退两淮边备。浚行次余干,积郁成疾,至弥留,遗书嘱二子木式、木匀道:“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湔涤国耻,死后不当葬我先人墓侧,但葬我衡山下便了。”既而讣闻于朝,孝宗颇思浚忠,初赠太保,进赠太师,予谥忠献。浚,绵竹人,夙具大志,终身不主和议。孝宗即位,颇加倚畀,称魏公不称名。所惜忠勇有余,才智不足,符离师溃,几令孝宗绝望,所以忽战忽和,终无定见。(论断精当。)

自浚殁后,又少了一个反对和议的健将。当由思退奏请,派遣宗正少卿魏杞使金,拟定国书称侄,大宋皇帝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岁币二十万。孝宗又面谕杞道:“今遣卿赴金议和,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还归附人。”杞又条陈十七事,由孝宗随事许可,乃叩首辞别道:“臣奉旨出疆,怎敢不勉?万一敌人无厌,愿速加兵。”孝宗称善。杞乃退朝,整装北去。

胡铨又上疏极陈,谓:“和议成,有十可吊,不成有十可贺。”且有“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怀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今日举朝大臣,类似妇人,臣情愿放流窜殛,不愿朝廷再辱”云云。孝宗见疏,并不批答,也不加罪。最可恨的是汤思退,恐和议不成,竟遣私党孙造潜往金军,劝他用重兵胁和。(真是秦桧不若。)于是金元师仆散忠义等,复议渡淮南侵。宋廷闻警,又不觉惶急起来。汤思退尚嗾令御史尹穑,劾罢反对和议的官吏,多至二十余人。忽有诏旨发下,命他都督江淮军马。他是个和事老,若叫他卖国求荣,倒是好手,怎么要他去做元帅呢?(孝宗亦觉昏愦。)当下入朝固辞,乃改命杨存中代任。存中甫受职,忽闻金兵已攻陷楚州,魏胜战死。那时存中亟驰至淮,防守几来不及了。

看官道魏胜如何战死?原来魏杞奉使如金,由金帅仆散忠义求观国书。杞答言书经御封,须见过金主,方可廷授。忠义料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各州,及岁币二十万。杞遣人奏闻孝宗,从思退仪,许割四州,岁币如二十万数目,再易国书,交杞赍去。那知仆散忠义已与纥石烈志宁自清河口攻楚州。都统制刘宝,闻风出走。独魏胜领忠义军往拒河口,拟截击金兵饷道。偏刘宝檄止胜军,谓不应自挠和议。(金既入侵,尚欲顾全和议,非痴即马矣。)胜只好按兵不动。及金兵渡淮而南,已入宋境,胜急往抵御,彼此交锋,自卯至申,未决胜负。不意金将徒单克宁带了数万生力军,自斜刺里杀到,眼见得众寡不敌,主客悬殊,胜尚率众死战,至矢尽力疲,自知必死,乃顾亲卒道:“我当死此,尔等如得脱归,可上报天子。”言已,令步卒居前,骑兵殿后,且战且走。到淮阴东十八里,中箭身亡,楚州遂破,江淮又震。幸杨存中星夜驰到,檄调诸将,令互相援应,稍固边防。怎奈金兵得步进步,入濠州,拔滁州。都统制王彦又复南遁,朝议至欲舍淮渡江(想又是思退主张。)独杨存中坚持不可,且追咎两准守备无端撤去,致有此变。孝宗始悔用思退言,台官仰窥上意,交劾思退。思退因得罪落职,谪居永州。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复伏阙上书,极言:“思退及王之望、尹穑二人,奸邪误国,招致敌人,乞速诛以谢天下!”孝宗虽不见从,这消息已传达远方,思退行至信州,闻信变色,发颤了好几日,当即死了。(还是侥幸。)孝宗复召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进钱端礼签书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签书枢密院事,(三人中又来一奸党。)并命王之望劳师江上。之望系思退爪牙,当然奉着衣钵,专以割地啖金为得计。钱端礼与之望同谋,仍奏遣国信所大通事王扌卡,至金军议和。之望益檄令诸将,不得妄进。至言官劾罢之望,王扌卡已得金帅复书,核准和议了。这次和议的大纲,共计三条:

一两国境界如前约。

二宋以叔父礼事金。宋主得自称皇帝。

三岁纳银币,照原约各减五万,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和议既成,进钱端礼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签书院事,且下诏肆赦道:

比遣王扌卡远抵颍滨,得其要约,寻澶渊之信,仿大辽书题之仪,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不遣,可使归正之士,咸起宁居之心,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丁壮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所有沿边被兵州军,除逃遁官吏不赦外,杂犯死罪情轻者减一等,余并放遣。此诏。

这篇诏命,相传系洪适所草。适,亦主和党人。从前宋廷贬节求和,四方尚未尽闻知,自有此诏,才知朝廷近事,时论统咎洪适失词。其实南北两宋,均为和字所误,既已言和,还有什么掩耳盗铃呢?(评论亦是。)且说孝宗嗣位之年,因南北修和,改元乾道,罢江淮都督府,授杨存中为宁远、昭庆节度使,又撤销两淮及陕西、河东宣抚招讨使。未几,陈康伯病殁,赐谥文恭。康伯,弋阳人,器识恢宏,临事明断,孝宗尝称他可比谢安。至陈康伯既殁,一时继相乏人,只命虞允文参知政事,王刚中同知枢密院事。既而刚中又殁,擢洪适为签书枢密院事。

到了暮春,魏杞自金归来,入谒孝宗,谓已与金正敌国礼了。先是杞至燕山,金馆伴张恭愈见国书上列着大宋字样,便胁杞除去大字。杞颜然道:“南朝天子,不愧圣神,现今豪杰并起,共思敌忾,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么?不过为生灵计,能彼此息兵安民,方免涂炭,所以命杞前来修好。若北朝果允践盟,幸勿再加指摘,迫人所难。”张恭愈入白金主,金主御殿见杞,杞仍如前言。金主雍方道:“朕亦志在安民,所以谕令息兵,此后当各照新约,固守勿替,朕不再苛求了。”杞才称谢,乃彼此签定和约,既不发还叛人,也没有再受册封,再上誓表。惟海、泗、唐、邓四州,及大散关外新得地,一律归金。杞告别南还,孝宗闻他详报,自然心喜,慰藉甚厚。金主雍召还仆散忠义等,只留六万人戍边,且将宋国岁币,分赏诸军。仆散忠义先还,拜为左丞相;寻召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入见,授平章政事,仍令他还镇南京。仆散忠义越年病逝,纥石烈志宁又越十年乃殁,《金史》上称为贤将相,这也毋庸细表。

单说宋廷自议和后,国家无事,孝宗乃立邓王忄耆为皇太子。忄耆,系故妃郭氏所出。郭氏生四子,长即忄耆,次名恺,又次名忄享,又次名忄各,既而薨逝。及孝宗即位,追册郭氏为皇后,封忄耆为邓王,恺为庆王,忄享为恭王,恪为邵王,一面续立贤妃夏氏为皇后。夏氏为袁州宜春人,生时有异光穿室,及长,姿貌秀丽,父协因将女纳宫中,得为吴太后阁中侍御。太后因郭妃去世,特以夏氏赐孝宗,寻受册为正宫。(叙两后事,乃是插笔。)及忄耆为皇储,忄耆妻钱氏当然为太子妃。看官道钱氏为谁?乃是参政钱端礼的女儿。(正意在此。)端礼倚着贵戚,早已觊觎相位,至是因宰执久虚,女且益贵,满拟宰辅一席在掌握中,偏侍御史唐尧封上言:端礼帝姻,不应执政。有诏迁尧封为太常少卿,朝右大哗。吏部侍郎陈俊卿又面陈:“本朝故事,从未闻帝戚为相,愿陛下谨守家法!”孝宗颇以为然。端礼阴怀私怨,出俊卿知建宁府,自己亦奏请避嫌。不意孝宗已批答出来,罢端礼为资政殿大学士,兼提举万寿观使。端礼没法,只好怏怏受命。又越数月,竟令洪适为右仆射,兼枢密使。适自中书舍人,半岁四迁,骤登右相,廷臣又不免生议。适亦无所建白,不安于位,至乾道二年春季,以霪雨引咎乞休。乃命参政叶禺页为左仆射,魏杞为右仆射,蒋芾参知政事,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当时号为得人。

不幸宫迁内外迭遭大丧,几乎老成凋谢、懿戚沦亡的痛苦,接踵而来。乾道二年十一月,宁远节度使杨存中卒。存中出入宿卫四十年,大小二百余战,未尝大衄,人共称为忠义。殁时,举朝震悼,予谥武恭。越年三月,秀王夫人张氏卒。秀王早薨,至是夫人张氏又殁,孝宗笃念本生,成服后苑,又不免一番哀戚。越两月,太傅、四川宣抚使、新安王吴又卒,遗疏请:“毋弃四川,毋轻出兵。”孝宗览疏,也不禁泪下,追赠太师,加封信王。又越月,皇后夏氏崩,又越月,皇太子忄耆亦逝世,后谥安恭,太子谥庄文。孝宗哀上加哀,痛中增痛,还赖内外臣工,多方劝慰,才觉少解悲怀。(不如意事,杂沓而来,却是难为孝宗。)惟左右两相,随时变更,叶禺页、魏杞罢相后,专任蒋芾。芾以母丧去位,改任陈俊卿、虞允文。允文拟遣使如金,以陵寝为请,俊卿以为未可,谓使节不应轻遣。孝宗方向用允文,罢俊卿判福州。遣起居郎范成大为金国祈请使,求陵寝地及更定受书礼。先是绍兴年间,金使至宋,捧书升殿,宋帝必降榻受书,转授内侍。至孝宗初年,陈康伯执政,每值金使到来,但令伴使取书以进。及汤思退为相,复寻绍兴故事,孝宗渐有悔心,乃令成大口请。成大密草章牍,怀诸袖中,当入谒金主时,先进国书,辞意慷慨。金君臣方倾听间,成大忽奏道:“两国既为叔侄,受书礼尚未合式,外臣有章疏具陈。”言至此,即从袖中出疏,扌晋笏以进。金主雍愕然道:“这岂是献书处么?”掷疏不受。成大拾疏再进,毫不动容。金太子允恭侍金主侧,金主道:“宋使无礼,应加死罪。”金主雍不从,令退居馆所。越宿,发交复书,遣令南归。复书有云:

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旧。缄音遽至,指巩、洛以为言。既云废祀,欲申追远之怀,正可奉还,即俟刻期之报。至若未归之旅榇,亦当并发于行途。抑闻附请之辞,欲变受书之礼,于尊卑之分何如?顾信誓之诚安在?此复。

孝宗得书,心尚未死,复遣中书舍人赵雄,往贺金主生辰,别函仍申前请。金主不许,至雄辞归,因语雄道:“汝国为何舍去钦宗,专请巩、洛山陵呢?如不欲钦宗归榇,我当为汝国代葬。”(诘得有理。)雄不便答词,但说当命再达。金主待了一年,杳无音信,遂用一品礼,葬钦宗于巩、洛之原。小子有诗叹道:

五国城中怨别离,生还无望死犹羁。

祖宗可念兄甘拒,莫怪南朝动虏疑。

嗣是允文所建两议,迄无成功,孝宗因建储、立后,未遑顾及此事,暂从搁置。欲知建储、立后等情,容待下回说明。

议战议和,迄无定见,盖犹是高宗朝之故态耳。史浩去,汤思退来,一意主和,无异史浩,甚且阴遣心腹,令敌以重兵胁宋,是贼桧之所不敢为者,而思退竟为之。孝宗既明知思退之奸,为贼桧所不若,何以胡日方一还,复依思退原议,拱手称侄,甘与敌和耶?人谓孝宗英明,远过高宗,谁其信之?魏杞第争一大字,有名无实,与宋何裨?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当日者,幸金主雍之亦欲罢兵耳。假使乘宋无备,席卷长驱,几何而不踵靖康之祸也。然则为国家者,其顾可临事寡断,任人不明乎哉?

同类推荐
  • 风土记

    风土记

    一场即将到来的变故,改变了汪洋孤岛上所有人的生活,知晓真相者,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机会争取;不知真相者,仍然浑浑噩噩过活。茫茫海岛,演绎出了风雨飘摇中的人世百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他们的命运将有怎样的转变与精彩……
  • 龙迹千年之南越武王

    龙迹千年之南越武王

    一次普通的量子穿越,原本要回到18岁去救回初恋的历史教授,意外的穿越到了秦末。他并没有获得本体的记忆与技能却要顺历史的发展去建立一个南越国,他最核心的任务不是改写历史,而是去保护好,历史原来的轨迹。最让他惊奇的就在于,一条上古时代的应龙,此时苏醒了……历史上南越王赵佗活了107岁,一共经历了9个皇帝。为何他如此长寿?为何他死后九门出殡,四设疑冢。究竟,是为了隐藏怎样的一个秘密......
  • 为什么我这么强

    为什么我这么强

    来到大周,张子明本想低调度假,可实力不允许啊!…………………………………圣女:“你的夺命十三枪能教我吗?”张子明:“想学的人都死了…”圣女:“…”…………………………………大周公主:“子明哥哥,我肚子好疼啊!”张子明:“多喝热水…”大周公主:“………”…………………………………大小姐:“子明,走,跟我上街。”张子明:“不去,我要晒太阳睡觉…”论钢铁直男的修养…
  • 我摊牌了我喜欢夏雪

    我摊牌了我喜欢夏雪

    景战回府,发现小白被熬成鸡汤!一声令下,大唐十万退役将士奔来。
  • 张进的上进之路

    张进的上进之路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代多少人幻想着这种华丽变身,一步登天啊,这种事情想想就心里大爽,但是怎么轮到自己身上就这么难呢?五岁的稚童张进咬着毛笔头又在发呆了……
热门推荐
  • 让女孩更像女孩

    让女孩更像女孩

    本书分13章,内容包括:女孩要富养才能更完美自尊、自爱、自信的女孩更优秀娇弱不是女孩的代名词女孩只有独立自主,才能顶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主见、有个性的女孩最有魅力等。
  • 我是寻梦人

    我是寻梦人

    梦是潜意识的形象呈现,或许梦回顾了过去,或许梦预示着未来,但是,小心点,不要弄丢了你的梦,不然......
  • 极品仙医赘婿

    极品仙医赘婿

    唐家赘婿李默,偶得七绝天尊传承,只愿守护心爱之人,偶尔也医一医疑难杂症和各种不服、各种不明是非、各种不知死活……
  • 死亡国度之亡者归来

    死亡国度之亡者归来

    知道人死了之后到底会去哪里吗?知道为什么古代神仙泛滥,但是现代却是连个鬼影子都找不到吗?知道在地球之外,有着什么样的文明吗?身为千年一度才会出现的八十一位神秘亡者之一,寒炎注定将走上一条死亡和杀戮做伴的道路.传承自鸿蒙唯一存在的天煞孤星的力量,寒炎的存在,成为了挑战死亡颠峰的唯一存在.但是华夏众神仅仅在十九层死亡空间之内就遭受到重创.身为人类之母的女娲娘娘在红莲业火的摧残之下被迫转世.而三清道尊之一的太上老君更是被禁忌海王钉死在自身的太极图上.只见寒炎大手一指,说道:"紫炎,把那个唧唧歪歪的如来大光头,还有什么元始天尊都给我吃掉"
  • 越爱越孤单

    越爱越孤单

    每一份爱的消亡过程大体相同,从一颗心变成二颗心再变成很多颗心,男欢女爱,只是一时风光,混在一处,分不清智愚美丑,都是芸芸众生,似一张千头万绪的网,却被痴心枉种纠结得天衣无缝,各自作茧自缚。讲述了林小丹和她的大学好朋友杨惠同时爱上施小君,阳光的林小丹遇上冷傲、攻于心计的杨惠,多情浪漫的施小君遇上内敛、执着的孟革,这场恋爱拉据战进行得异常艰苦,分分合合,甚至一直影响着林小丹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友情、爱情的挣扎,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爱与不爱的纠结,结果依然是:爱不了,逃不掉,伤了心,忘不掉,怕爱了会受伤,怕不爱又心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一刀夺命

    网游之一刀夺命

    唐峰拥有着无人能敌的本领,因此他初次进入游戏就以强悍的能力一挑百,毫无规则,等级直线上升;且看唐峰如何秒杀对手,并成为现实与游戏界的王者!
  • 抗日小痞子

    抗日小痞子

    一个社会小痞子被兄弟陷害身死,穿越到了一个虚拟的时代,那里也被侵略,那里也有鬼子。幸运的小痞子居然被绑定了一个系统,完成系统的任务就可以复活,他的任务就是杀鬼子。伪军,杀!汉奸,杀!鬼子,杀!
  • 虹杏蝶叶三生缘

    虹杏蝶叶三生缘

    尸骨村的一个叫夏侯松的男孩儿和花药山一个叫苏美的波斯后裔的女孩子,两个未解的身世之谜,花药山的诅咒等众多因素,开启了一段三生绝恋.......。
  • 等风,观海,盼你归

    等风,观海,盼你归

    那是个充满悲伤的季节,他如天使悄然降临,看着她的背影,永远也忘不了。青葱时光的一点一滴,都充满了他的足迹,她的性格再孤独,也不会忘记,还有他在爱自己。相信吧,有情人终究会在一起,不管道路坎坷,不管流言蜚语,每一段故事总让人刻苦铭心。曾经的海,曾经的你,曾经的我,对你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