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600000028

第28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 (2)

在价格改革方面,张维迎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双轨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但是在价格体系还没有开始进行改革的情况下,放权让利导致了一些以利益为中心的不负责任的市场性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调和供求失衡,政府对价格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计划指标也越来越难以得到执行。到了1983年,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主管经济的官员已经意识到,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已成为经济改革的障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

当时的情况是,市场上的产品有的价格太高,但是有些产品的价格又太低。企业发现这其中的不合理,只好在有限的范围内根据需求自主定价,所以就出现了有些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有些企业的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而且,对企业来说,产品价格是国家所定,大家都愿意去生产那些产值高的,却忽略了那些产值低的产品,导致市场的混乱。

这种情势下讨论价格改革问题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多数观点都受当时意识的局限,认为市场价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必须由国家而不能由市场供求决定。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讨论的价格改革范围比较狭窄,都是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调整价格体系,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价格的形成机制。

经济学家之间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基本上集中在“成本决定价格”还是“生产决定价格”上,实际上就是分不清该“大调整”还是“小调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张维迎的思想更快速地成长起来,经过几年对西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他的内心。

1984年4月,张维迎的《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初稿形成。他建议参考农副产品的价格改革的办法,来制定相应的价格体制改革措施,也就是实行双轨制价格,用旧办法管理旧价格,用新办法管理新价格,最后建立全新的价格替代制度。

张维迎的这篇文章得到茅于轼先生的赞赏,推荐发表在由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杂志《专家建议》上。

而在这一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农村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进程推进上大有起色,而城镇改革却举步维艰,因为保守势力相对比较强大,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非常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每走一小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爆点,怕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政府内的改革派和民间的改革者都需要谨慎,甚至借势而行。

1984年7月,张维迎在报纸上看到了经济日报社等单位组织发起的“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的征文活动,遂将题为《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的论文投了出去,经过重重审核,最终获得通过。

由于这篇文章语言犀利、言论大胆,观点更是触及了当时的关键问题,所以导致初审失败。最后如果不是石小敏先生的赏识,他的文章和观念根本不会获得认可。而且,石小敏还把这篇文章推荐给高尚全先生,此时他正在组建体改所,而这也为张维迎以后进体改所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1984年9月,“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将论文通过的124人从全国各地召集到浙江莫干山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的宗旨是 “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重点讨论的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张维迎在去参加会议之前,就双轨制思路已经有了新的、更加详细的版本,这个新版本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描述,对双轨制思路作了更加详尽的解释。在这次会议上,张维迎的理论给与会各方带来震动的同时,也给当时的经济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观点被部分采纳,上报给政府部门,对后来价格改革制定政策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中国经济基本上都是“双轨制”了,也就是计划一条轨,市场一条轨,尽管在理论上这个方法比较完美,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与提出者的初衷不相符合的现象——大面积腐败。

实际上,双轨制之所以能够推行下去,跟它能让部分官员得到一定的好处很有关系,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调配资源,从而赚取“两轨”之间的差价。以农村的价格改革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乡镇干部害怕失去特权,本是反对改革的,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关系和对外界更详细的了解,得到额外的好处。

双轨制滋生了太多的腐败现象,而它的创见者张维迎则遭受了广泛的批评。

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张维迎始料未及的,他这样解释:“中国的渐进改革并没有一张精准的蓝图,改革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只能部分呈现,是摸石头过河式的‘干中学’。”

吴敬琏对双轨制的实行也有这样的评价:“双轨制的实行使部分能够从中得益的官员比较容易接受改革,确保了价格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这是利大于弊的。”

张维迎也说:“这或许是制度改革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之一。”因为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权力部门的态度,有太多的改革理念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即使到了今天,也依然想不出比双轨制更好的办法来度过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难关。

对于外界对他的种种非议,张维迎并不认同,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文中,他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评价一种变革和政策优劣时,必须考虑政策的可行性,把这项政策与替代政策相比较,而不能把现实中根本不可行的理想目标作为反对一项政策的理由。”“直觉对我们理解现象是重要的,但通常是不够的。在当前改革的讨论中,一些人全然不考虑政策的可行性,不考虑政策的激励条件是否充分,而是习惯于用乌托邦理想、‘文革’思维蛊惑人心。”

无论双轨制实行的结果如何,张维迎都凭借这个理论成功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获得了经济界前辈的认可,被许多人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那一年,他25岁。

4.主流经济“引导者”

1984年12月,张维迎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

张维迎在体改所工作了6年,期间他根据工作需要,研究过不少经济领域,像外汇、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等等。针对中国的国情,他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其中很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部门的关注。

对张维迎个人而言,他最感兴趣的是企业家问题。

其实,在提出价格改革理论的时候,张维迎就讲过:“价格不是自己形成的,它的背后一定有人在活动。”他的思维自然而然转向了企业家。

张维迎或许是最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中国学者之一了,他推崇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正是企业家把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其经济增长”这句话十分认同。通过对中国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他与中央党校的盛斌合作写成《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一书。

实际上,张维迎很清楚,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是充满不断冒险和创新精神的,而我国的企业家充其量只是官僚经理而已,他们没有冒险和创新的动力,也不用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

张维迎意识到,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真正的商品经济和市场价格。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家从何而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维迎系统研究了企业家的职能、素质以及生存环境,提出了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转变的观点,而且论证了“造就企业家队伍的核心是改革所有制”等一系列命题。

1986年9月19日,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他指出:只有财产关系明确,才会有真正的企业家。因此,造就企业家的关键在于改革财产关系。张维迎发出的声音,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广泛讨论,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也有借鉴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全国各大企业都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幸运之神总是眷顾勤奋的有心人,同年10月,张维迎被体改委派到牛津大学进修。在学术上,他大开眼界,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不足,然后义无反顾地深入进去,汲取知识的营养。

1988年底,进修期满,张维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找机会重新回来学习。1990年夏天,张维迎把工作关系转出体改委,又委托朋友办了出国手续,于9月飞赴牛津。

牛津大学4年的学习让张维迎受益终生,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味。对此,张维迎却并不在意,他更看重的是在牛津生活期间那种披荆斩棘后的快乐和兴奋。

“我是带着中国的问题到牛津求学的。”张维迎说。基于之前对企业家和所有制关系的关注,他把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资本雇佣劳动”这一课题上。

1994年,他关于这一命题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而论文的中文版《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在1995年出版,被国内经济学研究生视为珍宝,几乎人手一册。

整篇论文结构紧凑、逻辑严谨,而且充满创意,被他的导师称为是未来研究生论文的一个范本。表面上看,这是一本纯理论著作,而真正懂得的人能看出,书中的思想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宝贵的理论指导价值。张维迎提出了“国有资本变债权,非国有资本变股权”的思路,这个观点在政府有关部门引起强烈反响。

因为张维迎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影响,他被国家体改委聘为“现代企业试点咨询委员”,并多次被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等机构邀请在有关会议上作主题演讲。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重大决策大大加快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而之后实行的股权改革、搞活经济等等,有不少与张维迎的观点一致。

同类推荐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因何而富有?作者从劳动价值理论、分工理论,货币及价格的解释以及利润工资、地租、资本、税收、贸易等等的分析。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结合在一起,以大量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巧妙采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来诠释经济学的现象和道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包括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等,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
  • 国家大战略: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国家大战略: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从2010年起,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旨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本书着眼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现实,以《中国制造2025》九大任务、十大领域、五大工程和八大政策为框架,围绕政策制定背景、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变革趋势和具体应对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
  • 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黄英君同志所著《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理论探索与研究》一书以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保险业发展这条主线,对当前保险理论界、业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融会了他近几年来潜心学习、探索、研究和深入调研的成果,是对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法、政策性保险等领域的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传送门的成精姿势

    异界传送门的成精姿势

    PS:难道真有人看到这个简介第一反应不是写人的是写异兽的吗? 何科转生到了成精的传送门身上。自打发现这传送门曾经传送过斗气和定海神针后何科忽然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为啥用啥魔法咒语就会传送过来啥东西呢?用个攻击魔法却穿送过来一拳超人的认真拳的他也很无奈啊。“别再传送了,真别再传送了,再传送就该没地方放了啊!”他的养母在咆哮。本想体验异世界生活的他,却遇上了灾难,而后无情的把灾难传送走了?就这点小事他居然被认成了万年老妖精?他才活了七百多年啊!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书为纯练手小白文,作者主要想写的内容在下一本书,此书注定冷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黄泉超市

    黄泉超市

    孟平的超市有点奇怪。孟婆汤,照妖镜,后悔药……应有尽有!超市的客人也不是普通的客人,黑白无常,太上老君,阎王。举止诡异带着双子的鬼母,沉溺于虚拟骤然离世的网瘾少女……又会带来一个个怎样波折离奇的故事呢?华美的衣裙竟有灵魂,数以千万生魂悄无声息地消失,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阴谋?
  • 抱月入怀

    抱月入怀

    在妖兽肆虐,山河破碎的黑暗时代,有一个肾不好的非著名少年,下山寻医,却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一场足以吞噬天地的阴谋漩涡……在磅礴大雨里,没有伞的少年带着连自已都没有发觉的神秘力量,他穿过田野,越过青山,跨过江河,在修行大道上努力奔跑,奔跑,再奔跑……因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奇葩阴阳小和尚

    奇葩阴阳小和尚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已经说过,只是借用两颗鸡蛋而已,何必苦苦相逼,这不,佛祖惩罚你们了吧”。“臭和尚,你敢偷窥我家小姐洗澡,等着,我们老爷不会放过你的”。“你妹的!嗯、哼,口误,阿弥陀佛,几位施主莫要胡说,虽然你们家小姐长的很...嗯哼,贫僧乃是出家之人,怎么会贪恋美色去窥视你家小姐”。见和尚怀里鼓鼓囊囊,还能听见鸡的嘶鸣声。“你还偷了我们家的鸡,啊!好和尚,偷鸡摸蛋....”。“阿弥陀佛,贫僧只是借鸡下蛋,下完蛋就还...”。一旁家丁打断欢圣鸟的话“胡说八道!你个偷鸡摸蛋之徒,眉毛都是一黑一白的,绝对是个妖人,你借鸡下蛋为何要偷公鸡...”
  • 行走山河

    行走山河

    世间奇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人心百态,皆是咎由自取的因果
  • 卷宣王

    卷宣王

    一个以御兽王为目标的少年,一个狂妄热血的少将,一个见习术士。三种不一样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作为最初的三人,原作背景下架空历史向同人故事。他们与“兽”同行——
  • 恶魔校草甜心爱:小笨蛋,哪里逃

    恶魔校草甜心爱:小笨蛋,哪里逃

    叶紫珊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在国外生活了2年,回国不久之后,叶紫珊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恶魔,季雨澈,不但欺负她还时不时的让她开心。他是S市的贵公子,有一个妹妹韩雨儿,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对人冷漠无情,但是对紫珊温柔,有时虽然对紫珊颜色,但却对她好,在他心里紫珊是第一位的。凌寒虽然对紫珊好,可是他却背叛了她,面对背叛紫珊更喜欢折磨背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