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4800000024

第24章 打开思想的门(3)

多年前我曾经在某文艺青年比较集中的网站上,看到讨论MBTI的小组里,有人建议那些气质类型为N(直觉)F(感觉)的人:做着一份不喜欢的主业,然后用业余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不知道是否有人接受了这样的建议。电脑前看到这篇文字的我,只是摇头叹息:每天都在被现实和理想狠狠地撕扯,那将是何等纠结的生活方式啊!

人们没有想过,他之所以会那么渴望去做某事,是因了他内心潜意识的召唤。而潜意识之所以不断地这样召唤他,是因为他天生具备做那事的素质和能力。否则,这个事就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他的内心就不会那么长久地渴望它。

请相信这一点。

阻挡人们现在就去做的,往往是他的头脑中的执妄:你没有经验、你不会、你不懂。

但事实是,经验可以慢慢累积,技能也可以后天学习(谁都可以学),而天生的素质、能力却是无可替代的资源。比如有些人生来就对故事的构筑感觉很好,那么他去尝试故事创作的话,就会比那些不具备这个素质的人更快,更好。如果再加上对写作的兴趣和勤奋的练习,试想想他是不是更容易成为卓越的剧作家?

在我看来,所有需要创造性的工作——N(直觉)F(感觉)型人喜欢的那种——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尤其是把自己放空——身体放空、头脑放空、心灵放空——源源不绝的创意才能有位置进入你。

可是,如果你每天都被塞满了这些东西:业绩的压力、繁琐的事务、纷扰的关系、杂乱的内心感受……试问,你哪里还会有空间留给好的创意?

好的创意、智慧的语句、美妙的音乐、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东西都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学得来的。你要知道,它们本来就存在,只是飘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只需要你静下来留给它们空间,给它们机会进入你的心灵和脑海里,然后借由你的大脑和双手,将它们呈现出来,仅此而已。

至于转换职业状态会面临经济压力,你得知道那只是阶段性的状态,而不是常态。为了走上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这点代价是值得的,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到原点,但是这个过程中你却赚到了很多:更深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下一次的出发累积经验和能力,这就是成功。更重要的是,你将因此体验一段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经历,这是比什么都珍贵的东西。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门极受欢迎的课,名字叫《快快犯错,常常失败》。课程的核心观点是:勇于尝试和经常犯错的人,会从意想不到的经验和机会中受益匪浅。但是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这样的人需要拥有足够的内心力量,非但不会被错误和失败打倒,还反而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和提升自己。

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都能很成功地转换喜欢的职业,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从事自己真正喜爱的职业,再累再苦对你都是快乐的,你会非常愿意为了它去付出,再加上一些天生的能力和优势,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现在就开始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

待到有一天,你老了,你只会后悔你没有做某事,却绝对不会后悔你做了某事。

因为,你知道的,生活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11.每天都是最后一天

每当看到电影里的某个人物说“做完最后一票,就去过真正想要的生活”,观众心里就会明白:这个人要死了。

编剧和导演常常用这样毫无悬念的故事发展,严厉地警告我们:不要总想着将来,你怎么知道你一定有将来?

还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九岁,我知道有一天我会死,所以总是做好随时会死的准备。我让自己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去想去的地方,尽量自由地活着。每当遇到两难困境,我就会问自己:如果我明天就会死,现在怎么做?

我总是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过。

不让无谓的人和事占据我的生命,决不浪费时间去做那些我不喜欢的事,也不要浪费精力沉溺在痛苦中,尤其是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成长自己,让自己更趋完善。还有,尽己所能地去爱,爱自己,爱所爱之人,也爱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因为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间。

幸运的话我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走到暮年(这是我希望的),平静地等着身体器官慢慢衰败,然后死去。可惜上天从未向我保证过这一点(大概它也没向任何人保证过),所以我总是很小心地保护自己:不乱穿马路,不做危险的事,好好吃饭,锻炼身体。

但是这世界充满各种可能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每当看到新闻报道里普通人的意外死亡,尤其是“走路死”,我就会真诚地感恩上天:谢谢你,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方的人,不是我。

有些人也许总在心存侥幸:怎么可能是我呢?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要反问他:凭什么不能是你?

想做的事,现在就去做;

想说的话,现在就去说;

想爱的人,现在就去爱;

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还有没有时间,有多少时间。

12.任何时候都不晚

当我刚刚进入心理咨询行业时,常感叹自己开始得太晚,羡慕那些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

生活中可能也有人会像我这样,想要转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却叹息着自己已经超龄,或者错过了最好的阶段。

但是,我现在对这个所谓“最好的阶段”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因为几年以后当我再回头看,对我的职业选择有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年纪轻轻就入行,固然能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也可以让人们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但像我这样有了其他领域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入行,却能借由丰富的阅历而走得更深,更稳,更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同背景的人在走同一条路时,自然就会走出不同的感觉,走出不同的风景。每一种感觉和风景,都能散发独特的味道,都能凸显独特的价值。

齐白石二十四岁学画,杨绛四十岁学习西班牙语,哈伦德·山德士六十岁创立肯德基,德国老太太艾米九十六岁开始写作……除了姜子牙、黄忠、苏洵这样历史故事里才会提起的大器晚成者,近现代许多人都曾用他们的人生告诉我们:做你自己,做你想做的,任何时候都不晚。

某作家说,“出名要趁早”。有时候人们会误以为,成长也分早晚。

文文意识到她的婚姻面临严重危机时,她的丈夫有外遇已经四年有多。震惊之余,文文非常懊恼。她开始能看到,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自己忽略了对婚姻的经营,个性过于强势,很多时候都没有关注丈夫的需求,尤其是说话带刺,损伤了丈夫的自尊……

深刻反省自己之后,文文绝望地说:“可是那又怎样?一切都来不及了,晚了。”

我努力找出“不晚”的证据给文文看。

婚姻关系出现问题,不可能只有她单方面的责任,她的丈夫惯于逃避沟通,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也是将他们的关系带入深渊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既然是两个人的责任,那么只要两个人都愿意为重建关系付出努力,还是来得及的。其三,即便挽救婚姻关系真的是来不及了,但是反省自身,把自己成长为智慧的女人,学习经营关系的智慧和能力,也能够使文文日后的生活焕发生机。

那么,她所做的还是一点都不会晚。

美国的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龙曾在他的小说里,提到一个叫卡洛斯的男人。

卡洛斯年轻时生活浪荡,有几个孩子却从未对孩子们尽过父亲的责任,一直到处流浪,在不同的女人之间游走。三十九岁那年,他患上了严重的淋巴癌,身上长满淋巴肿瘤,并且大多在皮肤裸露的部位,手肘、颈部和耳后。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毫不在意,只是不断地向年轻漂亮的女性示爱,把她们的拒绝视作挑逗他的信号。他的想法就是:反正我已经这样了,一切都来不及了,索性及时行乐吧。

可是,在生命临结束的前几个月,卡洛斯突然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其实是付出爱。他开始积极地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帮助护士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病友坚强面对生活,他的孩子们听说了他的改变,都回来看望他,一家人终于能够温情地坐下来谈谈话。

当卡洛斯离开这个世界时,他是满足而幸福的。他说:“我一生中最幸福就是这几个月,因为这几个月,让我这一生都很值得。”

即便生命还只有几个月,成长也还来得及。

成长,从来都不会晚。

13.你有资格得到想要的一切

美美结婚三年了,可是这三年的婚姻关系,却让她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

丈夫总是对她很冷淡,性生活也几乎为零。无论她怎么努力,也无法让丈夫对她有个好脸色。尝试了诸多努力之后,她觉得求助于心理咨询是最后的稻草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我们俩都发现,原来美美内心里总有一种感觉:我不配得到爱。这是她之所以要嫁给情感闭塞的丈夫的根本原因。

不禁要再谈起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

由于个体的独特性不被尊重,人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环境根植一个信念:我是不重要的,我的需要是不重要的,我的感觉也是不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最常有的心理问题就是:缺乏资格感。

那些将心爱之人“让”给朋友的人,那些不敢追求梦想的人,那些放弃自己的权利的人,都是因为内心的声音在说,“我没有资格”,或者“我不配”。

小草不会认为自己不配扎根于大地,鱼儿不会感到自己没资格喝水,花朵不会觉得自己不应该沐浴阳光。

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理所当然地生长,它们完全跟着自己的本能行走,所以不会自卑,不会抑郁,更不会自杀。

资格是天然的,每个生命在诞生时就裹夹而来,它就像是一幅看不见的纱衣,天然地覆盖在我们的身体上。资格,就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通行证,当我们“哇哇”哭着从母体坠落的瞬间,宇宙之神就用它宽厚的手掌为我们进行了赋权,它允许我们有资格得到所有我们渴望的一切,爱,财富,自由,安全,自豪感,幸福感,等等。

也许因为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得到渴望中的某些事物,甚至可能永远得不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在那事物上的资格。换句话说,无论我们是否可以拥有渴望的东西,那渴望都是对的,理所当然的,被允许的,值得肯定的。

没有,与没资格有,是不同的意义。

前者只是一种客观事实的存在,是中立的,不带有情感和评价倾向的;而后者则是内在里的无力感,是负面的,带有极强的自我挫伤感和较低的自我评价。

记住,你有资格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14.说“要”,忘记“不要”

我曾经从事过的职业之一,是销售培训师。那时当我想要向学员们强调“积极思维的重要性”,就会举这个例子:

当我说“请不要想小象,尤其不要想会跳舞的粉红色小象”,你正在想什么?

是不是你脑海里正在不可控制地出现小象的画面?

这个例子是我从别的老师那里拿来用,并且那时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时我只知道大脑听不懂“不”的指令,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听不懂。

如今,我已经可以与我的读者分享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不是脑科专家,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大脑对我来说就是一大堆生涩难懂的生物学名词。但因为经常要讲一门叫做“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的婚恋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了解到一个叫做“脑部神经链”的名词。

大脑里的神经链连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不规则的蜘蛛网。那网链有的部分较粗,有的部分较细,有的部分互相有连接,可是有的部分却可能孤立地存在。较粗的网链,意味着那部分的神经很敏感,它们常常被激活;较细的网链,意味着那部分神经不太敏感,只是偶尔被激活;而那些孤立存在的网链呢?由于它们常常都被闲置,那么不久之后就可能会萎缩,直至消失——这就是人们与世隔绝时间长了,认知、语言、行为等功能就会退化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是,每当出现刺激物(语言、行为、心理、情感等),大脑里相应区域的供血量增加,神经链就会被激活。当刺激物反复出现,那么这部分神经链就会反复被激活,这部分神经的敏感性、功能就被强化了。

你不难发现,大脑与刺激物之间只是被动地“刺激—反应”关系,它并不懂得分辨刺激物的性质,即无法分辨那刺激物是想象还是现实,是它的主人渴望还是排斥的,它只是机械地对主人发出的指令或外界刺激物做出反应。

正是因为洞悉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才能通过不断想象,使瘫痪在床的自己重新站起来。他每天不断想象自己的身体正在自如行动,久而久之,使他的大脑信以为真,以为他的身体是能够站起来的,最终使想象变成了现实。

综上所述,大脑是这样进行工作的:

当你说“我不要贫穷”时,大脑会以为你想要“贫穷”;

当你说“我不要被抛弃”时,大脑会以为你想要被“抛弃”;

当你说“我不要出丑”时,大脑会以为你想要“出丑”;

当大脑接收到这些指令后,它就会积极地开始动作,忠心耿耿地试图帮你达成那些刺激物所表述的“愿望”。

如果你反复地想那些“不要”的东西,那么你的血液就会反复地涌到大脑的相应区域,以便激活那里的神经链,使得你“梦想成真”。

所以,现在开始留意你的想法,去除所有的“不要”。

当你陷入恐惧中,脑海里想着“我不要被抛弃”,尝试冷静下来,然后告诉自己:“我需要爱,我能得到爱”;

当你被贫穷所困,脑海里想着“我不要贫穷”,尝试淡化它,然后告诉自己:“我需要富有,我可以富有”;

当你正身处困境,害怕当众做某事,脑海里正想着“我不要出丑”,尝试停一停,然后告诉自己:“我要平稳发挥,我能够做得好”。

刚开始这样做时,你会感到很艰难。因为这对你来说是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也因为你的大脑里还没有建立起一条崭新的神经链,那条叫做“我要”的神经链。但你心里要明白,只要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不需要再刻意冷静下来才能告诉自己“我需要”,而是可以很自然地、直接地就跳到“我需要”上。

以驾驶汽车做例子。当你初次摸汽车方向盘,感觉就像你第一次要把“不要”变成“我要”那么别扭、陌生。可是当你反复地学习驾驶汽车,慢慢地你大脑里那条叫做“驾驶”的神经链就会越来越粗,管理驾驶汽车的大脑区域也将越来越敏感,那时你就不再需要认真去想“怎么换挡,怎么加油门”就能很好地驾驶汽车。

从“不要”转换到“我要”,也需要类似的熟练过程。

15.没有什么不可以

果子和男朋友谈恋爱不久,她总是担心自己在男友面前表现得不恰当。笑得大声了怕他觉得自己轻浮,小声笑又怕他觉得自己保守;说话多了怕他觉得自己罗嗦,话说少了怕他觉得自己拘谨;距离远了怕他觉得自己不够爱,距离太近了又怕他会轻视自己。

如此种种,让她疲累不堪。

听果子讲了自己的故事后,我立刻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两件事。

一个事是当我还很年轻时,每当要换工作,或者要购买某件东西,或者要开始某次旅行之前,总要挖空心思地给自己找理由。如果找不到超过两个理由,就无法心安理得去做那件事。现在,我很想回去和当年的自己说:亲爱的,做某件事的理由,其实也可以是“我喜欢”或“我想那样”。

同类推荐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大众心理读物。如果您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甘愿成为潮流的忠实追随者,买那些奢侈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去投资一直不被看好的股票,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本书.它让你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思考的路径。
  •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心理操纵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心理操纵术

    作为女人,懂得一点心理操纵之术,不仅可以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更可以驾驭人心,让他人为你所用。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不良心情或者不利处境,如果你想知道那些成功者是如何运用他人的能力的,可以看看这本书。了解对方想听和不想听的、想要和不想要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以及对方担心的、顾虑的等,如此便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参与社交活动,练就读心术,才能成为交际中的王者;在社交中运用心理操纵术,能够让你读懂人心,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成为人际博弈大赢家。
  • 图解日常心理学

    图解日常心理学

    心理学并不神秘,它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如何去表达和表现。如何才能让这门学问通俗易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剥去晦涩,袒露真纯。本书就是从这一目标出发,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配以简洁生动的图画,从心理学研究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系统地加以阐释,对心理学进行图解,使人们能够清晰、更加省力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心理学的兴趣,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用心理学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
热门推荐
  • 痕之语

    痕之语

    刑事技术警察,作为公安机关之中,最专业、最神秘的一个警种。站在基层第一线他,正是此中佼佼者。面对一起起错综复杂的案件,他利用现场的痕迹,充满逻辑的分析,抽丝剥茧,一个个谜团在他面前逐一揭开,一个个犯罪分子,被他绳之以法。作为一名基层普通警察的他,面对生活、面对体制、面对诱惑,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最终,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请看本书,痕之语。本书以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专业中的痕迹学,作为案件分析的切入口,所涉及的案件,绝大部分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
  • 叶罗丽之无白

    叶罗丽之无白

    她“穿越”了,一个3D动画世界。ps:男主未定(也许无男主),与原角色有很大不同,不喜勿点,禁止恶意评论刷低。
  • 叙述之十年一梦

    叙述之十年一梦

    书名本定为《十年一梦》的,不过已经有人用过了,只能在前面加了叙述之三个字,显得有些啰嗦。这是一个女子,一生卑微,曲折的故事,如有雷同,实在是巧合。。。
  •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罗魔君

    修罗魔君

    “任风此子心狠手辣,冷血无情,狡诈如狐,心志坚定,日后必为大患,应尽早除之!”魔门外门弟子任风,偶得逆天功法,从此走上一条腥风血雨的修道之路。
  • 借双翅膀飞上天

    借双翅膀飞上天

    本书是写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的,他们冲满了神奇的幻想,在无限遐想的天空中,具有博爱和善良,他们对待其他动物无限好奇,小刚把一只大鸟引到了哼唬洞,并和哼唬鸟处成了朋友,从中学会了飞行的神奇本领。小刚带领动物们和一些坏人进行了坚决的斗智斗勇,最后用各种办法,配合公安机关将隐藏在大山深处中的贩毒制毒集团,最终抓获的故事。小刚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自己在家,有时去爷爷家住,有时候自己在家一个人住。小说采用了奇幻的手法,借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来展示农村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美好的向往的。小说是想象和现实的交合体,给孩子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丰富离开父母的孤寂生活。
  • 我真不想当门神

    我真不想当门神

    弱旅出门神,寒心表示,我真不想当门神。你们这些前锋进不了球,我只能够勉为其难的顺带进球了。
  • 盛情宠婚夫人休想逃

    盛情宠婚夫人休想逃

    (男强女强)!!!传说中北绫慕无比高冷,不近女色,万花丛中片叶都不沾身,谁知道却栽在了柒薇薇的手里,在外他高贵冷酷,谁知在柒微微面前却变了一个人....柒微微:.....说好的不近女色呢!!!
  • 山东永清爱情诗集

    山东永清爱情诗集

    ……所以爱请深爱深爱这绵瑟年华里的懵懂相遇与这不可辜负的沉沉人间……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