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27100000235

第235章 禅学入门

典故:觅心了不可得

昔日禅宗祖师达摩,于少林面壁①。神光断臂求法,曰:求大师与我安心。祖师达摩伸手曰:将心来与汝安。神光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达摩曰:与汝安心竟。神光于言下大悟。

①面壁: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

二祖神光对达摩说:我心未安,请老师给我安心。好了,他的心怎么不安呢?这是古语,没有人解释。就是他找不到宇宙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来的,我心未安,希望老师给安心。有那么简单吗?达摩说:你把不安的心拿来,我给你安心。心在哪里?绝对找不到心。因为找不到心,你心才不安,所以达摩就点他了,这一下子好了,哎,心在哪里呀?神光说:我找不到我的心。达摩马上讲了:我已经给你安好了。于是,神光一下子就悟了。

史话

禅有如来禅与祖师禅两种不同的阶段。如来禅就是根据佛经所说的禅学道理,即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之后,对金色头陀摩诃迦叶尊者,传授正法眼藏和衣钵的时候,所说的法语。祖师禅是达摩初祖,航海东来,到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不论是如来禅,或者祖师禅,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众生本具佛之知见,这就是明白宗时是无字教,明白教时是有字宗。怎样学禅?现举要如下:

调五事

调五事,至于修学禅定最初下手用功的方法。参禅用功要以修习止观为起点,到了止观功夫用到深时,就会得到定、慧。止观,必须要并重,不可偏重一边。用功时候,如果止过于观,就会落于昏沉睡觉;若使观过于止,就会偏于掉举散乱。昏沉与掉举两种情境,都是参禅用功人的毛病,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正当参禅的时候,要调和均等,如果坐禅的时候,发现昏沉,就要用观照来对治。如果发现掉举,就要用止静来制止。修行止观,第一要寻找一个寂静地方,这样就容易把心收摄起来。第二要调剂身体,一定要端身正坐,要结跏趺坐,单盘坐或双盘坐都可以。坐的时候,要不俯、不仰,不偏于东边,不偏于西边。要把身体挺直起来,头要靠于衣领,眼睛打开三分,以看到自己的鼻尖为限。就像佛像的眼睛一样,慈悲垂视,这样就不容易发生睡眠和散乱。第三就是要把气息调好。将身中的浊气徐徐地呼出来,把外面的新鲜空气渐渐吸进去。第四就是要把鼻息调好。将自己鼻中的出入气息调得纯净,调得不太急,也不太慢。把我们的身体和气息呼吸统统都调剂得如如法法。这些都是要修学禅定功夫的助道因缘。助道因缘的条件具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来参禅看话头。第五就是要开始调心用功。究竟要怎样调心呢?就是把人们一天到晚,想来想去的第六意识,不令它生起思想分别。不去思想善的境界,也不使它生起恶的境界,也不起攀缘外面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也不使它去攀缘内心法尘的境界。到这里只是万缘统统放下,一个妄念都不生起,这种境界就叫做止的功夫。

功夫用到身心寂静一念不生,这是很好,可是万万不可徒然空坐,如果只是静坐,而不去用智慧来观照,这正像夜里一片寂静的世界,而没有月亮光明的普照,所以一定要从止起观(观字要读去声。决不是用眼睛观看东西的观,这乃用智慧观照的观)。要离开心意识提起一句话头,要蓦直地参下去。

参话头与起疑情

在参究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用自己本觉理体,生起一种始觉智慧光明,正所谓灵灵不昧,了了常知,要照着这个话头。什么叫做话头呢?如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等等。随你自己欢喜哪一个话头都可以。要提起这一句话头,反复来参究。把心光一直照了这个话头。起疑情:“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呢?”参禅人千万要注意,对话头只许起疑情,不许用分别心来解释,所谓“拟议与思量,白云千万里”。“摇唇与鼓舌,开口落二三”。

参禅的人,更要注意到参禅是用一段心光智慧来参,不是用意识来分别。智慧是没有分别的,意识是有分别的,这是分别与无分别两个根本不同的原则。如果一起了分别心,妄想纷纷,扰乱自心,就不能止了,故参禅一定要用智慧来观照,要看一句话头。看话头,就是用一种方便法门来止息妄心,照明真性。我们能够把这一句话头看得好,就要疑情提得起。疑情提得起,那么妄想心就能够斩得断。用疑情来制伏妄想,就是堵截第六意识,不许它妄动。正如《金刚经》讲的要降伏其心。这个疑情与妄想二者之间,绝对是不能并立,有了疑情,就没有妄想,自然有了妄想,也没有疑情。就好像光明与黑暗不能同时存在的道理一样。

参禅最最重要的就是起疑情,在用功没有亲见本来面目以前,总是要一直疑下去,“如何是我本来面目”?能够一直疑,当然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这个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一句话头,一段疑情,要抓得绵绵密密,一点都不能放松,要把平时所用的第六意识妄想心,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参禅用功的人,要做一个无心道人,行也不知行,坐也不知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天到晚,二六时中,无不如是。到这里才是功夫相应了,一直参到山穷水尽处,自然会有转过身来的时候。待到疑团打破,见性明心,即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到这里才是知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所以十方诸佛,历代祖师,无不从此一门入,超出妙庄严路。《楞严经》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心。总之处处总成华藏界,无一不是毗卢海。参禅之人,还要发大菩提心,要有耐心,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越快越好,或求什么神通。当心走错路,时时勿要突出金刚眼,亲见本来人。

止观双修

止观双修,止观,止字就是寂的道理,观字就是照的道理。参禅定要止观双行,寂照并进,这就像飞鸟两个翅膀一样,车的两个轮盘一样。一定要平均齐等,不可偏重一边。参禅绝对不能够用第六意识。因为意识是修禅人的冤家对头,我们要谨记《楞严经》里面的几句话。阿难尊者请问佛所修之定,释迦牟尼佛在没有对阿难尊者开示定功以前,就先来一个破除第六意识,不但破除意识恶念的一面,而且连意识性善功德的一面,也要破除。把第六意识妄想心破到片甲不留。这充分证明了第六意识对参禅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用的。因为它是众生的生死根本。更要注意的是第六意识,也有惺惺寂寂的功能,这种惺惺寂寂与寂照工夫相仿,即是:“寂寂惺惺是,无记寂寂非,惺惺寂寂是,妄想惺惺非。”参禅用功要回光返照,照彻一心本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定慧自然具足。永嘉禅师说:这里悟证与修证的不同,悟证只是明心见性,更需依悟进修;修证就能从体起用,妙用繁兴,不可思议。有的先悟后修,有的先修后悟,有的悟修同时,边修边悟,边悟边修。所以说,“佛本是而须修,惑原空而须断”。现举马祖和怀让禅师的一段故事,来说明此中道理。

磨砖不能成镜

马祖名叫道一(公元709~788年),是四川广汉县人,他的容貌生得非常稀奇古怪。曾在唐和尚处寂大师那里学过禅理,后来到各地参方访道。弘法利生,大多是在江西,所以人称为江西马祖大师。他幼年到罗汉寺出家,后来在渝州圆公律师那里受具足戒。开元时又到湖南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安居用功,修习禅定。当时南岳山般若寺的怀让禅师,看到马祖总是关起门来坐禅,闭门不出,不知道他的功夫是否正确。有一天他去敲马祖的门,敲得使人振耳欲聋,于是马祖就出来开门。怀让一见马祖就问:“大师为何天天坐禅?一味枯坐,如果不修止观功夫,那是不能成功的。”修禅决不是一味枯坐。马祖没有体会大师的开示,又关起门来坐禅。怀让大师恐怕马祖坐禅走了错路,所以就想了一个方便办法,引他出来,再进一步开导他。就拿了一块砖头,每天都在马祖草庵门前磨砖,磨来磨去,声音很响。磨了好多天,马祖天天听到磨砖的声音,使他安不下心来,又开了庵门,出来看看是什么人在这里磨砖。一看,原来就是前几天来敲门的那个怀让禅师。马祖就问:“禅师,你在这里磨砖,到底为了做什么用场?”怀让回答说:“哈哈!你不知道吗,我磨砖是为了做一面镜子啊!”马祖一听感到好笑,就说:“禅师,磨砖怎么可以做镜呢?”怀让说:“对呀!我磨砖不能做镜,那么你在庵里枯坐就能够成佛吗?”马祖一听突然大有启发,如饮甘露醍醐一样,心神愉快,法喜充满。深感开导之恩,就发心亲近南岳禅师。侍奉左右达九年之久,时时受到怀让禅师的熏陶、示导,天天都能听到玄妙奥旨。于是马祖的道德学问,一天一天的增长起来,禅定功夫大有进步。后来得到怀让禅师的印可说:“深得吾心。”就将正法眼藏,如来心印,传给马祖道一大师。

即心是佛

即心是佛,马祖自从南岳得法以后,起初曾住建阳佛迹寺。后来又到福州去大弘禅宗,普度众生。因他善于随机化导,方便利生,所以四方学者禅和子们,对马祖非常尊重敬仰。有一次从明州大梅山来了一位名叫法常和尚,参拜马祖,请求开示。法常说:“请问禅师,如何是佛?”马祖说:“即心是佛。”法常一听,就开了大悟。因此就到四明真归地方去隐居,盖了一个茅篷,就在那里精进修行禅定功夫,一心参禅。过了一段时光,马祖知道法常住茅蓬坐禅,不知他对于即心是佛的道理,参到了什么程度,悟得彻底不彻底。就派了一个禅和子,到大梅山去访问法常,看看他的功夫,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勘验一下。这位禅和子见到法常就问:“禅师,听说你从前在马祖那里,得到了什么见地,而来到这里住山参禅?”法常说:“马祖大师对我开导说,即心是佛。受教之下,得到好处,所以来住大梅山,清净精修。”这位禅和子叫了一声哎呀!说:“马祖大师近来说法开示是说非心非佛,不再说即心是佛了。”法常大师叹了一口气,说:“这个老汉子,胡弄天下人,任从他非心非佛,我这里依然还是即心是佛。”禅和子回去以后,就向马祖说上述的情况,马祖听了非常欢喜,认为法常的确突破三关,彻底穷源,脚根点地,悟明心宗,才能够说出这种脚踏实地惊动人天的语言。马祖最后说了一句话:“梅子熟已。”就是说他的功夫已经到家了。圆公大师,在参禅修定时候曾说:“梧桐叶落始知秋,佛法休抛世法求,消息不须旁处觅,直于落处见根由。”与此中道理,暗通消息。

团团转与吱吱叫

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听到马祖开了大悟,到处说法,有问必答,皆大欢喜。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心中只是半信半疑。有一天这几位老朋友,约定日期去看望马祖,并请开示,可是又想不出问些什么才好。大家就一边走着一边想,东张西望,忽然看到大路旁有一只老黄牛,鼻子上穿了一根绳子,缚在大树上面。这头黄牛,闲极无聊,就盘绕着这棵树,先从左边方向转、转、转,把这根牛绳越转越短,最后把鼻子碰到树上。再回过来又朝着右边方向转、转、转,把绳子再渐渐放松,后来又越转越紧,最后又把鼻子碰到树上。中间有一位农民说,我们就拿这件事情去请马祖开示。大家都异口同声说,这太好了。突然间飞来一只秋蝉,脚被丝网扳住,飞不过去。当下就吱吱地拼命狂叫。蜘蛛看到秋蝉飞来缠在丝网,马上就赶来开口要把它吃掉。在这一发千钧生死关头时刻,秋蝉用尽全力,向前猛冲,只听到呼噜一声,就离开丝网向前飞去了。这几位农民都说好极了,我们再拿这件事去问马祖。大家走到马祖庙里,看到许多善男信女,都在膜拜后坐下听法。农民们也同样地对马祖大师礼拜坐下,有一位农民代表大家请问马祖说:“请问和尚,如何是团团转?”马祖说:“只因绳子不断。”大家听到这句话都感到奇怪得很,难道马祖也看到了吗?又问:“绳断又如何?”答曰:“逍遥自在去也。”大家都说答得对。当下就改变从前半疑半信的心情。缠着又问:“请问和尚如何是吱吱叫?”马祖说,“只因脚下有丝。”农民们听到这个回答,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再问:“丝断又如何呢?”答曰:“呼噜飞去了。”到这里几位老朋友对马祖的回答,心悦诚服,断疑生信,赞叹不已。马祖的老朋友都是就事论事,真是答得好,答得对,一点都不错,所以生大欢喜赞叹。可是马祖大师所回答的,句句都是借事显理,事理双融,依理会心。第一问答是说:我们众生在六道轮回团团转,主要是被业绳子所牵,所以不能解脱。如果发心修行,把善恶绳斩断,自然可以跳出三界,证入涅槃逍遥自在。第二问答是说,我们众生在六道轮回受了三苦八苦,在那里吱吱的叫苦。这是因为众生心中被一念情丝牢牢的缠住无法斩断。如果我们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放下万缘,看破一切,斩断情丝,断欲学无为,断惑证涅槃,便得大解脱,岂不是就呼噜的飞去了吗?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生活在纷乱繁杂的世界里,整天就是房子、车子、面子、票子;使我们难以认识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迷失于大千世界。本书通过佛教智慧为读者阐述生活的真谛。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月如初人依旧

    月如初人依旧

    每个人的成长往事中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不管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悲伤。小说谱写一曲关于90后成长的芳华之歌,主人公孟婷和另外三外玩伴刘晶晶、高文翔、王乐天都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自幼相识,共同成长,心怀梦想的他们通过努力来到大都市上海。在上海的岁月里,他们的命运变得曲折哀婉。高文翔拒绝孟婷一直以来对他的无私付出,选择了官家女儿,后因现实的冲击而锒铛入狱。天生丽质的刘晶晶,心怀明星梦,因娱乐圈潜规则而患上抑郁,最终选择跳楼自杀。贫苦出身的王乐天大学期间因不堪忍受富家子弟的侮辱,犯下了杀人命案。作为主人公的孟婷,亲眼目睹亲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悲伤与绝望,天性善良的她不断与命运抗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最终收获与高文翔的爱情,离开上海,回到曾经眷恋的故乡。小说通过讲述四个90青年的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成长中的真实景象。歌颂了幸福的真谛,赞美了伟大的人性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枕风月

    一枕风月

    文案一:她是爱吃爱喝爱打架的红衣小姑娘,真身却是上天入地的珍稀动物。他是高冷拽的上古神族,因调查母亲死因拜入师门,却没想到从此开启了拯救世界的副本。文案二:她是天上地下唯一一只神鸟帝江他是九重天上最骄傲的上古神族从年少无知到相生相死只余这风月依旧-最热闹的九重天师门,最有爱的同门-全文小甜饼-高冷开挂男主X吃喝打架样样精通女主
  • 拾遗年

    拾遗年

    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深度幽灵

    深度幽灵

    阿尔杰娜,或者是我呼喊的最后的一个人的名字了。喉咙变得发粘,冰冷的身体感受到了最后一丝的温暖,意识已经消失的我就将这样被安静的白雪所覆盖。作为幽灵猎手的我来说,这是解脱诅咒的最好的方式了吧。杰娜,这是你选择的命运……
  • 我叫帝皇侠

    我叫帝皇侠

    我是自己的帝皇,我在黑暗之中破茧成蝶燎原成曙光
  • 武皇镇世

    武皇镇世

    天地玄黄,武技四阶,黄阶武技练至巅峰,比刚入门地阶武技威力还要强横。武技练至化境其威力更是深不可测。穿越而来的地球人张平,随身携带异火,可提取尸体中的记忆化为己用,生前的绝学武技,炼丹炼器,所有的一切都能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掌握熟练。当然,那只是异火最基本的运用,随着实力的提升且看张平如何借着异火纵横异界。
  •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嫁入豪门后被宠上天

    女主唐柔她是一个喜欢网络写作的女学生。男主赵鑫,千亿身家。某一天,唐柔这个网络小说作家上微博热搜,被爆嫁入豪门,原本想假结婚,可是不知不觉……为了寻找写作灵感,唐柔去了酒廊参加活动。她怀孕了。这该如何是好?还有有关主角赵鑫的赵氏集团的前传事迹阿茶大人粉丝群:883871182欢迎加入交流呀!
  • 久等了陆先生

    久等了陆先生

    顾欣橘因为家庭变故转了学,从而错过了陆谨言的告白。缘分就是这么奇妙7年后她和他又见面了。一向高冷的陆谨言开始了霸气追妻的日常。在一次饭局上有人问:“顾欣橘陆谨言以前是什么样子的?”顾欣橘:“我跟他很少讲话,就是很受女生欢迎。”“陆谨言这狗男人那时竟然不理你?”陆谨言突然开口:“我还委屈呢,我长的也不丑,她当时都不看我,也不关注我。我又不好厚着脸皮去找她说话。”顾欣橘:“原来他以前就关注我了。”陆谨言:“还好我们又见面了。”陆谨言从此开启了宠妻无度的生活。儿子:爸爸我要跟妈妈睡。“不行,她是我的。”“那我怎么办?”“随便你,或者找你奶奶去。”“你不爱我了。”“我只爱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