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3400000022

第22章 无私支援边疆开发—支宁、支边、知青人员为宁夏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

1.宁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机构1961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精简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负责全区职工的精简、安置和动员、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和闲散人员到国营农、林、牧、渔场安家落户。1963年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专门成立了安置大、中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64年4月,根据中央《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的精神,自治区安置领导小组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大,有动员安置任务的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市、县也成立了安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级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所需的工作人员是按照1964年到1965年计划插队总人数的6‰的比例来配备的,列为行政编制,从安置经费中开支。1967年此机构被撤销。1968年9月,全区中学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成立。1969年1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民政组内设立一个安置组,负责管理全区的移民和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工作,此时期宁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全面开展。1973年春,为了加强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成立了自治区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1973年以后,宁夏各地(市)、县(旗)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陆续成立。1979年以后,随着城镇知识青年不再上山下乡和广泛开展劳动就业工作,宁夏各级知识青年工作机构陆续被撤销。

2.国家政策所确定的上山下乡的对象

对城镇知识青年中上山下乡的对象和范围,196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下达过许多文件,作了具体规定。1964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中规定:“对家居城市的复员、退伍军人,应主要安置到国营农、林、牧、渔场去,但有的也可以插到人民公社生产队中去。”1973年8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规定:“城镇中学毕业生的分配,以上山下乡为主,除根据有关规定和国家计划直接升学和不动员下乡的几种人之外,其余的可以都动员下乡,也可以分配一部分到其他行业。”“病残不能参加农业劳动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中国籍外国人子女,不动员下乡。”根据中央的以上规定,结合宁夏的实际,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75年作出比较详细的补充规定。

3.宁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具体安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条件不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也不尽相同。1961~1962年,宁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全部由国营农、牧场来安置。从1963年起,宁夏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主要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其次才是插入国营农、林、牧、渔场。1973年以后,宁夏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在人民公社生产队中建立青年点;二是以下乡知青为主,由带队干部和部分贫下中农参加,在人民公社里建立集体所有制的青年队;三是在土地比较多的地方,单独建立以下乡知识青年为主,由带队干部和部分贫下中农参加的集体所有制农场;四是到国营农、林、牧、渔场。

4.外省知识青年来宁夏上山下乡的情况

外省到宁夏“上山下乡”的主要是北京、浙江、天津等地的知识青年。1965年6月7日,北京知识青年第一批600多人到国营暖泉、平吉堡等农场落户,截至11月10日,北京知识青年分7批共有4300多人到达宁夏;1965年6月至10月,平吉堡、暖泉、前进3个农场安置北京、天津知识青年4486人;1966年7月11日~9月30日到宁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浙江省舟山专区知识青年分两批共800人,在青铜峡县插队落户;1966年8月26日参加宁夏社会主义建设的浙江省杭州市知识青年300多人到永宁县插队落户;1968年9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知识青年67人到达银川,随后到达六盘山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改革开放后,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结束以及知识青年返回原籍的有关政策的出台,大部分的外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原籍。但也有许多外省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留在了宁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也通过考学、招工、提干等方式迁移到宁夏的各个城市工作。

5.宁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情况

宁夏银川市等城镇的知识青年从1968年开始一批批地奔赴宁夏各地的农村“上山下乡”。1968年10月20日,银川市首批200名初中、高中毕业生分赴海原、泾源山区插队落户;同年12月25日,自治区革委会和银川市革委会联合召开动员知识青年、城市居民上山下乡誓师大会。会后,各市县知识青年、城市居民掀起上山下乡热潮。1974年12月3日至12日,自治区第一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银川召开,全区已有3万多名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

从1961年开始,到1978年年底,宁夏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共达49100人,加上接收来自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8300名下乡知识青年,实际安置的共计为57400人。1963年以后,宁夏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通过升学、招工、征兵、提干等途径,多数人离开陆续离开农村,走上了新的岗位。到1980年9月底,全区仍留农村的只剩4500余人。

1980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仍留在农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公安、粮食、知青办等部门共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期分批地办理回城手续,并分别给予安置就业。

1979年5月18日~24日,全区知识青年工作会议召开。从1968年起至1978年,全区共动员安置5.6万多名知识青年下乡,在农业第一线的还有1.5万多人。根据中央精神,不再动员上山下乡,并争取在两三年内逐步安置好下乡和留城知识青年,标志着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进程的结束。此后的几年时间,绝大多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回城市,被安置到城市的各领域工作。北京、浙江等地的知识青年有些返回原地工作,有些被安置到宁夏本区的城镇如银川市等城镇工作。解放后,根据宁夏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由国家组织动员的移民计划陆续开始实施。1.1958年以前迁徙来宁的北京、上海移民1950年12月,宁夏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商定北京市向宁夏移民。宁夏省人民政府为做好安置移民工作,组成了由省民政厅厅长王金璋为主任委员的移民委员会,省民政厅对安置移民工作曾发了3次通知,并派干部进行了检查,在移民未到达以前,就在银川市设立了两个移民招待站,分派干部专门负责对北京移民的接待、管理、教育和分配等事务;移民安置地的县、区、乡也成立了移民委员会,负责具体的安置事宜。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各级移民委员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天下农民一家人”的口号,使安置地农民认识到“移民是我们生产战线上的有力助手,是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教育群众消除地方观念和冷淡态度,要求群众对移民开展互助、帮助移民解决初来时的困难。

1951年,北京移民795名分3批先后到达银川,宁夏省人民政府根据移民技术特长分别进行了妥善安置。2月,首批移民204人抵达银川,受到各族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宁夏省民政厅将其中125人安置在永宁县二、四、六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省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到招待站看望移民,向移民介绍宁夏农村的实际情况、民族生活习惯及移民安置的办法。这3批移民安置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583人,其中永宁县125人,宁朔县(今青铜峡市)100人,灵武县226人,贺兰县132人;安置到机关、学校、商业等单位就业当干部、教员、厨师、勤务、保姆及到部队参军的145人;对无劳动能力的67名老弱孤残移民,安置在盐池县生产教养院,进行集中收养,经费与伙食费由北京市民政局按月拨发。

北京移民到达安置地点后,在生活、生产方面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照顾,各县调剂出土地和房屋供移民生产和居住,省民政厅拨出专款做为移民生活补助和帮助移民修缮房屋,永宁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募集黄米24000斤,籽种4000多斤,烧柴30000斤及锅盆碗筷、苇席等生活用品,送给北京移民,以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上的困难。贺兰县动员群众捐赠小米22527斤,及一部分烧柴和家具,供移民生活之用。

为了将大城市的剩余劳动力移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1954年10月,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与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协商(当时宁夏省已撤销,并入甘肃省),从1955~1956年继续向宁夏移民。上海市也于1956年向宁夏的银川专区移送1500名单身青年妇女,参加农业生产。银川专署、吴忠回族自治州所属的各县人民委员会均成立了移民安置委员会,由民政部门负责,并吸收建设、粮食、财政、公安、卫生、水利及供销联社等有关部门参加,统一布置安置工作。各县都划拨土地,兴建房屋。贺兰县雇请农民将划拨给移民的土地进行了翻耕,并预先为移民播种豆类作物593亩。灵武县为移民预播水稻350亩,共收稻谷114790斤;并为移民修渡槽一座,挖支渠9条,全长3300米,毛渠17条;国营农场用拖拉机为移民代耕土地1000亩。金积县雇人为移民代种蔬菜4亩,粮食作物100亩,为移民购买了耕牛6头,驴8头,大车7辆,农具41种414件,风箱、水缸、案板、油灯及锅碗等生活资料18种1898件。灵武县为移民购买了耕牛108头,驴60头,农具24种3564件,生活资料23种12101件,移民到达安置地后,即可投入生产。

1955年5月至10月,北京移民分批陆续到达宁夏。银川专区接收858户,3685人。其中,贺兰县安置509户,2178人;宁朔县安置241户,1014人;永宁县安置108户,493人(据《当代宁夏日史》载:1955年4月12日,永宁县接收北京移民108户,493人,分别安置在新银乡32户,127人,政权乡10户,39人,永固乡40户,189人,燕鸽乡26户,138人,组成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吴忠回族自治州接收425户,2219人(内含单身移民200人)。其中灵武县安置354户,1619人;金积县安置71户,328人。这批移民中绝大部分为无业的城市贫民和失业工人、艺人、摊贩等,也有少数解放前国民党政府的职员、军官、特务以及钱庄老板等无业者。各县根据移民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生产组织,金积县帮助移民建立了两个生产合作社。灵武县抽调了几名具有生产经验的乡长、指导员和专职干部,并吸收移民中的积极分子成立了两个移民站,帮助移民组织生产,其中第二移民站还设置了供销店、医务所和小学,以解决移民购物、医病和移民子女上学的困难。根据移民的居住情况,灵武县的两个移民站下又分编了7个生产队,生产队设7~9人组成的队委会,领导移民生产。贺兰县、永宁县和宁朔县的移民在移民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按思想、劳力、技术等情况也组建了生产队,生产队下又设立生产小组,以生产队为生产和分配单位。在劳动报酬方面,各地均采用评工计分、秋收兑现报酬的办法,并留有部分公积金,用于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及福利等问题。收益前的移民生活供应标准不尽一致。贺兰县为每人每月6.91元;宁朔县为7.20元;永宁县为7.30元;金积县分为大小口,7岁以上为大口,每人每月为6.70元,7岁以下为小口,每人每月6元,仅有两口大人的移民户每人每月7元,在吴忠市上中学的28名移民子女按学校伙食标准,每人每月10.50元,在灵武县城上小学的56名移民子女按学校伙食标准,每人每月供给7.69元。金积县每人每月供应口粮30斤,凭供应证自行购买;灵武县6岁以上为33斤,6岁以下为15斤,由移民站统一帮助购买。贺兰县每户每月供应煤炭200斤;永宁县每户150斤;宁朔县两口之家为150斤,每增加1人再加发5斤。在移民住房的分配上,各县根据实际情况和人口多少来决定,平均2~3人有住房1间,每间房屋内都置有土炕、锅台及炕席等生活用具,移民对住房及分配比较满意。为了使移民的学龄儿童及时受到教育,根据移民中学龄儿童的人数,贺兰县修建了1所学校,计有校舍34间;宁朔县修建了1所学校,有校舍23间;永宁县修建了3间教室。学生课本费在移民费中解决,对住校学生生活费中不足的部分,由民政部门酌情予以补助。1956年,北京移民和上海移民陆续到达宁夏,银川专区接收北京移民1655户,7630人(内含部分40岁以下的单身青年妇女)。其中银川市安置297户,1417人;中卫县安置238户,981人;宁朔县安置245户,1114人;永宁县安置282户,1367人;贺兰县安置333户,1546人;平罗县安置11户,36人。这些北京移民原为三轮车工人、摊贩、失业工人和无业城市贫民。银川专区接收上海移民429人(原定为1500人),这些移民都是单身(或领有子女)的青年妇女。其中,银川市安置9人,中卫县安置55人,中宁县安置51人,宁朔县安置97人,永宁县安置74人,贺兰县安置94人,平罗县安置20人,惠农县安置27人。

1955~1956年的北京移民和上海移民的安置巩固率比较高,全宁夏安置的16000余名移民中,自流返籍的不足2000人。据1957年底银川专区统计,全专区安置北京移民11315人,巩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9283人,占原安置总人数的82.3%;到城市就业的有647人,占总人数的5.71%;自愿离开宁夏而返回原籍的1533人,占安置总人数的11.99%。上海移民情绪安定,大部分和当地男子结婚成家,也有一些人进城就业,已在宁夏安家落户。

2.1958~1960年上海、北京、河南、安徽等地来宁的移民

同类推荐
  • 穿越之无敌舰队

    穿越之无敌舰队

    谁说我大中华那般盛唐的气势不在,只要我的舰队存在一天,天下,世界都在我大大中华的控制之下,有我无敌舰队,什么日寇,什么美帝,敢于挑衅我大中华者虽远必诛!亲华夏,爱中华!有我无敌舰队,重返我盛唐傲视全球之气象!
  • 我真不是江湖败类

    我真不是江湖败类

    我叫白磊,字一关,江湖人称呼我为“江湖败类,衣冠禽兽”,还写了一首诗来骂我。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这一切都要从朝廷那次扫黑除恶的行动说起,那次行动中我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实,我是一个卧底。 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朝廷没有公开我的卧底身份,而是被当做弃暗投明的典型给予嘉奖。 从此,朝廷黑衣使中多了一个百户。而在江湖上,他们说我忘恩负义,卖主求荣。 至此,江湖多了一个败类。我的名字和事迹只要出现在《江湖月报》,当地所有的报纸都会销售一空,不为别的,只为对着我的画像吐几口吐沫,或者用来擦屁股。
  • 重生汉末当天子

    重生汉末当天子

    现代青年重生成东迁路上的汉献帝。作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自然不能随波逐流,做一世的傀儡皇帝。所以他先不论对错,跟着自己感觉,放弃东归,果断南下,猥琐发育,徐徐图之……
  • 嗜杀战将

    嗜杀战将

    有趣但可能引起尔等的不适一个修行之人的故事
  •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猪脚穿越到了隋末,带着系统召唤历史人才争霸,于是,历史进入了另一条河流。人生,只是一场游戏,天下,不过是手里的玩具。他高高在上,漠视一切!
热门推荐
  • 腹黑BOSS:首席夫人太嚣张

    腹黑BOSS:首席夫人太嚣张

    (本文已完结)她只不过是想要贪点财,可怎么就贪来一个大金主?纳尼?金主说要倒贴给她?呃,那能不能把钱财卷走,人留下?因为她只爱财,不要人啊!某男勾起唇角:“可以,我把钱财给你,你把人留下。”“……”为什么她还是感觉自己亏了?“乖,做我的女人,你想要什么都可以。”穆堇宸连哄带骗,邪魅的看着怀中的人儿。欧阳筱希扬起一抹笑意,抬头与某男对视,“这可是你说的?”“当然。”“来!给本小姐跪下唱征服!”“唱征服的话,咱们不需要跪,躺着就可以了。”且看爱财女如何收复千亿继承人!
  • 花千骨续之画骨情缘

    花千骨续之画骨情缘

    花千骨重生,再入长留,又会和白子画发生什么呢
  • 灵师花恋

    灵师花恋

    千鹤城,名字的由来,据说是此城外的湖旁曾居住过上千隻白鹤。在数百年前,美丽的湖边长了一朵花。不久,飞来了两隻蝴蝶。经历百年的磨练,他们形成了新的生命体,妖。
  • 风筝恋情

    风筝恋情

    我喜欢你,你像我的光,你在我心中是一根弦,一直拨动我的心,可为什么这弦会断呢?“叶皓天,我们分手吧好不好?我受够了。”男子紧紧抱住女孩,“我不要。”他害怕失去她,害怕她再也不理他,害怕她……女孩身着的白色连衣裙已经染上了鲜红的血,在黑夜下站着,手中也沾满鲜血……
  • 血手浮屠

    血手浮屠

    从小无父无母的楚风惨死于街头,却重生于宝莲灯世界,成为楚国皇子,享受到父母之情,有了兄弟姐妹,不料又被灭国,流落大陆,经历各种艰难,种种磨难,手中有刀,心中有爱
  • 异清录

    异清录

    他是一个小混混意外走向修仙之路保护苍生。谁说混混就不能成为救世主的,他就是头一人。
  • 怪诞小镇三

    怪诞小镇三

    随着Bill的死亡,奇怪事物的消失,重力泉恢复了往日的平静,Dipper和Mable也即将回到原来家庭所在的小镇:回音溪。但是,怪诞的事物真的全部消失了吗?Stayweird!在这个奇怪的小镇,不仅有双胞胎的冒险故事,还能看见整天搞怪的甘宝和达文,以及乱施魔法的小星,还有整天偷懒的莫迪凯和瑞戈比,运气好还能看见绿色的传送门,里面也许会走出来一个老头……噢,等等,回音溪不是在海边吗?妙世界不是已经毁灭了吗?他们都跳戏了?……相信我,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 我有一个房屋系统

    我有一个房屋系统

    在一间出租屋里,晚上林飞正在睡觉突然他被一阵雷声给惊醒了。
  • 魔煞通天

    魔煞通天

    大千世界强者生、弱者死!当一个卑微的少年以一篇只有疯子才敢修练的秘术艰难踏上强者之路开始,血腥、残酷的巅峰之路铺开了…
  • 繁烁夏雾冰

    繁烁夏雾冰

    每个人在学校期间都曾有那么一个人,见到他会脸红心跳加速、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总是期望自己无意间的动作可以让他注意到。但是,有想过吗?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才是“那么一个人”,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