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4800000025

第25章 打开思想的门(4)

另一个事,是在电台做节目嘉宾时,主持人跟我开玩笑,说他打算明天上班时粗鲁地冲撞领导,对同事出言不逊。问我这种情况我打算怎么劝他。我回答说:“你可以去这样做啊,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只要你想好了,并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比如能接受社会关系受影响、职业发展受限制的可能性,都是可以的。”

按自己的想法去活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只要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么,你是自由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16.优点和缺点是孪生兄弟

十多年前曾经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喜欢你手指淡淡烟草味道”,我猜这个女孩子很可能是被丘比特之箭给射晕了。不久之后当她清醒过来,很可能看到男朋友抽烟就皱眉头,然后坚决要求男朋友戒烟,这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爱情关系的发展里面有个铁律:恋爱初期伴侣最吸引你的地方,往往在结婚后变成是你最希望他改变的。

恋爱时我先生最吸引我的,是他在工作时的忘我投入,以及他丰沛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结婚多年以后,让他把工作放在第二位,然后给予家庭尽量多的时间和关注一直是我努力争取的;而他那丰沛的内心世界,也变得常常让我疲惫不堪:要操持琐碎的生活事务,孩子的抚育,我自己的事业经营,同时还要时刻准备着无限容纳他那忽高忽低的丰沛的情绪,不累才怪。

我的朋友小雅也曾困惑地讲过她的故事。

恋爱时她的丈夫常常迷醉地赞美她那满头秀发,说:“我最喜欢你的头发,软软地滑过我的脸,感觉美极了。”可是结婚后,他常常满怀怒气地从浴室跑出来,大声说:“我最讨厌进去浴室就看见地板上满是你的头发,烦死了。”

真是很有趣。同一个特点,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或者在不同的心情之下,它可以从好事变坏事,从优点变成缺点。并且变的理由看起来还很合理。

其实我们身上所有的特点都是如此,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理需求之下,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试试看如下图表:

优点 转换因素 缺点

克制 情感关系中 冷漠

善良 缺少生活智慧时 滥好人

关注细节 评价主体的视角 挑剔

创新 职场文化 不稳重

善解人意 焦点过于在他人身上时 失去自我

谦逊 评价主体 自卑

未雨绸缪 评价主体 思虑过多

温柔 评价主体 软弱

坚持 当观点错误时 固执己见

坦率 谈判桌上 口无遮拦

缺点 转换因素 优点

鲁莽 企业发展初期 行动力快

虚荣 内心动力 期待更好的自己

优柔寡断 评价主体 谨言慎行

傲慢 情境需求,比如政治谈判 气场强大

死板 职业素养,比如会计师 严谨

撒谎 职业技能,比如特工 应变能力强

自以为是 评价主体 自信心强

多疑 评价主体 敏感

自私 评价主体 爱自己

不修边幅 评价主体 自然随意

看了以上两个图表,你也许会同意这个观点:所谓“优点”或“缺点”,只是在不同的情境或不同人的视角之下的产物。

我们所呈现出来的某些东西,只不过是一些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组成了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正是这些特点让我们有深深的存在感,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存在感。所谓“优点”和“缺点”,其实是人为界定的,某个特点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视乎各种转换因素,变数可以非常大,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

试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只有那些公认的“优点”,而没有“缺点”,大家都是一样的“好”,一样的“优秀”。那这世界该有多乏味,多无聊。各种文艺作品恐怕因此失去艺术创造的土壤。

或许你可以试试重新认识自己,参照上面表格里的形式,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做一个改译,这或许是个有趣的过程,也是个再次发现自己的过程。

“我”,是一个整体,不应该被割裂为“好我”和“坏我”。

我们认识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最终目的是为了成长更好的自己,进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当我们不能视自己为一个整体,而是把自己割裂为对立的“优点”和“缺点”时——可爱的“优点”和糟糕的“缺点”、受欢迎的“优点”和遭鄙弃的“缺点”——还怎么迸发内在力量去成长自己,尤其是怎么发自心底的去爱惜自己呢?

因为这样的做法,就像是给我们的内心撕裂了一个洞,使得那些本应该用于成长的能量,被偷偷流泻而去。

只要我们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下调动合适的特点,那么所有的特点都将为我们所用,去创造我们想要的一切。

17.不同的人没有可比性

多年前,当我被嘲笑为“土老帽”时,我的穿衣风格是宽松的运动休闲款,或者是中规中矩的套装,头发粗粗地扎一个简单的马尾,眉毛被美容师修得又弯又细,不做底妆的脸上重重地涂着玫红色的唇膏。

那时我逛商场,基本不会认真去挑选衣服,因为我有个根深蒂固的三段论:

衣服生产出来是给人穿的;

大家都是人;

所以,别人能穿的衣服我也能穿。

无须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发现,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来训导我们的:“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怎么别人家孩子都能考一百分,而你却只能考七十分?”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出父母的三段论:

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考一百分;

大家都是学生;

所以,别人能考一百分,你应该也能。

网上曾经集体声讨那个叫“别人家孩子”的人,大家真是烦透他了。因为他无孔不入地挫伤我们的自尊和自信,让我们感到无能,让我们感到羞愧。

“比较”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的代表文化之一。集体主义之下的社会,更喜欢整齐的、统一的、去个性化的人,而不喜欢总在说“我”的人。由于我们的文化里缺乏对个体的尊重,所以也无法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与人相比起来的差异之大,超乎老师和父母的想象,所以可以理解他们为何总拿我们与“别人家孩子”比。

2004年,困扰于职业发展的我,跑去学习专业化妆。之后才了解到,原来人的气质类型有很多分类,而我的五官风格被划分为戏剧型。可是我却一直穿着最不适合我的自然型和古典型服装(其他还分类还有前卫型、少女型、优雅型等等),尤其是细细弯弯的眉毛,那本该属于小巧精致的脸,而不是安在我那宽大立体的额头上。

不同的人的外表气质尚且能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更加复杂的部分,比如个性、天赋、心理、情感、思维、价值观、渴望、需要、期待。不同的生物遗传、成长背景、教育经历、文化环境等等因素,使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便是双胞胎,他们除了样貌相似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性格、爱好、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可以非常非常大。

用“别人可以,你也可以”的理论,去要求人们喜欢某些事物、擅长某些工作、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就像是当年我那“衣服生产出来就是给人穿的”的论断,完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落后的思想。

多年来,我先生一直为他的电影梦而努力,他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代价。最直接的代价是,当那些曾经在他手下工作的年轻人开着名车来找他时,作为生活在有着“比较”文化的中国社会的普通人,他也会感到莫名的失落。每当那个时刻,我们就会一起聊聊关于“人与人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可比性。

基于前文所述的种种不同,每个人的生命追求自然是不同的,快乐来源就更加不同。既然如此,根本没有必要拿自己去和别人进行比较。因为同一件事,别人在做的时候甘之若饴,而你去做的话很可能会觉得苦不堪言。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表面的浮华所蒙蔽。

面对生活,要常常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不会在汹涌的社会大潮中迷失,不至于被“别人家孩子”带到心灵的迷雾中去。

戈登·德莱顿(GordenDryden)和珍妮特·沃斯(JeannetteVos)在他们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书里提到,21世纪最失败的发明之一就是智力测验,因为这个测验的设计者完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智力测验的设计者却只关注逻辑和生活经验。

《学习的革命》一书提到,有些人生来就对音乐敏感,而另外的人则可能更敏感于舞蹈、绘画、文字、感受性、思维等,还有些人可能生来擅长烹饪、手工、奔跑、跳跃、投掷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携带着上天赋予我们的某种特殊能力,这能力就潜藏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些人早早就找到了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所以很快就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享受自由自我的生活。而另外的一些人,却由于种种原因而罔顾它,只是本着惯性去生活,走着“别人家孩子”的路,穿着“别人家孩子”的衣服,却妄想获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现在就去寻找潜藏在你身体里的天赋,然后让它为你所用,去开创属于你的生活。当有人来对你说:“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时,就勇敢地用“我又不是别人”去回敬他吧。

18.爱自己不需要条件

兰兰跟着舅舅长大,舅母时常虐待她,童年记忆里最熟悉的感觉就是饥饿。她两岁时父母离婚,之后的五年间,父母亲都相继去世了。

长大后的兰兰身形肥胖,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她渴望爱情,每一段感情都竭尽所能地投入,但是却接连被男人骗财骗色。在上一次恋爱分手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在医院做流产手术时,因意外导致整个子宫被切除。

兰兰数度想要自杀,她觉得自己就像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没有人爱她,连上天也不爱她,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告诉兰兰:“总有一个人始终在爱你的。”

兰兰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是谁?”

“那个人,就是你呀!”我说。

“不”,兰兰先是一愣,然后摇摇头,低声说:“我太糟糕了,我不能爱我。”

有些人会有和兰兰一样的想法:

如果我漂亮,我才爱我;

如果我优秀,我才爱我;

如果有人爱我,我才爱我;

如果没有过去那件事,我才爱我……

这些想法,其实是在说:如果我满足了某些条件,我才能爱我。

但是,他们实在搞错了次序。真实的情况是,只有你爱了自己,你才能满足那些条件。之前的那些想法,应该调个次序:

如果我爱我,我才漂亮;

如果我爱我,我才优秀;

如果我爱我,才有人来爱我;

如果我爱我,那件事就不会影响我对自己的爱……

环境确实会让我们误以为,爱是有条件的。

也许父母让我们觉得,只有做个乖孩子,才能获得爱;

也许老师让我们觉得,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获得爱;

也许领导、朋友、同学、甚至是爱人,都曾经或明或暗地让我们觉得:只有你可爱,做了对的事,我才能爱你。

且不管你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起码表面看来确实如此(当然也会有例外,那么恭喜你,你运气真的很好)。

可是。

别人这样对你,也许有着万千种可能的理由,那么你这样对待自己的理由是什么呢?

你是距离自己最近的人,连你都不好好去爱自己,你还想指望谁?指望那些距离你更远的人?当你的房子失火了,住在它里面的你不去施救,却希望住在一公里外的人跑来扑火吗?

爱自己,只是去爱而已,根本不需要理由。

当你能够爱自己,你将发现你渴望的一切:健康、美丽、爱情、幸福、成功等美好的东西,都会慢慢地出现在你生活里。

这本书的第三、四、五章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找到对自己的好感觉,然后逐渐爱上自己。

19.在爱中,我们是完美的

小婴儿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动起来,更无力照顾自己。可是他却发现只要自己一声召唤,就会有人无条件地扑过来为他做事,并且那人还显得那么快乐,那么享受于为他提供服务。

他很快明白一点:我是完美而可爱的。

我们每一个人,还没有开始做任何事时,都是完美的。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我们能够开始创造自己的生活,开始能够为这世界做些什么了,反而却“变得”不再完美,甚至是“变成”有着各种各样“缺点”和“毛病”的人。

人还是那个人,评价却完全不同了。

这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依赖评价来界定人的属性的环境。这个环境总会有各种各样关于好坏对错的评价标准,而这些标准,是人自己制订来禁锢和压制自己的。

当你听父母的话,你就是个乖孩子,否则你就不乖;当你考试分数较高,你就是个优秀的学生,否则你就是普通学生;当你爱你的父母,你就被评为孝星,否则你就是不孝……

环境在用这样的方式说:你好,你就可爱,否则你就不可爱。

很多年前的《心理访谈》节目中,有一期是十二岁的女孩被学校老师强迫发生性关系,导致身心受损的求助案例,记得那一期的心理嘉宾是杨凤池。

在节目中,大帽子遮脸的女孩一直低着头流泪,一句话也不说。杨凤池教女孩的父亲如何与女孩说话,他说一句,让女孩的父亲学一句。

那几分钟的对话让我非常动容。因为那位来自湖北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的父亲,他说出的话比杨凤池教他的更加深情,更加有力。他说:“孩子,不管你做过些什么,经历了什么,你始终是我的好女儿,是最好的。什么也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爱,在我心目中,你总是完美的。”

女孩第一次与父亲拥抱,那是她受到侵害以后的第一次哭泣。

女孩之所以一直沉默,也拒绝与父母亲正面交流,是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不再纯洁,不再是“好”女孩,不再是“好”学生。她以为父母亲、环境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所以她也这样评价自己。

但是,爱与评价从来不会共存。

换句话说,人们是因为被爱所以完美,并不是因为完美所以被爱。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为了一切与爱有关的东西,阳光、花草、树木、泥土、水、动物等等,唯独不是为了评价与被评价。

试着停止评价自己,只是活着,跟着内心的感觉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做事的原则不是“对错好坏”,而是“能不能为自己负责任”。

减少对人和事物的价值判断,尽可能地忽略评价标准,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存在着的生命体,仅此而已。

我们的所思所想,就只是那些所思所想的内容;我们的行为和感觉,也只是行为和感觉本身。所有的一切皆发自自然。如此我们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身体自由,思想自由,心灵也自由了。

此时你将发现,你活着是为了爱,以及被爱。

在爱中,我们是完美的。

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完美而可爱的。

20.痛苦是成长的契机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本书对面对心理异常、人格缺陷、病态心理、不良情绪、不良心态和不良嗜好、怪僻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不适应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试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 积极恋爱心理学

    积极恋爱心理学

    找不到感觉怎么办?曾经被爱伤透了心,怎么办?父母婚姻不幸福,对婚姻恐惧怎么办?男多女少,为什么女人难找对象?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如何设定合适的择偶标准?如何让你喜欢的人喜欢你?……所有恋爱路途中的疑问,本书一一解答。
  • 爱情中的心理学

    爱情中的心理学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恋爱、婚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对爱情的正确认识,获得完美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 私密心理学

    私密心理学

    认清自己比识破他人更重要,即使看人看到骨头里,也不如先把自己看明白。最残酷的解剖,最温柔的治疗。有“病”治病,没“病”防身。不懂内心的疯狂与软弱,注定无法长大成人。专属私人定制——课本不教,长辈不说,但你不得不面对本书以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从性格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怪诞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那些私密行为和想法背后的真相,从而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并活得潇潇洒洒。
热门推荐
  • 陪李郎中夜宴

    陪李郎中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问鼎因果

    问鼎因果

    修者,当脚踏星辰,拿捏日月,移星换斗。顺天者,仙路易成;求魔者,成仙成佛。“若天有一丝懈怠,我必问鼎九天!让天地再无因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落仙家,奈何缘浅

    花落仙家,奈何缘浅

    生在山野的人参精舒颜,阴错阳差和师兄段杞年结成了姻缘线,从此一心一意地爱着同门师兄。然而一次偶然的际遇,让她得知师兄原本的身份是生活在天池一带的散仙,而因为北方玄珠的秘密,天池在十年前沦为魔族的修罗屠场。为了帮助师兄复仇,舒颜步步为营。随之上古神祗蓐收不期然地闯入了她的生活,相处之下才发现竟然和女主有种很深的前世渊源。从此漫漫的复仇之路伴随着三人的爱恨纠葛,开始了一段纠缠不休的爱情故事。
  • 石田衣良作品2:计数器少年

    石田衣良作品2:计数器少年

    你曾经数过斑马线的白线吗?以马路的对面为目标,一边数着有点厚度、被冬日太阳晒到发亮的白线,一边穿越它。极其慎重地移动脚步,深怕自己跌落黑色柏油的谷底似的。白线有十七条。绝妙的质数。除了自己和一以外,再无法被其他数字整除。他说,这是没有朋友的,代表孤独的好数字。藉由将世界替换成数字,那小子才能安心。为了确认自己是谁,整日数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那小子说,自己不是人类。自己只是计数器,不是人。
  • 诸神的序列之争

    诸神的序列之争

    大学刚刚毕业的宋晨带着姐姐宋瑾横渡太平洋,一个男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沉船、人面蛛王、旧日支配者接踵而至,而姐弟二人不为人知的身份也渐渐浮出水面......
  • 鼎之痕

    鼎之痕

    紫宸印记,云窟寓言!一统天下,是的血染苍穹的果实,还是腾盛王气的序曲!
  • 血衫染天

    血衫染天

    本来想要平安过一生的主角刘平,意外加入一个修仙宗派,在宗门内遭受排挤的刘平决心改造自己,成为一个万众惧怕的绝世杀神。
  • 总裁重生,宠上瘾

    总裁重生,宠上瘾

    从16岁到26岁,洛笙追了墨御景十年,墨御景厌了洛笙十年。直到那一天,墨御景看着那个女孩毫不犹豫的替他挡了一枪,在自己的怀里,死了。他发现,自己爱上她了。墨御景自杀了。然后他重生了。墨御景重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被自己抛弃了的洛笙。婚后的墨御景“你笑的时候很随意,我却喜欢的很认真。”……“以后离你闺蜜远点,记住你是有夫之妇。”……“老子的女人,我看谁敢议论!”
  • 次元宇宙聊天群

    次元宇宙聊天群

    帝王灭霸降临,克苏鲁邪神入侵,漫威主宇宙摧毁,漫威宇宙唯一的幸存者艾伦?斯塔克携带聊天群与群员一起拯救全宇宙和弥补遗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