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8600000035

第35章 分属父子俩的南北二京

第一节 分属父子俩的南北二京

看山川

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〇年),距崇祯煤山自缢已经十六个春秋了。尽管南明永历帝的流亡政权还存在于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但大多数士民相信:大明朝是真的亡了。

顾炎武的伤感

这年秋天,大儒顾炎武在江宁(南京)城,写下了一首风格凄凉的诗《重谒孝陵》:

旧识中官及老僧,

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

春谒长陵秋孝陵。

明亡后,以遗民自居的亭林先生数次拜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郊外的陵寝孝陵。这一年他更不同寻常,春天在北京城北郊的昌平拜谒埋葬明成祖的长陵,秋天又赶到南京孝陵来谒太祖。

孝陵和长陵,对南京和北京而言,极具象征意味。这两座大明的都城,可以说分别是属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

不知道顾炎武在孝陵前,会不会回忆起春天在北京城看到的人与事。皇都尚在,衣冠已非,紫禁城里住着的已经是来自关外的满人爱新觉罗氏。而江宁府城南京,虽然仍是东南膏腴之地的中心城池,但已非前明时的留都地位。它与北京不再是分据南北要津的两大都城,在政治地位上,和其他的名城如杭州、苏州、成都一样,必须仰视北京。

清朝和元朝一样,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征服了南面文化更发达、人口更多的汉族而入主中原。对中华的士民来说,清朝皇帝是征服者,清朝是外来政权。而对清朝统治者来说,和蒙古人一样,他们把整个中国看做自己的战利品,无论对关陇、幽燕、齐鲁、河洛,还是江南、巴蜀、岭南,一视同仁皆是其新占的地盘,他们重视的是自己发家的关外或漠北,那里才是他们的“老营盘”,是留后路的地方。

明朝则不一样,这是赵宋灭亡近一百年后,一个将“鞑虏”驱逐出去光复中华的汉族政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北伐而非南下统一中国的政权。江南,才是他们的根本重地,是朱明王朝的发祥地。而且,当明朝的大军在徐达、常遇春率领下攻占元大都、光复幽燕之地时,这块土地从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开始,经辽、金、元,已被异族统治了四百余年。可以说,这是一块高度“胡化”的土地。

明朝的“两京制”,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尽管,其直接的原因乃是朱明王室的一场内讧——燕王朱棣取代了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

定都南京是权宜之计

在元末群雄并起时,朱元璋从自己的老家淮河流域一带经营,一点点向南扩充,取应天(南京),占浙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南京附近的州县是其取得天下的根据地。他建都南京后,扎稳基本盘,进而挥师北上是明智的选择。

南京对朱元璋而言,在其削平南方群雄后建立政权的初期是最合适的政治中心。一旦北伐成功,将元朝皇帝逐到漠北,从西北嘉峪关一带,到关东白山黑水之地,都属于大明朝时,处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城便不是合适的都城。

从朱温灭唐,经五代十国大乱后,中国的政治格局从东、西竞争变成了南、北竞争。朱温灭唐前,无论是周武王东征灭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还是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取得天下,或是隋、唐两朝依据关陇集团统一中国,关中一直是统治者的根本重地,他们针对西北要重点防范的是游牧民族,依靠函谷关进可谋东部富饶之地,退可“一丸泥封”,保持根本之地。长安、洛阳的两京关系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从赵宋开始,东西关系转为南北关系,南面的汉族政权面对的最大威胁是北部的游牧民族,因此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北京成为了“南北竞争”中最重要的据点。汉族政权失去它,必然只能偏安南方;游牧民族占有它,则可挥鞭南下。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要维持一个疆土远超宋朝、不亚于汉唐的大帝国,南京并不是合适的首都。在位三十一年内,定都问题几乎成了朱元璋一块心病。历鉴前朝,凡定都金陵者,多是偏安,且国祚不久,朱元璋很忌讳这点。南京距离北部边疆万里之遥,天高地远,鞭长莫及,难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且南京附近的吴越之地比外省太过富饶,反而容易使皇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视边患为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北京做都城虽最具战略价值,但当时明朝军队刚刚从元朝手里收复大都,城池和周边州县还欠繁华和富裕,且胡化了四百余年,与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文化有隔膜,对主要生在江淮、浙西的明朝开国功勋集团来说,定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区,心里总是不踏实的。因此,朱元璋曾派太子朱标巡查长安、洛阳和开封,想选择汉、唐、宋的故都为首都,然而经过一次次战乱,关中已经残破,丧失了作为一个大帝国都城的条件,洛阳亦是如此。开封处在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最易受敌,战略位置很不适宜。

朱元璋甚至想把首都迁到故乡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皇帝故乡作为“龙兴之地”升格为凤阳府,将凤阳定为中都,派官员督民工在此营造宫殿多年,把老家建设得富丽堂皇。不过,营建凤阳府不过是贫民出身的朱元璋实现一种“富贵还乡”的人生理想而已,和外地发财的人回老家买地、建豪宅一样,精神层面的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定都南京,对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来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终其一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死后,被葬在南京郊外的孝陵。从登基到驾崩,南京城深深地打下朱元璋个人的烙印。生前困扰他的定都难题,竟然在其死后,因为叔侄“阋墙”而得到解决。

由政变导致的迁都

性格、才略酷似朱元璋的皇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就藩被改称北平的北京城。他和其他几个年富力强、精明能干的兄弟代王(封藩于山西大同)、辽王(封藩于广宁州,今辽宁锦州境内)被朱元璋封在北部边塞重要的城池,就是为了弥补政治中心处在南方的缺憾,替朝廷来防守北疆。

建文帝即位后,因削藩引发“靖难之役”。一四〇二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一四二一年,成祖迁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的封藩地,他起兵“靖难”之前,已在此经营二十多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政治、军事、经济体系。因此等他当皇帝后,北京及周边地区已不再是“生地”而是“熟地”,迁都于此乃是瓜熟蒂落之事。迁都到北京后第四年,成祖逝于北征蒙古部落的军旅之中。或许,因为得位不正,他羞愧于和父亲葬在一起,于是被葬在北京城以北的昌平,是为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

严格地说,直到明英宗的正统六年(一四四一年),北京才成为正式首都。此前,一直被称为“行在”,即皇帝率文武百官驻扎的临时首都。而南京,则成为“留都”,即“置官留守的首都”。史上唐代也有事实上的留都——“东京”洛阳。因为洛阳和长安相距不远,唐代一些皇帝(特别是改国号为“周”的武则天)曾长期住在洛阳,洛阳成为实际上的京师。南京是太祖所定之都,它名义上的政治地位很高,但实际的地位却不如唐代的洛阳。留都南京对大明朝而言,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

当然,留都南京,除皇帝不在此城外,保留了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官僚体系,可谓是“备份的朝廷”。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内廷的太监体系,一应俱全。南京朝廷的官员级别和北京同样的官员相同,主要管理南直隶(南京周边十四个府、州,不设行省,直接由朝廷管理)的相应事务。虽然权力不如北京的官员,但也不能说是闲职。因为南直隶所辖的地区,乃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昌明之区,天下赋税三成多出自于此。

两京制的利与弊

明朝南、北“两京制”形成后,北京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南京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使帝国的南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设想一下,如果明朝长期将政治中心设置在南京,那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南京,中国北方将持续凋敝,很不利于一个大帝国的统一与稳定。

明朝的“两京制”当然也有不利之处。其一是形成“天子守国门”的状态,首都长期处在北部游牧民族武装力量的威胁之下,皇帝和众臣动辄置身于抗击外敌的最前线。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年),英宗亲征蒙古瓦剌被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带兵突破长城,围困北京。朝野恐慌,有大臣提议迁都南京,于谦等人顶住了压力,反对迁都,立英宗弟弟郕王为监国(后即皇帝位),打败进犯的瓦剌部,解京师之围。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〇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带兵突破古北口,包围了北京,明朝坚守京师数日,俺答大肆抢掠城郊后撤离,是为“庚戌之变”。后金崛起于东北建州后,其骑兵越过长城,骚扰京畿,直逼京师,屡有发生,如崇祯二年的广渠门之战。但“天子守国门”的另一面也让明朝君臣长期有一种忧患意识,对北部的威胁不敢稍有松懈。“两京制”另一不利之处则是使统治成本剧增。明朝的经济是南重北轻,北京周边的经济欠发达,朝廷通过漕运数千里从南方富庶地区运来粮食及其他物品供养京师。明朝前期,征运漕粮食的地区主要有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和山东六省,其中只有山东处在北方。其数额宣德时最高达六百七十四万石。成化八年(一四七二年)始规定岁运四百万石的常额。自正德、嘉靖以后,连漕粮改折(约一百至二百石)在内才勉强达到此数。主要征自南直隶和浙江,约占全国漕粮的六成。除漕粮外,还有白粮,由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五府供纳,岁额二十一万四千石,均系当地出产的粳糯米。数千里漕运,损耗巨大,加重百姓的负担。但总体说来,为了维持一个帝国一统,保持南北平衡,这样的成本支出也是必要的。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又一支劲旅突破居庸关,包围了北京城。这次进犯的不是草原上的蛮夷骑兵,而是崛起于西北的李自成率领的造反军队。明朝君臣这次没有逃过劫难,崇祯以发覆面,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槐树上上吊自杀。终明一代,自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代代相承,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之举。

吴三桂借满洲八旗兵报君父之仇,引狼入室,满洲人占领了北京城,成为紫禁城的新主。留都南京的一整套备份版朝廷,却没有起到了应有的抗争作用,而是众臣拥立福王称帝于南京。当然弘光朝仅仅支撑短短的一年,便亡于清兵的铁蹄下。从此,北京和南京两座美丽的城池留给了异族,分别长眠在南京孝陵卫和北京长陵之下的朱元璋朱棣父子,任由自己的臣民剃发易服,臣服于来自关外的异族。但这对南京、北京两城营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父子,连同为社稷江山殉难的崇祯帝,毕竟赢得了新朝统治者的尊重,清朝统治者对南京的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予以善待;清朝皇帝还营建了思陵,礼葬崇祯帝,并设置司香内使(即守陵太监)管理十三陵;对南京城外的孝陵,也是如此管理。康熙南巡时,特到孝陵拜祭,并题写“治隆唐宋”的匾额,清朝后期国门大开后,来南京的洋人越来越多,有司还专门在孝陵前树立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石碑,提醒洋人不要乱写乱画,尊重陵墓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正因为如此,遗民顾炎武拜谒前朝帝王陵墓时,还能碰上守陵的“旧识中官”。

同类推荐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雷锋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雷锋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社会的改变

    社会的改变

    他自小立志要做个有钱人,但是残酷的社会一步一步把他的坚毅摧毁,就在他快要放弃自己理想的时候一个能改变的他一生的人出现了。。。。
  • 奇怪笔录

    奇怪笔录

    奇奇怪怪带点重口味,纯粹是个人爱好哎。。。默默默默就好啦
  • 妙运天师

    妙运天师

    已达到莲成之境的林峰,为使师姐复活并报仇雪恨而盗取了天宇大法,被贬到了地球,机缘巧合之下,附身到了一个特种精兵的教官身上。为了拯救自己和师姐,林峰踏上一条弘法之路,成了一代天师!不穿僧袍不戴帽,不进道观不入庙!末法末劫,妖魔当道,鬼怪横行,且看他如何肃清魔道,又如何找到天魔的五大弟子,完成圣佛与天魔交给他的任务?常人不知我,我在玄中坐!全能天师路,爆笑、惊奇、精彩绝伦!
  • 骐梦少女

    骐梦少女

    梦骐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的童年遭受了很大的不幸,成年以后她学会了用做梦来治愈自己的伤痛,本书讲述了梦骐在梦中的奇遇故事。
  • 夜阑梦吟

    夜阑梦吟

    夜深人静处,挡不住的思绪,化作少年桀骜的思念
  • 结缘仙

    结缘仙

    是我的,谁也抢不走!不是我的,靠,这世上还有不是我的东西吗?你说这宝贝是你的,那你叫一声它会答应吗?这分明就是我的宝贝,不信你看,我叫一声,它还会跳舞呢!你说那男人是你的,那你叫一声他会理你吗?这分明就是我家的,不信你看,我叫一声,靠,冥修,你又吃老娘豆腐!万物相生,皆可结缘;既已结缘,皆为我属!且看女主缘法在手,另类修仙!
  • 男色妖娆

    男色妖娆

    她顾轻寒,怎么睡了一个觉就这么狗血的穿越了呢?穿越就穿越吧,居然还穿到一个残暴好色的女皇纳兰倾身上。不就是女皇吗,她一个二十一世纪,轻寒国际集团的创立董事长,难道还胜任不了女皇这个职位吗?且看现代女如何玩转异世,斗贪官,搞发明,治水患,绝瘟疫,平天下……醒掌天下权,醉卧美男膝……********************
  • 都市帝尊

    都市帝尊

    在面对早已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他面临这一道选择题——是做一个败家子还是做一个设计者心目中的冷血无情的枭雄?但是在十岁的那年,这道选择题的第一个选择却被无情的除去,留下来的只有一个选择。而他却自己开创了另一条道路。这不是叛逆,这是对感情的重视。太上忘情,对于他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对他的女人、亲人和他的兄弟的感情之深是常人无法所及。这条道路为帝王之路。一个备与政结合的帝王——傲逸鸢!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