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41000000012

第12章 明茶理

唐代有个从谂禅师,俗姓郝,曹州郝乡人(在今山东),幼年出家,不久南下参谒南泉普愿,学得南宗禅的奇峭,凭借自己的聪明灵悟,将南宗禅往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以后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和尚”。

一天,寺里来了个新和尚。新和尚来拜见,赵州和尚问:“你来过这里吗?”“来过。”“吃茶去。”新和尚连忙改口:“没来过。”“吃茶去。”赵州和尚仍是这句话。

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问:“怎么来过这里,叫他吃茶去,没来过这里,也叫他吃茶去?”赵州和尚回答:“吃茶去。”

这便是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从谂禅师总是用“吃茶去”回答所有问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已伴随着这个民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千年。从最初人们把茶树的嫩叶当作蔬菜食用,到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加工,茶叶由食用向冲泡饮用方向发展,这片小小的茶叶成为人们“爱不舍口”的饮料,并漂浮在文人士子、道人和尚、民间百姓的杯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茶叶发展的历史和茶叶生长、采摘的基本情况,认识了许多与茶结缘的名人以及名茶,还欣赏了茶具,学习了茶艺,品尝了茶食,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小小的茶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以至于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它,并将其与人生的种种状态、境遇联系在一起。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茶道”其实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饮茶的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第二层涵义。

“茶道”两字,最早源于唐代僧人皎然的“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得如此”的诗句。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后来又与唐代诗僧皎然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忘年之交。人们常说“名山藏名寺,名寺出名茶”,的确如此,刚开始僧人们种茶饮茶主要是为了在坐禅时驱除睡意,后来逐渐将茶作为修身养性的伴侣,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形成了“茶禅一味”的茶文化传统。

一、茶之静

相对于咖啡与可可,茶的兴奋性更显著地表现为让人镇静而不是迷狂。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著名的惠能法师有一次在广州法性寺观光法会,当印宗法师在该寺讲枟涅槃经枠时,不时有风吹得幡旗飘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另一僧人说是幡旗动,惠能说这不是风动,不是幡旗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印宗闻之竦然折服,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佛教主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

二、茶之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在枟五灯会元枠中也曾记:“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三、茶之放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买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但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傅,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倒茶。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上,问:“你会喝茶吗?”闽王回答说:“不会。”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心头杂事,驱除一切杂念,才能静心品茶,品出茶中真味。

四、茶之敬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齐武帝就在朝廷祭祀活动中使用茶叶。不仅自己奉为祭品,齐武帝还力图使这种俭约的祭祀制度化。在宋代朱熹的枟朱子家训枠中,茶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酒,由于这部礼书对后代的巨大影响,茶文化也随之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

儒家强调“和”,体现在治国中就是上下同心,协调一致,世界大同;体现在生活中则是互帮互敬,以礼待人。茶性的温和、茶事的由“和”而“敬”,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如今我国茶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礼节就表现了这种“和”的思想———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即以茶为美好的物品款待来客,是通行于我国各民族的一种社交方式。在晋朝的时候已经有客来敬茶的记载,到了唐代,这种习俗流行地区和范围日渐扩大。因为茶是纯洁、中和的物质,用茶来敬客可以明伦理、表谦逊、少虚华、尚俭朴。当代茶人庄晚芳先生认为,古往今来的客来敬茶可以有五个方面的内涵: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

此外,我国民间还广泛流行着施茶的习惯。每到立夏秋分之间,就会有乐善好施的个人或寺庙、民间组织施茶。施茶的地点一般在便于行人的路边桥头,过往行人饮一杯清茶,消渴解乏,祛暑生津,不能不感受到人世间的一缕温情。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知识链接

日本茶道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枟吃茶养生记枠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百姓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实践活动

1.以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小诗枟喜园中茶生枠,请认真品读,并在班级中讨论这首诗表现了茶的哪些品性,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许多茶人根据自己对茶道的理解,总结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德”,请你搜集庄晚芳先生的茶德思想,在班级中交流一下。

3.学习了这一节后,你对中国的茶道思想有哪些领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班级里开展一次无我茶会。

附录 一 茶诗茶词探龙井

临水卷书帷,隔竹支茶灶。

幽绿一壶寒,添入诗人料。

———清·吴藻

在我国,茶因能启发文思,与诗词有着“清”和“新”等方面的相同性质,吸引着诗人和诗词作品与茶相亲相近。诗人们在茶事中驻足,以诗词的方式与茶对话。茶的韵味为文人墨客增添雅兴,借题发挥,赋物咏志,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滋润物;而茶的品行,也自然渗透到诗中,并对诗材、构思、意境和鉴赏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同时,诗词又以传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各种茶事———采摘、制作、烹煮、器具、斗茶、茶宴、茶道、风俗等,成为茶叶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正说明了这种茶中有诗、诗语茶韵的关系。

◎明·赵原枟陆羽烹茶图枠

诗因茶而清,茶有诗而雅。诗与茶,难分难解。因此,自唐以来,咏茶诗词,车载斗量,蔚为大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都作过茶诗,宋代诗人陆游的枟剑南诗稿枠中写到茶的诗歌就有200多篇,以茶入诗之多,为历代诗人之冠。诗人们的这些作品形式多姿多样,内容繁简各异,展现了传统茶事的诗情画意,令人们赞叹不已。

在此,仅撷取有关龙井茶的部分诗词,以供欣赏。

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

明·刘邦彦

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

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

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谢璘上人惠桂花茶

明·刘士亨

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

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

味美绝胜阳羡产,神清如在广寒游。

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龙井试茶

明·童汉臣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

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冷。

“注释”童汉臣,明嘉靖年间进士,字重良,号南衡,钱塘(今属杭州)人。

游龙井寺

明·屠隆

藕花菱叶傍轻鸥,路入南山景更幽。

赤日未消团扇暑,青萝先到寺门秋。

风前万树蝉鸣急,雨后千崖水乱流。

好士只今刘尹在,身惭玄度得同游。

“注释”屠隆(1541—1605),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莱仙客,晚年又号鸿苞居士。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人。

试茶

明·陈继儒

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

泉从石出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人专。

蔡襄夙辨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注释”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龙井茶歌

明·于若瀛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汩泻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

“注释”于若瀛,明万历年间进士,字元絅,济宁(今山东济宁)人。

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清·爱新觉罗瞯弘历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注释”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皇帝。作为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多次南巡,曾四次来到西湖茶区,品茗写诗,并敕封杭州狮峰山上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树。

雨前茶

清·爱新觉罗瞯弘历

新芽麦粒吐柔枝,水驿无劳贡骑驰。

记得湖西龙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时。

项圣谟松阴焙茶图即用其韵

清·爱新觉罗瞯弘历

记得西湖灵隐寺,春山过雨烘晴烟。

新芽细火刚焙好,便汲清泉竹鼎煎。

洞仙歌·以龙井新茶饷南渟答词尚记苑西尝赐茶事

清·高士奇

岩柯嫩蕊,过惊雷先坼。野客山僧惯能摘。筠炉浅,焙缶器重封,初开处无限早春香色。年时西苑往,赐出头纲,小院宵凉共煎吃。退隐傍江村,药臼茶铛,人事屏、石泉频汲。叹荏苒、年光又尝新,渐蝶粉穿篱,燕泥黏席。

“注释”高士奇(1645—1704),清朝大臣、史学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字澹人,号江村、全祖。

竹枝词

清·严绳孙

龙井新茶贮满壶,赤栏干外是西湖;

年时还有当垆女,青旌红灯唱鹧鸪。

“注释”严绳孙(1633—1702),清代画家,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

与灵上人饷龙井雨前茶二首

清·查慎行

风篁十里郎当岭,官焙争收粟粒芽;

惭愧老僧亲手摘,青纱蜡纸饷山家。

“注释”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谢金谨斋寄龙井茶

清·劳乃宣

驿使春风远寄将,开奁芬馥溢旗枪。

羲皇睡足新泉熟,好伴空山薇蕨香。

我生南北本随缘,久学坡公饮食便。

不道故人犹旧眼,又教乡味领花前。

乍忆龙泓共探幽,云腴霞碧嫩香浮。

何时重泛西泠艇,对坐松风雪一瓯。

“注释”劳乃宣(1843—1921),中国近代音韵学家,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河北永年人。

圣几饷龙井新茗一器

清·厉鹗

松风出竹炉,梦成水火战;新芽适开封,昏睡不待遣;

为子手瀹尝,三嗅复三咽;中有参寥禅,风味得正见。

“注释”厉鹗(1692—1752),清代文学家,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

龙井试茶

清·王寅

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

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注释”王寅,清代画家,字冶梅,以字行,上元(今南京)人。

附录二 西湖龙井茶的鉴别标准

参考书目

[1]董尚胜 。茶史/说茶丛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

[2]竞鸿 。茶痴[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

[3]王旭烽 。南方有嘉木[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

[4]王玲 。中国茶文化[M]。九州出版社,2009 。

[5]郁茗 。龙井茶[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6]周文棠 。茶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

[7]于良子 。茶事百味[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

[8]程启坤 。西湖龙井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

[9]黄志根 。中华茶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

[10]朱家骥、阮浩耕 。西湖全书·西湖龙井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

[11]王建荣、陈云飞 。西湖问茶/读图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12]徐凤龙 。饮茶事典[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13]魏琴 。茶饮茶食500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14]殷博洋 。中国人最爱喝的100种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

[15]陆德彪 。龙井茶鉴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

[16]康乃 。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

[17]凃宗和 。养生茶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18]张莉颖 。茶艺基础———识茶、鉴茶、泡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

[19]中映良品 。茶道龙井[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 。

[20]赵英立 。中国茶艺全程学习指南/读图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21]付羽、吉良 。鉴茶、泡茶一本通[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

[22]蔡荣章 。茶道入门———泡茶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23]宋建华 。茶艺:品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

[24]女孩学茶/读图时代·品茶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25]刘秋萍主编 。中华茶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26]杨江帆等编著 。茶———21世纪生活新方式[C]。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 。

[27]陈文华主编 。中国茶文化典籍选读(中国茶文化学教程丛书)[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

[28]朱自励主编 。饮茶与茶文化[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08 。

[29]佚名 。茶缘·茶事[OL]。2007-12-15,http://www 。eduzhai 。net/zuowen/808/2007121525 9851 。html 。

同类推荐
  • 经典家常保健菜

    经典家常保健菜

    本书为家庭实用菜谱类工具书,主要介绍菜名、原料、制法、特点、提示等内容。书中介绍的菜肴都是比较有益于健康,而且材料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易于大众接受的。
  • 中华民间菜

    中华民间菜

    对于东方人来说“吃”是根本,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可以流传下来,形成独一无二的中国烹饪,并在世界餐饮界笑傲江湖、独领风骚,这还多亏了中华民间菜的功劳。民间菜是中华各民族生活经验的总结,从菜中可窥探出当地人的风俗、脾性等人文特点。如今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地特色菜肴早已享誉全球。
  • 实用生活妙招全集

    实用生活妙招全集

    最全面的生活秘笈,妙招应有尽有;最管理用的巧妙方法,难题一扫而空。个性手工+变废为宝+洗涤清洁+纠纳整理+选购储存+美味厨事。家居设计+厨具家具+家电保养+保健养生+休闲娱乐。从生活实际中来,为实际生活服务。生活有妙招,开心更精彩。
  • 实用葡萄酒宝典

    实用葡萄酒宝典

    全书包括九大部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成分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成分表,新资源食品成分表,菌藻类食物成分表,常见花和花粉类原料成分表,果实和种子类成分表,根茎叶菜类原料成分表,畜禽滋补类成分表,水产、爬行、分泌类成分表。是一本科学、权威的工具书和大众指导书。
  • 最具人气的台湾小吃

    最具人气的台湾小吃

    本书综合介绍了台湾夜市的分布及特色,将小吃按蒸煮、煎炸、特色卷饼分类,荟萃了79种火爆台湾当地的美味小吃,既有贡丸、蚵仔煎、咸酥虾等传统风味,又有酸奶炸鸡、金薯甜葱饼等经台湾本土创新的品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小吃的制作材料、工具和方法步骤。文中配有烹调取胜小贴士,读者可轻松掌握烹饪技巧,足不出户尽享台湾特色佳肴。
热门推荐
  • 无量谷

    无量谷

    西北地区位于三省交界处的某贫困村庄,从文革到农村改革这20年来发生了独特变化。小说既描写家族斗争史,又掺杂情感的纠葛变化,着力反映“无量谷”这个处于狭长沟谷的基本上属于文化原生态的村庄进入时代大潮中的变迁历程,尤其是人物群体进入新时代的心灵及情感演变过程。
  • 九域天凡传

    九域天凡传

    暮雪苍凉,屏山村落,少年氓阿为救至亲,遇得'天魔'渡劫;乌云笼罩,大难将临.凡人问天:我何过错之有?纵道道逝神消,我氓阿势破此天!
  • 神煌

    神煌

    宗守一梦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万年之前,神皇即将出世之前的时代。何谓神皇?宇内六合八荒无敌,十方百万世界之主!身为半妖的宗守,就这样以弱质之身,开始在这个群雄辈出,血腥无情的时代挣扎沉浮,走上傲视众生,群芳环绕的淫荡人生。
  • 你的我的两个世界

    你的我的两个世界

    那么多的身份压的她喘不过气,她执着的守护着他,看着他一步步从默默无闻到耀眼如光,她始终都躲在角落。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总做着最有距离的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努力成为想成为的人,可是最后却还是弄丢了彼此。即便后来的他也同样耀眼如光,但却失去了开口的勇气,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他娶了别的女人。而她却步步深陷一场交易式婚姻,命运似乎从来都不想放过她,真实的身世,一个个离开的人。她以为自己早已百毒不侵,最后才发现不过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可以强大到成为他的后盾,却在失去他的顷刻间溃不成军。
  • 红发安妮系列2:安维利镇的安妮

    红发安妮系列2:安维利镇的安妮

    绿山墙多了两个小可爱,红发女孩摇身一变成了安维利镇的小老师,熟悉的环境全新的生活,一场新的冒险开始了,一部让人永生难忘一生必读的经典佳作,借由蒙格玛丽的文字随着安妮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畅游风光旖旎的爱德华王子岛。
  • 绿意满屋的办公室植物

    绿意满屋的办公室植物

    “让健康植物走人办公室运动”,目前正在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展开。它传播的理念是:健康植物能够提升生产力。据该运动的推广网站介绍,1/3的欧洲现代办公建筑里都存在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的现象,甚至导致员工病假率偏高。挪威一家医院所作的研究表明,向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后,因病假导致的员工缺勤率减少了一半。还有研究证实,如果每天在电脑屏幕旁放置健康植物达4小时以上,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 重生之鲲鹏传

    重生之鲲鹏传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不会吧,我是鲲鹏,那个号称无耻程度不在准提之下的妖师,人家好歹是圣人啊。我算什么?万年炮灰?
  • 战神联盟之星语学院

    战神联盟之星语学院

    初来星语,我看到的是高手之间的对决友人之间的劝说旁人的冷眼看戏我,轻轻勾起嘴角轻笑道:星语学院,有点意思.......................
  • 别想带偏我的小宠溺

    别想带偏我的小宠溺

    焦虑的师尊,无可奈何的林凡老师,俏皮伶俐的小狐仙!小狐仙乃是仙界师尊流落尘世的念想,三千年后打开灵智,需要尘世的历练,却是跨越时空,成了一名苦哈哈的小学生;师尊作为家长却是以仙界大业为重,不能亲自跟随,无奈只能派弟子林凡兼任保姆和老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家长、保姆、老师、学生之间的爆笑修行!最关键,他们要共同面对的敌人是——手机大妖!哈哈哈!
  • 清风拂过那些年:回忆无边

    清风拂过那些年:回忆无边

    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谁还没暗恋过个小男生,但是,屡战屡败到叶小言这种程度的,还真是略略罕见,掰指头数一数,她喜欢过几个男生来着,啊,有点乱,且让她好好的慢慢的细细的捋一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