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36

第36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二讲(1)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诸位善知识,先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今天继续学习《阿弥陀经要解》。上午已经讲到了实行的方法,我们要能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能一心不乱。

“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前面已经讲过了闻慧、思慧。闻慧是我们听闻净土法门以后,真正具足信愿行,真正有信心,真正发愿,愿生极乐,然后执持名号,这是真正由闻而产生了智慧,具足了信愿行是由闻产生了智慧,这叫闻慧。

思慧就是念念忆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思慧的忆持其实也包括了事持和理持,这里就讲修慧,修慧就是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两种都是属于修慧。为什么蕅益大师要说得这么详细呢?要知道往生净土的真因就是闻思修三慧,念佛的果就是将来得佛接引往生安养,所以闻思修三慧很重要。

刚刚台上摆了张条子说帮人助念从来没看到过一个预知时至的,明天下午安排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以内现场作一个问答。

先看事一心不乱:

[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一日至七日是我们打念佛七的依据,在其他经典之中,说修念佛法门成功了时间各有不同,有些是说十天,比方《鼓音王经》中说:“若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这是十日功成。

《大集经》就说是四十九日,《般舟三昧经》是说九十日。《般舟三昧经》是常行、常立三昧。经上说:“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又《文殊般若经》也是说九十天。经上说:“九十日端坐西向,专念于佛,即成三昧。”本经是说一日乃至七日。

一心不乱,就是纯一其心,专念弥陀,三昧现前,而不动乱,不起妄念,不落知解。不起妄念,不落知解是一心不乱。

事持就是闻说念佛法门以后,知道念佛法门的妙处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因此对此法门深信不疑,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达到一心不乱,这是事一心不乱,因为他没有真正通达真如妙理,所以名为事持。

理持是闻说念佛法门以后,知道一念相应一念佛,即是念念都是唤醒本来人,唤醒自性天真佛,所以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极而空。了知能念心之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之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能够达理体,所以名之为理持。

持到能伏除烦恼,乃至于见思先尽,这样叫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其实有浅有深,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这也叫事一心不乱。在天台的判教来说,把这种果位就判作圆教的五品位,伏住了见惑和思惑,虽然没有断,但它不起现行,念佛成片了。之后进一步往上修,到了圆教的初信位就能除见惑的烦恼,乃至于二信至七信,思惑亦断,这就称之为见思先尽,这些都称为事一心不乱。

进一步再由八信一直持到圆教的初住位,就能明心见性,这时就是理一心不乱,能念念都开显三德秘藏,开显如来藏心。事一心我执亡,不为见思所乱。念到事一心不乱,当然因为见思惑断尽,所以人我执消亡了。

理一心法执尽,不为二边所乱。念到理一心就能离空有二边,离有无二边,能行中道,双舍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所以不为二边所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名之为修慧。

我们特别地将理一心不乱这个理持的道理再展开来阐述一下。

净土宗的理论最著名、最圆满透彻的就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她将净土法门的根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成就理一心不乱的方法和盘托出,传达出生佛一体的奥秘,能使我们真正知道其实生佛平等。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阿弥陀佛是遍法界以为身,而且法身、化身、报身三身一体,三身不一不异。遍满一切时处,以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的器界为法身,所以说阿弥陀佛的法身普遍地渗入到一切众生的每个念头之中,所以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法身又能内蕴报身和化身,因此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全体都在我们一念心中。于是,当我们心想弥陀或专心持念弥陀名号时,这能念之心就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的相好光明就从我们能念的心中发出来,那么我们能念的心当下就作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系念六字洪名,那么阿弥陀佛遍知一切法界的无量智慧一切种智,就在念佛的每一念中显发出来。

这段经文非常精辟地开示了“真、善、美、慧”的内在关联,我们以至诚心去忆佛念佛,这是真;所念的是佛法界,这是至善——最究竟最圆满的善;具有真和善自然就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就是大美,大美是诚于中形于外。有真善美的性德显发,就会开启智慧,阿弥陀佛遍知一切法界奥藏秘髓的如大海般深广的智慧,便会从忆佛念佛心中生发出来,有这种大智慧,就能入理一心不乱。可见,信愿持名,容易成就理一心不乱,成就理一心不乱就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这是讲理一心不乱。

其实,在《观无量寿佛经》里,把一心不乱说为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本体,而深心是偏重于自利的,偏重于自利是万善同归,具足善法。回向发愿心是偏重于利他的,回向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才是圆满的: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

回事向理,回我们念的阿弥陀佛名号这个事相而归入到真如实际的理体;回因向果,我们现在信愿持名是因,向果就是成佛的妙果,妙觉果位;回自向他,发大菩提心,一切功德都愿众生得出轮回,得生极乐。这样的回向是圆满的回向,这是回向发愿心。

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中说的三心就是直心,直心正念真如;深心,乐集诸善法;大悲心,广度诸众生。其实直心也就是至诚心、深心;大悲心也就是回向发愿心,其实都是相通的。

第三大科所讲的持名妙行就是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是以持名妙行而开显闻思修三种妙智慧,闻思修三种妙智慧就是净土的真因。闻此法门以后具足三资粮,名为闻慧;忆佛名号是思慧;事一心、理一心不乱是修慧。这三慧是得生净土的真因。

下面的经文是讲临终时就能见佛,接引我们往生,这是念佛殊胜的果,有因就必有果,念佛的胜果就是临终见佛接引往生。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要解》之中又有展开来说,接引往生分作两个层面来给我们解说:

“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我们得佛接引时,哪些是化身佛来接引呢?修到什么程度是报身佛来接引呢?这就给我们讲得很详细了,能修事持、理持至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人,临当寿命终时,能感得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前。为什么能够感呢?因为感应道交,以自力为能感之因,以他力为能应之缘。自力就是自己修净业的力量,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因缘具足,感应道交,蒙佛接引。自力和他力,我们都可以引用一些经来作证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若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见佛,这是依靠自力。

《无量寿经》法藏的愿力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这是他力,是弥陀的愿力。

在会集本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第二十临终接引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属他力。自力、他力因缘具足,感应道交,所以得接引往生极乐。

接引之相有两种:一种是化佛来接,一种是报佛来接。前面的闻思修三慧是我们得往生净土的真因,临终佛现,往生四种净土,这是无上果。不为见思所乱,能得到事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自然不被见惑和思惑的烦恼所扰乱,能正念昭彰,如入禅定,与化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感应道交,化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复起娑婆世界之中,三界内我执颠倒,这些颠倒念都不再起了。如果只是伏住了,我执还没有断,见惑、思惑没有断,在临终时也不起现行,然后就一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如果我执已断,就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

这是第一种化身佛来接。

化身佛来接,功夫浅的,只是念佛成片,只是伏住见思惑生同居土。功夫深的,事一心不乱,已断见思惑,人我执彻底断尽就能生到方便有余土。临命终时不可以起颠倒想,不可以起颠倒念很重要,佛经上有记载一个公案说:

古代有一对居士夫妇,夫妻感情挺好,两个人都深信佛法,就是所谓的琴瑟和鸣。丈夫临命终时本来就已经西方胜境现前,但妻子比较留恋,不知道帮他助念,而且还哭泣。丈夫前面还能保持正念感得西方胜境现前,但突然之间听到妻子的哭声,心里起了一念的留恋心,西方胜境就隐没、消失了。他妻子很伤心,一直哭,哭了一整天,涕泪横流,忽然觉得鼻子里很痒,打了个喷嚏,从鼻子里出来一条虫掉在地上,在地上爬。

妻子觉得很奇怪,就想踩死这条虫,刚好有个出家人路过(这个出家人其实是有成就的),马上就制止她说:“你千万不要踩死它,这条虫就是你正在哭的丈夫的第二身,因你一直哭他起了留恋心,所以就障碍他不能往生,因为他留恋你的缘故,所以马上跑到你鼻子里做一条虫,你现在立刻要杀死他怎么可以呢?”

妻子很恐惧,也很后悔。觉得,哎呀!糟糕了,我害了他了,马上就跪下来请求法师给这条虫说法,法师为这条虫加持和说法,虫就死掉了,神识得生天上。

这虫要往生极乐世界可能性就很小了,生天道或者生人间都算是比较好的去处,所以临终不可以起颠倒想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是讲报身佛来接。报身佛来接当然修行就很好了,是理一心,他在用念佛的功夫就能证到理一心不乱,就能得到报身阿弥陀佛来接,生实报庄严净土,乃至于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他就直了成佛,菩萨只是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但实际上净土的妙处是一生一切生,圆具四土。

[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不为空有二边所乱,念佛已经得到了理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自然空有二边都不能扰乱他,能心佛一如,入三摩地,就能与阿弥陀佛的受用身,也就是报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感应道交,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生死是有边,涅槃是空边,不起这二见颠倒,如果是分破无明,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净土。如果是全破无明,四十二品无明都破尽,就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

所以人到临终时是生死关头,这时,地水火风四大分解,地大分解,诸根散坏。四大分解以后,第六意识就不能起作用了,这时阿赖耶识里的那些种子都发出来,所以一生所作的善恶俱时顿现。作善者现善的境界,作恶者就现恶的境界。如念佛之人就现西方胜境,得到化身佛或报身佛的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怎么判断呢?

我们都知道:“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这是个总的偈子,但其实如果助念送往生,有经验的人就知道有很多帮助判断他是否真实往生的方法。不是说拿个什么温度计或搞个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依据经典上佛陀的教诲,就能不经过中阴身,一念之间生极乐世界,托质宝莲,自然化生,不由胞胎,自然成就相好庄严,如阿弥陀佛一样的大丈夫相。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事一心就会有化身佛来接,理一心就会有报身佛来接。

“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赅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这就是解释归纳说,念佛法门是当下圆明,不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帮助的,要知道持名一法,持一句佛号简易直捷,而且一心持去即得往生。

[至顿至圆]横出三界,顿超生死,一生同居,圆证三不退。所以说是至顿至圆。为什么有这样奇特的功用呢?因为念念即佛,所以不需要去加什么观想或者参究。一念当下圆明,就能具足无量法门。并且那些观想参究也是含摄在一句名号之中,观想是成就佛身功德,参究是成就佛意功德,开显自性的佛功德。而一句佛名就圆满地含摄佛的身语意三功德,可见这一句佛号是大总持法门。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上上根如文殊普贤等这些大等觉菩萨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下下跟乃至于如鹦鹉、八哥鸟,学念阿弥陀佛也得往生,到极乐世界。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是说所感的化身佛来接,或者报身佛来接。为什么会有这四土的差别呢?因为他能感之因——闻思修三慧之力,功夫有深有浅,所以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各见其见,不往而往,各生其生,各生其应生的四种净土。

(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就是说都能蒙佛接引,而且是胜进接。比方说圆教的接别教的,别教的接通教的,是胜进。

[可谓横赅八教,竖彻五时。]是讲念佛法门圆满具足,能包含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八教。竖而论之,可以通彻于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一切法都能包含,这是如来的彻底悲心,用最殊胜最简捷的方法来接引众生,而且是无上大事因缘,让众生一生成佛。所以无问而自说,并且一再感叹说难信易行之法,智慧力不够,对这个法门不能真正深信。

接下来很多问答都是我们念佛人,尤其是学了一点教理又没有完全学通的人容易产生的问题:

“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红尘滚滚,何处安心?瑜伽,是一条静心修行、寻找生命真谛的路径。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习练瑜伽的书,而是深入心灵,描述瑜伽与生活相融合的散文“心经”。《步步莲花》作者借鉴佛学术语,以“色”——瑜伽于身体、“受”——瑜伽于心性、“想”——瑜伽态的阅读与观影、“行”——瑜伽态的行走与寻觅、“识”——瑜伽于灵魂,记录瑜伽带来的沉淀和变化,启发读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感知神秘力量,感知宁静与温暖。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爱语的力量

    爱语的力量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本书稿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主题为说话的艺术。“爱语”可以成就无量的好事、好因与好缘;“乌鸦嘴”的无礼之语,势必毁掉大好前途。大师提倡“说好话”运动,让每一句话都像芬芳的花香、美妙的音乐让人欢喜,“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用善良的语言、慈悲的语言,促进社会的和谐。
热门推荐
  • 四神当道①:杀手王妃不敢动

    四神当道①:杀手王妃不敢动

    她是21世纪最厉害的杀手,代号寒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她的顶头上司都对她忌禅不已。一朝穿越,她却面临着嫁给传说中嗜血辰王的命运!杀了他的侍妾,手掴他的爱妃,谁说她是那个软弱无能的辰王妃?新婚之夜,他将她弃之新房,她却双手沾满鲜血,黑夜中那娇小的身影如风般迅速!
  • 末日之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末日之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三好少年沈鹏重生到了平行世界,还带上了一个系统,原本以为拥有系统的自己即将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可没想到自己竟然是重生到了——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子变羔羊

    王子变羔羊

    他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子,先别高兴的太早,这不是童话里的王子。而是披了一皮狼皮的恶魔王子,大家来看看这群混小子们是怎么被揭的狼皮,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吧。
  • 英雄联盟之下一秒神话

    英雄联盟之下一秒神话

    当中国队伍在比赛中以碾压的姿态取得巨大优势的时候,拳头公司的网络遭到无耻的外国人利用DDOS轰炸,长达八小时的网络崩溃,使得游戏数次暂停。当中国人选择反对重赛,不同意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外国的游戏公司只给了你两个选择,一是重赛,二是退赛。然后。这一等,就是六年。然而,现实依旧残酷。那一天,在中国的领土,只能看韩国队内战。那一夜,青春的梦,就此随风飘去。当云洛阳提着公文包,穿梭在繁忙的都市间,面对着一个叫生活的敌人,去缅怀他那曾经逝去的青春的时候。上天却又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他送回了2012年的那个夏。拔网线是吗?那我就一盘一盘地打得你哭!韩国队S3以后宣布统治?对不起,下一秒,我是神话!
  • 莫相弃:下堂皇妃要出阁

    莫相弃:下堂皇妃要出阁

    定亲八载,一朝完婚的圣旨,等来的却是大婚当天花轿临门,被他公然拒之门外,抗旨不婚。她是藩王之女,传言相貌丑陋,德行皆缺,却自小被皇帝赐婚三皇子!他是权倾朝野,得蒙圣宠的三皇子,眼中从无一物。第一次见面,她差点成了他的剑下亡魂,却执意做他的王妃,生生阻断了他与心中挚爱相守。
  • 附骨之宠

    附骨之宠

    那一夜,李月华被心爱的准驸马出卖给逆贼。她经历了亡国、宫变、丧亲、屈辱,她被仇人践踏,她被最信任的好姐妹一刀刀毁容,她由尊贵的公主沦为半人半鬼的废人,她以为一生,就这么完了。不,她不甘心。不甘心看着仇人坐拥属于她的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蜀山仙侣传

    蜀山仙侣传

    陈年旧事引起新一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谁知天赐良缘,配得才子佳人成双结对。事从此行,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姻缘之中难免一次次劫波厄难!这段情比金坚的爱情是否可以顶得住天昏地暗?这就要看主人公们的造化如何了。江湖恩怨,难了难断,修理还乱,甚至会惹火自焚!天下真的会永远太平么?江湖就真的永远不会有恩怨纷争了么?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天下不足称之为天下,也就更没有所谓的江湖了!因为,悲欢离合,情仇恩怨就是江湖!
  • 仙门离

    仙门离

    这是一个万界大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是一个仙门浪子闯荡乱世的故事。养父被害,义妹大辱,沧月冲冠一怒下仙山,离经叛道浑不顾,我以我血荐轩辕,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仙侠传奇!
  • 霸爱少女与初恋

    霸爱少女与初恋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两个人因为一些事情分开了,几年后两个人又相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