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19800000042

第42章 外伤科(1)

痈疽

黑鲫膏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主治】附骨疽,肿热,未破、已破或脓出不愈者。

【组成】鲫鱼1条。

【用法】将鲫鱼破腹勿损,纳白盐于腹中,以针缝之,于铜器中,火上煎之令干,作末。敷疽疮中。无脓者,以猪脂和敷之;已破,则干掺。少痛勿怪。

【附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补。

滋阴八物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主治】悬痈初起,红赤掀肿,隐隐作痛者。

【组成】川芎、当归、赤芍、生地、牡丹皮、天花粉、甘草各3克,泽泻1.5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灯芯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加减】大便秘结,加蜜炒大黄3克。

槟苏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功用】祛风胜湿,行气消肿。

【主治】风湿流注,脚肿酸痛,麻痹不仁,呕吐不食。亦治肚门痈(生于大腿肚)、箕门痈(生于股内近膝),肿痛寒热,胸腹胀满,脉沉无力。

【组成】槟榔、紫苏、木瓜、香附、陈皮、大腹皮各3克,木香0.9克,羌活1.5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3茎,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漏芦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异名】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主治】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组成】漏芦、连翘、白蔹、芒硝、甘草各0.8克,大黄3克,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1.2克。

【用法】上十味,咀。用水300毫升,煎服100毫升。儿生1~7日,取20毫升,分3服;8~15日,取30毫升,分3服;16~20日,取40毫升,分3服;20~30日,取60毫升,分3服;30~40日,取100毫升,分3服。

敷药解毒散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主治】一切毒疮,风疹痒痛。

【组成】大黄、黄柏、山栀、寒水石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清烛油调尤善。

敷药散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功用】祛风,清热,消肿。

【主治】丹毒,痈肿。

【组成】绿豆30克,蝉蜕3克,荆芥穗9克,泽兰9克,秦皮6克,夏枯草6克,连翘9克,白芷9克,蔓荆子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每用9~12克,淡蜜水调敷。

醒消丸

【来源】《外科全生集》。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痈毒初起,红肿疼痛坚硬,尚未作脓。

【组成】乳香末、没药末各30克,麝香4.5克,雄精15克。

【用法】上药共研和匀,取黄米饭30克捣烂,入末再捣,为丸如萝卜子大,晒干,忌烘。每服9克,热陈酒送服,醉盖取汗。酒醒痈消痛息。

熟地黄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主治】痈发后,脓溃不止,肌体虚热,口干食少。

【组成】熟干地黄30克,黄芪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黄芩15克,人参30克(去芦头),石膏30克(或60克)芎15克,当归15克,白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用)。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吹鼻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五。

【主治】脑风头痛。

【组成】芦荟、龙脑(研)、瓜蒂(捣)、硝石(研)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用少许,吹于鼻中。

连翘败毒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主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增寒壮热,头痛拘急者。

【组成】柴胡、羌活、桔梗、金银花、连翘、防风、荆芥、薄荷叶、川芎、独活、前胡、白茯苓、甘草、枳壳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加生姜煎。如疮在上,饭后服;在下,饭前服。

【加减】如热甚并痛甚,加黄连、黄芩;如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下之。

疮疡

诸疮一扫光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痒疮或干或湿,多痒少痛者。

【组成】苦参、黄柏各500克,烟胶500克,木鳖肉、蛇床木、点红椒、明矾、枯矾、硫磺、枫子肉、樟冰、水银、轻粉各90克,白砒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熟猪油1.12千克,化开,入药搅匀,丸作龙眼大,瓷瓶收贮。用时搽擦,2次即愈。

海浮散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功用】祛腐生肌,止痛止血。

【主治】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等。

【组成】乳香、没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掺患处。恶肉自消。

消痈万全汤

【来源】《石室秘录》卷二。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痈。

【主治】身体手足生疮疽。

【组成】金银花21克,当归15克,生甘草9克,蒲公英9克,牛蒡子6克,芙蓉叶7个(无叶时,用桔梗9克),天花粉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胶髓膏

【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主治】恋眉疮。

【组成】轻粉3克,川椒末1.5克,烟胶3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将猪骨髓煎熟调匀,搽上即愈。

铁扇散

【来源】《救伤秘旨》。

【功用】生肌收口。

【主治】金疮。

【组成】象皮(切片,焙干)、花龙骨各15克,陈石灰、柏香(附松香中黑色者)、松香(与柏香同熔化,倾水中,取出晾干)、枯白矾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遇破伤者,用敷血出处,以扇搧之,立时收口结疤。如伤处发肿,黄连煎汁涂之。

【禁忌】用药后,戒饮酒,恐血热妄行,忌卧热处,勿厚裹。

铁箍散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一。

【主治】疮疖痈疽。

【组成】芙蓉叶、黄柏、大黄、五倍子、白芨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水调搽患处四围。

连翘托里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素体壮实,常患疮疡,红肿疼痛,大小便不通。

【组成】连翘15克,川大黄90克,牡蛎(炮)30克,甘草(炙)15克,山栀子15克,独活15克,黄芪15克,金银花15克(拣净)。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去滓冷服,以痢为度,量虚实加减。

四妙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主治】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

【组成】紫草、升麻、糯米各30克,甘草(生)7.5克。

【用法】上四味,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金黄散

【来源】《外科精义》卷下。

【主治】丹毒,热疮。

【组成】黄连、大黄、黄芪、黄芩、黄柏、郁金各30克,甘草15克,龙脑1.5克(另研)。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入龙脑研匀。若治湿毒丹肿,新水调扫赤上,或蜜水调如稀糊,用小纸花子贴之,或小油调扫;如久不愈,热疮毒赤,干掺或水调涂。

桃花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七五。

【异名】桃花活血散(《疡科选粹》卷八)。

【功用】生肌活血。

【主治】一切恶疮、金疮。

【组成】寒水石250克(煅),龙骨、虎骨、乌鱼骨各30克,白蔹、白石脂、赤石脂各15克,黄丹少许。

【用法】上药加白芨15克,同为细末。干掺或调敷。

附子饼

【来源】《外科发挥》卷三。

【主治】溃疡气血虚寒,不能收敛。

【组成】炮附子(去皮、脐)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以唾津和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灸之。每日灸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如饼干,再用唾津和做,以疮口湿润为度。

何首乌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七二引《医方集成》。

【主治】遍身疮肿痒痛。

【组成】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用15克,水、酒各一半,煎10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其痛甚者3日愈。

柴胡清肝散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三。

【异名】柴胡栀子散(《保婴撮要》卷十三)。

【主治】肝经风热,或乳母怒火,患一切疮疡。

【组成】柴胡、黄芩(炒)、人参、川芎各3克,山栀(炒)4.5克,连翘、甘草各1.5克,桔梗(炒)2.1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母子服之。

破棺丹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三。

【主治】疮肿,一切风热。

【组成】大黄60克(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清茶、温酒任化下,童便研化服亦得。

【禁忌】服药期间,忌饮冷水。

桃枝当归膏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三。

【主治】一切恶疮。

【组成】当归身(去细梢,洗去土,干)3克,杏仁(汤浸,支皮、尖)100个,肥嫩柳枝105克(切3.3厘米许,水洗,干),肥嫩桃枝45克(切3.3厘米许,水洗,干),黄丹(水飞)180克,麻油500毫升。

【用法】上药先令油熬热,下桃枝、柳枝熬令半焦,以绵裹当归、杏仁,同熬至桃、柳枝黑焦为度,去药滓,滤油澄净,抹了铫子中滓秽令净,再上火令沸,旋入黄丹,熬成滴水中不散为度。或只摊纸上,不透为度。用时贴患处。

附子八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异名】人参附子汤(《御药院方》卷一)、附子汤(《玉机微义》卷四十八)。

【主治】历节风,四肢疼痛;疮疡阳气脱陷,呕吐畏寒,泄泻厥逆。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芍药、茯苓、甘草(炙)、桂心各90克,白术120克,人参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疖、疔疮

清神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脱疽、疔疮、发背热毒甚者。腠理发越不尽,烦躁闷乱,睡则谵言,呕吐不食者。

【组成】甘草节15克,真豆粉30克,大朱砂9克,梅花片1.5片,牛黄0.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淡竹叶、灯芯汤调服。

托里排脓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

【主治】疽疮疔肿脓将成者。

【组成】当归、白芍(酒炒)、人参、白术(土炒)、茯苓、连翘(去心)、金银花、浙贝母(去心)各3克,陈皮2.4克,肉桂1.8克,甘草1.2克,生黄芪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痈疮等发于胸部以上,加桔梗3克;下部,加牛膝2.4克;顶上,加白芷1.5克。

竹茹膏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黄泡热疮。

【组成】真麻油60克,青木香60克,青竹茹9克,杏仁20粒(去皮、尖)。

【用法】上药入麻油内,慢火煎令杏仁黄色,去滓,入松脂(研)15克,熬成膏。每用少许,擦疮上。

夺命汤

【来源】《外科全生集》卷四。

【主治】疔毒,痈肿。

【组成】银花、金线重楼(即草河车)、黄连、赤芍、泽兰细辛、僵蚕、蝉蜕、青皮、甘草、羌活、独活、防风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灵宝如意丹

【来源】《疡医大全》卷七。

【主治】发背、疔疽大毒。

【组成】人参、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辰砂、甘草、儿茶各3克,琥珀、珍珠各0.6克,阿胶、白芷、冰片各0.3克,犀牛黄、当门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乳细,瓷瓶密贮。用药前先用金银花、甘草煎汤将疮洗净,每日掺药4~5次,用膏盖之,脓水自然拔尽。

【禁忌】忌口味,戒烦恼,慎劳碌。

青宝丹

【来源】《青囊秘传》。

【异名】青敷药(《青囊秘传》。

【功用】箍毒托脓。

【主治】痈疖疔毒,掀红肿痛。

【组成】大黄500克,姜黄240克,黄柏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芨120克,花粉6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如毒红肿者,野菊叶捣汁,或淡茶叶泡汤候冷,或加蜜水或甜菜汁,或丝瓜叶汁,或甘露根汁,皆可调敷,随症选用。或用鲜芙蓉叶捣汁,或夏枯草泡汤调敷。

防风当归散

【来源】《瑞毛堂经验方》卷五。

【主治】热毒疮疖。

【组成】防风15克,甘草节15克,当归、白芷各15克,左缠藤75克,皂角制75克,赤芍药15克,缔黄耆15克,肉桂15克,或3克(阴证用15克,阳证用3克),大黄5克,或3克(阳证用15克,阴证用3克)。

【用法】上药咀。用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好酒200毫或,再煎至400毫升,去滓温服。

疔毒复生汤

【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四。

【异名】疔毒回生汤(《灵验良方汇编》卷二)。

【主治】疔毒走黄,头面发肿,毒气内攻,烦闷欲死。

【组成】牡蛎、大黄、山栀子、金银花、地骨皮、牛蒡子连翘、木通、乳香、没药、皂角刺、栝楼各等分。

【用法】上药用水250毫升,酒120毫升,同煎服。

【加减】脉实便秘者,加朴硝。

白术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用】健脾养胎,温中祛寒。

【主治】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

【组成】白术、芎各30克,蜀椒22克(去汗),牡蛎15克。

【用法】上四味,杵为散。每次3克,用酒调服,白天3服,夜里1服。

【加减】腹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心呕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服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同类推荐
  • 便秘奇效良方

    便秘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便秘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便秘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10余年来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最新经典珍藏)》的作者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皮肤病实效经典

    皮肤病实效经典

    皮肤病实效经典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疣、黄褐斑、斑秃、白癜风、癣、银屑病、荨麻疹、带状疱疹的中医学有效治疗方法,内容包括辨证治疗、临床效方、常用简方、食物疗法等。皮肤病实效经典内容翔实、易学易懂。
  •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本书按西医学系统分类,收集临床常见的168种外科疾病,分为12个章节。包括普通外科疾病46种、皮肤科疾病29种、肛肠科疾病9种、眼科疾病44种、耳鼻喉科疾病20种、骨科疾病20种。每种疾病均统一按概述、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基本处方、加减、备选处方)、警示5个部分加以阐述,内容丰富。在诊断要点中吸收西医学的各种检查诊断方法,在辨证论治中既充分反映前人的经验,又着重反映近几十年来的新经验、新方药,并设警示以告知临床中应注意的问题。
  • 绛雪园古方

    绛雪园古方

    本书为清代王子接所著,其门人叶桂(天士)、吴蒙(正公)等校定。全书分三卷,上卷注释仲景之方,分为和、寒、温、汗、吐、下六剂;中、下二卷阐明内科、女科、外科、幼科、眼科及各科之方。
热门推荐
  • 校草大人爱上小甜心

    校草大人爱上小甜心

    第一次男女主相遇,男主正被小混混欺负,女主看到了忍无可忍,直接踢向小混混救了男主一命,男主变对女主一见钟情了
  • 缘愁相思映

    缘愁相思映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为你甘心赴死的朋友?你选谁?一个尚书之女,她活泼可爱,天真无邪!一个皇朝皇子,他权倾朝野,权利滔天!她爱上了他?结局又是如何?
  • 我成为系统啦

    我成为系统啦

    为什么啊?这不是开玩笑的啊?别人穿越都是开个挂,满世界的装逼收后宫,自己穿越倒成了别人的挂?就算死,烂在了河里,我都会用腐朽的声音喊出来:“真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会响的钥匙

    会响的钥匙

    一篇根据真实经历创作的恐怖小说。每日一更,敬请期待……
  • 拳定乾坤

    拳定乾坤

    书友群1041580010主宰统治的盘古大陆,经历三个纪元的反抗与镇压大战,各方势力偃旗息鼓,似乎回归了平静,可这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荒隐出生即被因果加身,各方势力均与他产生交集,是是非非说不清道不明,他也无意间左右着天地大局,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第四纪元,大战又起,荒隐下合八卦,上击阴阳,流尽最后一滴血,却发现这一切的幕后比他想象的更为黑暗。且看荒隐如何凭借赤手空拳逆转因果,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本文情节进度较快,没有各种离奇奇遇,也没有迟迟不遇到高手的繁琐打怪升级,预计150万字结束。本书只为写我所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多多推荐收藏。
  • 我在天庭兼职的日子

    我在天庭兼职的日子

    药皇谷药皇:仙师,可否传我丹道?苏阳吞下九转金丹:不行,我只是兼职。******匠神堡神匠:仙师,求您授我器道!苏阳收回龙凰焱鼎:不行,我只是兼职。******剑圣阁剑圣:仙师,我是诚心学习剑道!苏阳把玩天诛仙剑:够了,我真的只是兼职。******苏阳抬头望天,这一切改变,都是从天庭兼职那一天开始。
  • 修迷之穿梭者

    修迷之穿梭者

    大多人都知道人居住的空间是三维空间,然而却是三维7368领域。每个领域都居住着生物,一些与我们差别不大,一些却奇特古怪。每个领域间都有界格,不能穿越。不过有一群恶魔可以随意穿越领域,为非作歹。所以,就有了另一群人的出现,他们靠一些异宝穿越领域,维护领域的和平。那群人就是——穿梭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反派莫得感情

    反派莫得感情

    一场飞来横祸,沈熄月意外书穿到了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女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