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88700000037

第37章 四川地震:纪念与反思

2008年5月20日22点56分,日本国际紧急援助医疗队的专机到达成都国际机场。本队包括4名医生、7名护士、1名药剂师、5名医疗协调人等,总共有23人。而至19日在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进行搜索活动的救援队人员大约60人将在21日乘坐同一专机,返回日本。救援队与医疗队的交替顺利完成。

5月20日,救援队结束自己任务后,小泉崇队长表示:“虽然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任务,但由于中方接受方面的经验不足,没能够迅速、顺利地展开搜索工作。”其他队员也表示无奈、遗憾,因为日本救援队始终没能够抢救出幸存者。而21日早上将与中国政府方面交换信息并向震地现场出发的医疗队员的心态也比较复杂,他们毕竟已知道救援队的工作状况不太理想,因而表示担忧。无论是救援队还是医疗队,这次日本有关人士的共同意见为中方提供的信息不足。医疗队的小井土雄一副委员长表示:“无论如何,只能说,先到现场,尽力而为。”

可见,一方面,中国政府及人民对日本各界的援助表示热烈欢迎,另一方面,日本救援人员至今没能顺利展开工作。表示“热情”的中方与表示“遗憾”的日方,两者在其立场或感受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今后,事态发展得如何,还是未知数,只好跟踪观察。

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在上海。我来自地震大国日本,出生于经常发生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的伊豆半岛,但这一次,我却没有感到任何震感。我大概是在14点40分接到来自北京朋友的电话后才知道发生了地震。当时的感觉就是,噢,地震发生了,在中国很少发生地震呢。仅此而已。回到北京,仔细看新闻才知道汶川地震影响面之大、损害后果如此严重。

据中国官方的统计,40075人遇难,247645人受伤;至20日12时,累计失踪32361人。众多学校、房屋倒塌,据环境部领导透露,核设施也被破坏了,形势刻不容缓。大地震发生后,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关注此事,为此感到难过、痛心。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企业还是个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尽最大努力为灾区捐款、捐物。日本也不例外。

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媒体、企业的反应相当迅速。外务省大臣高村正彦5月13日就表示向中国方面援助5亿日元。日本各媒体5月12日当天就开始向中国地震的震中地区或周边地区派遣记者,进行报道。在四川省,日本企业一共有174家,在重庆有100多家,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日本各企业也立刻开始收集“情报”。日本民众的神经这次极为敏锐,不断跟踪媒体报道,组织捐款活动等。

根据我的观察以及与有关人士的交流,这次日本社会或舆论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态度,大概有三种:

第一,关心。日本社会确实相当关心这次在邻国中国发生的天灾。媒体专门设置专题,每天都进行大量相关报道,“四川大地震”一词在日本媒体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日本舆论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做到这种程度,国民对它的关心可见一斑。

第二,同情。日本国民非常同情邻国的遭遇。日本的朋友说过,这几天在很多街上都有针对四川大地震的捐款活动,华人居住区就更不用说了。同样遭受过大地震灾害的日本国民无法把此次四川地震视为外事。日本政府第一时间提出救援的意愿,这也表明日本方面对中国方面的同情。

第三,质疑。大部分日本朋友给我解释说,日本媒体这几天针对中国政府抗震救灾方式也进行了批评性报道。很多日本国民认为,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有缺陷。大家指出,如果能更有效应对,更加迅速接受海外救援,死亡者或受害者应该会少一些;如果建筑抗震度方面能够事前考虑周到一些,损害也会少很多;奥运会能顺利举行吗?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发生大地震,它能承受吗?损害会有多大?

由此可见,无论是媒体还是老百姓,日本人对本次四川大地震采取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显的倾向,即对于直接遭受巨大伤害的老百姓表示同情,对于国家建设遭到损害的政府方面表示质疑。日本政府在大地震发生后,始终紧密关注邻国的动态,尽量提供各种援助。

除了关注灾区灾民的动态之外,我比较关注这次大地震发生后,中日关系将如何的问题。

众所周知,本次大地震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刚刚结束对日国事访问,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发生的。中日两国社会及人民还未离开“暖春”的余音,大灾害就突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政府为了维持良好健全的关系,必然试图互相“示好”,日本国民积极关心中国、同情中国人,中国人民也主动感谢日本政府的援助、日本人的关怀。

总之,从中日外交或社会关系的视角看,本次大地震应该说巩固了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公民之间的友情关系。中日应该趁机积极推动两国关系,构建信任基础,尽量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是比较理性的做法。天无情,人有情。

2008年7月12日,是中国四川大地震两个月的祭日。对中国来说,这一天既应该是纪念日,也应该是反思日。但纪念什么?反思什么呢?

先谈纪念。

两个月前发生的地震是一场灾难。众多人死亡了,受伤了,失去亲人了,失去家园了。对社会来说,无论从物质层面而言,还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这场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不可估计。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场地震也唤醒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像中国人经常强调的那样,此次抗震救灾的斗争是伟大的。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极为严峻。西方各国借“西藏风波”之机,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国际舆论似乎包围了中国。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示威抗议,便是明证。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之前在河南进行考察的中国总理温家宝立刻返回北京,紧接着飞往四川灾区,并亲自领导抗震救灾活动,温家宝的快速反应与亲和形象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媒体的真实报道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灾民对生命的渴求浓缩为一个个感人故事,获得了全国民众的关注与同情。奔赴灾区的志愿者是勇敢的斗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救援活动,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大爱。此前曾被冠以“无责任”、“自私”、“无独立性”等标签的中国80后,也以自己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赢得了长辈的真诚赞誉。

总之,地震使得中国人团结一致。西方政府或媒体对于正与自然灾难抗争的中华民族也没法说什么,更没法以人权为由指责中国。西方似乎“收回”了原来对中国当局施加的压力。四川地震的发生及其随后的事态发展,改善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在海外的形象。对于即将在28天后召开的北京奥运会来说,地震带来的种种变化,应该算是一种良性转折,的确值得纪念。

再谈反思。

就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反思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不应害怕反思,相反,我们需要经常反思。对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来说,中国政府与人民的伟大是一回事,活人的反思则是另一回事,两者并不构成矛盾。地震的确是天灾,但天灾不一定都会带来死亡和损失。既然人类不得不与自然共存,那就要学会如何与它打交道。

地震中倒塌的建筑,是否包含了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危房?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机制是否到位?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是否启动?公民的防患意识是否达到了应有水平?一旦知道地震发生,官方和民间如何应对?城市或农村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是否合格?对这些问题的反思,目的都是为了在下次地震发生时尽最大可能避免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把地震说成天灾很容易,把自己定位为受害者更容易。可是,一味责怪老天爷,无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下一场天灾。因此,人类要反思,因为社会要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立了法律,就要执行。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实际上成为政府对“信息公开”这一法律承诺的首次考验。

不言而喻,既然这次发生的是天灾,政府就无法、也无必要阻止媒体追求真相,主动报道。既然如此,信息公开越快越好,越准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它客观上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亟需提升形象的执政党来说,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中国媒体也功不可没。记者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全力以赴地把灾区的动态传播给全国人民,其结果表明,新闻工作者在政府与人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及时的报道提升了政府的威望,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地震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中国政府曾授权新华社每天更新遇难者、失踪者等方面的数据。当时,海内外舆论的关注焦点是灾民的受害情况,即死了多少,伤了多少,在这一方面,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基本上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

但与此同时,海内外舆论更感兴趣的,则是被种种统计数字所掩盖的“内涵”。虽然新华社提供的数字相当精炼,但中国政府始终未能进一步对这些数字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例如,我一直没有看到根据农民、工人、妇女、老师、学生等分类而细分的死伤人数。尤其在舆论关注校舍倒塌的情况下,人们特别想知道地震中遇难的师生人数。

我唯一看到的类似数据,是四川省教育厅2008年5月21日发布的信息:四川全省师生有6581人死亡,8810人受伤,1274人失踪,1107人被埋。从那时起,时间已过一个半月,中央政府从来没有对此展开公开论证或追踪。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责任难道已经结束了吗?媒体与民众作为负责任的公民有没有必要继续发挥监督的作用?

我绝不相信中国政府没有能力或条件对包括师生死亡人数在内的数据进行具体分类。既然中央政府已经朝着信息公开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那么,为什么还要有所保留呢?我认为,只有弄清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数据,并把它们公诸于众,国家才能有效、民主、科学地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灾后重建是需要全民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一切数据就应该暴露在阳光之下。

信息不能由政府垄断,而应公诸于众;国家利益不能等同于执政党的利益,它是多元的,是由组织、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利益组成的;人民有权利知道信息,政府就要全面公开;中国正推行改革,公开则是必经之路;中国正推行开放,细节则决定成败。

我们在肯定中国政府抗震救灾表现的同时,还要反思一下:对于信息,到底应该公开什么?向谁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怎么公开?何时公开?何地公开?这些都正在考验着政府对公开一事的姿态和决心,也正在提醒着政府重新思考:不公开的政治成本究竟有多高?

同类推荐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巨大发展。2008年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论坛。
  • 新编青年学生入党教材

    新编青年学生入党教材

    为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促进全省青年学生党建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在《青年学生入党教材》(2003年版)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新编青年学生入党教材》。本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党员条件以及党员发展工作的程序、规定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本书还收录了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附有人党常用文书基本写法。
  •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本书立足中央最新精神和地方鲜活的实践,分十二个章节对党支部书记应掌握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工作原则和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基本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宣传工作、科学决策等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基本领导艺术、具体领导艺术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以及党支部书记执政本领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操性。此外,本书还设有阅读导航、阅读与启示等栏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广大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可多得的一本权威读物。
热门推荐
  • 老身聊发少年狂

    老身聊发少年狂

    从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女医生穿成五十多岁的国公府老太君,顾卿表示压力很大。虽然顾卿同时也继承了邱老太君的记忆,但这个老太君简直就是乡野村妇陡然成为豪门贵妇的典型,完全没有多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妇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不过也幸好是这样,顾卿才没有露馅或者被当成妖孽附身给烧死。走路会喘,手老是抖,咳嗽会崩尿,吃点香辣的东西都会胃疼,顾卿表示穿成老太太不幸福。邱老太君的嫡孙李锐在阴谋中挣扎着,顾卿决定帮这孩子一把。
  • 鬼匠人

    鬼匠人

    人世间很多技艺都和武功一样一脉相传,当中有一些更是闻所未闻的特殊存在,而我得到的传承,就是其中的一种……鬼匠人。一种诡异莫名的特殊手艺。也是为此,我的人生,自此开始,变成了传奇。
  • 滴答不滴答:往事囧得不堪入目

    滴答不滴答:往事囧得不堪入目

    本书是对年少时代的美好会回忆,其中饱含了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特是许许多多的可笑又可爱的事情,这些事情对少年的影响,有些可能很深远,有些可能使他们一辈子受益。
  • 星海小虾传

    星海小虾传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带着玄幻色彩的科幻小说,也可以看作有着科幻色彩的玄幻小说,没有什么沉重话题,有的只是星空的冒险之旅,想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轻松一下,看完忘了也无所谓,里面的科幻部分大家不要太较真,只希望大家喜欢!
  • 云顶之神

    云顶之神

    这个星球被厚重的云海覆盖,人类居住于云海之上,每个少年都有成为各种人才的机会,经历过学院的熏陶而励志为了这个世界发光发热。云海之上还生活着许多其它的生命,每种生命都走它独特的使命,有飞天遁地的鱼,有上天入海的鸟,有吸天地精华的土木。直到这些生命受到了云海之下和人类的双重威胁。
  • 不必给我答案

    不必给我答案

    是我一人的孤独,还是我与你一同的悲苦?我曾为了一个答案出发,却在最后的晚霞中,选择永远驻足。
  • 灵圃仙君

    灵圃仙君

    一花一世界,途殊而道归,仙路始灵宵,终成神仙君!
  • 时逢云烟忆兮寒

    时逢云烟忆兮寒

    据说,传说中的四爷把小娇妻宠的无法无天,爱入骨髓,记者:“照片中您与国际鬼才“R”设计大师暧昧不清,是否考虑过令妻感受?”“您与赛车神手“背影”的关系纠缠不清,令妻是否对你失望透顶?”“您多次出手相救“789”黑客,令妻是否与之吃醋?”“……”某四爷:“她为何与自己过不去?”众人:“!!!”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翼望

    翼望

    池鱼思故渊,笼鸟念苍穹。自由的人民啊!囚禁的牢笼是无法阻挡人们对故乡的向往。懦弱的人们,在受尽无穷的欺辱后,也会在沉默中露出自己的爪牙。当重返翼望之巅,吾与汝共建飞羽之国!