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3000000026

第26章 张兆和:情字纸上书(1)

“作家妻子”这个头衔,向来华美而残酷,是荆棘冠冕,带刺的宝座。不管张兆和拥有多少身份,我们总是从沈从文行云流水的文章中认识这个女子的。她独享着民国最美的那支笔,也承受着世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作为一个妻子,她已然尽职尽责,作为一个作家的妻子,她的醒悟来得有些晚。

关联人物:沈从文、高青子、张允和、胡适等等。

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这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名叫张兆和,祖辈是安徽富商,系出名门。家中四姐妹,分别名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世人称“合肥四姐妹”。四姐妹的命运,照张允和的话说是“都有两条腿,要跟人家走”。

四姐妹的婚姻都是为人称道的故事,而张兆和则是最常被提起的那个。因为作家有一支笔,一生都在诉说着他的爱,一句句优美的情话被录入中国文学史,也将一个女子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沈从文遇到张兆和那年,他 27岁,她 19岁。初次邂逅,他们隔着一个讲台,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

那一年,沈从文已经在文坛闯出了些名声,他不再是湘西山里的小兵。为了生计,他经由好友徐志摩的介绍,前去上海的中国公学教书。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居然有机会去大学教书,实在是受宠若惊。于是他穿戴整齐,花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去了学校,何其郑重。要知道,那时候沈从文一节课的报酬也才六块钱。

沈从文走上讲台,看到了台下居然有那么多人来听课,一下子就愣住了,冷场十几分钟,未曾吐出半个字。当他终于缓过神来,开始在黑板上写字,匆匆而就,十分钟就讲完了原本预备讲一个钟头的内容。

面对一节课内的第二次冷场,他静静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这场沉默事件,让很多人对沈从文的水平产生质疑,说他在讲台上连话都说不出。然而,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却不以为意,依旧聘请了沈从文。

而那天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就有张兆和。她当时考入中国公学外语系,大学一年级,特地来旁听这位作家讲课。没想到却遭遇了沈从文人生中的一大尴尬事。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她还是常常来听课。这份执着,大概是来自沈从文当时的名气,一个文学少女对一个名作家,多少是有些倾慕的。

倾慕归倾慕,张兆和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会收到这个作家老师的情书。沈从文虽然当过兵,可一身书生气,貌若妇人,十分的文弱。不过,在追求张兆和的时候,他却丝毫不腼腆,第一封情书里就开门见山地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

张兆和看了这封信,估计先是心中一惊,然后又坦然地把信纸塞回信封里,去拆下一封了。当时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的时候,算得上校花级人物。那时候已经是男女同校了,张兆和身后有很多男生在追捧,每次去领信件,都能捧几十封回来。沈从文的来信,可能在文采上能占上风,在张兆和的心里却未必有位置。

可是沈从文依旧不屈不挠,发挥自己作家的长处,一直坚持不懈地写情书。

至于张兆和这个人,性格品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为何会有那么多男生去追求她?

《张家旧事》里,二姐张允和描述兆和“又黑又胖,样子粗粗的”。男同学给的绰号是“黑牡丹”,令她十分生气。不过,又黑又胖,估计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看她那时候的照片,身材苗条,皮肤还是黑,不过模样很精致,尖下巴,一双眼睛很有灵气。用沈从文的话来说,黑而俏,并且赞之为“黑凤”。

张兆和在学校的时候是运动健将,十项全能。她平时还极爱穿男装,常年套着阴丹士林的男式袍子。这样的女孩子性格不会弱气,虽然生在书香门第,还是有些神经大条。

那时候,虽然有很多追求者,但她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对象。张兆和有个顽皮的癖好,就是把给自己写情书的男生们编号:Frog No.1,Frog No.2……(青蛙一号,青蛙二号……)她把这些信给姐姐看,张允和笑道:“那沈从文只能排到癞蛤蟆十三号吧!”

这些近乎戏谑的行为,沈从文当然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因为在追求张兆和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固执的一厢情愿。在他眼中,张兆和就是女神,而他自己早已低到了尘埃里……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作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她一直把沈从文当作追求者之一,并没有特别在意。然而,沈从文情书中的内容越来越炽烈,让向来被男士们奉在神坛上的张兆和也有几分惊惧。她很少回信,即便有只言片语的回复也是婉拒的意思。于是沈从文去找她的好朋友王华莲。他此时全然不像一个老师,而像一个苦恋的小男生,向恋人的闺密寻找方法。

他急切地问王华莲,张兆和心中是否喜欢谁,她有没有经常提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如何。王华莲替闺密张兆和考虑,并不多说,只是劝沈从文在事业上多多用心,并且不要轻举妄动。这段恋情一直没有回音,令沈从文十分苦恼。他想离开上海,甚至想过去打仗,在战场上了结自己的苦闷。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

沈从文告诉王华莲,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得……总是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

说是不怕,可她还是有些担心。不久,张兆和去找校长胡适解决这段恼人的“师生恋”。

她不知道,沈从文早早地就把自己对张兆和的爱慕倾诉给胡适了,那时候,师生恋也不算什么。况且二人并无婚约,都是自由男女,自由恋爱。因而,张兆和一来到胡适家中,胡校长就猜到她是谁。

胡适想起了沈从文对自己描述的张兆和,淡淡一笑:“他崇拜密斯张倒是崇拜到了极点。”张兆和说明了来意,把一摞信件给胡适看,并愤愤地指责沈从文:

“沈老师给我写这些信可不好!”

胡适爱惜沈从文的才气,以为能得到这样一个才子的爱,应该是有福气的。他自己和小脚夫人白头偕老,却最爱给人家做媒,仿佛要替人家的自由恋爱做一回主,以弥补自己的缺憾。于是,他向张兆和提议:

“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张兆和一下子急红了脸:“不要讲!”胡适叹道:“我知道沈从文固执地爱着你。”张兆和脱口道:“我固执地不爱他!”见张兆和如此固执,胡适也无可奈何。然而,张兆和对待沈从文的态度却也并非如此片面的坚决。在那些炽烈的言辞中,她或许没有获得,却渐渐地感受到了沈从文的付出。在张兆和的心里,感动要比感情来得早。她在日记中写:“看了他这信,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

但他这不顾一切的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离开这世界以前,在我心灵有一天知觉的时候,我总会记着,记着这世上有一个人,他为了我把生活的均衡失去,他为了我,舍弃了安定的生活而去在伤心中刻苦自己。”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写:“太阳下发生的事情,风或可以吹散。”他尊重了她固执的“不爱”,也选择了一条更为积极的道路。1930年,沈从文去了青岛,在此执教,这期间是他创作的高潮。不知是否是爱情让一个男人长大,因而变得更为庄重,更有担当。

起初,面对张兆和的无动于衷,沈从文也怒过,几番写信,都是讥言讽语。渐渐的,大概是时间过了,那些积郁也都慢慢散了,他还是继续给张兆和写信。这时候的他,更像一个导师,劝说张兆和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不要止步于现有的所学,要看得远一些。

或许,对于实用主义的张兆和来说,这些人生导语反而要比热烈的赞美更能让她动心。她的心也不是那么难打开,只是在此之前,一直没有人找到她的机关罢了。就像她自己所说的:

恋爱也真奇怪,活像一副机关,碰巧一下子碰上机关,你就被关在恋爱的圈笼里面,你没有碰在机关上,便走进去也会走出来的。就是单只恋爱一件事上,这世界上也不知布了几多机网,年轻的人们随时有落网之虞;不过这个落网却被人认为幸福的就是,不幸的却是进去了又走出来的人。我要寄语退出网外的人,世界上这样的网罗正多着,你拣着你欢喜的碰上去就是,终不能这样凑巧,个个都凑不上机关。

1932年夏天,张兆和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公学毕业了。沈从文一路南下,从青岛来到了苏州。他沿着长长的九如巷,慢慢地走着,有些踌躇,也有些紧张。此时,他心中开始有了些把握,兆和对他的态度不再那么明灭不定,可是,求婚真的能成功吗?

他犹豫了好久,终于敲响了张家的大门。开门的是二姐张允和,她说三妹不在家,要不进来坐会儿。于是,沈从文便没有再说下去,也没有进门,而是匆匆地离开了。他性格里的腼腆总是在关键场合令他怯场,上一次是讲课,这一次是求婚。

沈从文住在旅店的时候,张兆和忽然来访。这是张允和特意安排的,她一早就为妹妹相中了这个“癞蛤蟆 13号”,所以有意无意地撮合他们,让妹妹主动去见他。

隔了两年,终于又见到心爱的女子了。沈从文心中定是又惊喜又不知所措。他慌忙中搬出一摞书,那是他带给张兆和的礼物。

据说沈从文在南下途中遇到了巴金,巴金建议他买些书籍作为见面礼。因此,沈从文卖掉了几本书的版权,买了许多厚实的精装版名著。这行为如今看来十分的书呆子气,却也能看出他对待张兆和的用心与庄重。

张兆和欣然接受了。在这段时间里,张兆和陪他一起游玩,两人的关系也渐渐拉近。在张允和的撮合之下,两个人的感情也是突飞猛进,几乎已经默许终生了。

沈从文回到青岛,给张允和写信,让她代为向张家父亲询问对婚事的意思。谁知,张家父亲对这桩婚姻甚是开明,只说: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其实,自理之外,是因为他对沈从文早有了解。他虽然出身不好,跟张家门不当户不对,却十分有才气。

张兆和姊妹二人十分欣喜,便去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允和发了个“允”字。一语双关,既指父亲允许了这婚事,亦是指自己的名字允和,而张兆和呢,她跟沈从文之前有了打算,已经约定好一个暗语。于是,她给沈从文发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发电报的工作人员十分不解。然而,张兆和此时已经甜到了心头。这个乡下人,自然就是沈从文。

这段爱情,他等了两年,比他当时发誓所说的“待她五年”,要少很多很多。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终于结婚,成就了文坛又一佳话。

结束了漫长的求爱马拉松,沈从文抱得美人归,而手中的那支笔却一直未曾停止书写。好像,从初相遇的时候开始,两人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近乎惯性的默契,他一直担当着倾诉者的角色,在书信中抒发自己的悲喜,写下他的所见所闻。而她,则一直是个称职的聆听者,默默地接受那些诗意的馈赠。

婚后不久,沈从文的母亲在家乡病重。他只身启程,远赴故里湘西。沈从文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顺着那悠悠的沅水,他对新婚妻子的思念也一日日泛滥:“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于是,沈从文提起笔,枕着河水中的橹声,写下两岸的风土人情。

他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写文章就写信。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这么来折磨它了。”

就是在这段孤寂的行程中,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下诸多动情的书信,给文字配上了自己画的画儿。后来,这些书信被命名为《湘行书简》,录入了《从文家书》,而著名的《湘行散记》也是以此为素材而撰写的。

那时候的湘西在战乱和贫穷中挣扎,处境十分艰难。然而,沈从文这个“乡下人”从未觉得自己的家乡是落后守旧的。他说起湘西,口吻中都是自豪和眷念,但是每一提笔,他又觉得遗憾。因为此时张兆和未能同他一起看到这美景,他喃喃自语:“在这种光景下听橹歌,你说使人怎么办。听了橹歌可无法告给你,你说怎么办。三三,我的……橹歌太好了,我的人,为什么你不同我在一个船上呢?”

于是,这个年过三十的男人孩子气地写道:“梦里来赶我吧。”

此时的张兆和可没心情享受这份诗意。她正在家中做活,忙着从不多的物质中攒点儿生活。她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从婚姻上来说,这本是不会亏本的聪明选择。可是这个爱她的人偏偏十分的倔强。虽然张家未曾嫌弃过沈从文的出身,沈从文却也不愿意接受张家的馈赠。沈从文给他们的爱巢命名为“一槐一枣庐”,全部风景就是门前的一棵槐树和一棵枣树。听起来颇有诗意,却环顾萧然,家徒四壁。

这时沈从文要的是“骨气”,文人气加上孩子气,看上去很浪漫,却令张兆和吃了不少苦头。

昨夜雨疏风骤

围城里有个规律,好像越是热烈轰动的爱情,坍塌得越快。反而,唯独那些平淡无奇的感情,才能细水长流。

沈从文与张兆和,算不上特别轰动,却也绝不平淡。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都为人称羡,因为那些浸润在诗情画意里的文字十分让人难忘。毫无疑问,张兆和是沈从文一生的挚爱,即便只是用文字堆砌而成,她的位置也是固若金汤的。

同类推荐
  • 升迁就学曾国藩

    升迁就学曾国藩

    曾国藩出身贫寒、其貌不扬、又不善于钻营投机,他一生行得正,走得稳,虽然历经磨难,但总体还是直线升官,12年间升了十级,位极人臣。他一生都在跟太平天国干仗,打赢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本书详细地记述了曾国藩的传奇一生。
  •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记录了这位给世界文学和我国现当代文学以重大影响的世界文豪的创作和人生经历,带引读者走进他迷人的艺术世界。
  • 纳兰容若: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清初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画,善骑射。康熙朝进士,官一等侍卫。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有《侧帽集》、《饮水词》、《通志堂集》传世。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法国东部乡村里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穿上男装,骑着战马,娇小瘦弱却也无比坚强。贞德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0年,可是她在生命最后的4年里,解救了奥尔良城,促成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加冕。为什么这样一个对法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孩,最后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热门推荐
  •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国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导向、路径选择和“政治-经济”互动形态的对外合作政策安排都带来重要影响。
  • 眼里的世界有多美

    眼里的世界有多美

    被表白没多久,被逼无奈的童彩灵只好道:“我们就试一下吧,要是不合适……”“可别怪我”四个字被突如其来的欢喜给打断:“没事,我们一定非常合适。”打着“不合适”旗号的童彩灵在“在一起不满一年”就提分手。贺绍楠淡淡地笑,淡淡地说:“我们还没接吻,我们还没真实在一起,不能分手。”童彩灵暗暗退后,怯怯询问:“那……怎么样才能分...手?”贺绍楠步步紧逼,脸上仍挂着笑,却比任何时候更深不可测、深不见底。他站定在她的面前,磁性满满的嗓音从她的头顶上砸落,“很简单,从我们接吻到……真实在一起。”
  • 拒嫁豪门傲娇妻

    拒嫁豪门傲娇妻

    他是堂堂一代商界黑帝;她是傲娇高冷冰山美人唯独对她束手无策。一出现她变成为他唯一的例外:“女人你很有胆识?”她丝毫不为所动:“别指望我会爱上你等着被你抛弃,你只不过是我用过的一次性工具罢了”从来没有人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我就是你今后的王,我会让你义无反顾地爱上我.
  • 梦吞天下

    梦吞天下

    这部功法修炼到极致,真的会——梦吞天下!
  • 花花大少追妻记

    花花大少追妻记

    几年后,慕筱晴见到欧子辰,脑中还一直想着当年欧子辰的那个选择,“晴晴,对不起,原谅我!”欧子辰说到。“快说,你选择谁?两个美女中,你只能选择一个,快点选呀,欧大少~”绑匪说到。“我选择轻轻,风轻云。”听到欧子辰的话,慕筱晴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水,“呵呵,没问题,接好了!”绑匪把风轻云推下,欧子辰跑过去接住,绑匪吧慕筱晴带走了,欧子辰抱着风轻云,眼睁睁的看着绑匪把慕筱晴带走......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桐桐不大会写简介,后面会继续改进的,男主暂时还没有定好,人设也还没有定好,有任何想法欢迎随时提出哟,书名后面可能也要更改的,所以喜欢的亲们可以先收藏下哟!么么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婚内征服:老公追妻路漫漫

    三年婚姻,苏婧怀着身孕被离婚,净身出户后还要被逼打胎。荣西决如此绝情,她当初瞎了眼才会爱上他!然而——他堂堂大总裁,离了婚才发现心中所爱是她!荣西决生平第一次摊手:肿么办?苏婧得知后,面色冷淡:我和你没了联系,做不相交的平行线挺好。荣西决眸子一眯:谁说平行线不能相交?就此,荣大总裁奔跑在追宠前妻道路上不复返。各种极致宠爱分分钟送上。全面诠释,权势有多大,宠溺有多大。
  • 穿越后我成了女主角

    穿越后我成了女主角

    穿越了她竟然不是恶毒女配而是女主角?可怎么跟剧本里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她撩小哥哥却被打脸了呢?莫非是自己的女主光环不够强大吗?每日一问为什么男主角不爱我。
  • 芊妤飞仙

    芊妤飞仙

    一剑飞升天,一世倾情缘,芊妤如梦修仙飞天
  • 血源者

    血源者

    血源者,血源大陆的超然存在,直到有一天……“我从来不是历史的推动者”许多年以后,面对后辈的询问,苏心如是说。“很多时候,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证,见证这一群或散漫、或骄傲、或正义的人的故事。”“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