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5400000021

第21章 最好的时光(3)

但是,即便如此,各个村队还要比赛着放卫星,要千方百计体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秋溪中学附近的上阳村,名字改成了"东风"生产队,生产队的少数领导干部,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获得升官的机会,他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地,由生产队长出面,带领一群青年社员,在一个晚上,将快要成熟的山中坑垄田里的水稻,移植到一丘田中,移植来的水稻,一株株密密实实排好,挤紧,不留一点空隙。移植完之后,立即放一次跑马水,以抹去移植时留下的痕迹。

大约过了七天左右,水稻已经成熟了。此时基层干部积极向上级汇报,说亩产万斤的水稻马上就要开镰收割了,于是请来了小报记者、摄影师,等收割人马到齐,摄影镜头齐齐对准田间。为了说明高产丰收,生产队长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煮熟的鸡蛋,放在密集的稻穗上,鸡蛋在稻穗上滚动着,一个也没有滚落掉地。收割后,一担担湿稻谷,夹杂了稻叶、稻穗、泥浆,就在田间现场过称,共计达九千余斤,经过晒干扇净之后,约莫有五千余斤。

就这样,上阳村生产队折腾出的这出"亩产万斤"的把戏,经小报记者们一炮制,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各级报刊,这实在是欺世盗名,里面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社员们个个暗地里摇头,哭笑不得。

在我家乡那边,行桥公社凰溪村,大跃进时改名叫作"红旗"生产队,为了表现办集体食堂有方,领导"能干",过大年时,生产队特意搞了几个大菜:猪肉、鱼、芋头、萝卜、豆腐之类,弄好之后,用瓦钵子盛着,摆满了一桌,显示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好不容易一年下来才吃这么一餐,三十夜晚除夕,全村人扶老携幼,围坐在桌子旁,装出笑脸,等着上面来人视察。前来视察的领导,见此地过大年,除夕晚上的场面,果然办得不错,不禁对生产队的领导大加夸赞。只可惜那些社员群众,坐在那里,想笑也笑不起来,个个眼巴巴地看着瓦钵里的菜,舍不得下筷子。最后,等检查视察的人离开之后,社员们将饭菜按人数分好,各自带回家中,留着慢慢享用。队部的几个头头,则分头去通知各家各户,轻声地告诉他们说:"今后三天不用进食堂了,伙食自行解决。"

各家各户早已家徒四壁,哪里还会有过宿的粮食?春节刚过,生产队的食堂揭不开锅,自行解决伙食的村民们,只好担篮背筐出去,四处挖野菜度饥荒。后来野菜挖不到了,村民们就只好吃草籽(紫云英)、木槿树叶,后来还吃苎麻叶,草籽吃多了就拉肚子,木槿树叶和苎麻叶味道十分苦涩,难以下咽。

大年初三,村头张家的张寅虎,头天还到街上卖过棍子柴,晚上吃了碗草籽菜,谁料想不到半夜他就死了。他刚过而立之年,尚未成家,却英年早逝,实在可惜!人们问到他的父母,寅虎是怎么死的,他的母亲,哭丧着脸,断断续续地说:"是--病--死--的。"可是这个时候,个别村队领导还在昧着良心说黑话,"粮食多多"。

后来上面知道情况严重,赶快下令撤销食堂,给社员分配了一点自留田和菜地,这接下来,村民生活才有所好转。

行桥公社游家村生产队,此时也改了名,叫作"太阳升"生产队。村里人口三百余人,余粮不足三十担,过冬维以维持,村干部为了讨好上级领导,虚报浮夸说有存粮数百担,开春不用吃返销粮①。上级领导对此事有怀疑,便派人下来,了解情况是否属实。但是,村干部应付检查人员,经验十分丰富。等检查人员一到,村干部马上热情出门迎接,安排他们去食堂喝酒吃饭,然后派出几位社员,将仓库内仅存的十几担稻谷,在检查人员的眼皮底下,循环往复地挑着,等检查人员喝得烂醉时,挑稻谷的社员才收工。

当时有首"赶英超美"的歌曲在群众中传唱,"五年计划看三年,三年之中头一年,赶上啦那个英美,用不了十五年--",这首歌唱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人唱了。人们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哪里还有神气唱歌呢。

六、健康糕

1960年秋末,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有几个晚上,公社广播站反复通知,说最近寒潮侵入我省,动员干部老师社员抢收晚稻。

那时,千军万马白天在山里大炼钢铁,晚上,大家伙赶回来点着汽灯抢收晚稻。可惜的是,晚稻是抢着收割下来了,但大多没能及时打下,结果稻穗就那样堆放在田里,生秧发霉烂掉了。几个月后,人们从钢铁战线回来,没有粮食吃,生产队只好安排社员吃食堂,每人每天一两八钱米的定量。老师吃居民粮,情况稍微好一点,尽管每个人的粮食定量由过去的每月三十斤米,下调到了每月的二十二斤,但实际上,每人每餐分不到二两米。

没有粮食吃,老师晚上不办公,学生晚上不自习,晚饭后大家各自去睡觉,但腹内空空怎么也睡不着。白天上课,也不多讲,只在黑板上板书几条重要内容的文字,下课之后,见到熟人或朋友,只是点点头或面带笑容示意,实在没有力气说话走路,即使有话想说也没有力气说出来。那时我的双脚逐渐浮肿起来,于是去咨询医生,秋溪医院的郭医生,他是我班学生的家长,他检查了我的双脚,并用食指轻轻地按了按踝骨上面的部位,那里立即出现了两个小窝窝。他看了我一眼,只是付之一笑,不说这是什么原因,也不说是什么病症,他拿起笔,在处方笺上给我开了两包健康糕。他说:"吃完后又来开,不会有事的。"

健康糕是当地医务部门研制的一种"专治浮肿"的药物,其实它不是药,而是补充营养的食物,由米皮糠、大豆粉、面粉、红白糖、食盐等混合而成,吃起来香甜可口,但不能真正解决饥饿问题。

当时情况严峻,我们也采取措施自救,去田里割糯谷的禾蔸,洗净打烂,放进舂臼里去舂,舂成纸浆似的糊状,掺入面粉和糠、糖,做成饼状,吃起来也还不错,可以暂时填饱肚子。好在学校还有一个校办农场,地点在离学校12华里的东山仓下,师生们利用溪山水库退水后的空地,抢插二季晚稻,每年可收获一万来斤稻谷,农场还养了猪牛羊等牲畜。就这样,秋溪中学勉强度过了那几年困难时期,所幸学校师生没有发生死亡事件。

十月下旬的一天,晚饭后,我从教学区去食堂,要召开一个炊事员小会。那时我负责学校的总务,我告诉食堂的大师傅们,因师生们明天要下农场劳动,明天早晨煮稀饭时,稀饭里多放十斤米,由学校农场提供粮食补贴,另外,农场还要给明天参加劳动的师生每人补助大米一斤,请食堂安排发放。我要食堂师傅们早点动手,把稀饭多煮点时间,起锅后让稀饭多放一放,吃起来就不会太烫,同时也会变得稠一点,这样,每个学生可分到比平时多半勺的稠稀饭。

从教学区去厨房,要经过宜惠渠②。当时,宜惠渠里正在引水灌溉苕子(苕子学名叫紫云英,是上好的农田绿肥),渠上刚建好了一座桥,桥上还未来得及安装栏杆。那天晚上,我在桥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在夜灯的照射下,桥面与渠水是一样的灰白色,难以分辨。一不小心,我忽忽悠悠窜到了宜惠渠中,直到渠水没过腰间,才清醒过来,我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搞的?!明明自己是走在路上,怎么会一下子窜到水里来--"赶快爬上岸,悄悄回到宿舍,及时把湿衣服换掉,并找到了一点姜片,泡热茶喝下。那时候,万一感冒的话,那麻烦就大了,因为饥饿,身体十分衰弱,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

我窜入宜惠渠的原因有二,一是工作太重,我一人负责三项工作,管学校农场,管总务,还要上全校的生物课;二是饥饿太甚,经常头晕。这事只有我老伴一人知道,那时她还在临川一中读书,也一样饿得发昏,自身难保,每个星期天她都会跑到她妹妹那里找点东西吃。她妹妹在抚州地区的养兔场工作,每天悄悄从兔子吃的饲料里省下来一点东西,聚集在一起,周末的时候,两姐妹勉强充个肚子饱。

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个晚上,都有好几个学生掉入宜惠渠中,我赶紧向校长提议,请木匠在桥上把栏杆安起来,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幸好宜惠渠那时水还放得不满,否则掉下去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八、秋中点滴

从1957年到1962年,我在秋溪中学工作了五个春秋。

五年来除日常教学工作外,还参加了下乡支农,大炼钢铁,劳动建校、筹建学校农场等工作。在教学方面,有几件事情印象较深,至今未能忘却。

一是组织学生勤工俭学。

1958年上半年,大概是清明节后,四月末五月初,学校放农忙假期间,组织了一次全校规模的勤工俭学活动--砍柴。我带领其中的三十名学生(男生24名,女生6名),专程去宜黄山里砍棍子柴,给厨房做柴火。我们带了铺盖,还有七天的食米油盐等,男生由黄日文同学负责,女生由黄宝香同学负责,还有两名工友跟我们在一起,他们负责为我们扎竹排,到时,砍好的柴火可用竹排装载,顺宜水而下运回学校。

清晨,吃过早饭,一行人从学校出发,沿宜水河上游走了大半天,到达谭坊,天色尚早,再往上走了十余华里,因看见河两岸小山杂木茂盛,河边还有一座古庙,似乎有人烟,大家一致决定在此安营扎寨。

庙里没有和尚,只有两个无儿无女的斋婆。旁边舍屋里,住了一户农家,户主老家湖南醴陵,解放前夕,他从溃败的国民党军队中开小差潜逃至此,与当地女子成了家,如今年纪四十开外,已生下一双儿女,夫妻俩人靠开荒种田为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对我们的到来,似有疑虑,见面时只微微示意,有意与我们保持距离。我们住在庙里,白天砍柴,晚上早早休息,吃饭是自带的粮食,菜则派学生去县城购买。

在河对岸的山坡上,同学们辛勤劳动了五天,砍下的棍子柴,堆放在河边,足有7、8千斤。因为柴木很湿,竹排只能运走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本想雇船运回,但运费太高不合算,只好丢弃在那里。想到大家辛辛苦苦白白地劳累了几天,心里觉得真惋惜。

返校前一天的下午,工友将装满棍子柴的竹排撑过河,顺便载上了五位同学返回住处,没想到竹排还没有来得及驶离岸边,就开始渐渐下沉,这时工友叫同学赶紧蹲下,不要慌张,有三位同学及时抓住岸边的树枝,迅速爬上岸,竹排这才转危为安。

发生险情的原因是,新砍的青竹没有及时晾晒,不能吃重。新砍的棍子柴,浸水之后,则变得更加沉重了,再加上增加了五个同学的重量,一下子导致竹排沉没。我站在岸上,目睹这突然发生的意外,吓出一身冷汗,要是竹排真的沉入河中,那他们几个肯定会有生命危险。

庙里的斋婆听到同学大喊"危险!危险!"的时候,她们立即撞钟,打鼓、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这些读书的伢崽。在庙里弄饭的女同学也十分着急,一起急急地跪地磕头祈祷,求菩萨保佑千万别出意外。

第二天,在返校途中,我想起昨天傍晚过河遇险的事,心里还有些后怕。同学们倒是满不在乎,挑着行李,一路谈笑风生,感情显得十分亲密,好像把勤工俭学当成了一次愉快的远足旅游一般。

第二件事是章占善自杀。

1962年,我教过的学生章占善自杀了。

章占善是秋溪中学59届的学生,家住秋溪上街不远处。他父亲是秋溪公社兽医站的一名兽医,为人厚道,邻村如有猪牛生病,只要来个口信或上门来叫他,他就立即背上药箱前往,及时帮人排忧解难。章在我班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他不善言语,性格有些内向,平时也不太与同学交往,但我一直比较喜欢他,我认为他是一个朴实,内秀的好学生。他从秋溪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崇仁县中,高中三年,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我常常拿他做例子,鼓励自己班上的学生。

1962年,章占善参加高考,成绩优秀,就等着领录取通知书上大学了,谁知道他竟然自杀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实在是太突然,心里很难过,怎么也想不通。他父母也百思不解,同学们对此更是感到诧异莫明,个个都为他痛心惋惜。后来,据关系比较亲密的同学透露说:"章占善在高考体检时,被检查出视力有毛病,是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与绿色。当时医生告诉他,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过,不适宜填报理工专业,但可以填报师范院校。""就因为不想读师范院校,章占善一时想不开,一个人偷偷服毒自尽了。"

那时候,高考体检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一些专业,对于体检不过关的学生,一律不予录取,而社会上的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普遍心存偏见,因为老师生活清苦,待遇比不上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但是谁也想不到,社会偏见害人不浅,竟会给青年人造成如此深刻可怕的影响,会夺走一个纯洁青年的生命。

第三件事,是我自己做的一件傻事。

江梅花是我班学生,个头矮小,但人很聪明,勤快,属于我喜欢的好学生之一。有时我会逗她说:"江城五月落梅花--"③,她看我一眼,会之一笑,也不说什么。

她家住秋溪街上,父亲开了一家棺材店。1959年,江梅花读初三时,父亲病逝了,家中生活日趋困难,她母亲托亲友给女儿介绍了一家对象,男方是一位干部,年纪稍大些,但是他能够帮助她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天晚上,江梅花的母亲几次来学校,叫女儿回家,要女儿跟男方见面订婚。下了晚自习,她母亲又来到女生宿舍,好言相劝,江梅花就是不听,坚决不肯回家。正在无可奈何之际,有位女生轻声指点她说:"你去找她班主任汪老师帮忙劝说,她会听的。"

不一会,江的母亲找到了我,她说:"汪老师实不相瞒,自从她父亲去世后,家中生活实在困难,我考虑了很久,给她物色了一个对象,人家伢崽人才相当,又是国家的技术干部--"

我听到此事后,立即找江梅花谈话,我说:"你妈找你几次,这事我也清楚,但你也要理解你母亲的苦衷,你父亲去世之后,你母亲一个人要操持一家人的生活不容易,你应为你母亲着想。你母亲在外面等你,你赶快跟母亲回去,不要耍任性--"

江梅花沉默良久,最后安静地随了母亲回家去订婚。

事后,江对我变得比较冷淡,有意回避我。后来,江梅花考取了抚州师范,毕业后,分配到秋溪中学管图书。

时隔二十二年,1981年,我被派去秋溪中学监考,看到了久别的老同事,还有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他们个个都显得十分亲热。秋中的余木中校长、教导主任章柏栋老师,是我带过的58届毕业班的同学,大家再次见面,真是兴致勃勃。章柏栋告诉我说:"你教过的那几届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都出息了,有不少人当官了,也有的英年早逝--"

我问起江梅花的情况,邹老师主动说,她还在图书馆工作,我去帮你叫她。

后来她没有来。

事后我想,大概江梅花对于我当年为她劝婚一事,至今还耿耿于怀吧,所以回避着不肯来见我。当时,我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考虑,帮着她母亲说了几句话。事隔多年,想起这件事,我为自己感到遗憾--婚姻大事,不能光从做长辈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尽量考虑到年轻人的态度。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左诗右酒

    左诗右酒

    《左诗右酒》是诗人李明政的一本诗文集,书稿由诗歌和文章两部分组成。一方面,诗文集体系庞杂,虚实转化,多从日常意象着手,以对世界的主观感悟为情感基调,体现诗人对生活的强大观察能力,呈现出诗人近年来的整体创作风貌;另一方面,作为郎酒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诗人文以载道,将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浓缩于方寸之间,既可品味匠心独运的诗酒文化,又可感悟真挚诚恳的拳拳诗心。
  •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是一部讲述楚大明同志一生主要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是一本有利于继承部队优良传统,激发革命英雄主义,完成军队当代职能、使命的好书。
  • 温暖的芬芳

    温暖的芬芳

    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名家荟萃,精彩纷呈;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温暖的芬芳》分五辑,分别为“永远的妈妈”、“眼里有泪”、“春光美”、“咱们的孩子”、“想象病”。
热门推荐
  • 画说当年:岸上沫宇,花正好

    画说当年:岸上沫宇,花正好

    那一年,他在河边写生,初遇她,便成为了他一生中最美的风景;那一年,她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到了河边上,一转头,便遇见了他,她诧异,在这也能遇上他,她见他在写生的手突然停了下来,以为是她惊扰了他,于是红了脸,急匆匆的离去了,没想到,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 重生宠婚撩人

    重生宠婚撩人

    江米一直认为自己的真爱是哥哥聂卫平。却没想到,竟然跟弟弟聂卫东这个冤家对头纠缠不休。
  • 论气

    论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能修炼宝典

    全能修炼宝典

    陈飞偶得神书,做任务得经验,换技能点换熟练度。用技能点学技能,刷技能熟练度涨属性。逍遥都市任我行,没有什么不是一个技能点学不会的,如果有的话,那就两个!
  • 温未满

    温未满

    以前可能是脑袋锈逗了,喜欢那样一个花花男子,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丢了性命,害了最亲最爱她之人,重来一回,她定要保护好家人,远离前世那个爱的要死之人,她最没想到的便是那个少年,那个笑容如暖阳般的少年竟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最对不起就是他,这一世要好好待他啊
  • 管人的30个绝招

    管人的30个绝招

    一切活跃着的组织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我们即将阐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积累、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展现出一个个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的管理绝招。在两位作者精辟的观点、超脱的视角、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让读者体会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阅读快感。
  • 腹黑郎恶毒妻

    腹黑郎恶毒妻

    未语沫在争夺权力的路上一直不得手段,甚至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自相残杀……重生的未语沫装神弄鬼的吓坏了未府上上下下,不料却无意间撞破了未家大少爷未宗伟,和苏家大小姐苏荷的好事。腹黑郎君,恶毒妻子……
  • 上仙出没请回避

    上仙出没请回避

    姜筠十岁那年,有一个游方道士路过她家门口,随手为她算了一卦,说她是天上的上仙,下凡历劫而来。从此姜筠母女俩的生活变好了许多,各路仙门名家也竞相争当姜筠师父。可是八年过去了,姜筠不仅没有依照道士所说羽化登仙,甚至连一般的仙法都学不会。于是便有流言说那个道士其实是她母亲安排的,为的就是让她母亲这个小妾可是登堂入室,与姜筠父亲和大娘平起平坐。然而事实上,只有姜筠自己知道,当时那个道士为什么说她是上仙下凡,她为什么学不会仙法。
  • 大山深处的美食

    大山深处的美食

    本书是一部美食类散文集,介绍了产自闽北大山的种种鲜为人知的美味佳肴,以及美食背后所隐藏的人情故事。作者以自己家乡的美食成文,让读者知道曾经的穷乡僻壤也有醉人的美食存在。所谓的美食,也并非各种珍稀菜肴,大多数是平常的食物,但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这些看似普通的饭菜,却吃出不一样感情。作者文笔生动,描写细致,美食在她笔下是一种载体,她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各种美食中,读来令人垂涎。
  • 神游三千界

    神游三千界

    大道三千,条条可成仙。红叶欲与天地同寿,必择一道而行。某日得玉简一枚,补齐神魂,周游三千世界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