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8700000062

第62章 血战成都(4)

对于所有川人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它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转瞬即逝,但在川人的记忆中,它却永远不会褪色。总之,发生在成都平原上的那一场生与死、血与火的激战,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仍然令人们一谈到它,就止不住地激动。许多年以后,人们面对蒲殿俊当年下令在少城公园内修建的“保路死事纪念碑”时,还不禁会默默地想,默默地问,为什么当年竟有那么多人投入了保路运动并为它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和热血?人们很难想象当年的情形,成千上万的人拿着武器,有的甚至只拿着木棒、菜刀和锄头,在瓢泼大雨和泥泞中呼喊着涌向成都城的情景。他们当中,有士绅、地主,还有曾经是举人、官僚的名流,也有普通的农民、手工艺人、小商贩,以及妇女和儿童,有的甚至倾镇、倾村出动,连老人也不例外。他们即使不能上阵厮杀,也要做饭烧水,冒死送上前线。更有不少地主、商人、士绅,他们不惜毁家散财购买枪支弹药,招兵买马,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地扑向战场烈火,并且义无反顾,倒在了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就连天公也为之振奋,为之愤怒,风无休无止地涌卷着,天空中,乌云翻滚,随着阵阵闪电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满世界只有风声、雨声、雷鸣声。有人说,这是因为长期积压的民怨的爆发,也有人说,这是对清廷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义愤,也有人说,这是民众为捍卫自身权利的一种奋争。总之,这场战斗的爆发,除了同盟会、哥老会、立宪派人士在其中起了作用外,更多的是一场自发的起义。这场起义,从它一开始到最后历时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在四川全境内,几乎无处不在战斗,无处不在流血。但除少数几场战斗是较为有序和有组织的外,大多数的战斗都如燎原的烈火一般时起时落,时而星星点点,时而烈火熊熊,所以很难描述也很难说清在这些战斗中到底死了多少人。而历史本身落下的尘埃和密布的烟云又实在太多了,人们很难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不断的叙述中把许多次战斗和在这风起云涌中涌出的许多传奇英雄演变成了一种传说,使人们在面对这些扑朔迷离的传说时,尽管很难沉淀出它原始古朴的面貌,但还是能从这些传说中感到那些场面的壮阔,看到在时光如风掠过中那些英雄和平民们同样飘落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就像落叶一般飘落在川西平原上,积成厚厚的一层,然后,在岁月历史的风雨中腐烂,化成泥土和养料,滋润着这片浩瀚苍茫的平原,使它永远肥沃,并生长出许多新的绿叶和稼穑来。

而公孙树和德八爷,就是怀着这样的情绪率队来到成都城下的。

那正是九月八日的夜晚。远远望去,成都的城墙轮廓黑黝黝地耸立在平原之上,城墙上的角楼、箭垛在火光中时隐时现,天空中,乌云翻滚,倾盆大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道路泥泞。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民军已经在城墙下与巡防军交火,尽管民军人数众多,气势逼人,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但与巡防军相比,他们不仅缺乏训练,火力不足,而且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对巡防军的威胁,因此民军反而牺牲很大。德八爷和公孙树赶到时,天已经黑了,浓密而紧固的夜暗笼罩着田野,他们手中的火把很难驱散黑暗,风又大,雨又急,甚至连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德八爷和公孙树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安顿了队伍,然后,干脆扔掉火把,两人冒雨来到城下,趴在一处凸起的土埂上观察。只见到处都是民军在泥泞里和巡防军对峙,而巡防军火力又很猛,还占着地形的优势,所以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来。德八爷和公孙树都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时间长了,装备精良的巡防军如果从城里冲出来,民军反而会吃大亏。而且,清军在郫县、灌县一带还驻有巡防军,赵尔丰一旦命令他们向成都集结,那么民军很快就会受到腹背夹击,这样一来,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德八爷和公孙树商量了一下,赶紧从前线退下来,找到了一处古庙,立刻派人前去联络各路哥老会首领,让他们尽快到古庙来,商量如何应敌。

此时,德八爷和公孙树已被淋得像落汤鸡一般,身上,脸上,头上,全是泥水,几乎连脸面也看不清了。他二人先在小溪里想洗把脸,可是,泥实在太多了,反而越洗越脏,于是,索性穿着衣服跳进小溪,连脸带衣服一起洗了,然后,穿着湿衣服进了古庙。庙里,弟兄们已烧起了一堆火,于是,他们一边脱下衣服烤着,一边商议办法。

到了下半夜,各路哥老会首领基本到齐了,他们也学着德八爷和公孙树,跳进小溪冲洗了一番,再进古庙烤衣服。一时间,破旧的古庙里不仅变得十分拥挤,而且到处是武器枪械、衣服、鞋袜,在火的烘烤下,发出阵阵热气和难闻的汗臭味、脚臭味。尽管如此,气氛还是十分热烈,每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经过紧张磋商,在下半夜,终于达成一致,决定就目前在成都附近的所有保路同志军、哥老会等一起,组成声势浩大的西路民军,主要是围歼成都附近的清军和攻打成都。具体是将以哥老会、同志军、伐木工人、矿工、学生军分成五路,一部分阻击来援的清军,一部分攻打成都。公孙树带一路阻击巡防军主力,德八爷的儿子德庆率学生军攻打西门,其他人由南、北等路进攻,并割断成都附近所有电线,切断赵尔丰与各处的联系。

待初步商定,已是黎明时分了。这时,雨已经停了,但浓云密布的天空的颜色仍然透着血一般的暗红,云霾也在不断地涌卷。这情景使人想起江河里那些精疲力竭地翻腾着的浪头,浪头上夹杂着黑色斑点的水草,以及落日的残晖。不久,夜幕被撕开了,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一抹紫色的朝霞开始在一条狭长的缝隙中燃烧,九月九日便毋庸置疑地到来,揭开了历史上这冲破黑暗与血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页。

各地哥老会首领也纷纷整装告别,互道珍重后,率队走了。

当屋里只剩下公孙树和德八爷父子时,公孙树有意先行一步,出了庙门。

偌大的古庙殿堂,一时变得空空荡荡起来,昨夜热烈的情形,已随着各地哥老会首领的离开而变得烟消云散了。有一刹那,在德八爷眼里,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他竟有了做梦一般的感觉。大殿里,残余的火堆里的木柴还在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木柴爆裂声,一阵青烟从火堆中飘起,袅袅而上,在布满蜘蛛和灰尘的屋顶缭绕不散。大殿里的神像一个个面目狰狞,穷凶极恶,却缺胳膊少腿,有的甚至露出了泥胎里的木头和支架,只有正殿中的如来佛,虽然布满灰尘,倒还较为完整,正默默无言地从高处俯视着父子二人。德八爷抬头看了看如来佛,不由得心里默默祷告,希望他保佑儿子,并且拿起了一支香点着,默默地插进香炉。然后,他走到儿子面前,伸出手,用手抚摸了他的头发和他那尚带稚气的脸庞,心里突然就有了一丝酸楚和一种歉疚,说:“儿子,你不怨爹爹吧?”

德八爷的儿子德庆刚从日本留学回来,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保路运动。他留短发,穿学生装,戴一顶宽檐学生帽,这使他看上去更显得英俊、潇洒。他话不多,却显得很精神,两眼熠熠闪光,透出一种精明、干练和睿智。人们都说德八爷的儿子少年老成,做事果断而胸有成竹,这一点,与他的老子很相像,所以,他在学生军中威信很高,而且他又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所以,学生军代表便理所当然推举他做了统领。德庆对此倒不推辞,他也有他父亲一样的使命感,何况,他也早就抱定必死的信念投入这一场保路运动了。所以,当他与父亲告别上前线,看见父亲眼里流露出一种深沉的父爱时,不由得心里一热,还是有泪水涌上了眼眶,只是由于意志的力量,才没有使它掉下来。

“怎么会呢?”德庆脸上尽量露出笑容,可是,却力不从心,终归只露出了一丝难言的凄楚,“爹爹,你也要保重。”

“这个自然,”德八爷说,“儿子,尽管我们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我还是希望你不死,我们德家世代单传,毕竟只有你这一个孩子,打仗时,要多动动脑子,明白吗?”

“明白,”德庆说,“我毕竟是学过打仗的,我倒是担心你,别拿刀去砍大炮。”

“好小子,”德庆想使气氛轻松些的努力显然奏效了,德八爷拍了拍他的脑袋,笑着说,“拿老子的钱去学了些洋本事回来,倒敢瞧不起老子了!”

德庆便“啪”的一声,用右脚碰了左脚后跟,给德八爷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告辞了。

德八爷这才走出庙门,来找公孙树。公孙树此刻,已在庙外场坝里,集中了一百五十人的敢死队精锐和大约一千从外处汇聚而来的保路同志军队伍。他们要对付的是巡防军主力,而这支队伍正快速赶来。他们已经得到情报,准备在巡防军必经的崇宁坡设伏。见德八爷出来,公孙树便飞身上马,下令开拔。立刻,民军便后队变前队,在黎明中十分有序地行动起来。尤其是那一百五十人的敢死队,他们个个强壮彪悍,武器精良,脊背大刀,所过之处,连老百姓也觉得精神为之一振,不断地给他们送茶水、饼子、鸡蛋等食物。这使德八爷看了,不由说:“这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啊!”

公孙树听了,微微一笑说:“八爷,这不是王师,是正义之师。”

德八爷也笑了,说:“对,对,不是王师,是正义之师,是正义之师!”过了一会儿,他问:“公孙先生,今儿个是什么日子?”

公孙树就说:“什么日子?我也不甚搞得清了,我只晓得,今天是公历九月九日。”

“哦?”德八爷说,“九月九日?这倒使我想起了一个人,一首诗。”

公孙树就说:“什么人?什么诗?”

“黄巢,”德八爷说着,吟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吟罢,余兴未止,又吟道:“寒剑长啸吟秋声,苍原恨不泄胸愤,黄须老儿破天荒,坐证蒲团觅化身。”

公孙树听了,不由叫好,说:“八爷,这是你自吟的吧?‘黄须老儿破天荒’,这真是豪气,不过,‘坐证蒲团觅化身’,却是不好。”

“哦?”德八爷说,“如何个不好法,你也说说?”

公孙树原本由此联想到武侯祠杜甫写的那首吟诸葛亮的诗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刚想说出来,又觉不妥,就说:“八爷既不是和尚,又没有死,觅什么化身?不好,不好,我有一句,‘江山无恙今问鼎’,如何?”

同类推荐
  • 宋太祖三下南唐

    宋太祖三下南唐

    《宋太祖三下南唐》,又题《宋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寿州城》、《侠义奇女传》,书写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三下江南擒李景平南唐,被困寿州城三余年的故事。
  • 红杏出墙记1:红杏出墙

    红杏出墙记1:红杏出墙

    小说《红杏出墙记》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蒲宁文集·长篇小说卷

    蒲宁文集·长篇小说卷

    收录了蒲宁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这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我”对大自然、故乡、亲情、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 折不断的炊烟

    折不断的炊烟

    此小说以一个乡村妇女的经历和视角为主线,写了他们一家兄弟情,婆媳情,夫妻情,真实的再现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及女主人公不屈服于平庸的生活,在误解和屈辱中不断自强奋进,并最终迎来了光明,追求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 最明朗日子的香味

    最明朗日子的香味

    一部爱与美食的别样温情小说,比黄磊主演《深夜食堂》更中国的温情故事。《最明朗日子的香味》是作者以半虚构、半自传的方式,讲述一个爱与美食的别样温情故事,有些故事,你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有些故事,你想起来就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文中有看着表面似水却浓与血的亲情,有看似毫不相干却又能患难与共的友情,还有令人刻骨铭心、却又不愿宣之于口的爱情。一个男孩如何成长,学会承担爱与责任;一个女人放下与得到,圣母病的女性进化论。以店为背景,串联起许多片段。涉及的美食、老建筑、帆板运动、古典音乐等元素,亦颇具城市特色与时尚色彩。你听这就是故事,你懂这就是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拯清记

    拯清记

    大清朝的男人都这样造型,脑袋前半边的头发剃光刮净,露着青白头皮,形同去了壳的卤蛋,脑袋后半拉的头发则一根不动,任其象草一样疯长,等长到足够长的时候,再象大姑娘一样编成麻花状……
  • 仙道大导师

    仙道大导师

    仙道?佛道?魔道?妖道?抱歉,我都走过。
  • 华觞

    华觞

    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梦境,莫名其妙的……这一切真的只是偶然吗?还是……一切其实早已注定?华觞作为一个古筝高手,莫名其妙的穿越了!!!没错,她真的穿越了,只是……(这是个什么鬼地方)……说好温柔美丽的魔尊呢?帅气桀骜的王爷呢?怎么…和小说里貌似的不太一样?!
  • 五灵素

    五灵素

    异世大陆,灵素主宰。两个情同手足的少年,为了各自的信念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为了复仇,甘愿成魔。一个为了正义,与所有的不公对抗到底。
  • 亡灵笔录

    亡灵笔录

    埃及壁画上的直升机,史前的核反应堆,遍布全球的历史断裂带,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证据,提醒着我们史前存在的高度文明。有人拼命的想还原真相,有人拼命的想掩盖痕迹,然围绕着历史的断章,又会发生怎样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
  • 一切从亚古兽开始

    一切从亚古兽开始

    世界树屹立于数码之巅、帝厉魔隐藏在黑暗深渊,三大天使长的荣光已经消退,晶界兽也将卷土重来。数码世界与人类世界融合,一个名为赵杰的小人物和一只亚古兽开启了他们的旅程。“皇家骑士团—归位!我们今天砍树!”简介无能,新书开张求收藏求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神秘商店

    异界神秘商店

    村落里,槐树下,一群孩童缠着老人讲故事,老人轻抚长须回忆道。“传言,古炎国泥石巷里有一间神秘商店,摆售万界种种神奇之物。”“在那里,有一名唤斗兽棋之物,可唤醒体内早已消逝之兽魂。”“亦有传言,曾有二名武圣强者为一名为辣条之物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还听说,此间有一称为技能书的神奇之物,可助人领悟种种天地秘术。”孩童们听的一脸神往,连忙催问道:“爷爷,这些都是真的吗?”老人神秘一笑:“这是一间天下人为之向往的店铺,至于是否为真,你等日后便知。”
  • 浮萍流芳

    浮萍流芳

    別望山麓驿路交汇处,几座楼阁亭榭连绵相接,飞檐画角。客人打尖住店,倚伏窗侧,俯瞰青州全城,风景视线俱佳,一向是青州城游人登高饮酒的所在,或因其地处驿站枢纽,交通咽喉,往来客商无不乐得居此盘亘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